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1)页,64.5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5a8ab5f72651b8da18a4d22a8493b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命题人:张玉红时间:2020、1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5毫
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部分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时期,儒
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2.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
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东汉末年()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
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3.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以下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4.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
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5.清初洪昇的《长生殿》,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玉环的婚姻纠葛。但它不同于一般人视杨贵妃为“祸水”,也不局限于表达改朝换代的“黍离之悲”,而是在揭示杨、李“占了情场,弛了朝
纲”的同时,对杨玉环追求爱情的专一给予深切同情。这说明()A.追求婚姻自由成为民众共识B.文学写作创新意识有所增强C.批判封建礼教成为大势所趋D.教化百姓是戏曲的主要功能6.1906年美国律师安德鲁在《纽约时报》发表专题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
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首先体现在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南京条约》附件7.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
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A.丰富了“中体西用”内涵B.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C.开启了外交理念近代化D.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8.“戊戌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对劝他离开的人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50种1种5种11种2种12种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
和逻辑学生理学炮战技术艺术5种1种6种3种2种若干种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对谭嗣同的这种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他一语道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真
正原因B.虽精神可嘉,但其历史行为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反映了他对光绪皇帝的“忠君思想”,不值得提倡D.体现了他愿为改革牺牲的精神,但未认识到中国改革不成功的真正原因9.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源于朱元璋反元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1905年又将“恢复中国”
改为“恢复中华”。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A.具有种族革命的倾向B.带有狭隘的民族观念C.追求民主革命的目标D.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10.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它还完成了种种
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変了旧的社会集团。据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A.完成了社会转型B.实现了改朝换代C.催生了社会新现象D.颠覆了封建秩序11.1915年,陈独秀对儒家“三纲”的批评着眼于它“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1916年2月,陈独秀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是立足于儒家纲常
与共和制度的深刻矛盾”。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巴黎和会引发关注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社会时局出现变化12.五四前后,在一些青年人眼中,小家庭是快乐的源泉,是增进人生幸福、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于是他们纷纷提出恋爱结婚、父子析居
、成立小家庭等家庭革命方案。这些方案()A.体现了新青年重塑社会的要求B.反映了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C.开启了青年人思想解放的闸门D.消除了传统伦理观念对社会的影响13.据统计,1938年-1944年,陕甘宁边区政
府举办了四届大型工农业生产展览会,每届都要评定展品等级并给予奖励,一般还要邀请有经验的人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边区政府这种做法()A.有利于巩固工农革命政权B.有利于缓和边区的阶级矛盾C.开创了中国博览文化先河D.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14.国共两党都在敌后致力于建设抗日根据地。国民党
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3左右,基本上都丧失了,近百万敌后游击武装,到1945年也差不多损失殆尽;相反,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展到十余省,敌后武装力量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近百万之众。导致国共两党敌后抗日根据地不同结局的原因可能是
A.国民党坚持正面战场抗战为主B.共产党坚持抗日统一战线C.汪精卫背叛国民政府,导致国民党敌后抗日力量损亡D.两党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不同政策措施15.“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市场机制与过高的经济增长指标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在资源配置方
面发生矛盾,以及国际环境等主客观原因,直接导致了A.全面急进的社会主义改造B.大量引进苏联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C.颁布宪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D.中共八大的召开16.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就。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就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
月至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D.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17.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召
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规定A.反映出我党工作中心的转移B.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突破了农村“
左”的政策束缚D.维护人民公社经营自主权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
景象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19.老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A.计划退场确立市场体制B.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C.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D.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20.公元前2世纪中叶,
罗马的出生率逐渐减低,有时候甚至影响到兵源的稳定。公元前18年,罗马制订了朱里亚婚姻法,规定成年男子女子必须在规定年龄结婚,否则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说明罗马法A.凸显国家利益至上B.特别重视私法建设C.内容丰富
、体系完备D.剥夺公民人身自由21.北半球的气候自14世纪开始转寒,在1470-1520年形成一个“冰河期”……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人们曾想过无数的宗教活动,希望通过忏悔和祈祷来避免瘟疫的继续蔓延,但这都无济于事。这可以用来佐证()A.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B.文艺
复兴兴起得益于天主教会的日趋衰落C.宗教改革是欧洲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D.启蒙运动发生主要催化剂是瘟疫广泛传播22.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
体现出A.重商主义盛行,世界市场得到发展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政治危机23.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以柏林、科隆、法兰克福、慕尼黑、纽伦堡为中心,形成了四大铁路交通网。当时德意
志的“铁路热”A.促进了德意志的城市化进程B.巩固了德国的统一C.扩大了电力工业的运用范围D.形成了垄断组织24.在美国制宪会议上,莫里斯轻蔑地反问道:“这种人(少有财产的普通人)能成为自由的可靠而忠实的守卫吗?”
华盛顿说:“没有强有力的干涉,人们将不会接受和实施处于为他们自身利益着想的措施。”上述言论表明A.加强中央的权力是社会的共识B.-些代表抵制宪法中的联邦制原则C.制宪者对民主的担忧和不信任D.平衡利益是制宪者首要考虑的目标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本
大题包含三道材料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28题15分,为选做题,把选择的题号写在括号中,如不写清选择题号,按27题答案评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指定位置,超出指定区域部分不给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
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
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材料二1949年6月,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市场,严重冲击金融市场,以上海市斗争最为
激烈。人民政府断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查封上海证券大楼,逮捕进行非法交易的投机巨头和银元贩子。商店也积极配合,拒收银元。武汉、广州等地也采取相应行动,严厉取缔和打击银元投机活动。至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币已基本占领了城乡市场。——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195
0年3月,政务院通过并正式颁布了由陈云起草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明确了统一财经工作的三项内容: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至1950年10月,新中国即基本实现了财政收支
平衡,结束了困扰中国人民十几年的通货膨胀噩梦。在全国统一财经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币亦牢固地占领了市场。——摘编自迟爱萍《陈云与人民币制度的确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币制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0年中国币制调整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1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840﹣1900年间,中国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虽不免于杂乱矛盾,却足以反映中国思想界的理性、智力精神与愿望。——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
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史论结合)1840﹣1860年开始考究火器机械与轮船,追求外域知识。虽仅表现于个人著述,如魏源的《海国图志》,政府尚未提倡,但少数中国官绅已反省觉悟。1860﹣1880年中国逐渐接近近代西方外交规制和方法,但主要还是传统
外交原则的理性运用,如王韬等人主张以孔子“忠信笃敬”作为外交原则;郑观应等人提倡“商战”1880﹣1895年李鸿章认为主权观念是近代世界外交制度的基础,主张关税自主,废除“治外法权”,有识之士中“变法”“维新”的呼声高涨,大胆讨论议院制度18
95﹣1900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对西学的吸收,促进西方政治思想的中国化。官绅积极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宣传新思想,如严复介绍进化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1年11月,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面对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依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1933年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在中央、省、县三级设立国民经济部,并召开两次经济建设大会,号召各级部门有序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在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各级苏区政府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通过组织建立劳动互助社、耕田队、种粮合作社,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除国营企业外,苏区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大力发展合作社企业。各苏区还废除高利贷剥削,建立了工农银行,为各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摘编自王桧
林《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展经济建设的主要措施。(9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展经济建设的影响。(6分)2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为说
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法】朗索瓦德勃雷《海外华人》材料二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着“宣德化而柔远夷”
,“民胞物与,泛爱万物”的思想来往于西洋和印度洋之间。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郑和在海外诸国“施恩布德”,“华夷同视”。重情义,轻利益,“乐群贵和”的儒家文化影响着郑和的整个航行生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对稳定该地区秩序起了重要作
用,也为明清两朝为核心的周边国家“汉文化圈”的形成做出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儒家文化铸造了郑和,而郑和却用儒家文化谱写了另外一种世界文明。——人民网《郑和下西洋:儒家式海洋战略典型》(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郑和海洋意识
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郑和海洋观念和实践历史意义(5分)1-5BDAAB6-10DBDCC11-15DADDA16-20DCCBA21-24CCAC25、【答案
】(1)特点:种类多样,币制混乱;本位不明,主辅币不清;货币发行权分散;(政府与非官方均有发行权);货币自主权不完整,具有半殖民地色彩;区域性明显;传统性货币与近代性货币并存;(2)措施:采用政府行政强制方式,统一推行新币(人民币);利用金融手段打击旧币;以商品流通手段使人民币占领市场。意义:有
利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有利于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人民币合法化;有利于维护中国币制的长期稳定。26、示例:论题: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推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入。的阐述: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士人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但这样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无法真正挽救民族危
机。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康、梁主张兴民权、设议院;严复介绍进化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开展,促进思想解放。民国成立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尊孔复古,陈独秀等人打着“民主”“科学”的旗号,掀起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有利条件。总之,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学
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以下论题供阅卷老师参考:论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论题:西学的传播推动中国外交思想的近代化。论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大多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改造。评分标准:观点明确2分;正确的中外史实必须各一个,每个史实3分,共
6分,多举史实不给分;结论紧扣观点2分;逻辑清晰合理2分。27、(1)制度方面: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农业方面: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工业方面:鼓励开办私有企业金
融方面:建立工农银行,提供资金帮助(答出4点9分)(2)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巩固了新兴的工农政权;为反围剿斗争奠定物质基础;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有益探索(答出3点6分)28、(1)基本内涵:海洋开发意识;海洋财富意识;海洋主权意识;海洋和平意识。背景:儒家文化背景
下的“天下体系”和天朝上国理念;东南边患日益严重;郑和多次航海的实际见闻与感受。(2)意义:传播了中华文明;加强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为近代海洋观念的现代化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