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docx,共(17)页,765.3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33f5a85c542b505f8ad588f7be201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福建省福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完卷75分钟满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K:39I:127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红磷和白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变化属于A.氧化还原反应B.离子反应C.化学变化D.物理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时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不属于离子反应,故B错误;C.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时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2.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乙醇的蒸发和氧化铝的熔化【答案
】A【解析】【详解】A.晶体碘和干冰均是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均是分子间作用力,选项A正确;B.SiO2是原子晶体,熔化克服共价键,CaO是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选项B错误;C.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熔化时克服离子键,铁为金属晶体,熔化克服金属键,选项C错误;D.乙醇为分子晶体,蒸发时
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氧化铝是离子晶体,熔化克服离子键,选项D错误;答案选A。3.下列措施或叙述不合理的是A.用2SO漂白纸浆和草帽辫B.2SO具有强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2SO气体C.将浓硫酸
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D.23NaSO与22HO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SO2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纸浆和草帽辫,选项A正确;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硫元素化合价为+4和+6价,同元素相邻价
态步方式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不能氧化二氧化硫,所以能干燥二氧化硫,选项B错误;C.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使蔗糖碳化;膨胀是因为有二氧化硫的气体生成,所以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选项C正确;D.Na2SO3和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SO3+H2O2=Na2SO4+H2O,此反应中S、O元素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B。4.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A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O与1
82O互为同分异构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162O和1.12L182O均含有0.1AN个氧原子【答案】D【解析】【详解】A.162O与182O都是氧元素的单质,不互为同分异构
体,A不正确;B.16O和18O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B错误;C.通过核变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C错误;D.标准状况下,1.12L162O和1.12L182O的物质的量都为1.12
L÷22.4L/mol=0.05mol,均含有0.1个氧原子,D正确;答案选D。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C.单质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
子键【答案】A【解析】【详解】A.非金属原子和金属原子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如氯化铝是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C.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强相
互作用,单质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故C正确;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故D正确;故选A。6.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A.5PClB.4PC.4CClD.3NH【答案】C【解析】【详解】A.五氯化磷中磷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
数为5+5=10,则五氯化磷不是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化合物,故A错误;B.白磷是非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故B错误;C.四氯化碳分子中碳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4+4=8,氯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7+1=8,则四氯化
碳是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化合物,故C正确;D.氨分子中氢原子的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1+1=2,则氨分子不是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7.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
气体体积比是A1∶2∶3B.6∶3∶2C.3∶1∶1D.1∶1∶1【答案】C【解析】【详解】金属钠属于活泼金属,既能与水反应也能与HCl反应生成H2,因此0.3molNa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Mg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根据所
给量,镁过量,盐酸不足,即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Al能与HCl反应生成H2,2Al+6HCl=2AlCl3+3H2↑,Al过量,盐酸不足,即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体积比为0.15∶0.05∶0.05=3∶1∶1,故答案选C。8.碱金属和卤素形成化合物大多数具有的性质是()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⑤熔融状态不导电A.①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①碱
金属元素易失电子,卤族元素易得电子,所以碱金属族卤化物都是离子晶体,沸点较高,①正确;②碱金属和卤素形成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②正确;③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电解质,溶于水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水溶液能导电,③正确;④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晶体,熔
点较高,④错误;⑤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⑤错误;综上所述选B。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4NH+、24SO−、3NO−、H+B.4MnO−、H+、2Fe+、Cl−
C.4NH+、Cl−、OH−、3NO−D.24SO−、3NO−、3Fe+、2Ca+【答案】A【解析】【详解】A.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酸性条件下,溶液中高锰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能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溶液中的铵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会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10.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
最佳方案是()A.铜与浓硫酸共热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的。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答案】D【解析】【分析】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方案即不会产生有污染的气体,消耗能源、原料少的方案。【详解】A、铜
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不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精神,故A错误;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的方案消耗电能较大,不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精神,故B错误;C、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是会导致
有毒物质的生成和其他有毒物的生成,不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精神,故C错误;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不会出现有毒物质,耗能少,符合“经济、高效、环保”精神,故D正确。答案选D。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离子键
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均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答案】
D【解析】【详解】A项,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之间不但存在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同样也存在着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故A项错误;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故B项错误;C项,第三周期,自
左向右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非最高价含氧酸不符合这一规律,故C项错误;D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成周期性变化,这一变化称为元素周期律,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可用离子方程式232
22HCOCOHO+−+=+表示的是A.稀硫酸中滴加小苏打溶液B.稀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C.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D.纯碱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答案】B【解析】【分析】离子方程式2H++2-3CO=CO2↑+H2O表示强酸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的反应。【详解】
A.小苏打即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电离出的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用2H++2-3CO=CO2↑+H2O表示,选项A错误;B.纯碱为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3CO=CO2↑+H2O,选项B正确;C.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中碳酸钙不能拆
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用2H++2-3CO=CO2↑+H2O表示,选项C错误;D.纯碱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先发生反应H++2-3CO=-3HCO,再发生反应H++-3HCO=CO2↑+H2O,选项D错误;答案选B。13.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2-
4SO、23HSO、+4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2BaCl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
中是否存在的是A.-BrB.2-4SOC.23HSOD.+4NH【答案】B【解析】【详解】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因H2SO3不稳定,分解产生的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碱加热后,产生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NH3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4NH;加入氯水时,溶液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r-;再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2-4SO,但
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氯水氧化H2SO3产生的,故不能确定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2-4SO;答案选B。14.下列溶液中通入2SO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A.()2BaOHB.澄清石灰水C.2NaSD.2BaCl【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二氧化与碱、盐溶液的反应,运用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碱、盐溶液等可发生反应,结合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分析。【详解】A.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
淀,选项A不符合;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选项B不符合;C.二氧化硫有弱的氧化性,能够氧化硫离子生成硫单质,硫单质不溶于水,所以会产生沉淀,选项C不符合;D.盐酸反应大于亚硫酸,则二者不反应,一定不会产生沉淀,选项D
符合;答案选D。15.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检验酸雨中一定含有23
HSO取酸雨试样,加入10%22HO溶液,再加入2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
.需要滤纸吸干煤油,煤油易燃烧,烧杯中不能装满水,生成气体可能使Na从烧杯中窜出,有安全隐患,选项A错误;B.配制KCl溶液时应先将KCl晶体溶解在小烧杯中,恢复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容量瓶中不能溶解固体
,选项B错误;C.取酸雨试样,滴加22HO溶液,再加入2BaCl溶液,有白色沉淀,酸雨中可能含有24HSO,选项C错误;D.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应该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选项D正确;的答案选D。16.短周期
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C、D位于同一周期,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B>A,离子半径:C<DB.B的单质能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C.元
素B和D能形成BD2型的共价化合物D.D的单质有毒,且有漂白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推知:A是C;B是Mg;C是S;D的Cl。【详解】A.对于电子层数不同的元素来说,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B>A;S2-、Cl-是电子层结
构相同的微粒。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因此离子半径S2->Cl-。错误。B.在点燃时发生反应:2Mg++CO22MgO+C发生置换反应.正确。C.由于Mg、Cl是活泼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所以元素Mg和Cl能形成MgCl2
型的离子化合物。错误。D.Cl元素的单质Cl2是黄绿色有毒的气体,,其本身没有漂白性,但是与水混合后会产生有漂白性的HClO。错误。17.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若X+和Y2-的
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YB.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碱性:CsOH>Ba(OH)2【答案】B【解析】【分析】A.若X+和Y2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处于Y的下一周期;B.元素的非金属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C.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元素具有金属性与非金属性;D.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越强。【详解】A.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处于Y的下一周期,故原子序数:X>Y,故A正确;B.元素的非金属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故B错误;C.硅、锗都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
具有一定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族,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Cs>B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CsOH>Ba(OH)2,故D正确;故选B。18.9.
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A.0.2mol中子B.0.4mol电子C.0.2mol质子D.0.4mol分子【答案】B【解析】【详解】重氢的符号为D,其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9.2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0.4mol,可以与重水(D2O)反应生成0.2molD2,0.2
molD2含有0.4mol中子、0.4mol电子、0.4mol质子,故B项正确。本题选B。19.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
描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B无色橙色紫色白色C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D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Cl2,Cl2的颜色是黄绿色,
①处充满黄绿色的Cl2;Cl2进入玻璃管后与②处NaBr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Br2,溴的水溶液颜色为橙色,所以②处的白色棉球变为橙色;Cl2和③处KI溶液反应置换出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③处棉球变为蓝色;④处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棉球本身是白色的,
所以④处的颜色为白色;故①②③④的颜色分别为: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答案选A。20.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
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B.11∶3C.3∶1D.4∶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ClO-与Cl
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则可设ClO-为1mol,ClO-3为3mol,被氧化的Cl共为4mol,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1-0)+3mol×(5-0)=16mol,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
等,Cl2生成Na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16mol,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16mol,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mol:4mol=4:1,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21.下图为我国硫酸工业主要
设备与流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沸腾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图中“气体流向A”流动的气体为(写分子式)_______。(3)图中“尾气”处理合理的是_______(填代号)a.高空排放b.用于制备硫酸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23NaS
Od.用浓硫酸吸收(4)若实验室用工业制得的98.0%的浓硫酸(密度为1.841gmL−)配制成500mL0.1001molL−的稀硫酸,哪些操作将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_______(填序号)。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后,将洗涤液体也倒
入烧杯内稀释;②转移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③定容时,俯视读数;④定容时,添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后,吸出多余的溶液;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下降到刻度线下,继续加水至刻度线。【答案】(1)222324FeS11O2FeO8SO++高温(2)2SO、2O(3)
bc(4)②④⑤【解析】【分析】沸腾炉中硫铁矿转化为铁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硫,铁的氧化物以炉渣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硫经过净化进入接触室合成三氧化硫,且可以循环使用,生成的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塔制得硫酸,以此做答。【小问1详解】沸腾炉中硫铁矿被氧化为
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22324FeS11O2FeO8SO++高温,答案为:222324FeS11O2FeO8SO++高温;【小问2详解】接触室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此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图中“气体流向A”流动的气体为2SO、2O,答案为:2S
O、2O;【小问3详解】a.高空排放,会污染环境,a错误;b.残留的二氧化硫循环使用,用于制备硫酸,b正确;c.碳酸钠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用纯碱溶液吸收制23NaSO,c正确;d.浓硫酸不能吸收二
氧化硫,d错误;故选bc;【小问4详解】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后,将洗涤液体也倒入烧杯内稀释,会造成结果偏高,①错误;②转移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使溶质的量减少,造成结果偏低,②正确;③定容时,俯视读数会使体积偏小,造成结果偏高,③错误;④定容时,添加蒸馏水超过刻度
线后,体积偏大,浓度偏小,④正确;⑤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下降到刻度线下,继续加水至刻度线,会使体积偏大,结果偏低,⑤正确;故选②④⑤。22.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4CCl后滴加氯水,4CCl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4CCl层
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并配平4CCl层由紫色变成无色(生成3HI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2)整个过程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3)把KI换成KBr,则4CCl层变为_______色,继续滴加氯水
,4CCl层的颜色没有变化,2Cl、3HIO、3HBrO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4)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mg~50mg/kg。制取加碘盐(含3KIO的食盐)1000kg,若由KI与2Cl反应制3KIO,最多需要消耗2Cl_______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答案】(1)2223I5Cl6HO2HIO10HCl++=+(2)KI、2I(3)①.橙红或红棕②.323HBrOClHIO(4)26.46【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向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四氯化碳后滴加氯水,四
氯化碳层变成紫色,说明氯气和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四氯化碳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说明碘和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酸。【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四氯化碳层由紫色变成无色,发生的反应为氯气与
溶液中的碘反应生成碘酸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3I5Cl6HO2HIO10HCl++=+,故答案为:2223I5Cl6HO2HIO10HCl++=+;【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四氯化碳层变成紫色,说明碘化钾是反应的还原剂,四氯化碳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说明碘是反应的还原剂,
故答案为:KI、2I;【小问3详解】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所以氯气能与溶液中的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Br-=Br2+2C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橙红色或红棕色,继续向溴水中滴加氯水,四氯化碳层的颜色没有
变化,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小于溴酸,氯气能和碘反应生成碘酸,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酸,则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BrO3>Cl2>HIO3,故答案为:橙红或红棕;HBrO3>Cl2>HIO3;【小问4详解】由题意可得,氯气与碘
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酸钾的方程式为KI+3Cl2+3H2O=KIO3+6HCl,由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mg~50mg/kg可知,1000kg加碘食盐中含碘最多为50g,则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消耗标况下氯气的体积最多为50g127g/mol×3××22.4L/mol≈26.46L,
故答案为:26.46。2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ⅠA01①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②③④3⑤⑥⑦⑧(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
示)。(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4)④和⑤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若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则该化
合物电子式为_______。(5)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a.2MnOb.3FeClc.23NaSOd.4KMnO(6)⑤、⑥各自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1)Na>Al>O(2)32344HNO>HCOHSiO(3)NaOH,NaClO等(4)(5)ab(6)()223AlOHOHAlO2HO−−+=+【解
析】【分析】根据元素①-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出它们分别为H、C、N、O、Na、Al、Si、Cl等8种元素。【小问1详解】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O;【小问2详解】②、③、⑦的非金
属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N>C>Si,所以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32344HNO>HCOHSiO;【小问3详解】①、④、⑤、⑧四种元素中,某些元素间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等,其化学式为NaOH,NaClO;【小问4
详解】④和⑤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若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则该化合物Na2O的电子式为;【小问5详解】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这种物质一定是H2O2,可使用的催化剂为MnO2或FeCl3,答案为ab;【小问
6详解】⑤、⑥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AlOHOHAlO2HO−−+=+。24.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2C
a+、2Mg+、3Fe+、24SO−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提供的试剂:饱和23NaCO溶液、饱和23KCO溶液、NaOH溶液、2BaCl溶液、()32BaNO溶液、75%乙醇、四氯化碳①欲除去溶液Ⅰ中2Ca+
、2Mg+、3Fe+、24SO−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是_______(只填化学式);②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2)用提纯的NaCl配
制500mL4.001molL−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若收集的2H为2L,则同样条件下收集的2Cl_______(填“>”、“=”或“<”)2L,原因是_______,装置改进后可用于制备NaO
H溶液。(4)实验室制备2H和2Cl通常采用下列反应:2442ZnHSOZnSOH+=+,()2222ΔMnO+4HClMnCl+Cl+2HO浓,据此,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2H的装置_______(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2Cl的装置__
_____(填代号)。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的【答案】(1)①.2BaCl、NaOH、23NaCO②.75%乙醇(2)托盘天平、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①.<②.电解生成的氯气与电解生成的NaO
H发生了反应(4)①.e②.d【解析】【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将粗食盐在加热条件溶于水得到粗盐溶液Ⅰ,向溶液中依次加入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将溶液中的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除去,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将过量的氢
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除去得到溶液Ⅱ,溶液经蒸发浓缩得到糊状物,冷却、过滤得到晶体,晶体用75%乙醇洗涤除去钾离子后,烘干得到纯氯化钠。【小问1详解】①由分析可知,将溶液中的钙离子、铁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除去的试剂依次为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故答案为:BaCl2、NaOH、Na2CO3;②由分析可知,洗涤除去氯化钠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氯化钾的试剂为75%乙醇,故答案为:75%乙醇;【小问2详解】由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配制500mL4.00
mol/L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则配制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外还有托盘天平、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托盘天平、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小问3详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方程式
为: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电解生成的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若收集的氢气的体积为2L,同样条件下收集的氯气的体积小于2L,故答案为:<;电解生成的氯气与电解生成的NaOH发生了反应;【小问4详解】由方程式可
知,制备氢气的制备氢气的装置应为固液不加热装置,由氢气的性质可知,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氢气,所以制备并收集氢气的装置为e;制备氯气的装置应为固液加热的装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所以应选择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气体、
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氯气,则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氯气的装置为d,故答案为: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