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216.83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2389c753e2d358a9d9cf024fe9fb52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恒大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图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某水利工程示意图。该工程是()A.淮
河流域的芍陂B.关中地区的郑国渠C.岭南地区的灵渠D.成都平原的都江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某水利工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
达300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与材料所示相符,故该工程是关中地区的郑国渠,B项正确;淮河流域的芍陂位于今安徽寿县南,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A项;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
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项;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经济有重大发展。下列描述正确的
是:()A.青铜农具已广泛运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中B.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C.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D.采用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C项正确;青铜器较为贵重,很少应用
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排除A项;西周时期,井田制成为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崩溃瓦解,排除B项;汉初统治集团采用黄老无为思想、与民休息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3.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
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国民党C.同盟会D.华兴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905年同盟会成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正确;排除ABD项。4.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
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分封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有功之臣C.先代贵族D.豪强地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A项正确;分封的主体
并非是有功之臣,排除B项;分封的主体并非是先代贵族,排除C项;先代贵族豪强地主,排除D项。故选A项。5.《人民日报》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1949年9月30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不正确的是A.《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人大的职能C.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我国的国旗、国都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大的职能,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我国的国旗、国都,“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和地位,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6.以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A项正确;唐朝
选官取士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无关,排除B项;“立嫡以长不以贤”是宗法制的特点,排除C项;“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描绘的是东汉时期的察举制,排除D项。故选A项。7.《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宣言》中说:“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与材料相对应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联俄C.联共D.扶助农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知,当时中
国国民党主张扶助农工,选项D正确;材料中未提及重农抑商,排除A;材料中没有提及俄国和共产党,因此选项B、C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即国民党关注工人失业和农民无地现象。8.东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
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现分裂割据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王与马,共天下”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拥有较大权力,体现了东晋门阀政
治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并不能体现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排除A项;门阀政治并不是分裂割据,排除B项;东晋门阀士族拥有较大权力,君主专制弱化,排除D项。故选C项。.9.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农民起义风起云涌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地
方登强独霸一方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题意可知,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亦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
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D项正确;农民起义,不属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排除A项;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并非朝中大将篡夺皇位,排除B
项;地方豪强独霸一方,不属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10.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有“万园之园”之称。其被焚毁于A.英法联军B.日军C.美军D.八国联军【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
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A项正确;日、美没有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C项;八国联军侵华没有烧圆明园,排除D项。故选A项。11.“亚圣”孟子一生致力于实现其政治理念,他周游列国
,不断劝说各国君主,认为:“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孟子的政治理念主要是()A.为政以德B.仁政C.隆礼重法D.兼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孟子主张国君自己要严于律己,成为身边人的榜样,做到内圣才能外王,以民为本,经过五年或七年自然就会治理天下,属于孟子的仁政思想,B项正确;为政以德属于孔子的思想,排除A项;隆礼重法属于荀子的主张,排除C项;兼爱属于墨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列重大举措,
反映了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A.封建经济繁荣B.实行闭关锁国C.内忧外患严重D.加强边疆管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在东南、东北、西北
、西南等边疆地区分别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加强了边疆管辖,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繁荣的内容,排除A项;闭关锁国强调对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内忧外患,排除C项。故选D项。13.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些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唐朝,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方面展现了唐朝的社会风貌,C项正确;A项国家的产生描述的是夏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唐朝是一个统一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D项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描述的是清朝晚期,不符合
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4.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人》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①积极准备内战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④争取抗战胜利后
实现国内和平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题中漫画内容为:一人(蒋介石)左手举着一张写有“和平方案”的纸,右手则在磨刀,这表明他假装和平,实则暗藏杀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
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国民政府并不是要真和平,只是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综上,故选B。A项不够全面,排除;CD两项均含有
错误选项④,排除。【点睛】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故理解漫画首先要将其作画的背景性因素定位清楚,即要密切关注漫画的时间、标题等信息。15.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
。”这里的“鬼子”是指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八国联军D.日本军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庚子闹拳”指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故题干中“联军”“鬼子”指八国联军,C项正确;英国军队主要出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项;英法联军主要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
项;日本军队主要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图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是的【详解】根据所学,秦朝焚
书坑儒,西汉独尊儒术,B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春秋时期,八股取士是明清,排除ACD项。故选B项。17.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
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
之三民主义”可知,毛泽东主张在面对强大敌人的情况下进行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由,B正确;材料没有阐明新三民主义理论,A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探索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
训,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与材料中的主旨不符,D错误。18.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
了()A.民族交融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C.政权分立的加剧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答案】A【解析】【详解】从跪坐到垂脚高坐体现了汉族对少数民族习俗的接受,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加强,A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并没有丧失,排除B项;材料反
映的是民族融合的加强,而非政权分立的加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汉族对少数民族习俗的融合,并不是少数民族汉化,排除D项。故选A项。19.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制造总局
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车轮船。据材料可知,洋务新政主要目的()A.改革封建政治B.发展国家经济C.保障国家安全D.发展军事工业【答案】C【解析】的【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提高清朝的国防水平,抵御外敌和镇压国内人民反
抗,主要目的是维持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此洋务新政主要目的保障国家安全,C项正确;洋务运动不触及封建政治制度,排除A项;洋务运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此运动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创办发展军事工业是洋务新政的内容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20.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
,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A.促进阶层流动B.强化中央集权C.推动教育发展D.加强思想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并结合所学可知赵匡胤的这些措
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排除A项;赵匡胤的措施主要是政治领域的集权措施,并没有涉及教育发展、加强思想控制等信息,排除CD项。故选B项。2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
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带来的影响是A.坚持国家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B.推动了改革向市场经济的转型C.加快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
伐D.继续批评西方经济体制的本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报告显然与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相一致,即我国正处
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故选B;A与“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矛盾,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C错误;材料没有批评西方经济制度的内容,D错误。22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派系林立,情况如下表;对上述现象理解合理的是A.列强直接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B.日本削弱了英美在华的势力C.列强扶持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D.列强侵华是社会动荡的根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使
中国分裂动荡的反动军阀背后都有帝国主义的扶植,由此可知军阀只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走狗和工具,因此社会动荡的根源是列强的侵略,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信息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23.下图是某同学以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
关系的发展”为主题制作的时间轴,图中留白框内应填的是()。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B.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两岸正式实现“三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
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正确;A项是的20世纪80年初提出,排除;B项是在1979年,排除;D项是在2008年,排除。故选C。24.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反帝斗争不明确B.没有实际意义C.民主共和得人心D.反封建不彻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的相关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答案为D;材料没有体现反帝斗争,A错误;虽
然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但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的评价明显不客观,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共和得人心,C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四小题,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
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摘编自王永样《董仲舒评传》材料三(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摘
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根据材料一,判断两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简述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答案】(1)
时期:春秋战国创始人:孔子(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评价:反对君主专制,符合社会进步潮流。【解析】【详解】(1)时期:根据所学可得出是春秋战国创始人:孔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2)措施:根据“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融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可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评价:根据“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符合社会进步潮流。26.国家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自此视
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古代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
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三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摘编自邱
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经济主张。(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并概括该政策实施后的成效。【答案】(1)经济主张:农商平等。(2)政策:“惠商”。成效:出现了富有的大商人,商品交易频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解析】【详解】(1)经济主张:根
据材料“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可知,农商平等。(2)政策:根据材料“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可知,“惠商”。成效:根据材料“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可知,出现了富有的大商人,商品交易频繁;
根据材料“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可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7.宋朝和明清时期,我国商业非常繁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
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材料二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
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3
)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表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设
榷场进行交易;商业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商业的空间限制被打破。(任答三点)(2)新现象:长途贸易兴盛;商帮活跃;形成多个经贸区;出现工商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业资本大量聚集。(任答三点)(3)说明:市民阶层形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使用自由
雇佣劳动的生产方式)。(任答一点)【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基
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少数民族经济往来密切,设榷场进行交易;商业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商业的空间限制被打破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可得知新现象是:长途贸易兴盛;商帮活跃;根据材料
二“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可得知新现象是:出现工
商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新现象还有: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业资本大量聚集等。【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的表现是指市民阶层形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的
生产方式)。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儒家将周代礼乐文化提升为礼义文化,它超越古代宗教,又不反对宗教,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态度。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命题即儒家人文理性宗教观的典型命题。儒家认为,“祭思敬,丧思哀”,宗教祭祀的意义主要在纪念天与祖给予
人们的恩惠,使人不忘根本,表达思念报恩之情,至于天神祖灵是否真有,并不重要。关于宗教祭祀,《论语》中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易传》提出“神道设教”的观点,这就是宗教的社会道德功能说,或者“道德宗教”的思想。儒家把神道看成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就人生的要素。神道的目的在于完善和加强人道
,如果有害于人道,那么神道便失去其本来意义。——摘编自牟钟鉴《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宗教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宗教观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宗教观的影响。【答案】特点:秉持宗教宽容(中庸态度);
宗教与人情相结合;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强调宗教要以人为本或强调宗教的人文理性。影响:有利于古代多元宗教的并存和发展;促进了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适应社会需要,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对后世的宗教政策有深远影响。【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态度”得出秉持宗教宽容(中庸态度);根据“使人不忘根本,表达思念报恩之情,至于天神祖灵是否真有,并不重要”得出宗教与人情相结合;根据“这就是宗教的社会道德功能说”得出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根据“儒家把神道看成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
就人生的要素。”得出强调宗教要以人为本或强调宗教的人文理性。(2)影响:根据所学可从宗教的发展、人文思想的传播、社会的进步、巩固统治等方面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