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docx,共(6)页,56.97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74f31ed71555a1ca535ad437aba9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太原五中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2021.5.30)出题人、校对人:柯峻、翟琳、王海燕、梁雅敏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
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
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
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
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
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
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
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
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
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摘选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看出,鲁迅认为《史记》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其实不是真正的史书。B.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为我们留下那段可能存在的历史。C.根据文章的需
要可以编造一些历史事件,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2.下列对
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中心观点“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B.文章首段将西方人与中国人理解世界时的不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了我们思维的特别。C.文章列举苏轼策论典故和鲁迅评价《史记》的例子,论述
了中国人用诗意理解世界的独特性。D.对于大家熟悉的胡适观点,文章把重点放在清代来予以反驳,论证了中国文学史也是诗的历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
,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B.《红楼梦》之所以精彩,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符合人物形象特征的诗歌。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D.到了清代,受文字狱的影响,一批晚清诗人将诗歌写得含
蓄,多用文学典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城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
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他从医75年,将超过15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
朗读者吴孟超。”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96岁。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膩,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庞眉
皓发的吴孟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手术台上连续操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间时,要稳健而有力——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
掐,血当即就会止住。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
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吴孟超下定
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同胞共赴汤蹈火。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延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到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后来,吴孟超考入
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
、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
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
保命。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2004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
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在吴孟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
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这个字。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9期2018年7月)【相关链接】①吴孟超荣获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名片:肝胆春秋颁奖词:60年前,吴孟超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
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相关事迹:从医近70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7000
多万元。②对于自己越喜爱越器重的学生,吴孟超会越严厉。学生张紹庚说,导师常常告诉他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央视网《中国微故事》2018年0
7月26日第80期)③“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吴孟超说。(2019年1月15日《文汇报》)4.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
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3分)A.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B.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C.年岁已高的吴孟超不顾众
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D.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
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B.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C.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D.弃“人
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6.吴孟超院士荣获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名片为“肝胆春秋”。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这样评价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茉莉胡月第四天黄昏,我感觉好多了,腿断掉的地方,肉芽正在哗哗地歌唱着欢乐生长,虽然有些痒痒的,但这种感觉十分美妙。我喃喃地呼唤着芳芳的名字,多么希望那些风儿把我的呼唤带到她身边,就让我长出洁白的翅膀回到故土吧。志愿军
首长很快安排汽车前来带我们回家。汽车不多,我是属于受伤较重又能治好的,被优先考虑。那些伤势更重的,怕是连半路都坚持不了,也就不用送了。伤稍微轻些的,被安排在野战医院救治,救好了还要上战场。我心里有点惭愧,不多不少,我这伤正好够送回国,就好像我计算好了一样。在无边的黑夜里,我翻来覆去
地在脑海中回放我和芳芳第一次相遇的情景。那时,我作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管理员,正在靠近窗户的书架旁,背对着阳光将书架上的书籍一一卸下,清理在书籍上安家的尘土。阳光像被水洗了般在窗台上静静流淌,穿过两排书架,落在她右脸上。她
的眉宇间透着长年被知识滋养过的水润,一条又粗又黑的麻花辫娇羞地搭在淡蓝色校服盘扣上。我忍不住想多看她一会儿,将码书的动作放慢了一倍,也可能是两倍,直到码到即将填满那排书架的最后一本时,她好像觉察到了空气中飘动的眼神,向我这边转过头来。我惊慌
地用书迅速堵上了最后能窥到她的缝隙,任凭心脏以急行军的速度在身体里横冲直撞。我背过身去,靠在刚刚清理好的书架上,平复了很久。直到阳光缓缓照到我脸上,我才鼓起勇气再次转身,偷偷地将最后那本堵住视线的书移开,没想到,她早已穿过书架,正好站在缝隙对面微笑地看着我。这次我没有躲
避,我深深注视着她的眼睛,书架上的书开始不怀好意地窃窃私语……后来,每天我们都会凝视对方,我闻到空气中飘来了茉莉花的香气,即使那是在没有茉莉盛开的初冬。车轮在弹坑中弹跳着,颠簸带来的全身疼痛反而让我更加清醒,我又闻
到了浓郁的茉莉花香,只是花香醉人的回忆总是被现实无处不在的硝烟与尸体的腥臭味侵入。我用手把这些黏稠的异味拨开后,看到了她的脸。她的脸离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就在这时,汽车猛地停了下来。一枚美军的榴弹炮在不远处炸开,敌人发现了我们的车队。车上所有人迅速挤成一团,接着又像炸
了锅一样散开,拼命跳下车,迅速低下身子,拖着伤胳膊断腿,尽快寻找地点隐蔽,趁敌不备再想办法脱身。好在,司机在距离汽车不远的地方,发现三堆志愿军留下的石堆,它们可以指引我们转移到最近的秘密坑道。这是志愿军特有的暗
号,以三堆碎石中最大的一堆为中心,其他两堆为方向基点,顺着八点钟方向行走,就可以找到密道的入口。我们迅速定位方向,找到入口,一一钻了进去。坑道里,黏稠的闷涩感和发霉的气味无处不在,我们弓着身子找到了一席之地,月光
从斑驳的缝隙中偷偷潜入,洒在坑道边缘。顺着月光,我看见一片狼藉,撕得破烂的志愿军军装血迹斑斑,枯萎的野菜根抱成一团,如荒草般在凄冷的月光下相互取暖,还有被无数次蒸煮过、食物早已变形的美军罐头盒靠在土壁上,燃
烧后的灰烬以及被熏黑的坑道壁加重了这里的鬼魅气氛,看来在此隐蔽过的战友并不比我们好到哪去,到处都弥漫着战争的疲惫与荒芜。我的左腿又渗出了鲜血,再次有些意识不清,耳朵似乎开始有意地关闭听觉功能,咫尺相隔的爆炸声犹如逐渐微弱的烛火,穿过破网映在影影绰绰的耳膜上。我又闻到了熟悉
的茉莉花香,花香带来了芳芳。芳芳是北师大的学生,这是我们认识后她告诉我的。而我说是北平图书馆的管理员,其实是寄宿在图书馆的难民。家人在数次战争中一个个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我阴差阳错地跟着图书馆馆长姜永博躲过了日军的空袭。姜馆长教我读书识字学西语,就是在那里我读完了博尔赫斯所有的书,我一
直想把他的书翻译出来,将来也当一个作家。博尔赫斯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的那年二十四岁,我现在也是二十四岁,要不是这场战争,我说不定现在也写出了诗歌,也许是小说。书名叫什么呢?就叫《茉莉花香》吧。扉页上必定得有个题记:献给芳。我摸了摸左
腿,鲜血已经凝结了。我吃力地把手伸进口袋,摸到了那件珍贵的礼物,用铁丝串起子弹壳做成的手链,上面染满我的血。我在手上吐口唾沫擦了擦,子弹壳上露出我用刺刀刻下的“芳”字。失血过多,我的脑袋像巨石一样沉重,但我不能睡着了。很多
伤员都是在睡梦中死去了。我们团有个连,去年冬天在一个叫死鹰岭的山头阻击敌人。战后我们爬上死鹰岭阵地,看到了一个个人形的雪堆。一百多人的连队一个不少,他们全部趴在那里,枪指向前方,但他们都被冻死了。团长扑上去,抱着一个又一个战士
,放声大哭。他们隐蔽在寒冷的雪夜里睡着了,就再也没有醒过来。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人公“我”强烈思念着女友,又沉浸于因受伤不能重上战场而产生的自责、痛心和惭愧的情绪中,文章通过心理描写充分表现出“我”内心的挣扎与矛盾。B.小说插叙“我”
和芳芳在图书馆的第一次相遇,通过刻画节奏快慢变化的动作细节,表现出主人公在爱情萌动时微妙美好的心理状态。C.小说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生动细致的个体形象,也有志愿军的群像,兼顾深度与广度。D.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便于直接
展现人物丰富立体的内心世界,以真实的笔触再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卓绝,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8.小说中三次写到茉莉花香,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其不同的意蕴。(6分)9.请结合文本简析小说双线穿插安排情节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
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
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
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
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
。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
缟素哭送者。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节选
自《明史·王守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
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夷人:指少数民族的一种。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区分。B.壬辰朔:指七月十五,“壬辰”采用了干支纪日法,“朔”指每月农历十五。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与“致
仕”略有不同。D.阳明学:又称心学,是由明代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成。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
二年考中进士。B.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驿丞,受到当地民众爱戴。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巡抚南赣,率领弱旅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南昌,最终平定了叛乱。D.王守仁
天资聪颖,能文能武。他不只是军事奇才,还在龙场悟出格物致知应当求诸心的道理,创立了“阳明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5分)(2)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②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
心从化蝶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注释:①簦(dēng)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②崦(yān):山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走路歧”可见诗人四处漂泊,行踪无定;“旧征衣
”可见诗人生活困顿。B.诗人有雨行山路之苦,又有夜宿田家之喜。一“苦”一“喜”,对比鲜明。C.庄周化蝶,真实与虚幻难分,诗人借此典故抒写了自身迷茫怅惘之感。D.诗歌以景结情,以“自飞”写大雁,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15.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分析戴诗和辛词中的“蛙声”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
美景的句子是“,”。(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了万物同人类一样都是永恒的道理。(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两句,描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a)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囯家
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囯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在中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到今流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b)吃
饭的事情最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c)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①“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农业生产图景便是袁隆平先生毕生的理想,正如他所说:②“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d)17.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a-d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bcdA:,——。”B,?
,。”C:?——”。D,,,”。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B.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
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被流传。C.在中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被流传。D.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19.下面关于
“用典”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诗采用了用典中用事的方式,借助历史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B.选文中画波浪线的①和②都运用了用典的手法,不仅使语言典雅,更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
风,季鹰归未?”这句诗运用了反用典故的方式,反其意而行,更能表明诗人有家不能归的无奈之情。D.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了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于故中求新,不露痕迹。20.阅读以下材料,用一句话给“凡尔赛文学”下定义,
不超过50字。(5分)2020年年末,“凡尔赛文学”一词火爆网络。这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简称为“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往往用先抑后扬、明贬暗褒、假装苦恼的口吻来炫耀自己。其实,“凡尔赛文学”这一名称源自日本漫画《
凡尔赛玫瑰》。这部作品细致刻画了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浮华奢靡。2020年11月初,一个微博认证为作家的网友在微博上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了她的“高贵”生活,引来网友吐槽。网上由此掀起了一场“凡尔赛文学”创作大赛,“凡学”因此爆红。比如,有人自炫长得瘦:“好美慕那些轻轻松松就长胖了的人,我
一个月吃了好多东西以为能到九十斤,结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21.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站在反方的角度针对正方的观点,予以驳论。观点明确,每个观点不超过12个字。(6分)丙吉是西汉名相。有
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他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
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掾吏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正方(赞同)观点:①大行不
顾细谨②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反方(反对)观点:①②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1.面对元军南犯,南宋陆秀夫怀揣玉玺,负八岁幼帝壮烈投海殉国,后人赞之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明
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率四千军民坚守扬州,被俘后,英勇就义。中日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决然驾驶“致远舰”全速撞向日舰,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材料2.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
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材料3.我最憎恨两件事: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穆罕默德材料4.信仰是对生命终极价值与意义的追求。没有精神与信仰的厚度,不论拥有多少物质财富,国民在道德上依然是贫困的。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正在陷入
史无前例的信仰危机。如果长期生活在正义缺失、道德匮乏的精神废墟中,人类会变得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无有廉耻,世界也终将会失去未来和希望。某大学对大一学生开展以“信仰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为本次活动开幕大会致辞,完成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
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