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答案.docx,共(9)页,20.2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b4d90257f141ad958e226c5d24040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晋国国君通过商业发展经济可知商业是强国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官营商业,故A错误;通过材料不能得出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因为
不知道其他行业在当时所占比重,故B错误;通过材料不知道其他诸侯国,因此无法判断国力,故D错误。2.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皇帝对耕牛的重视,是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保护,体现了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所以A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所以B错误;“彰显
了封建皇帝的怜悯之心”只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C错误;唐朝皇帝对耕牛的重视,本质上是要保护农业生产,巩固封建统治基础,D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D错误。3.D【详解】根据“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
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等信息可以看出,商人利用资本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五环节,因此反映出商业资本已渗透到生产领域,D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全国居首,排除A;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农民的剥削,排除C。4.D【详解
】据材料“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方贸易壁垒的打破及基督
教对世界文化的征服,排除A、B;C违背史实。5.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因此发展速度最快,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A正确;BCD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故选A。6.B【详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业生产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日益迫切
,因此,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工业革命导致的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故选B;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A;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点睛】7
.C【详解】洋纱(英国纱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进口于印度、美国,经过长途贩运,原料成本较高,而江南地区就地取材,“土纱”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优势,但得益于“地利”,对洋纱形成优势,C正确;材料显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在内地的某些
地区并不输于沿海,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排除。8.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张之洞在湖北开设铁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引进设备,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低下说明的是这场运动没有社会政治变革前提,注定最终失败,C正确;汉阳铁厂属于洋务
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张之洞对西方技术的引进,B排除;洋务运动并未实现自强目标,D排除。故选C。9.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
是因为国民政府为解决内战造成的财政赤字而大发纸币所致。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以取代法币,由于金圆券的滥发,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崩溃,民族工业难以维系,陷入了绝境,故C项正确;沦陷区指的是抗战时期被日本占领的地区,当时上海是国统区,不是沦陷区,故
A项错误;官僚资本更变本加厉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不是结果,故B项错误;严重的通货膨胀会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但不是导致南京政府统治的结束的直接原因,1949年南京政府统治被人民解放战争推翻,故D项错误。10.A【详解】据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里程不断增加,
而且向内陆省份扩展,这一变化平衡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着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故选A;“一五”计划的完成才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铁路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没有提出西部大开
发战略,排除D。11.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正是农村经济困难的时期,为此国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减少城镇数量,间接减少了城镇人口,这有利于减少工业投资和增加农业人口,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而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故C项正确;虽然材料中的措施会导致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但由于国家仍重点发展工业,所以工业不可能出现严重衰退,故排除A项;当时是调整经济结构比例,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度过经济困难时期,没有加速工业企业转型,故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前期,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并未促进工业企业“规模化”发展,故排除D项。12.A【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推行消解了人民公社的经济职责,最后中央决定农村设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来取代人民公社,说明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A正确;材料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无关,B排除;C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经济
改革引发政治变革,排除。故选A。13.B【详解】由材料大意可知,1874年《申报》刊登了一则洋车广告,洋车不论晴天下雨一样可推,下雨不淋湿衣服,反映了交通的便捷化趋势,故B选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外国二轮小车租赁的广告”,而不是小型汽车,A选项错误;材料与创新风气无关,并且
是引进国外的二轮小车,C选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外国二轮小车的便捷,未体现经济的殖民地化,D选项错误。14.C【详解】题干体现的是民国政府要求使用公历的规定受到民间反对,是由于和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不一致,说明传统文化因素制约着中华
民国的制度构建,故选C项;题干体现的是政府推行公历,不是构建政治权威,排除A项;题干中的使用公历属于文化生活范畴,民主共和观念属于政治观念,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在全国推行使用公历,并没有涉及到其他西方的东西,所以不
能说是全盘西化,排除D项。15.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部手机走天下”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即社会信息化,C项正确;世界多极化与手机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无关,A项错误;手机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B项错误;文化的多样性与“一部手机
走天下”不符,D项错误。16.A【详解】根据材料“美国上市股票从4万股增加到10亿多股,股票价格比票面值高出3—20倍”可知,美国股票投机活动猖獗,引发了经济危机,故A正确;股票投机是1929年经济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1929年经济危机时,自由放任的政策不能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破坏,罗斯福上台后,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实行一系列的措施使美国走出困境,凯恩斯主义就是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逐渐失灵是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故排除D。17.D【详解】依据材料“从1931年到1937年,美国参加工会的成员从342万人增加到1876万人,罢工次数从800次增加到4000多次”可知,经济危机即新政期间工人罢工次数和参加工会人数均有所增多,罗斯福政府出台的政策也不断调
整,以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这表明工人依靠斗争来促进政府的改革,加速了政府改良,材料没有涉及工人的具体斗争内容及美国法西斯势力的信息,D项正确,B、C两项排除;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
准法》等措施,缓解了劳资关系,促进了工业的恢复发展,A项错误;18.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撒切尔夫人反对政府过多的对经济干预,因此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英国发展为“混合经济”,C正确,D排除;英国的经济指导思想新自由主义,并非是凯恩斯主义和自由放任,AB排除
。故选C。19.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苏联大量利用美国人才和设备,推进本国工业化建设,故本题选择B项;A项错误,错在“唯一”一词;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0.A【详解】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
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故A正确;B项错在“普及”,故错误;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
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不是其目的,故D错误。21.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戈尔巴乔夫对个体经济的承认,这是对传统的公有制经济的突破,C正确;苏联的经济改革以失败告终,A排除;B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2.B【详解】由“拒绝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并带头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可知,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存在威胁,故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依然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美国的举措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逆潮流而行,排除D项。23.D【详解】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增速的下降,而且明显慢于同期世界G
DP的增速,这说明世界贸易发展遇到困难,故选D;材料是说明贸易全球化遇到障碍,AB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国际自由贸易不断走向衰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24.C【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承诺降低关税
和取消部分进口许可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该组织的重视,中国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其活动,这充分反映出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故C项正确;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外开放,而非对内改革,故B项错误;材
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不能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同于“邻国”,故D项错误。25.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董仲舒的首创,因为国立太学早已确立,州郡设立学校是推广汉景帝时期蜀守文翁治蜀的经验;儒经博士官从文帝、景帝时期就开始设立;重用“文学”之
士开始于严助、司马相如等人,且他们大多数不是“醇儒”;重用儒者为卿相从公孙弘开始,且其学问兼容各家思想,并非单纯的儒学,这一切说明,早在董仲舒之前,尊儒就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了,故C项正确;材料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未体现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
有限,故B项错误;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26.D【详解】王夫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由此强调“天地之化日新”,即宇宙间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着的,故D正确;“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错
误;“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故B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格拉的思想主张,故C错误。27.D【详解】根据“用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
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28.D【详解】根据“打算将《十日谈》和他自己的其他著作都付之一炬,但天主教会并没有宽恕
他。有人甚至在他死后将他的坟墓掘掉,把他的墓碑扔在一边。”可得出当时西欧的天主教会势力影响巨大,使薄伽丘不得不妥协,同时也遭到天主教会的抵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思想被异化,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批判
,也没有体现遭到民众抵制,排除BC。29.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德国工商业发展受到教会的种种限制,商人正常经商盈利被教会痛斥为放高利贷,主教增加宗教节日以限制商人的活动,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教会势力采取各种手段压
迫新兴的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16世纪教会的权威正面临各国宗教改革的挑战,宗教改革后,教会权威被削弱,故A项错误;工商业阶层开始崛起于11世纪西欧各地城市兴起时,并非崛起于16世纪,故C项错误;“机器生产后闲暇增多”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30.A【详解】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时期,亚当•斯密等启蒙思想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摆脱外力的束缚,这是理性主义的体现,反映了近代西方自由主义者强调自由对于个人本身的意义,认为人是目的而不是
工具;而严复的关注却不在于此,他注意的是自由外在的工具价值,关心的是自由对于国家、民族的意义,因为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其主张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所以严复将自由主义思想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使用;这反映出自由主义认识受社会环境影响,故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国家自由要高于公民个人自由”,故B项错误;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严复是19世纪末的思想家,当时中国尚未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严复结合中国时局对自由主义的认识,并未体现严复弥补西方自由主义之不足,故D项错误。31.(
共13分)(1)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3分)原因:欧洲国家对非洲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增长。(2分)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欧洲国家的早期
殖民扩张,造成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美洲人口下降;1750年后,非洲黑奴和欧洲移民的涌入,促进美洲人口增长。(3分)(2)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①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变到海上;②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贸易范围由地区变为世界性贸易(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
初步形成);④贸易发展更为迅速。(3分)(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联系加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2分)32.(共11分)(1)改变:利用市场和
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度价值:找到了一条便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分)(2)启示: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2分)表现: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
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发展失去动力。(2分)(3)原因: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2分
)看待:“计划”与“市场”是经济手段,只要符合本国的国情,可以灵活选择并适时调整。(2分)33.(共16分)(1)历史条件: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吸取了大量文化养料;统治阶级支持赞助人文主义者。(2分)开拓者: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3分)(2)内容: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人人有权阅读《圣经》;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人的赦罪靠自己的信仰。(3分)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分)(3)政治思想: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伏尔泰,君主立宪制(开明君主制
);卢梭,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3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