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1)页,507.72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21aaab27be5e2c1764409d3a36679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第二学月考试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
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油气管道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经昆明输油至重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是()A.改善缅甸的生态环境B.改变缅甸的能源消费结构C.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D.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2.中缅石油管道建
设中,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A.地形地质条件复杂B.土壤次生盐碱化C.寒潮、洪涝灾害D.外来物种的侵入3.中缅油气管道“第一穿”在伊洛瓦底江完成,伊洛瓦底江()A.有凌汛现象B.流向是自南向北C.汛期是10月到次年5月D.主要补给是西南季风带来的丰富降水【答案】1.D2.A3.D【解析】【1题
详解】中缅输油管道建设会破坏缅甸的生态环境,A错误;管道的建设是为中国输送石油,改变不了缅甸的能源消费结构,B错误;改变不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因此仍然以煤炭为主,D错误;积极影响是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C正确。故选D。的【2题详解】读图可知中缅石油管道经过若开山脉和我国的横断
山区,山高谷深,且此处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困难。故选A。【3题详解】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伊洛瓦底江纬度低不可能有凌汛现象,A错误;地势北高南低,流向是自北向南,B错误;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
水多,汛期是5月到10月,C错误;热带季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富降水,D正确。故选D。【点睛】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盛行东北风,夏季随气压带、
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形成西南季风,给该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其水源主要来自两条河流——洛贡河和沙里河,在乍得湖的东北方向,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博得累盆地,经监测,该盆地地下水矿物质与乍得湖湖水矿物质组成基本
相同。乍得湖没有地表水流出,但湖水的含盐度只有千分之零点几,比东非各大湖泊的含盐度都低。下图示意乍得湖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对1963年乍得湖湖盆的总体地势特点判断正确的是()A北低南高B.北缓南陡C.西低东高D.西陡东缓5.乍得湖
地表水只进不出却形成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乍得湖()A.蒸发量小B.降水量大C.下渗量大D.地表径流小6.对洛贡河和沙里河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流量大—西风带控制,降水多B.春季流量大—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夏季流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D.夏季流量
大—夏季降水量大.【答案】4.B5.C6.D【解析】【4题详解】从湖岸线看,1963年-2001年湖泊向东南方向萎缩,所以西北高,东南低。所以A、C项错误;又根据两条湖岸线的变化,南部密集,北部稀疏,所以北缓南陡。所以B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B。【5题详解】乍得湖纬度低,气
温高,蒸发量大,所以A项错误;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降水多,径流量大,但同时由于湖泊蒸发剧烈,在无径流流出的情况下,地表径流也会携带陆地的盐类物质进入湖泊导致湖泊盐度上升,所以B项错误;结合材料“盆地地下水矿物质与乍得湖湖水矿物质组成基本相同”可知,东北部的盆地比乍得湖低很多,大
量湖水可以通过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往盆地渗流过去,盐分随之排出,故湖水盐分低,成为淡水湖,所以C项正确;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量较大,地表径流补给大,但同时由于湖泊蒸发剧烈,在无径流流出的情况下,地表径流也会携带陆地的
盐类物质进入湖泊故导致湖泊盐度上升,所以D项错误;故选C。【6题详解】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在非洲的中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干湿两季,湿季主要是夏季。所以A、B项错误;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主要是夏季,
此时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多。所以D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湖泊盐度高低的因素: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纬度低,气温高。雨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上升气流,降水多
。旱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下图为世界某两区域局部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7.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8.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
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次生盐碱化D.水污染【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种植业发展限制因素是光热不足。乙地位于中亚,属于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降水少,水源不足
。所以B项正确;故选B。【8题详解】乙地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少,所以A项错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与灌溉不合理无关,所以B项错误;乙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次生盐碱化,所以C项正确;灌溉不是水污染的原因,所以D项错误。故
选C。【点睛】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温度、光照、降水、地形、水文、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一般降水多,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一般降水少,人类乱砍滥伐。次生盐碱化一般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灌溉。读里海地区略图,完成下
面小题。9.关于里海叙述错误的是A.地处欧亚两大洲分界线上B.从成因上看,属内陆湖C.世界最大的湖泊D.伏尔加河注入里海10.下列关于里海两侧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畜牧业发达B.降水量丰富,适于水稻生长C.
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适于棉花生产D.影响本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11.图中A山脉是亚欧两大洲的重要分界线,其形成的主要成因是A.板块张裂,岩浆喷发而成B.板块挤压,地壳隆起而成C.地壳运动,岩层断裂错开而成的的D.亚欧板块和欧洲
板块相撞而成【答案】9.B10.C11.B【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的内容为里海地区,试题难度一般。【9题详解】熟悉里海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里海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故A正确;里
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并不完全由积水形成,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故B错误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故C正确;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故D正确。综上所述,叙述错误的是B选项,故选B。【10题详解】里海东侧为中亚地区,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故A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降水少,故B错误;该地温带
大陆性气候干燥,光照强,温差大,适于棉花生产,故C正确;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缺水是本区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条件,所以制约本区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C。【1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山脉表示大高加索山脉,为北部亚欧板块和南部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形成的;
高加索山脉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为板块碰撞,故A错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而成,故B正确;高加索山脉为板块挤压形成,不是岩层断裂而成,故C错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而成,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第II卷(非选择题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下
图为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材料二迪拜约17%为阿联酋公民,约83%为外国移民,其中印度人占42.3%、巴基斯坦人占13.3%、阿拉伯人占9.1%、孟加拉国人占7.5%,其他占10.8%。下图为迪拜气候资料统计图。(1)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描述迪拜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分析材料二,指出迪拜人口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3)分析阿拉伯半岛内油气资源的主要运输方式并简述此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答案】(1)自然环境整体以干旱为主要特征: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地表水稀少;地貌以风
沙地貌为主,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2)石油资源丰富;经济收入高;缺乏大量年轻的劳动力;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了附近国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国际劳工远远超过了本国人口的总量。(3)管道运输。优点:货运量大,
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速度快。【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迪拜气候资料统计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应用整体性原理描述区域自然特征、人口结构特点及成因、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及特点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
生物(以植被为主)等要素。读材料一图,当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和来自陆地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资料统计图显示,当地各月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120毫米左右,全年高温,气候干旱,因此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由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因此地表水稀少;气候干旱,外
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因此地貌以风沙地貌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二可知,迪拜人口构成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国人口,而且主要以附近南亚国家为主。结合所学知识,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一可
知迪拜为波斯湾沿岸国家,其石油资源丰富,石油输出量大,经济收入高;石油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本国劳动力缺乏,在石油工业的带动下,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国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国际劳工远
远超过了本国人口的总量;周边国家距离较近,因此对周边国家劳动力人口的吸引力更大,导致外来人口以附近国家为主。【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油气资源运输主要以管道和海运为主,阿拉伯半岛内应以管道运输为主。从优点
来看,管道运输为专用通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速度快,受外界影响小,占地少,可以昼夜不停运输,连续性强,因此货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管理方便。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
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也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2020年12月,常州市溧阳市和金坛区加入南京都市圈,该都市圈正式进入“8+2”时代。下图示意南京都市圈范围。(1)简述建设南京都市圈的地理背景。(2)分析南京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的
优势区位条件。(3)简述南京都市圈建设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4)试提出推进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答案】(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区域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区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迫切需求。(2)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众多,科研
力量雄厚;沪宁杭工业区中心城市,工业发展基础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传导区域。(3)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就业;接受该都市圈部分的产业转移;促进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城市间联系;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大城市辐射
带动作用;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南京都市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区位、城市群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小问1详解】南京都市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主要是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
化的影响;南京及周边城市城镇化进程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方便都市圈的合作发展;各城市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需求增加。【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南京可连接东西两侧板块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沿岸,水陆交通便
利;于其他城市相比,高校众多,科技水平较高;为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主要城市,工业基础好;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长三角地区与中西部之间的纽带,成为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传导区域。【小问3详解】南京都市圈将部分安徽城市纳入进来,可以加强安徽
省的对外交流,利于优势资源的输出,促进经济发展;可接受该都市圈部分产业转移,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的多元化,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小问4详解】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首先需要各城市间的沟通和联系,需要完善交
通运输网,加强城市间联系;各城市优势不同,应做好资源整合和整体规划;都市圈中南京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应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都市圈的发展需要各城市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城市间产业应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的14.【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攀枝花市地处川滇两省结合部,是四川省攀西地区最大城市,北距成都614km,南接昆明273km,是四川省通往南亚、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主要通道。这座金沙江畔的“阳光花城”,拥有众多城市荣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境内少教民族占14.4%,拥有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二滩国家森林
公园,攀枝花长江国际漂流基地等景点。攀枝花夏日平均气温25℃,降水量多,冬日温暖宜人,降水量少。近年来,攀枝花市大力打造“中国康养胜地”,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体验,2017年,接待游客2317万人次。结合材料与
所学知识,分析攀枝花市打造“中国康养胜地”的有利条件。【答案】地处四川西南部交通要冲,交通通达度高,距经济发达的成都、昆明较近,客源市场广;城市景观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旅游资源丰
富,游览价值高;四川省攀西地区最大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接待能力强;冬季温暖,多日照,夏季凉爽、湿润,气候宜人。【解析】【分析】本题以攀枝花打造“中国康养胜地”为地理背景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详解】根据材料“攀枝花市地处川滇两省结合部,是四川省通往南亚、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主要
通道、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攀枝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家园林城市”得出城市景观优美,居住环境良好;“境内少教民族占14.4%,拥有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攀枝花长江国际漂流基地等景点。”拥有少数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游览价值较高;“四川省攀
西地区最大城市”城市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强;“北距成都614km,南接昆明273km”成都和昆明经济发达,为其提供丰富的客源;“夏日平均气温25℃,降水量多,冬日温暖宜人,降水量少”冬季温和,降水少,光照充足,夏季凉爽、湿润,气候宜人。【点睛】旅游资
源开发条件主要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