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同步练习 5.2.2氨和铵盐(基础过关A练)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1.00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4246361f09d8eb63dd5779f3613b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课时2氨和铵盐本课学习目标(1)结合化学实验,了解氨与水、酸或氧气的反应,知道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基础,知道铵盐是重要的氮肥。(2)通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知道铵盐的检验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理念。课
前预习导学一.氨的物理性质1.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易液化(液态的氨称为液氨)。液氨汽化时要吸收的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因此,液氨常用作制冷剂。2.喷泉实验(1)喷泉
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2)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如表:气体HClNH3CO2、SO2、Cl2、H2SNO2+O2吸收剂水或NaOH溶液水或
盐酸浓NaOH溶液水二.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反应原理为NH3+H2O⇌NH3·H2O⇌NH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显碱性,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H2O、NH3、NH4+、OH-、H+。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
碱,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注意】①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②氨水呈碱性,NH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3进行计算。2.氨气与酸
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A练——基础过关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NH3+HNO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4.氨气的还原性①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剂△4NO+6H2O。②被CuO氧化:2NH3+3CuO==
===△3Cu+N2+3H2O。③被氯气氧化:2NH3+3Cl2===N2+6HCl或8NH3+3Cl2===N2+6NH4Cl。5.氨的用途①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用作制冷剂。②制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三.氨的实验室制法四.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
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1)受热易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2)与碱溶液反应NH4++OH-=====△NH3↑+H2O3.NH+4的检验未知液加入强碱共热
,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证明含NH4+。(2)实验探究实验装置铵盐溶液NH4Cl溶液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现象__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试纸变蓝__结论__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__,离子方程式为__NH+4+OH-═══△NH3↑+H2O__应用①
__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__②__制取氨__当堂练习达标知识点一氨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取1.下列物质中,不含..氨分子的是A.氨气B.液氨C.氨水D.氯化铵【答案】D【解析】A项,氨气中含氨分子,不符合题意;B项,液氨为液态氨气,含氨分
子,不符合题意;C项,氨水中含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不符合题意;D项,氯化铵中含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不含氨分子,符合题意。2.(2021·四川成都市·高一期末)下列有关NH3的说法错误的是()A.NH3的重要用途之
一是制氮肥B.NH3作制冷剂时发生了化学变化C.由N2制NH3属于氮的固定D.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NH3【答案】B【详解】A.NH3含有植物的营养元素氮,易溶于水,易被植物吸收,所以可制氮肥,A正确;B.液氨可作制冷剂,是因为气
化时吸收环境的热,从而使环境的温度降低,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错误;C.由N2制NH3,是将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C正确;D.因为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小,即密度比空气小,且与空气的成分不发生反应,所以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NH3,D正确;故选B。3.氨水能够导电,遇
酚酞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气属于电解质B.氨水遇酚酞变红,说明氨气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OH−C.氨水能够导电,液态的氨也能够导电D.实验室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制备少量氨气【答案】D【详解】A.氨气为化合物,本身不能电离产
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B.氨水遇酚酞变红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为电解质,部分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故B错误;C.氨水能够导电是因为氨水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液态的氨不能电离,不
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也不存在自由电子,不导电,故C错误;D.生石灰是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碱性又增强,都能促使一水合氨的分解,促进氨气的逸出,所以实验室里可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少量氨气,故D正确;故选:D。4.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
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答案】A【详解】A.因NaCl溶液抑制Cl2的溶解,则挤压胶管的胶头,气
压变化不明显,则不会形成喷泉,故A错误;B.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氨水溶液显碱性,石蕊遇碱变蓝,故形成蓝色喷泉,故B正确;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石蕊遇酸变红,可形成红色喷泉,故C正确;D.因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生成盐和
水,溶液为无色,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无色喷泉,故D正确;故选:A。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氨气B.制氨气C.收集氨气D.尾气处理【答案】B【详解】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HCl,在试管口化合生成
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A错误;B.浓氨水与CaO混合后放热,使氨气逸出,图中固液反应装置可制备氨气,故B正确;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短进长出可收集氨气,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
防倒吸,漏斗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故D错误;故选B。6.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是工业制备硝酸的重要反应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叫作氨的催化氧化B.NO在空气中能稳
定存在C.NH3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D.该反应放出热量【答案】B【解析】A项,氨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该反应叫作氨的催化氧化,正确;B项,NO在空气中迅速氧化为二氧化氮,不能稳定存在,错误;C项,氨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NH3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
性,正确;D项,氨被氧化反应放出热量,正确。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氨气的喷泉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写出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喷泉实验前需要在仪器A中充满干燥的氨气。
①可用向___________填“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②下列物质可用于干燥氨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浓硫酸B.碱石灰C.浓硝酸(4)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答案】(1)圆底烧瓶(2)2NH4Cl+Ca(OH)2ΔCaCl2+2NH3
↑+2H2O(3)下B(4)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圆底烧瓶【解析】(1)根据装置特点,仪器A的名称为圆底烧瓶;(2)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方程式为2NH4Cl+Ca(OH
)2ΔCaCl2+2NH3↑+2H2O;(3)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②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且能吸收水,可干燥氨气;浓硫酸、浓硝酸均与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氨气,答案为B;(4)NH3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后,在装置内
产生压强差,导致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据图操作为: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入圆底烧瓶。8.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1)已知NH3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该小组成员设计实验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还原性及产物.........,提供实验
装置如图:①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根据上述提供的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用各接口序号表示)③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你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2)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
行实验,观察到CuO全部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请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
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___________。(已知:Cu2O+2H+=Cu+Cu2++H2O)(4)按下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①先打开旋塞1,现象是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②再打开旋塞2,
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答案】(1)2NH4Cl+Ca(OH)2加热2NH3↑+CaCl2+2H2Og→ab→ef→d在装置C和A之间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2)2NH3+3CuO加热N2+3Cu+3H2O(3)取少量样品于
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出现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反之,则没有(4)B瓶中出现白烟(必须指出B瓶)烧杯中溶液倒吸入B瓶(且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解析】(1)①在装置C中用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制取NH3,则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加热2NH3↑+CaCl2+2H2O;②装置d连接顺序为:制取氨气→氨还原性验证→产物检验→尾气处理,所以装置正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g→ab→ef→d;③氨气还原CuO生成水,为防止氨气中混入水的干扰,制取的氨气必须干燥,不能选择酸性
干燥剂和无水氯化钙,可选用碱石灰或生石灰干燥,即在装置C和A之间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2)氨气还原CuO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N2,即氨气还原CuO生成H2O、Cu和N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加热N2+3Cu+3H2O;(3)根据信息:Cu2O+2H+=Cu+Cu2++H2O可知,Cu2O能与稀硫酸、HCl等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出现
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Cu2O;反之,则没有Cu2O;(4)①打开旋塞1,由于A中HCl的气体压强大于B瓶,所以A中HCl气体向B瓶中扩散,并在B瓶发生反应:NH3+HCl=NH4Cl,NH3与HCl混合发生反应产生NH4Cl白色固体,因此会看到B瓶中出现白烟现象;②再打开旋塞2,由于B瓶中
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溶液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倒吸至B瓶中,NH4Cl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因此B瓶中的现象是烧杯中溶液倒吸入B瓶(且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9.氨催化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
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1)甲装置不需要加热即能同时产生氨和氧气,写出烧瓶内固体X化学式__________。(2)乙装置的名称_______________。(3)反应过程中,若将丙装置中铂丝加热到红热,撤去酒精灯,反应仍能持续续进行,该反应为
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者放热);写出受热时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戊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5)某同学按上图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后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改进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a2O2(2)球形干燥管(3)放热4NH3+5O2===
===催化剂Δ4NO+6H2O(4)紫色石蕊溶液变红(5)①过量的氨气致使戊中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在丙与丁之间连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解析】氨水滴入固体甲中,同时产生氨气和氧气,则固体甲与水反应能产生氧气,则甲为过氧化钠;经过乙干燥后,氨气、氧气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
应生成一氧化氮等,一氧化氮可进一步被氧化成二氧化氮,溶于水后生成硝酸,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1)甲装置不需要加热便能同时产生氨和氧气,由上分析可知,烧瓶内固体X为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答案为:Na2O2;(2)乙装置的名称:球形干燥管。答案为:球形干燥管;(3)撤去酒精
灯,反应仍能持续进行,则表明反应能不断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从而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受热时丙装置中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答案为:放热;4NH3+5O2======催化剂Δ4
NO+6H2O;(4)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则当戊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答案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5)没有观察到溶液变红,表明溶液不呈酸性,则只能是反应时氨气剩余过多,从而
得出失败的可能原因是:过量的氨气致使戊中溶液不一定显酸性;为看到石蕊变红色,可设法先除去过量氨气,改进装置:在丙与丁之间连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答案为:过量的氨气致使戊中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在丙与丁之间连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知识点二铵盐的性质及用途10.关于铵盐的叙述:①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
;②铵盐中氮元素均为-3价;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⑤铵态氮肥不宜跟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答案】C【详解】①绝大
数铵盐易溶于水,故①正确;②铵盐中氮元素不一定都是-3价,如NH4NO3,氮元素化合价为-3、+5价,故②错误;③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③正确;④铵盐都能与碱反应,部分铵盐也能与酸反应,如NH4HCO3、(NH4)2CO3等弱酸铵盐,故④错误;⑤铵态氮肥不能
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发生双水解反应,造成N元素的损失,故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⑤正确,即选项C正确;答案为C。11.下列物质含氮量最高的是A.硫铵B.碳铵C.硝铵D.尿素【答案】D【详解】硫铵为(NH4)2SO4,碳铵为NH4HCO3,硝铵为NH4NO3,尿素为CO(NH2)2,将碳铵改写为(
NH4)2(HCO3)2,则四种物质分子式中均含有2个N原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氮元素含量越高,相对分子质量:(NH4)2(HCO3)2>(NH4)2SO4>NH4NO3>CO(NH2)2,故CO(NH2)2的含氮
量最高;故答案为D。12.用酒精灯给装有少量下列固体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固体能完全消失的是A.4KMnOB.3NaHCOC.4NHClD.3CaCO【答案】C【详解】A.4KMnO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试管里面有固体剩余,A不符合;B.3NaHCO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
、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试管里面有固体剩余,B不符合;C.4NHCl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又结合生成氯化按固体析出在试管壁上、因此试管底部无固体剩余,C符合;D.3CaCO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因
此试管里面有固体剩余,A不符合;答案选C。13.2020年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发生了硝酸铵受热引发的大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NH4N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化肥,易溶于水B.既是铵盐又是硝酸盐C.保存时必须
避免受热D.包装袋表面应有标志:【答案】D【详解】A.NH4NO3中含有+4NH和-3NO,其中N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可用于施肥,NH4NO3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属于易溶物,故A项说法正确;B.NH4NO3中含有+4NH和-3NO,因此NH4NO3既是铵盐又
是硝酸盐,故B项说法正确;C.NH4NO3受热易发生分解而爆炸,因此保存时必须避免受热,故C项说法正确;D.NH4NO3不是易燃性气体,属于易爆物,故D项说法不正确;综上所述,说法不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14.在一定条件之下,mgNH4HCO3,完全分解生成三种气体NH3、H2O、CO2,(1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如果所得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用含有m、d的表达式表示)(3)如果所得的混合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为ρ,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用含有ρ的表达式表示)(4)NH
4HCO3在农业上可以用作氮肥,它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草木灰(碱性肥料)混用,长期施用这种肥料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可施用___________来改良酸性土壤。【答案】(1)43322NHHCONH+HO+CO一定条件(2)m2dmol(3)22.4ρg/mol(4)
不能生石灰【分析】(1)NH4HCO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3322NHHCONH+HO+CO一定条件故答案为:43322NHHCONH+HO+CO一定条件;(2)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可得M(混)=2
dg/mol,则n(混)=m2dmol;故答案为:m2dmol;(3)如果所得的混合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为ρ,则根据mM=ρV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4ρg/mol,故答案为:22.4ρg/mol;(4)NH4HCO3在农业上可以用作氮肥,但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造成肥效损失,长期
施用这种肥料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可施用生石灰等来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不能;生石灰。知识点三铵根离子的检验15.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A.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C
.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答案】D【详解】利用铵盐与强碱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氨气及氨气的性质检验,将NaOH溶液加到该物质中,加热后产生的气体若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就可以确定该物质中含铵盐,故D项正确。16.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别,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B.AgNO3溶液C.Ba(OH)2溶液D.BaCl2溶液【答案】C【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
与NH4Cl溶液或(NH4)2SO4溶液产生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且与NaCl溶液或Na2SO4溶液不反应,则无法鉴别四种溶液,故A错误;B.AgNO3溶液与这四种溶液混合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
法鉴别,故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H4Cl溶液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l溶液混合无现象,与Na2SO4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能鉴别四
种溶液,故C正确;D.氯化钡溶液能与(NH4)2SO4溶液及Na2SO4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答案为C。课后作业检测见下页课后作业检测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人类制备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基础原料。下列
有关NH3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氨与浓硫酸、浓硝酸等酸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B.NH3极易溶于水,故液氨常用作制冷剂C.工业上可以用NH3为原料合成硝酸D.液氨属于非电解质,但氨水是一种常见的弱电解质【答案】C【解析】A项,浓硫酸难挥发,氨与浓硫酸相遇不会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B项,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液氨常用作制冷剂,错误;C项,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工业上可以用NH3为原料合成硝酸,正确;D项,液氨
属于非电解质,而氨水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错误。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如图装置可制取3NH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图中a处,可观察到试纸变蓝C.图中收集完3NH后,取下试管,在导管口b处堵上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可防止3NH污染空
气D.进行图所示实验时,可观察到液体迅速充满试管并变为红色,说明3NH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答案】B【详解】A.利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备氨气,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气体,可以用利用图1装置制备,故A正确;B.氨气不能使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B
错误;C.稀硫酸可以吸收氨气生成硫酸铵,防止气体氨气污染空气,故C正确;D.氨气溶于滴有酚酞的水中,可观察到液体迅速充满试管并变为红色,说明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故D正确,故选:B;3.某实验小组探究氨气与氯气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在常温常压下将氨气收集在薄
膜保鲜袋(无弹性)中,氯气收集在反应管中,关闭K。如图连接好装置,将氨气压入反应管,充分反应后打开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原理可应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B.反应开始后,薄膜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中C.打开K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入反应管D.反应过程中,反应管内气体颜色逐
渐变浅,有白烟生成【答案】C【详解】NH3和Cl2发生8NH3+3Cl2=6NH4Cl+N2,该反应可以观察到有白烟产生,据此分析解题: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原理可以观察到有白烟产生,故可应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A正确;B.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由于
NH4Cl为固体,反应管中的压强减小,导致外界大气压大于反应管中压强,故反应开始后,薄膜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中,B正确;C.充分反应后,由于薄膜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中,导致反应管中的压强一直与外界大气压相
等,且此时反应管中只剩下不溶于水的N2,故此时打开K后,烧杯内的水不会倒吸入反应管,C错误;D.根据反应方程式8NH3+3Cl2=6NH4Cl+N2可知,反应过程中,反应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有白烟生成,D正确;故答案为:C。4.“封管实验”具
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①时,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此现象与碘升华实验原理相似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C.加热
③时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又变红色,体现SO2的漂白性D.②③中都包括溶液褪色的过程,其褪色原理不同【答案】D【解析】A项,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是由于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发生了化学变化,与碘升华实验原理不
同,错误;B项,加热时氨气逸出,②中颜色为无色,冷却后氨气溶解②中为红色,错误;C项,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受热又分解,恢复颜色,所以加热时,③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错误;D项,②中溶液褪色是由于NH3逸出,溶液的碱性减弱,③中
溶液褪色是由于SO2使品红溶液漂白褪色,其褪色原理不同,正确。5.如图所示,甲、乙、丙常温下都为气体,2mol甲反应生成1mol丙和3mol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丙的结构式是N≡NB.甲的电子式是C.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2∶1
∶3D.同温同体积下,生成丙和乙的压强比为1∶3【答案】C【解析】A项,由质量守恒可知,乙分子为H2,丙分子为N2,丙的结构式是N≡N,正确;B项,乙分子为NH3,甲的电子式是,正确;C项,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N2+3H2,参与反应的三者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2∶1∶3,质量之比为(2mol×17g·mol-1)∶(1mol×28g·mol-1)∶(3mol×2g·mol-1)=17∶14∶3,错误;D项,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高温高压催化剂N2+3H2,生成的丙和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由阿
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体积下,生成丙和乙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两者的体积之比也为1∶3,正确。6.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红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答案】A【解析】A项,NaOH固
体溶于水放热,氨水易挥发。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现象是产生白烟,正确;B项,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错误;C项,氨气与氯化物在溶液中发生
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如使氯化物溶液变浑浊,可能生成难溶性氢氧化物,但不一定为Al(OH)3,也可能为Mg(OH)2等沉淀,错误;D项,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是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
H3•H2O电离生成OH-离子使溶液呈碱性,但OH-不是NH3电离产生,因此氨气为非电解质,不属于碱,错误。7.在同温同压下用排气法收集NH3、HCl进行喷泉实验(如图),其中图1中的烧瓶内收集满了NH3,图2中的烧瓶HCl气体没有收集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溶
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Vmmol·L-1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引入喷泉实验的方法可以相同D.图1、图2中喷泉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答案】B【解析】A项,假设HCl、NH3的体积是VL,该温度和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L·mol-1。NH3、HCl极易溶
于水,当气体溶解于水时,其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n=VVmmol,当气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V=VVmmolVL=1Vmmol·L-1,正确;B项,根据c=1000ρwM可知,c相同,M不同,溶液密度未知,无法确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错误;C项,NH3、HCl都
极易溶于水,引入喷泉实验的方法可以是将胶头滴管的水挤入烧瓶中,由于气体溶解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实验,因此引入喷泉实验的方法相同,正确;D项,NH3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蓝色;HCl的水溶液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
变为红色,故图1、图2中喷泉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正确。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氯化铵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B.将少量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在研钵中进行研磨,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C.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
润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观察试纸是否变红D.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答案】B【解析】A项,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但是氯化钠受热不分解,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加热法分离,不是升华法,错误;B项,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在研钵中研
磨,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正确;C项,将白色固体放入试管加热,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证明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错误;D项,铵盐都易溶于水,但铵盐中的氮元素不一定均为-
3价,如NH4NO3中N元素为-3、+5价,错误。9.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N2(g)O2——→放电NOH2O(l)——→HNO3(aq)B.N2(g)H2(g)—————————→高温高压、催化剂NH3(g)HNO3(aq)————→NH4NO3(aq)C.NH3
(g)NaCl(aq)————→CO2(g)Na2CO3(s)H2O(l)————→CO2(g)NaHCO3(s)D.NH3(g)O2—————→催化剂/ΔN2(g)O2(g)——→放电NO(g)【答案
】B【解析】A项,一氧化氮和水不能反应,不能生成硝酸,错误;B项,氮气和氢气可生成氨气,氨气能被硝酸吸收生成硝酸铵,都能实现转化,正确;C项,氨气和二氧化碳,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不能生成碳酸钠,错误;D项,氨气和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氮气,错误
。10.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草酸氢铵晶体受热分解后除水之外的产物,设计了如图实验。已知:Ⅰ.NH4HC2O4ΔNH3↑+CO↑+CO2↑+H2O。Ⅱ.PdCl2(aq)可用于检验一氧化碳:CO+PdCl2+H2O=CO2+2HCl+Pd↓(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使溶液变浑浊)。(
1)为避免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对实验产生干扰,点燃酒精灯前,须预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某种气体作保护气,该气体可以是___(填序号)。A.干燥的N2B.干燥的CO2C.干燥的Cl2D.空气(2)能证明有N
H3产生的现象是___。(3)指出该装置的一处缺陷___。【答案】(1)A(2)B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3)在B、C之间未接一个安全瓶【分析】本题为验证草酸氢铵晶体受热分解后除水之外的产物,设计的实验,A中发生NH4HC2O4ΔNH3↑+CO↑+CO2↑+H2O,NH3溶于水后,显碱
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B中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有NH3,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物中含有CO2,C中溶液出现黑色浑浊现象,说明产物中有CO,反应原理为:CO+PdCl2+H2O=CO2+2HCl+Pd↓,由于从B处流出的气体中还有大量的NH3,NH3极易溶于水,故易产生倒吸现象,故应该在B
、C之间接一个安全瓶,据此分析解题。(1)A.干燥的N2与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均不反应,即对分解产物的检验均无影响,A符合题意;B.干燥的CO2对产物CO2的检验产生影响,B不合题意;C.干燥的Cl2通入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时,能使石蕊试纸发生不可逆的漂白,无法检验产物NH3,C不合题意;D.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2对产物CO2的检验产生影响,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2)NH3溶于水后,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能证
明有NH3产生的现象是B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故答案为:B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3)由于从B处流出的气体中还有大量的NH3,NH3极易溶于水,故易产生倒吸现象,故应该在B、C之间接一个安全瓶,故答案为:在B、C之间未接一个安全瓶。11.氨催化氧化
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氧化炉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化炉和吸收塔中通入足量空气而不是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氨与硝酸反应
可用于生产炸药硝酸铵,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氨氮废水中氨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某工厂处理氨氨废水的流程如下:已知:达标废水中氯元素主要以Cl-形式存在。①过程Ⅰ鼓入热
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Ⅱ加入NaClO可将废水中的NH3·H2O转化为无污染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Ⅲ加
入的溶液X可能是_______(填标号)。A.KOH溶液B.Na2CO3溶液C.Na2SO3溶液D.KMnO4溶液【答案】(1)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2)有稀释反应气的作用,避免反应过于激烈(或成本低)(3)NH3+H+=NH+4(4)①降低氨气溶解度,使氨气逸出②
3NaClO+2NH3·H2O=3NaCl+N2↑+5H2O③C【解析】氨气和空气在氧化炉中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空气、水在吸收塔中反应生成硝酸;氨氮废水中氨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加入氢氧化钠、鼓入热空气排出氨气,低浓度废水加NaCl
O可将废水中的NH3·H2O转化为无污染的氮气,用还原剂把剩余的NaClO还原为氯化钠,得到达标废水。(1)氧化炉中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Δ4NO+6H2O;(2)氧化炉和吸收塔中通入足量空气
而不是氧气,有稀释反应气的作用,避免反应过于激烈或降低生产成本;(3)NH3与硝酸电离的H+反应生成NH+4,其离子方程式为NH3+H+=NH+4;(4)①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降低,过程Ⅰ鼓入热空气的作用是降低氨气溶解度,使氨气逸出;②过程
Ⅱ加入NaClO可将废水中的NH3·H2O转化为无污染的氮气,NaClO被还原为氯化钠,氯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1,N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0,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质量守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ClO+2NH3·H2O=3NaCl+N2↑+5H2O;③过程Ⅲ加入的溶液X的目的是把剩余的N
aClO还原为氯化钠,所以X可能是Na2SO3,故选C项。12.现有4NHCl、()442NHSO、NaCl、24NaSO四种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可将其鉴别出来。实验步骤如下:①取等体积的上述四种溶液A、B、C、D分别置于四支试管中,对四支试管均进行下列操作:加入
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到盛装B、D溶液的试管口的试纸变蓝。②向①中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足量2BaCl溶液,观察到盛装B、C溶液的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B、C、D中的溶
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溶液B与NaOH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步骤②试管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
化学式为___________。(4)检验溶液D中溶质的阴离子的具体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NaCl(NH4)2
SO4Na2SO4NH4Cl(2)(NH4)2SO4+2NaOHΔNa2SO4+2NH3↑+2H2O(3)BaSO4(4)取NH4Cl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硝酸酸化)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H4Cl+AgNO3=AgCl↓+N
H4NO3【分析】现有4NHCl、()442NHSO、NaCl、24NaSO四种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可将其鉴别出来。实验步骤如下:①取等体积的上述四种溶液A、B、C、D分别置于四支试管中,对四支试管均进行下列操作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到盛装B、D溶液的试管口的试纸变蓝,说明反应产生氨气,说明B、D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②向①中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足量2BaCl溶液,观察
到盛装B、C溶液的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说明B、C物质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结合以上分析可知,B为硫酸铵,D为氯化铵,C为硫酸钠,A为氯化钠。(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溶液A、B、C、D中的溶质依次为NaCl、(NH4)2SO4、Na2SO4、NH4Cl;(2)B为硫酸铵,
溶液B与NaOH溶液共热时,生成硫酸钠、氨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NaOHΔNa2SO4+2NH3↑+2H2O;(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因此步骤②试管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BaSO4;(4)D为氯化铵;检验溶液D中溶质的阴离子为Cl-,检验试剂为稀硝酸和硝酸银,具体实验操作为:取NH4Cl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硝酸酸化)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AgNO3=AgCl↓+NH4N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