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十单元 《人间词话》十则 (1) 含解析.docx,共(9)页,81.8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4b5651f235051e2b4ce0abce7dbd1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人间词话>十则》,对其中某些经典段落能够背诵。2、理解、掌握王国维的“造境”和“写境”理论,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名句。3、理解、掌握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理论,
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名句。4、明确有境界的诗词必须具备的三种要求:情景结合,真景物、真感情,鲜明生动的表达。5、理解、概述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6、了解诗词的“境界”与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关系,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教学重、难
点:1、理解、掌握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理论,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名句。2、理解、概述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3、了解诗词的“境界”与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关系,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头
顶瓜皮小帽,身穿一袭长袍,脑后托着长辫,脚踏一双布鞋,这就是王国维留给世人的印象。他貌不出众,但才华横溢,是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集哲学、经学、史学、戏曲学、甲骨学、敦煌学等研究于一身的学术巨星。然而,正值盛年的他却走上了一条自我了断的不归之路
。昆明湖澄净的湖水,藏着王国维的一缕孤魂;清华园的茔地,成了这位国学大师最后的归宿。他的自沉和匪夷所思的绝笔遗书引发了近代史上一场持续至今的文化断想。二、作者作品介绍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
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父亲王乃誉是商人,王国维四岁丧母,其父经常远行经商,对其子女教育严格,王国维从小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老王的性格和所处的历史环境委实决定了他那默默的纵水一跳。他“
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参加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逐渐开始接触康德、叔本华哲学。叔本华哲学对他此后的人生观、文学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王国维的文学
创作和研究浸染上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因病从日本归国。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1908年
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pǔ)仪的“南书房行走”。1924
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1927年6月,北
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2、《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
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三、整体感知1、学生先自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3
、教师随意抽点学生朗读他本人喜欢的段落。四、研读第一则1、把握其主要内容。明确:第一则,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
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2、阅读下面三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习题。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孙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牛王安石朝耕及露下,
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这三首诗显示出“牛”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明确:第一首:牛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后仍然心忧”众生”第二首:“老牛”在结了债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与淡泊的生活情趣。第三首:“牛”朝暮耕耘全是为了人们的利益
,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决不索取。3、默读课文,揣摩课文所选录的十则词话的内容可分为哪几个方面。明确:①为总纲,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②~⑥,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⑦~⑩,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第二课
时一、分析“造境”与“写境”1、研读第二则,把握王国维“造境”和“写境”的主要内容。2、明确:“造境”与“写境”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境界作者派别创作方法与现实的距离与对方的联系与渗透举例造境即虚构之境理想派或浪漫主义者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
现实较远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屈原的辞赋、李白的诗写境即写实之境写实派或者现实主义者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杜甫的诗朗读:将进酒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和想象)春望作者:杜甫(唐)(现实主义诗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
短,浑欲不胜簪。3、虚与实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四类:(1)神仙鬼怪世界或梦境(2)已逝之景之境(3)设想的未来之境(4)从对方角度设想的情
景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至,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入凄美意境的。明确:此诗短短四句,凄美至极,令人怅惘不已。“去年今日”是虚景,
“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读者带进无限凄美的意境之中。二、分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1、研读第三、第四则,把握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内容。2、赏析课文中引用的四处诗词: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先由学生自主赏析,写下简短的赏析文字,而后抽点学生作答,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有我之境: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
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词中的女主人公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人有情,物无情。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因了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女子移情到景上。她眼中的景色也
就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花不语”“乱红”。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饱
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凉的气氛,“可堪”(怎么能够忍受)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凉之景上:“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陶渊
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这首诗中,詩人以一种纯粹無欲的眼光去观赏客观景物,从而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中景物不带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更多的是如实地描述、客观地描述
。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元好问经历着国破家亡,流
离逃难的痛苦煎熬,思归心切。却并没有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在眼前的景物中,所以,寒波澹澹、白鸟悠悠,外在的景物是那么的闲暇。可见,词人在写景时更侧重理性的描述,客观的描述。3、明确:“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如下表境
界观物方式作者的主观感情物的情感状态人与物的关系达到的效果何种状态中得到创作者的多寡举例有我以我感情较尽染作“物皆宏壮静多杜甫之境观物强烈,个性较鲜明者主观感情著我之色彩”《春望》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为外物所吸引达到忘我境界,作者感情不明显以本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物我合一,
物我皆忘优美由动之静少王维《山居秋暝》4、下列境界中,哪句是“有我之境”?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明确:D5、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两项是:()属“无我
之境”的两项是:()A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明确:ADBC三、分析诗词的“境界”1、研读第五、第六则,把握王国维对诗词是否有“境界”的评判标准。2、明确:诗词要
“有境界”得符合哪三个要求?(1)情与景的统一;(2)情景要真,即要有“真景物,真感情”;(3)“真景物、真感情”应得到鲜明真切的表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纳兰的词作多有评论,他认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
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3、赏析王国维所引用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先由学生自主赏析,写下简短的
赏析文字,而后抽点学生作答,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闹”字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
蓬勃生机(景),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情)。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孤
寂的“静”的心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明确: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三课时一、分析王国维的“三种境界”1、研读第七则,把握王国维“三种境界”的内容。2、赏析王国维所
引用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生先自主赏析,写下简短的赏析文字,而后教师总结。明确: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译文: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第一境界: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
,有目标。不要为世事表面的杂乱无章和模糊不清来扰乱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要高瞻远瞩,志存高远,耐得住寂寞孤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如对待热恋中的情人般无怨无悔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
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第一境界在环境险恶、处境艰难中仍然要志存高远,涉猎广泛。第二境界在追求的过程中要冥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第三境界经过一番上下求索后,终于幡然顿悟,豁然开朗,做出独有的贡献。二、分析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1、阅读第八
则,创作者应该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有境界”?明确:要有开阔的胸襟,卓越的见识,豪放的气度;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
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阅读第九则,什么样的诗词可以说是大家之作??明确:情:沁人心脾(感染读者的内心);景:豁人耳目(使人耳目一新);言辞率真
自然,无矫揉装束之态;诗歌的境界,取决于诗人的境界。3、阅读第十则,诗人怎样就可以做到“所见者真,所知者深”?明确:首先指出诗人要“入乎其内”,深入生活,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材料,逼真地描绘生活,作品才有生气;又需“出乎其外”,超脱出来,“胸中无物”,从
一定的高度观察生活,摆脱生活之欲,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静观,写出深刻独到的内容。三、总结《人间词话》十则,可分为三方面内容:①第一则为总纲,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②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诗词的“境界”。③第七
到十则谈论诗人的“境界”。四、布置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范文:浮云之上尘土之中我想,他一定是走进去了,在唐末的乱世中,在风雨飘摇的腥风血雨之中,他真正走进了黎民百姓的内心。不然,他怎么会听到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他怎么会懂得家书在烽火中的万金之重,他怎么会将“三吏三别”写得棰胸泣血,穿越千年的浩淼仍直击人心。杜甫,
他一定用双脚亲自去踏遍每个废池颓城,一定是用双眼去见证生离死别的痛苦。他一定是一边流泪一边吟唱的,他真正走进了乱世的红尘之中,于是他的文字他的心也生动地走进了我们的时代。“入乎其内”,才能看清、才能透彻、才能悟得、才能在心中铭刻。而他,一定是走出来了,在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魏晋。他终
于从尘网中挣脱出来,似乎南山的菊花才是他的最爱。于是他站在高处将尘世尽收眼底。于是,那些空灵洁净的文字高致得如同天籁之音。从陶渊明决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开始,他就真正地走了出来。只有俯视,才有高屋建瓴的气度;只有超脱,才有采菊东篱的悠闲。所以,他能不朽,并能成为所有隐士最终的
精神归宿。“出乎其外”,才能把握、才能透彻地了解、才能在心中铭刻。而大多的时候,我们既不是杜甫,也不是陶潜;或者,我们既是杜甫又是陶潜。我们需要“进去”也需要“出来”,我们需要在进退间反复构建、描绘。我们也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我们需要“出来”,“
出来”不是逃避,不是摆脱,而是宏观上的构建;是遥望,是鸟瞰,是将双眼固定在更高层次上的超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怎样的气度!我们需要站在风口去挑战,站在潮头去搏击。我们需要“进去”。“进去”不是羁绊,不是桎梏
,而是身与心的磨练,是智与志的洗礼!点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即“浮云之上”,谓之“出”;“尘土之中”即是“入”。文题工整含蓄,切中题意。正文紧扣文题:杜甫走进“乱世红尘”,“入乎其内”将那个时代“看清、看透”;陶潜心处“浮云之上
”,“出乎其外”,“将尘世尽收眼底”,“那些空灵洁净的文字高致得如同天籁之音。”历史往往是现实的借鉴,文章最后两段由杜甫、陶潜写及“我们“,使文章的主题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五、板书设计《<人间词话>十则》①第一则为总纲,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②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诗词的“境界”。③第七到十则谈论诗人的“境界”。六、教后记诗词适合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分析。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