【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1)页,937.0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5ccd1743fea32340f9893b0d11ef1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级高一上期10月阶段性学业反馈物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1.202
4年5月1日,小李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自驾旅行。他们在18时17分到达高速入口,然后在高速上全程行驶了307公里到达上海,用时3小时15分,则在高速上行驶过程中()A.“18时17分”“3小时15分”均为时间间隔B.307公里是汽车行驶的位移C.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约为26.2
m/sD.研究旁边一辆汽车的超车时间时,可以将该车看成质点【答案】C【解析】【详解】A.“18时17分”为时刻,“3小时15分”为时间,故A错误;B.307公里是汽车行驶的路程,故B错误;C.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约为330710m/s=26.2m/s336001560svt==+故C正确;D
.研究旁边一辆汽车的超车时间时,汽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将该车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2.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时,加速度一定大;速度小时,加速度一定小B.速度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C.在时间
t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变小D.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答案】D【解析】【详解】A.速度大,不一定变化快,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小,不一定变化慢,加速度不一定小,故A错误;B.加速度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可以与速度方向相同也可以与速
度方向不同,故B错误;C.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D.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故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故D正确。故选: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将足球踢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
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D.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A.运动员将足球踢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惯性,足球没有
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故A错误;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比如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重心在球心上;如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环,重心在圆心上,但圆心不在圆环上,故B正确;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故
C错误;D.力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D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四种情境中物体A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与外界的接触面(点)均光滑(其中D图中O点为球心)。下列选项中物体A所受弹力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A.A球受到
墙的弹力F1,方向垂直于墙壁向右;斜面的支持力F2,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A正确;B.F2方向不对,应通过球心,故B错误;C.F1方向应垂直于墙壁向右,故C错误;D.A球只受到水平面的弹力F1,右侧的球对A没有弹力,否则A球将向左运动,与实际情况不符,故D错误。故选A。5.A、B两个物体的
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t时刻,A、B两物体的速度都为0B.20t内,A的平均速度等于B的平均速度C.20t内,A的路程等于B的路程D.2t时刻,A、B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由位
移—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1t时刻,A物体的图像斜率是0,则速度是0,B物体的图像斜率不是0,则速度不是0,A错误;B.由题图可知,在20t内,A、B两物体通过的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则A的平均速度等于B的平均速度,B正确;C.由题图可知,在20t内,
A的路程为A4m2m6ms=+=B的路程为B2ms=可知A的路程比B的路程多4m,C错误;D.由位移—时间图像斜率表示速度可知,2t时刻,A的图像斜率是负值,则A的速度方向是负方向,B的图像斜率是正值,则B的速度方向是正
方向,即2t时刻,A、B两物体的速度方向不相同,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B.整个过程中,DE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整个过程中,C点离出发点最远D.BE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
路程是34m【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vt−图像的斜率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可知整个过程中,CD段和DE段的斜率绝对值最大,则加速度数值最大,故A正确;B.由vt−图像可知,DE段向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vt−图
像可知,整个过程中,D点之前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D点之后速度为负值,向相反方向运动,则D点离出发点最远,故C错误;D.根据vt−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则BC段所表示的位移大小为11(512)4m34m2x=+=CD段和DE段所表示
的位移大小均为231122m12m2xx===则BE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为12358msxxx=++=故D错误。故选A。7.如图1,甲、乙两车沿水平向右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零时刻相距s0=12m,图2为甲
车运动的2vx−图像,图3为乙车运动的xtt−图像,已知两车的运动不相互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不能相遇B.甲、乙两车能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在t=2s时刻,第二次相遇在t=3.6s时刻C.甲、乙两车能相遇两次,第二次相遇之前甲车已经停止运动D.甲、乙两车能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时甲
车运行的位移24mx=甲,第二次相遇时乙车共运行的位移为33mx=乙【答案】B【解析】【详解】A.由2202vvax−=可得2202vaxv=+结合图2可知,甲车沿水平方向向右在0~24m做初速度04m/s2m/sv==甲、加速度为2214844m/s10
m/s224a−==甲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4~46m做初速度484m/s22m/sv==甲1、加速度为220484m/s11m/s24624)a−==−−甲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停止在46m处。由2012xvtat=+可得0
12xatvt=+结合图3可知乙车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初速度02m/sv=乙、加速度为222(122)m/s4m/s5a−==乙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在甲车加速阶段两车能相遇,设相遇在1t时刻,由运动学规律有22011100111122vtatsv
tat+=++甲甲乙乙解得12st=甲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111222s2s10vvta−−===甲甲0甲甲说明在甲车匀加速的末态两车相遇,假设成立,故A错误;BC.2st=时乙车的速度为11110m/s22m/svvatv=+==乙
乙0乙甲可知2st=两车相遇后,甲车在前方减速运动,乙车在后方加速运动,两车一定能再次相遇,假设在甲车停止运动前两车相遇,设经过2t时间,两车再次相遇,有2212221221122vtatvtat+=+甲甲乙乙解得21.6st=甲车匀减速到停止需要
的时间为1220022s2s11vta−−===−甲甲甲由于22tt甲,则假设成立,在甲车停止之前两车相遇,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的时刻123.6sttt=+=总故B正确,C错误;D.由以上分析知,第一次相遇时甲车运行的位移为24mx=甲,第二次相
遇时乙车共运行的位移为20133.12m2xvtat=+=乙乙乙总总故D错误。故选B。8.如图所示,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的杂技表演中,表演者让甲球从离地高度为H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同时让乙球在甲的正下方的某点由静止释放,已知乙球与水平地面碰撞
后的速度大小是刚落地时速度大小的0.5倍,且碰撞后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两小球均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乙球与地面的碰撞时间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乙释放时的高度为0.5H,则乙与地面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大小为4gHB
.若乙释放时的高度为0.5H,则乙从释放到再次到达最高点的运动时间为2HgC.若乙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时刚好与甲相撞,则乙第一次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0HD.若乙在第一次上升的过程中能与甲相撞,则乙释放时的高度h的范围为10HHh【答案】C【解析】【详解】A
B.若乙释放时的高度为0.5H,则由220.5gHv=可得乙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gH=落地时间为1vHtgg==乙与地面碰撞刚结束时的速度大小为210.52gHvv==与地面碰后上升的时间为2212vHtgg==乙从释放到再次到达最高点的运动时间为1232H
tttg=+=故AB错误;C.若乙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时刚好与甲相撞,设乙第一次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与地面碰后速度大小为v3,则有2312hgt=由乙球与水平地面碰撞后的速度大小是刚落地时速度大小的0.5倍可知
,乙第一次下落的时间432tt=则甲与乙碰撞时运动的总时间为43ttt=+总则有212gthH+=总联立可得10Hh=故C正确;D.若乙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时刚好与甲相撞,则乙下落高度为2412425Hhgth===乙所以若乙在第一次上升的过程
中能与甲相撞,则乙释放时的高度h的范围为25HHh故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4分)9.有关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必有摩擦力B.两物体之间有滑动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滑动摩擦力一定与压力的方向垂直【答案】BD【解析】【详解】A.若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未发生弹性形变,物体间没有摩擦力,故A错误;B.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前提条件,故两物体之间有滑动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故B正确;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D.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所以两力方向一定垂直,故D正确。故选BD。10.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52mx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时刻质点的速度为5m/sB.质点的加速度为22m/sC.前2s
内质点的位移为8mD.前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4m/s【答案】CD【解析】【详解】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012xvtatx=++可得00v=,212m/s2a=,05mx=故0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质点的加速度为24m/s,故AB错误;C.前2s内
质点的位移为220(522)5m8mxxx=−=+−=故C正确;D.前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8m/s4m/s2xvt===故D正确。故选CD。11.某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匀减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
终停止在D点。A、B之间的距离为0s,BC、之间的距离为023s,物体通过AB与BC两段距离所用时间都为0t,则下列正确的是()A.B点的速度是0053stB.由C到D的时间是032t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0202stD.C
D之间的距离0924s【答案】BD【解析】【详解】A.物体通过AB与BC两段距离所用时间都为0t,所以Bv为AC的中间时刻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推论式可得0000025326Bsssvtt+==故A错误;BC.AB与BC两
段为连续相邻相同时间的位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式2saT=可得200023ssat−=解得0203sat=−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式0tvvat=+代入数据可得物体从B到D的时间为00002050
6523stttst−==−则物体从C到D的时间为0005322ttt−=故B正确,C错误;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202tvvax−=代入数据可得BD间距离为2000020506252423stxsst−
==−则CD间距离为000252924324CDssss=−=故D正确。故选BD。12.2022年2月中国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冬奥会上的冰壶项目是极具观赏性的一项比赛,将冰壶运动简化成如下模型:从A点以初速度
0v掷出,沿直线AD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停在营垒中心点D处,ABBC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壶在AB、BC、CD三段上运动的时间之比::3:2:1ABBCCDttt=B.冰壶在A、B、C处的速度大
小之比::3:2:1ABCvvv=C.冰壶从A运动到D的平均速度为022vD.冰壶运动到AD中点位置的速度为022v【答案】BD【解析】【详解】A.冰壶运动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减速为零,运用逆行思维,可以将其看成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有212
CDCDxat=()212CDBCCDBCxxatt+=+()212CDBCABCDBCABxxxattt++=++综上所述,整理有::(32):(21):1ABBCCDttt=−−故A错误;B.运用逆向思维,对CD段、BD段、AD段分别有202CCDvax
−=()202BCDBCvaxx−=+()202ACDBCABvaxxx−=++整理有::3:2:1ABCvvv=故B正确;C.因为冰壶AD段运动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有000122vvv+==故C错误;D.设冰壶运动
到AD中点位置的速度为v,则其前半段运动和后半段运动有22022ADxvva−=−2022ADxva−=−联立解得022vv=故D正确。故选BD。13.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用双手水平夹起一摞书,并停留在空中.已知手掌与书间的动摩擦因数10.3
=,书与书间的动摩擦因数2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若每本书的质量为0.2kgm=,该同学对书的水平正压力为100NF=,每本书均呈竖直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210m/sg=,则()A.
每本书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大小不相等B.书与书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C.他最多能夹住22本书D.他最多能夹住30本书【答案】BC【解析】【详解】A.因为每本书均呈竖直静止状态,所以每本书所受的摩擦力的合力
都与书的重力平衡,即每本书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越靠近外侧,书与书之间的摩擦力越太,即书与书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故B正确;CD.先将所有的书(设有n本)当作整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重力、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12nmgF则有1230Fn
mg=再考虑除最外侧两本书外的其他书(2n−本),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重力、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222nmgF−则有22222Fnmg+=故最多能夹住22本书,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4.如图
所示,A、B两木块质量均为m,1、2两轻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弹簧、木块、地面各接触点都栓连,整个系统静止。现用力将木块A缓慢竖直向上提起,直到弹簧2的弹力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为止,A、B所受的合外力始终为零,则在这过程中A木块移动的距离为()A.12mgmgkk
+B.122mgmgkk+C.1223mgmgkk+D.1233mgmgkk+【答案】AD【解析】【详解】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原来1弹簧的压缩量为111mgxk=弹簧2的压缩量为2122mgxk=若2弹簧弹力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且2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此时2弹簧的压缩量为2221212m
gxxk==对B分析可得222mgkx=所以1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此过程中A木块上升的位移为()11212212mgmgxxxxkk=+−=+若2弹簧弹力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且2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则此时2弹簧的伸长量为2221212mgxxk==对B分析可得222112mgk
xkx+=所以1弹簧的弹力为2mg,此时1弹簧的伸长量为1212mgxk=此过程中A木块上升的位移为112121121233mgmgxxxxxkk=+++=+故选AD。三、实验题(15题3分一空,16题2分一空,共15分。)15.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实验
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1)取下纸带,取其中一段并每隔一个计时点标出计数点,如图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12.30x=c
m,24.34x=cm,35.69x=cm,47.22x=cm,58.75x=cm,610.29x=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____
____2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的(2)若计时器实际频率为49Hz,则加速度计算结果_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或准确)【答案】(1)①()()654321236xxxxxxT++−++②.9.67(2)偏大【解析】【小问1详解】
[1][2]根据逐差法求得,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654321654321229(2)36xxxxxxxxxxxxaTT++−++++−++==代入数值可得加速度29.67m/sa=【小问2详解】若
计时器实际频率为49Hz,则计算时用T=002s偏小,则加速度计算结果()()654321236xxxxxxaT++−++=偏大。16.某同学用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1)将弹簧上端均固定在铁架台上相同高度
的横杆上,甲装置用一根弹簧挂物块1m,乙装置用另外两根弹簧挂大小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物块2m,在物块正下方的距离传感器可以测出物块到传感器的距离,此时刚好均为1x,如图所示,则1m是2m的______倍。(2)只交换两物块的位置,此时甲装置的距离传感器显示为2
x,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为1x;乙装置中的每根弹簧相对原长的形变量为2x,则1x是2x的______倍。(3)已知物块质量10.50kg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29.8m/s,该同学测得110x=cm、28cmx=,则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
答案】(1)12##0.5(2)4(3)245【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两物块均受力平衡,则由受力分析及胡克定律可知甲乙两装置弹簧伸长量相等,即1kxmg=,22kxmg=则1212mm=即1m是2m的12倍。【小问2详解】交换位置后再分别对两物体受力分析,有12kxm
g=,212mxkg=两式联立解得1241xx=即1x是2x的4倍。【小问3详解】设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下端与距离传感器之间距离为h,则1hxx=+,21hxx=+代入1m与g值,与以上各小问方程联立,解得245N/mk=四、解答题(17题11
分,18题12分,19题14分,共37分。)17.一辆汽车以v0=36km/h的速度在水平直线路面上匀速运动,某一时刻开始刹车,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18km/h,求:(1)刹车时的加速度及刹车时间;(2)刹车后前进15m所用的时间;(3)刹车后5s内前
进的距离。【答案】(1)2.5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4s(2)2s(3)20m【解析】【小问1详解】由加速度定义式得220510m/s2.5m/s2vvat−−===−故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
5m/s2,方向与初速度v0方向相反;汽车停车所需时间为008s4s2vvta−−===−停【小问2详解】根据位移时间关系2012xvtat=+代入数据解得12st=,26stt=停(舍去)所以刹车后前进15m所用的时间为2s;小问3详解】由上知4s时汽
车已经停止运动,故刹车后5秒内前进的距离等于刹车后4秒内前进的距离,所以2220010m20m22(2.5)vvxa−−===−【18.如图甲所示的“冰爬犁”是北方儿童在冬天的一种游戏用具:“上坐一人,双手握
铁篙,向后下方用力点冰,则爬犁前进如飞。”在空旷的水平冰面上,有一小孩从静止开始,连续三次“点冰”后,爬犁沿直线继续滑行了12.96mx=后停下。某同学用v-t图象描述了上述运动过程(三次“点冰”过程中爬犁的加速度相同),如图乙所
示。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爬犁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1)求爬犁减速滑行时加速度1a的大小和运动中的最大速率maxv;(2)求小孩“点冰”时爬犁加速度2a的大小。【答案】(1)0.5m/s2;3.6m/s;(2)2m/s2【解析】【详解】(1)小孩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
摩擦力的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具有对称性,因此有21312xat=将x=12.96m、t3=(12-4.8)s=7.2s代入上式,可解得a1=0.5m/s2根据max312
xvt=可解得最大速度为vmax=3.6m/s(2)小孩“点冰”加速过程中速度的增大量与滑行过程中速度的减小量相等,根据v-t图象可知,每次点冰时间为0.8s,下一次点冰到上一次点冰的时间间隔为1.2s;减速的
时间共计t1=1.2s+1.2s+7.2s=9.6s加速的时间共计t2=0.8s+0.8s+0.8s=2.4s根据a1t1=a2t2代入数据解得a2=2m/s21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蓝牙设备的通信情况,通过测试发
现两蓝牙设备通信的最远距离08ms=。本小组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遥控玩具小车A、B进一步研究运动。A、B两车开始时处于同一平直路段上相距4md=的两点O1、O2,A车从O1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212.5m/s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车从O2点以初速度03m/sv=、加速度221.5m/sa=向
右做匀加速运动,两车同时开始运动。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已知两小车可视为质点,相遇时擦肩而过,不会相撞。求:(1)A、B两车相遇前达到最大距离的时间及最大距离;(2)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3)若两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均为15m/s,达到最大速度后均
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之间最后所保持的距离及在B车速度达到最大前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答案】(1)3s,8.5m;(2)(331)s+;(3)1m,6s【解析】【详解】(1)A、B两车相遇前达到最大距离时,速度相等,则
102atvat=+A、B两车相遇前达到最大距离的时间为3st=最大距离为22m021118.5m22xvtatatd=+−+=(2)当B车在A车前面,且距离为8m时,有2200211122svtatatd=+−+解得12st=,24st=当A车在
B车前面,且距离为8m时,有2200211122svtatatd−=+−+解得3(333)st=+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132(331)stttt=+−=+(3)A车到达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416svta==B车到达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0528svvta−==达到最大速度后均做匀速直线
运动,则A、B之间最后所保持的距离045450()1m22vvvxtvtttds+=+−−−=B车速度达到最大前A、B两车能保持通信时间1526stttt=+−=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