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第一单元研习任务.pptx,共(33)页,108.6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df5998c920ab74e24a4fe01022ef25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研习任务目标展示1.借助诵读,探寻诗意,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2.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
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教学目标1.对作品内容、风格和表达做出恰当的评价,认识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2.撰写鉴赏文章,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水平和议论性文章的表达能力。教学重难
点单元素养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内容。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意境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一般由情和景构成。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景”指作
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关键。中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体式多样,风格各异。让我们从源头出发,顺流而下,欣赏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歌名作。《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汉乐府继承《
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叙事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词是古典诗歌的新发展,到了宋代,词境逐渐拓展,技巧日臻成熟。通过本单元的研习,可以增进对古典诗歌体式和源流的了解。本单元所选课文属于“中
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歌,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进行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习本单元,要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
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还要结合以前所学,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1.本单元诗歌的基础知识是高考
诗歌阅读题考查的重点,考生应注意总结和把握。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2.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诗歌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未来高考选文的最高准则。这合乎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3.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这是高考诗歌题的常设考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教材分析氓古典诗歌大都以抒情为主。《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诵读时,要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论语》的抒情特征)。离骚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叙述了诗人自己高贵的出身,美好的名字,表现自己的才能、修养,表明自己的忧虑和希望。前半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半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并序》不仅以动人心魄的悲剧故事和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震撼了历代人民,而且以精警凝练的用字和古朴生动的语言,给了后世诗歌以巨大影响。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评价说:质而不俚,乱而能整。
请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蜀道难诗歌以强烈的咏叹开始抒写,继之以遥远虚幻的神话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游走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
强烈震撼。蜀相杜甫将读者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是为了伤今,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望海潮江南胜景自古便令人魂牵梦绕,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繁华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
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
俗的美。扬州慢许多年过去了,扬州城依旧固执地荒凉在那里,二十四桥也依旧绵延着久远的寂寞,桥下的河水清冷地流着,像一个久远的梦。波心也在动荡着旷古的哀愁。只有桥边的红药,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像是在讲述着这河水流淌着的那神秘而伤残的梦。学法引领抒情是和记叙、
议论、描写、说明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述法。“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
,作者一般很少直接抒发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边记叙边抒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而间接抒情则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主要方式有寓情
于事、寓情于景和寓情于物等几种方式。1.寓情于事,借事抒情。我们在回忆往事、记叙经历、述说体验时,往往会涌起感情的波澜。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某件事来抒发感情。作者因事而动情,情由事牵,感情色彩浓厚。如老舍《小麻雀》中“
小猫衔着小鸟……那两颗小黑豆似的眼珠已经在我心里睁着呢”,这段文字叙述小鸟被猫抓住之后,自己想追又不敢追,又不能不追这件事。文字简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麻雀的极度担心,对被损害的弱小者命运的同情。2.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我
们看到一些景物,往往会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感情融入所描写的景物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中国文学传统的表现手法和突出的艺术特点。如张继《枫桥夜泊》:“月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通过描绘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景物,渲染出秋夜的幽寂清冷,借此表达了作者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再如现代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都是借景抒情的名篇。抒情要根据文
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但抒情一般都和记叙、描写、议论结合起来用。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在描写中,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有着直接的功效;而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
得到升华。适当的表达技巧,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独特的视角,拟人、比喻等手法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