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共(8)页,72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4507ea02f736802254dbdabc1a4b7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模块检测历史试题2020.1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对中国
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存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河姆渡文化B.良渚文化C.红山文化D.陶寺文化2.夏王朝是中国奴隶主阶级建立和运用国家机器,确立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开端,王朝的建立者是A.尧B.舜C.禹D.启3.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
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B.强化宗法制度C.促进民族交融D.加强文化交流4.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5.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
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A.将所有土地公有化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6.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其核心思想是A.以德服人B.“仁”C.克己复礼D.仁政
7.秦朝时,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做出决定。当时出席廷议的官员主要是A.内朝官吏B.中央官员C.三公九卿D.皇族成员8.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
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三公九卿制D.实行行省制度9.北魏新都洛阳的设计吸纳了中原传统文化,采用平城和建康城(南朝宋、齐的都城)的样式。该设计体现的时代特征是A.国家富强B.对外开放C.江
南开发D.民族交融10.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历史。《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光武中
兴B.统一全国C.科举制的创设D.大运河的开通1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A.西周时期B.北魏时期C.隋朝初期D.唐朝中期12.东晋时期,整个社会形成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出身高
门为荣,以出身低贱为耻。与这一风气的形成密切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3.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B.决策科学化、专业化C.削弱三省权限D.加强皇权14.如果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和果树栽培方法,最好查阅A.《九章算术》B.《尚书》C.《水经注》D.《齐民要术》15.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
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B.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D.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16.词起源于唐朝,到了宋朝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
为宋朝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A.市民阶层的壮大B.士人群体的形成C.资产阶级的产生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17.某博物馆进行了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一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图),这个展厅的名字可能为清明上河图南宋纸币铜
版拓片货郎图市舶司A.宋代民族的交融B.海外贸易的发达C.经济重心的南移D.宋代商业的繁荣18.金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辖管理,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展游牧生产B.建立猛安谋克制C.设置南北面官D.迁都洛阳19.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
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南方手工业进步C.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20.“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A.建立元朝B.设置行省C.统一蒙古D.
开凿运河21.明朝的厂卫组织拥有侦缉、审判、执行的权力,甚至可以干预行政、军事、立法事务,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部门制约。厂卫制度A.体现了君臣共治、分权制衡B.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行使与内阁相同的权力D.通过特务制度加强皇权22.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
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23.明朝中后期,有很多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上述现象根源于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B.商品经济的活跃C
.城市功能逐渐转型D.科举制走向僵化24.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A.驻藏大臣B.台湾府C.伊犁将军D.达赖喇嘛25.据记载,从1748年开始,奏折与题本
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枢权力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
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从西周到战国,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图一西周初期形势图图二春秋争霸形势图材料二图三图四材
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1)材料一中的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8分)(2)材料二
中的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社会上哪两个新兴阶级的出现?(4分)(3)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27.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他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西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材料三从康熙
到乾隆,都奖励开垦荒地,重视兴修水利,大规模治理黄淮水患,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一带已大面积推广双季稻,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16世纪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甘薯和玉米,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栽培……到乾隆中期,清朝耕地面积大量增加,人口迅速增长,突破了3亿,社会经济呈现繁
荣景象。(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二所示的疆域分属哪个朝代?各反映出实行怎样的地方管理体制?(4分)岭北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他”是谁?列举他“开辟辽阔疆域”的主要举
措。(3分)(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盛世?这一时期统治者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理?(5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忆昔》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1)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材料中的两首诗分别与唐朝的哪些历史事件相关?(4分)(2)简要评估上述两首
诗对研究这些历史事件的史料价值。(4分)(3)若要对这些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研究,还可寻找哪些途径或方法?(2分)29.明朝的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据
《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材料二图一郑和下西洋图二抗倭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为了解
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所示事件的历史影响,列举图二所示事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历史人物,从图一、图二的
历史背景来看,明朝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高一模块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2020.11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CABDBCADADCB题号141516
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BADBDCDCBCA二、非选择题26.(1)政治制度:分封制(2分)。现象:诸侯争霸(2分)。影响:消极: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积极:诸侯国数量
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2分)。(2)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分)。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2分)。(3)联系:政治、经济的变革,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2分)。27.(1)秦朝(1分);元朝(1分)。方式:郡县制(1分);行省制(1分)。(2
)人物:汉武帝(刘彻)(1分)。措施: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2分);(3)盛世:康乾盛世(1分)。举措:①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②确立了历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必须经由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③设置驻藏大臣,特创“金瓶掣签”
制度;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28.(1)材料一:开元盛世(2分);材料二:安史之乱(2分)。(2)杜甫的诗是文学艺术作品,不能作为研究这些历史事件的直接证据(2分);但一定程度上透露出这些事件的表现、影
响等,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些事件的认识(2分)。(3)寻找反映这些事件的文献资料或有关实物,相互印证(2分)。29.(1)改革:废除宰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2分)。目的:加强皇权(2分)。(2)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
的经济交流,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和平友好关系(4分);但给明朝政府造成了沉重财政负担(2分)。人物:戚继光或俞大猷(2分)。趋势:由开放走向保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