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64.500 KB
  • 2024-09-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共(20)页,64.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fb8ba8a02fbb1a4d1c7a1a1b6d2d8a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学科试题命题人:赵立志时间:2020、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

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关于春节的礼俗,

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

、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

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

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

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

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

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

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

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

初一,而是节气“立春”。B.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C.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祈福需要。祈祷五谷丰登,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D.承

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

”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B.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C.第三段指出“爆

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D.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

确的一项是()A.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仪式则逐渐消亡。C.在如

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D.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材料一: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经多方努力,夏粮迎来了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

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要严格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同时大力抓好市场化收购,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农民“卖粮难”。7月中下旬是夏玉米苗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

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治,压实防汛责任,落实防御措施,工作再加紧、措施再加力。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

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让绿色生“金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使消费者得实惠。碗里装

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疫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线上农技“问诊”和农资购销发展迅速。要以此为契机,让地理位置服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等给粮食生产插上翅膀,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材料二: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

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河北省曲周县地处华北平原,属于地下水超采区。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种粮大户王拥军今年种了200亩小麦,其中100亩是抗旱节水小麦品种。“这100亩少浇了一遍水,就节水8000立方米,但产量却相当于普通高产小麦。”王拥军说。近年来,曲周县大力发展节水

农业,全县10个乡镇设立11个节水小麦示范方,引进17个抗旱节水小麦品种。今年该县推广节水小麦9.2万亩,压减地下水开采400万立方米。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境内滏阳河和支漳河的引水工程,可辐射灌溉面积5.1万亩。邯山区水利局工程科科长于志信说,原来地下水灌溉的农田,土地有板

结,现在使用“活水”灌溉,微量元素多了,土壤结构改良了。河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不断深入,河北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

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黑龙江省嫩江市伊拉哈镇的农民王全,闲暇之余就去田间捡农药瓶,然后送到固定回收点,每个农药瓶能换回0.1元。嫩江市设了190个固定回收点,遍布14个乡镇。2010年以来,嫩江市财政累计投入回收、无害化处理资

金700多万元,回收农药瓶超过3000万个,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华容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吴建军介绍,华容县紫云英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一亩紫云英可产鲜草2000公斤以上

,含有机质10%以上,全县紫云英还田后,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摘编自新华社李凤双《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2020年6月24日)材料三:盛夏,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

豆田已经封垄。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这大豆品种是“东生17”,正常年景亩产量可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近年来,

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2020年在

全国推广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千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

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

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不仅育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去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90亩农田里开

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

,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网韦嘉维《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2020年7月28日)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抓好长远工作任务”的一项是()A.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

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B.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C.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充分发挥科技

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D.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自主研发培育的“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具有高产、高油、

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全国的主打品种。B.山西冯树英团队已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结实率高,推广后,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小麦单产。C.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第三代杂交水稻已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已增大。

D.2020年汤金鹤家玉米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实现了高产增收。试验田同样品种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6.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谈谈怎样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东篱先生顾晓蕊他双手捧起一满碗花雕酒,仰头,咕嘟嘟地饮下。而后,他飞快地一抹嘴,碗口朝下,说,要你们久候,这算赔礼。话落,他给我和琴斟酒,端起再敬,谢谢你们会见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朋友。说罢又一饮而尽。我和琴一脸愕然,同时扭头对望,目

光轻触,又迅速转开,齐齐地射向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仿佛那张脸上能盯出花来。他约四五十岁的样子,身形略瘦,一双幽冷深邃的眸子,仿若冬日的初雪般明净澄澈。这个外表温淳儒雅,透着书卷气的中年男子,带着爱犬小白,从遥远的内蒙古骑行到中原。想想,一位从未

谋面的朋友,骑着一辆老旧的摩托车,穿风渡雨,携一路风尘,只为与你见上一面。这想法令人初始发笑,继而感动。他一大早发来短信,已抵达河南,但我们直等到夜幕低垂,盏盏街灯亮起,才接到他的电话,说是到了小城,将小白安置在宾馆楼下,相约在附近一家火锅店见面。他被我们瞧得有些不好意思,摆手说道,都坐吧!我收回

目光,心犹不甘地追问,你果真是东篱?在下东篱是也!他故意拖长了腔调回道,许是想缓解初见的尴尬。十余年前,我刚踏上文学之路,没事写些“豆腐块”文章,经常往外投稿。那时,东篱是某家报社的编辑,他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了我,接连刊发几篇随笔。我加上他的博客,关注起他,这多少有些

私心,想拉近跟编辑的距离。他写在郊外山脚下,置有一处静谧小宅,又称“东篱书院”。每个周末他会来这里,种花种竹,还打理一大片桃园,看得我羡叹不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洒脱的田园生活!他还写自己的骑游见闻,绕行大半个中国,从苍茫戈壁到原始森林,从群山之巅

到大海之畔,文末附一帧照片,都是在路上的背影,旁边注有老江摄影。老江是他的骑友,一位诗人。他嬉笑畅言,幽默谐趣,可谓妙语连连,如珠玉迸落。我常被逗得一口茶水喷出,拍手失笑。我将博客推荐给文友琴。很快,琴也成了他的忠实读者,跟随作品或喜或怅,或慨或叹。而此时,他就坐在我们对

面。然而一坐下,仿佛身上的劲儿被卸掉,他微拧眉头,脸色端肃,像是不会笑似的,显得心事重重。琴以为他一路劳顿,难免疲乏,关切地问:“这一路可够累的,你出来多久了?去了哪些地方?”他说,走了一个多月,骑骑停停,边走边看。“出来这么久,家人会担心

吧?”我插言道。他仿佛被戳到痛处,眉心皱成一团,长长叹口气,我这次留了封信,是悄然离开的。隔着火锅子的腾腾水雾,他的声音变得迷蒙且苍凉,话亦多起来。他说起跟爱人原是师范同学,毕业后,他去山东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她回内蒙古老家。两年后,在电话那头爱人眼泪浸泡下,他软

了心,结束了两地分隔。原想到那边接着教书,没想到爱人动用关系,非得将他调去报社。有过争执,吵闹,最终他无奈妥协。她一昂头,撇出一丝冷笑,一个穷教书匠,能有什么出息,到报社,还能混出点名堂。到了报社才知,复杂的人事令他疲于应付,

为此苦恼不已。尽管他凭借一手锦绣文章,名气渐盛,成了当地的一位名编。可他说,最好的赞扬莫过于教书时,村民们那一声恭敬热忱的称呼——东篱先生。他说,尊一声先生,那是把你高看。教书那几年,吃住在山村,他从不为饭菜发愁,一勺面,一捆菜,几个鸡蛋,一捧花生,悄没声地放在门口。可自

己呢,还是离开了,一想起这事,心里堵得慌。原来,博客上笔墨酣畅、快意人生的他,生活中并不顺意,好似日子被劈成了两半。这也难怪我们初见到他,总觉得哪里不太一样呢。他顿了顿,喝了一口水,又道,还记得我的诗人骑友吗?他的日子过得孤独而窘迫,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这提醒了我,要懂得舍下,活出自我,这趟出行是想回山村,休假一年去支教。听到此,我恍然明白,他跋涉千里而来,是把我们当成“树洞”,一个可以倾诉的树洞。而且,因为相离甚远,少了拘谨。诉说过后,他可以放下一切,轻松上路。那夜,我们围炉夜话,喝到微醺,各自散了去。第二天大早,天边腾起殷红的朝霞时

,我们赶去送别,他骑车离开了,带着几分悲壮,一人一狗消隐在风中。隔了几个月,我看到他博客更新,已回内蒙古。就在我以为他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又回到生活原点时,发现他的博客又有新内容。他骑着那辆摩托车,仍带着小白四处游走,只是改为收购旧书,一摞一摞捆整好,打包寄往乡

村学校。其中一张照片,他被一群孩子包围着,身后是“乐淘书吧”,将收来的书摆进校园书屋。阳光落在他脸上,可能是光影的原因,一半脸明,一半脸暗、再看,那微扬的唇角,分明漾着一朵微笑,亮晃晃,绚灿灿的。(选自《2019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

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标题“东篱先生”中的“东篱”一词,既指先生那看似悠然的田园生活,又指他一路追寻的精神归宿,言简意丰。B.小说开篇生动别致,直接进入对东篱先生饮酒细节的描写,既显出先生之性情豪迈,又隐约流露欲浇胸中块垒的心绪。C.小说中的诗人骑友是东篱先生志同道合的朋

友,并未正面出场,这与《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政、贾赦的形象处理异曲同工。D.东篱先生把素未谋面的我和琴当成可以倾诉的树洞,此处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我和琴的作用以及先生的敏感孤僻。8.小说塑造东篱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结合作品举例分析。9.东篱先

生最后是否走出了困境?请结合文本分析并说明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

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

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

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

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

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

节选自《宋史•王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

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D.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

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

仁宗立,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礼仪,太后垂帘奏事。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

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

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外,暂得停歇。B.颔联写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静景,下句以声衬静,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气氛,引出下文诗人所感。C.颈联写作者以酒浇愁,听浪思归,诗意承上一联而来,上下两

句对仗工整,其中“浪卷”扣诗题中的“野泊”。D.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并以此作为对行朝消息的回答,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15.颈联“愁”字可谓本诗诗眼,作者为何而愁?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从

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诗句是:“,。”(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3)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不久前在英国受捧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在中国读者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摘出许多字词的译法,认为不忠实金庸原作。但与之相对的,是英语读者一边倒的好评,“大师般的叙事”“高品质

的梦幻故事”这样的评价______,就连公认难译的武功,也被评为“以十分优雅的方式展示出来”。译者郝玉青认为,译文的生动和流畅感最为重要:“最糟糕的是你把每个字都翻译准确了,但译作读起来却毫无生趣,这完全丧失了文学翻译的意义。”这个译本的好坏姑且不论。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

毫无美感,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名著更是“重灾区”,新译本________却又令人________。网上有人专门开列了名著清单,向翻译界喊话“求放过”。这对于当下

的文学翻译,不可不谓是一种讽刺。正是_______这样的情况,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不忍卒读基于B.比比皆是层出不

穷难以卒读基于C.俯拾皆是层出不穷不忍卒读鉴于D.俯拾皆是屡见不鲜难以卒读鉴于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B.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那种情况,当下在

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C.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常见。D.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19.下列各句中

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B.“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C.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D.这几年来,一般地

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行处不超过15字。(6分)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①______。随着社会

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②______,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

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③______,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

超过60个字。(5分)2020年7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云书馆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的图书约16万种。“云书馆”

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通过构建3D虚拟展厅,最大限度还原线下展馆真实场景,是国内首座以海量图书为主体的“云书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东莞打工17年的湖北农民工吴桂春,所工作的鞋厂因疫情停工。打算返乡的他,最为不舍的是那张东莞图书馆的借书证

。他在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道: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不忘记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读书让吴桂春有了不一样的表达能力,这从他写在留言薄上的话就能看得出

来,不但有字面上的流畅,更有字面后的深沉情感。这名农民工与图书馆的故事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东莞人社局在知道这一消息后,决定为其推荐工作,把这位喜欢读书、热爱图书馆与东莞的读者继续留在这个城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

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1)请以中学生的身份给吴桂春写一封信。(2)请以,读书改变命运,为话题面向本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3)为倡导大家热爱读书,热爱生活,请以本校团委的名义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近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11答案(1)C(2)B(3)C【解答】(1)C。天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是因为对于天地的感恩。(2)B.

文中“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其实列举的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文献记载这一现象。(3)A.偷换概念,由原文第一段“由于这

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B.“仪式则逐渐消亡”错,由原文第三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D.春节礼俗所蕴

含的“感恩、反省”等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的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为“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4.DD项,“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三段“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

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可知这些才属于“长远工作任务”,又由原文“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可知消除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等属于抓好眼前工作任

务,并非“长远工作任务”。故选D。5.CA项,“已成为全国的主打品种”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三“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可知选项扩大了范围。B项,“推广后,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小麦单产”错误,根据原文“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

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可知,只是提到技术上的突破等,并没有提高小麦单产。D项“实现了”错。故选C。6.①改良土壤,祛除土地“病灶”,压减地下水超采,减少农药包装废弃

物等对耕地的污染;②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③藏粮于技,努力突破创新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④教农民种好粮,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

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答出三点给满分)7.D(“形象地写出了‘我’和琴的作用这一判断过于表面化,缺乏人情味;表现“先生的敏感孤僻”也不准确,该是现实生活中的孤单和无奈。)8.(6分)参考答案:①细节描写:如写初见东篱时的肖像,饮酒时的动作等细节,写出了他儒雅中有几分豪放的形象

。②对比:博客中的东篱洒脱幽默,而我们见到的东篱表情严肃、心事重重,对比中表现出东篱的无奈与困境。③环境烘托:东篱离开时,我们去送别,“他带着几分悲壮,一人一狗消隐在风中”,烘托了先生的倔强与失落。(每点中手法和举例分析各占1分,三点6分。只答手法不举例不给分。从其他手法作答,

如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言之成理可按点给分)9.(6分)参考答案:观点一:他走出了人生困境。理由①他骑行收旧书给乡村学校,找到了心灵的归宿;②结尾处他的微笑,亮晃晃,绚灿灿的。观点二:他没有走出困境。理由①回到了之前的生活,依然在报社工作;②结尾照片上,一半脸明,一

半脸暗。(观点2分,理由各2分,只有观点不得分)【答案】10.C11.C12.D13.(1)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到曹利用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2)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

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10题详解】依据语法结构,“久之”做动词“召对”的补语,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句子,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项;“甚”表示“思卿”的程度,做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字是一

个连词,表结果,引出后文,所以“故”字后边不应断开,排除D项;句意: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所以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

故选C。【11C项,“‘晦’表示每月三十”说法错误,“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12题详解】D项,“举荐贤能而不声张”分析错误,原文是“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意思是“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委婉地提出批评”分析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范仲淹尝问曾曰:‘

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意思是: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

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故选D。【13题详解】(1)恶,嫉妒;班,指官级;班己上,指官级比自己高;尝怏怏不悦,前省略主语“王曾”;坐事,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2)会,正好,恰逢;出

,指京官外调;知,做……知州;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乐;生祠,为活人修建祠堂。译文: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

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这时各种吉祥的现象纷纷出现,王曾曾入朝进对,真宗向他说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说:“这确实是国家太平的结果,但希望陛下进一步推广而不要居功自骄,如果有一天发生灾荒,则可以免除世

人的议论。”到真定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臣下都不敢劝谏,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真宗身体不适,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虽

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皇后决定,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仁宗即位,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像东汉过去的礼仪一样,太后坐

在皇帝的右边,垂帘奏事。丁谓却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说:“两宫不在一处,但大权归宦官执掌,这是祸害的一种征兆

。”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王曾方正严整稳重,每次进朝觐见皇帝,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

,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其言语记载在《曹利用传》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

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开始,太后受册封,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持认为不可以,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

报求见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高兴。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

。”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宝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坠落在王曾的寝处,左右惊恐地告诉他。王曾说“:一个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终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侍中,谥号“文正

”。【答案】14.D15.(1)战乱漂泊之苦。首联写到兵荒马乱,诗人为躲避战乱不得不拖着病体四处逃难,尽尝漂泊之苦。(2)客子思归之忧。颈联写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更直接点明诗人的思归之情。(3)忧国伤时之情。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

,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旧消息”,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

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尾联想象遍地兵荒马

乱的景象”中“想象”错误,这里并非想象,而是现实。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理解把握诗歌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首先指出“颈联的‘愁’字可谓本诗诗眼”,然后要求结合全诗具体分析作者为何而

愁。然后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圈画出诗歌中涉题诗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比如本题,首联“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是说“在这乱世之中,江月依然那么明亮可爱,但它应该懂得流亡在外的病人的心情。”然而兵荒马乱,政局未稳,令诗人十分担忧。诗

人自己为躲避着兵荒马乱不得不拖着生病的身体四处逃难,四处漂泊,饱受战乱漂泊之苦。颔联“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意思是“看北斗星柄渐渐横斜,仿佛就落在洞庭湖畔广阔的原野;听画角声声凄惨欲绝,萦绕在这泊舟近处的岳阳城。”这是诗人在野所见之景,所听之声

。这里“角声凄断岳阳城”,听角伤怀,角声暗寓兵乱,岳阳城在泊舟近处,“凄断”写角声,亦写听到角声的感受。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彻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当地表现了诗人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也就是战乱的深沉忧患。所以由这两联可以看出作者是为战乱和自

己的漂泊而愁。颈联“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意思是“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这一联紧承前文,以酒浇愁,酒随泪溅,所谓“举杯消

愁愁更愁”。听浪思归,诗人身在客中,而无所归,故暗自惊心,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是写漂泊思归,而又无家可归之愁。尾联“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意思是说“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

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欲问行朝近消息”从自身乱离,想到朝廷迁流不定,由忧自身到忧朝廷,结句把遍地兵荒马乱的情景写足,消息虽欲问而无由,其为忧愤,更何以堪。杜甫《登岳阳楼》结句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是由一身漂泊写到国家战乱。而这首诗结句更甚于“

戎马关山北”,因群盗纵横即在眼前也。诗人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国伤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16、(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7.B(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

极其常见。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此处强调“常见”而不是“易得”,故用前者。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根据语境,应选后者。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难以卒读:文笔太差读不下去的意思。语境强调翻译得太差而不是内容悲惨,故用“难以卒读”。基于:根据。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

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根据语境,应选前者。)18.A(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成分残缺,在“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后添加主语中心语“的情况”;二是语序不当,“当下”放在“国内”前。B项“那种”“当下”的位

置不当,C项成分残缺且“那种”位置不当,D项“那种”“当下”的位置不当。据此,A项修改最恰当。)19.C(C与画波浪线句中双引号均表示引用。A项表示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讽刺20、(1)也受自然规律制约(2)温暖期

气候较稳定(3)具有明显的地方性21、【答案】2020年7月24日,国内首座3D虚拟“云书馆”上线,它吸引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约16万种图书。(意思对即可)【解析】这是一段新闻报道。主要抓关键点时间、地点、事件、影响等几方面来进行概括。时间:2

020年7月24日。地点:没有涉及。事件及影响: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的图书约16万种。然后再

根据字数要求来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020年7月24日,国内首座3D虚拟“云书馆"上线,吸引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约16万种图书。22、作文详解】审题:本次作文是任务驱

动型作文。所给的材料是叙述性材料,讲的是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在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一段不舍离开图书馆的话。读书让吴桂春有了不一样的表达能力,最终读书让在东莞重新找到了工作。这件事是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读书改变了吴桂春的生活,由此可以想到“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考生可以此立意作文。

这次写作任务有三个:(1)请以中学生的身份给吴桂春写一封信。考生可以对吴桂春的观点表示认可,可以对他进行鼓励等。注意书信格式。(2)请以,读书改变命运,为话题面向本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要围绕读书的意义来谈,这样的内容很考查学生素材

积累的情况,运用名人事例,引用名言,但是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谈出自己的切身感受。注意演讲稿的格式。(3)为倡导大家热爱读书,热爱生活,请以本校团委的名义面向全校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书的内容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发

出,要有号召力。注意倡议书的格式。这三个任务从体裁来看,都是应用文,写作时要注意格式的正确。考生需从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参考立意:(1)读书可以改变生活,也可以改变命运;(2)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3)读书示寻求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4)一个

人可以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理想;(5)读书是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方法;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

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读书让我们追求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方向”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识是成功人生的台阶,是获取胜利的保障”,然后论证“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参考素材:拿破仑曾说: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无知的征

服。不向前走,不知道路有多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学习是一个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好好地读书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丰富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为广博,使自己的胸襟更开阔,认识更富有见地。法国作家法朗士爱读书,他这样说:“我是一只图书馆里的老鼠

,最大的幸福是在一本又一本地吞噬过许多书籍之后,发现任何人不曾注意到的东西。”美国学者爱默生爱读书,他把读书当成精神魔术,他说:“进去的时候是短暂的动作,出来的却是不朽的思想;进去的是琐事,出来的却是诗歌。”爱默生对读书情有独钟,读书改变了他自己。德国哲学家叔本

华爱读书,波兰学者哈维兰爱读书,他把自己的读书方式称为挤奶,好的书本像好的乳牛。走入书籍的海洋,就可以吸收到最丰富的影响,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邻居家晚上的时候有灯光,他

晚上没有办法看书就在墙上凿了一个洞,他借着灯光看书,经过科学,终于有了大学问,成为一代名人。苏洵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小的时候贪玩,他不好好学习。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他才发奋努力学习,抓紧一切的时间看书,有一年端午节的时候,家人给他送去粽子和白糖,一会家里人来的时候,他白糖没

有动,粽子吃完了,他居然是将砚台当成了白糖闹了笑话。苏洵凭着自己的苦学精神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家。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7150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