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第三单元研习任务.pptx,共(27)页,99.1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11587ce4d23288b4ec92a9631861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研习任务目标展示1.诵读古代经典散文作品,涵泳品味,理解文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2.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品析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3.学会真
诚、负责任地表达,抒发真情实感,提升人格修养。教学目标1.诵读古代经典散文作品,涵泳品味,理解文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2.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3.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品析章法之妙
和细节之美。教学重难点单元素养“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心雕龙·原道》)古人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事理思考、情感体验等诉诸笔墨,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诵读这些作品,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可以增进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本单元选取
魏晋到明代的六篇经典散文,有的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有的以理取胜,理趣盎然,发人深思。这些作品体裁不一,风格各异,呈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集中在一个单元研习,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散文。一曲《陈情表》,凄切尽情,万般诚
恳,历来被誉为“至孝”的典范;一间小阁子,一处心灵憩息的家园,平淡的生活里往往蕴藏着幸福的真谛。兰亭碧竹秀水,王羲之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山水田园亲人,陶渊明辞官返乡,欲乘化以归尽;种树育人治国,柳宗
元寓言寄思,探讨治国政治方略;石钟山一游,苏轼溯本求源,探究事物真相。读中国优秀散文,品中国文人风貌,触摸民族文化血脉,理解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所选课文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
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本单元,重在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要反
复诵读,涵泳品味,把握文意;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还要做些梳理和评点,领会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教材分析陈情表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同学们处于十七八岁的年纪关注更多的可能是友情
,之后再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容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时时谨记,孝道在心。项脊轩志作者以项脊轩为线索,追忆了许多可喜可悲之事,既写出了对这座百年老屋的亲切感受,又写出了对亲人的深挚怀念,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功业未就的忧愤心情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归去来兮辞(并序)文章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
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种树郭橐驼传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文,作于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这期间柳宗元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
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可以看成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石钟山记本文写的是石钟山命名的来由。作者先考察历史文献,对郦道元的说法表示怀疑,对李
渤的说法表示“尤疑”。得到机会后亲自实地考察,补充了郦道元的说法,否定了李渤的说法。得出“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的结论,表现出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高考分析古代散文写法比较自由,句子可骈可散,结构可密可疏,但优秀的散文作品在语言、章法等方面都
颇有讲究。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评点,是古人品析诗文的常用方法。学
习评点,既能培养细读文章的能力,又能提高概括表达的水平,有助于研习古代诗文。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标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做一点分类积累,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本单元的文言基础知识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重点,考生应注
意总结和把握。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2.文中的名句在高考中考查的频率很高,常出现在名篇名句默写题中。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3.景、情、理的关系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的常见考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
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