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7 页
  • 大小 2.924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pptx,共(37)页,2.92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257eded07c87f2b57d40bacf2d1e4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拟行路难标揽胜目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学重难教1.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大意,梳理诗歌情感起伏变化。2.学会用知人论世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点走进作者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宋文学家;与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元嘉体”代表诗人)。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435年,任临川王刘义庆的国侍郎;461年,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后刘

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背景介绍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

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种特色。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行路难,乐府杂曲歌

辞名,多言“仕路艰难及离别伤感之意”。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拟,摹仿)其四,鲍照《拟行路难》共18首,此诗是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解题(1

)借“流水”抒发离别之愁。李白在《金陵酒肆留别》中写道:“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的年轻朋友纷纷来送别,面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深受感动,内心充满离别的惆怅,尾句将“别意”与“东流水”相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尽离愁,

流露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流水意象(2)借“流水”抒不得志之愁。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不仅有惊世才华,更有揽月之志,可是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发出感叹,怀才不遇的痛苦似那

滔滔流水斩都斩不断。流水意象(3)借“流水”写亡国之痛。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流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此外,有以“流水”喻时光流逝的,还有以“流水”衬托美

景的,等等。流水意象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万物由盛转衰的季节,加之秋风一起,草木凋零,让人顿生生命短暂之感。所以,“秋风”这个意象在诗词中常有“萧条、凄凉”的意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的论调,

歌颂秋天之美。秋风意象关于秋风还有一个典故:晋代的张翰在洛阳城中做官,一日见秋风起,想到江南老家的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之后,他竟辞官回家一饱口福去了。从此,“秋风”又含有了“思乡”的意思。一如唐代诗

人张籍《秋思》中的秋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浓郁的乡思跃然纸上。秋风意象“酒”是我国古代诗人钟情的一个审美意象。酒能解忧,如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助兴,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酒入愁肠倍增愁,如朱敦儒《沙塞子

》中的“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催愁”。酒的意象以酒饯别离情浓,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仙”李白亦是“酒仙”,“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后世酒店常挂“太白遗风”的招牌。酒的意象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

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

/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人生贵贱穷达也是有命的,就像水流向不同方向,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人

心又不是木石,怎能不为哀乐所动,没有感触?只是隐忍不敢出声罢了。句意•明确:①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兴手法。②诗人用平地上的水向不同的方向流淌,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抨击了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课文解析全诗的核心情感(诗眼)

:“愁”的根本原因:“愁”的具体表现:愁行叹、坐愁人生亦有命•明确:①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讽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②作者用反问句“安能行叹复坐愁”,表现了他面对因门阀不同而不能受到

重用的人生态度:不哀叹,不忧愁。课文解析“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两句能否说明诗人已经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思考探究:第三句“人生亦有命”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

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去呐喊,而是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这里表面上是认命了,实际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思考探究:第四句安能行叹复坐愁?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看似说不应当发愁,

应该自我宽解,心胸开阔,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明确:(1)诗人借酒来慰藉失去平衡的心态,然而举杯消

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而“断绝”了。(2)运用细节描写,“酌酒”“举杯”“歌《路难》”等动作描写,以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3)“断绝”一语双关,既指表面上作者因饮酒无法歌唱《行路

难》,也指作者已然醒悟,一味的哀叹命运,抱怨眼前“行路难”的处境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远不如“举杯”更能慰藉作者内心,浇灭作者愁绪。表达作者对现实境遇无能为力的苦闷。(4)在此基础之上,与后文“吞声”“不敢言”相呼应

。课文解析明确:诗人既然明白了道理,在行动上也停止了再唱《行路难》,但为何还要说出“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的话来?(1)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使真情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

到了高潮。(2)第八句“吞声踯躅不敢言”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3)“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诗人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

精神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课文解析思考探究:第五、六句“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诗人想要通过酌酒来排遣自己愁绪,宽慰自己,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

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种种不平在心头激荡。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欲将一腔悲愤倾泻而出。但是因为太过悲痛,连歌也唱不下去了。“愁之解”,无可排解、压抑郁闷,透露出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思考探究:第七、八句”心

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写出了什么感情?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

制的堤防,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赏析愁泻水兴愁行叹坐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命知命认命抗命认命吞声咽愁→→→→→情感脉络思考探究:结合全诗,想象勾画诗人形象,说一说诗中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变化?作者情感由“屈从”到“不平”再到“认命”到“借酒浇愁,唱歌断愁”再到“无可奈何”。整首诗塑造了一位满怀郁结,举杯消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思考探究:既然人的贵贱穷达就好比水流的东西南北一样,是命运注定,那又何必烦愁苦怨、长吁短叹呢?表面上,这是叫人们放宽

心胸,承认现实,其实内里蕴蓄着无限的酸辛与愤慨。把社会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归之于“命”,这本身就包含着无言的控诉。思考探究: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1.托物寓意,表现心怀。诗人以“泻水”起兴,不同凡响。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不同处境下高低贵贱的人。“水

”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思考探究:如何这首诗的艺术特色。2.从诗人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安能行叹复坐愁”运用了互文的写法来宽慰自己,

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失去平衡的心态。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这种口吻和这种笔调,愈加透露出诗人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

术效果。思考探究:如何这首诗的艺术特色。(3)对仗严整,意思连贯。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两联都是对仗。尤其是“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一联,“朱弦”对“青眼”,“佳人”对“美酒”,“绝”对“横”,对仗严整,可

谓一丝不苟。中间又连缀以“已为”和“聊因”,就把上句的知音难觅与下句的借酒浇愁两层意思呼应、贯通起来,不仅显示了情致的起伏跌宕,音韵也显得抑扬流转。课堂小结本诗是鲍照《拟行路难》组诗的第四首。它先以水为喻,继而剖

露心态、吐诉真情,通过层次分明的叙述,抒发了诗人在门阀制度和门第观念重压下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愁苦心态以及由此激发的愤慨不满之情,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全诗婉转曲折,蕴藉深厚,明白如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课堂小结这首诗抒写诗人在门阀

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从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忍辱负重、痛苦矛盾的心情,表现出一股悲愤不平之气。

堂检测课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堂检测课解析:(1)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

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2)“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作业布置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及其诗词?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你的认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