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招班)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61.564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招班)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招班)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招班)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招班)含答案.docx,共(19)页,61.56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3d421614e5a2e80c7bdcadab790e6e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横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统招班复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审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

严重的公共危机,其涉及国家之广,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甚至生态环境影响之深,在不少方面已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新冠疫情何以会迅速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各国居民间的往来愈加便捷。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会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意大利最为富裕和现代化的伦巴第城市圈、英国的经济中心伦敦到世界之都纽约皆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基于经济

效益导向的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因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使得不少国家从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到呼吸机皆捉襟见肘,无法有效供给。黑格尔曾言,遍览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各民族未从历史中学到东西。回眸过往,霍乱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病",随着火车、轮船的发明肆虐全球,人口

聚集而拥挤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匮乏、卫生设施薄弱,霍乱通过粪口途径广为传播,昔日的“全球化之都”伦敦首当其冲。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

多风险。如果说,过往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由此产生。一言以蔽之,全球化与技术化给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社会与技术的风

险。当前,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世界许多国家政策议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感染率、治愈数、死亡数以及累积趋势的数据分析(时间截至2020年4月),不少西方国家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与此同时,有可能成为新

冠肺炎重灾区的东亚主要国家与地区疫情防控,已见阶段性成效。中国基本控制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步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倡导“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使得疫情

暴发之初,西方国家在病毒检测、公共医疗设施与防疫物资供给等方面严重不足;各国政府政策不一,甚至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连贯而有效执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以致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精准防控,新冠疫情从欧洲到北美呈波浪式发展,且一浪高过一浪。反之,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的国家,其治理图景呈现从

波峰逐渐滑落至波谷的曲线趋势,虽然在某一阶段的数据会呈现高位,但是随之不断下滑至谷底。因此,有效应对疫情,国家能力建构至为重要,东亚取得成效在于其悠久的强大的国家传统,以及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后者也体现于侨居海外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中。对于这场全球性公共危机,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有

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政府的有效度体现于国家能力,即安全秩序的供给力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两个重要层面。同时,国家能力需要跳出“大政府、小社会”抑或“小政府、大社会”论争的窠臼,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这是全球新冠疫情下应

对的路径选择。(摘编自陈辉《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之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冠疫情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对全球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B.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人口拥挤的大城市

首先深受其害。C.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国家的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等防护物资断供,原因是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D.东亚国家能够有效应对疫情,是因为东亚国家具有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把新冠疫情的影响与1929-1933年的大萧条进行对比,目的是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应对新冠疫情。B.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问题,再深入分析全球化与技术化带来的影响,然后指出应对新冠疫情的办法。C.文章既肯定了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给

人们带来的好处,也指出了它的潜在风险,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性。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恰当,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伦敦曾经因为城市地下水系统和卫生设施问题,而导致霍

乱广为传播。人们已从这件事中受到警觉。B.只要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我害怕"代替了“我饿”,“风险社会”就会产生。C.没有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政府有效治理,就难以在化解这场新冠疫情全球性公共

危机中获胜。D.作者认为,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应该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简答题4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宋

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已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

‘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评点苏诗》卷二在句旁抹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所写:“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宋人诗文里常把“闹”字用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

多怪。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

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培根的想象力比较

丰富,他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荡漾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方,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这算得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解释。(摘编自钱锺书《通感》)材料二阅读《荷塘月色》,我们感受到诗情画意。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心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骋怀地观察,而且严辨淄渑

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作者所写的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样的描写,离不开作者娴熟而有个性的艺术技巧。有鲜明的比喻,有

明显的对比,有强烈的衬托,有生动的拟人。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即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

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以说明问题。由于有些读者提出异议,以为月夜不应有蝉鸣,因此他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又有两回亲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关于“月下蝉声

”》)。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作者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花叶,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令人“惊异”之美。朱自清还

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还有诗”“山水田园固然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诗与感觉》)。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这些“诗”。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作者正是这样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

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来

绘神状态、表情达意。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炼。《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是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摘编自刘泰隆《荷香月色诗情画意——读<荷塘月色>》)材料三1927

年7月,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朱自清想回扬州,他的两个孩子在扬州他的父亲那里。但他与父亲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闹得很僵,他怕回去之后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决。这样的心情表露在《荷塘月色》中,就是开头的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

静。”而这证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这样的解释,如果不是更加贴近朱先生的本意,至少也是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心理和艺术的奥秘。朱

自清自己曾说:“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生活的中和主义”“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还是别提超然为好”“最终的选择还是‘暂时逃避’”“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

,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这些表明朱自清因为考虑到老婆孩子的责任问题,而不能绝对地作政治的抉择。(摘编自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渔与纪昀两位大家对“闹”字的认识,说明古人对“通感”手法运用的妙处还未能领会。B.“通财之谊”原指交情甚笃的朋友之间的钱财往来,文中指各个官能的领域不分界限。C.“通感”的手法在现代散文创作中较少运用,《荷塘月色》中则运用得巧妙、奇特、新颖。D.“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这几天”

应该有所指,孙绍振顺着此思路得出新结论。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读者不亲自体察而凭常有经验质疑“月夜蝉声”一说,朱自清最后确认自己无误。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诗意,是朱自清以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荷塘月色中的“诗”。C.朱自清提倡文学语言

要“顺口”“顺耳”“顺眼”,他的《<荷塘月色》>确实做到了。D.对《荷塘月色》情感中“自由”的理解,不能仅从政治的角度,也要从伦理的角度。6.材料二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请简要概括。(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7~9题。看戏侯发山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

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

嘴撅得能拴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

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

甭想。”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

。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

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

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

”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

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

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

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

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

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

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

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这是

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B.“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C.小说

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D.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D.小说结尾一段

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的原因,丰富了常香玉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8.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9.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种手法在小

说中也多见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7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

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

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

,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①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

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日:“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史记·货殖②列传》,有删改)[注]

①废著:犹“废举”“废居”,买贱卖贵。②货殖:指商人。10.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B.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

/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C.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D.十九年之

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糟糠,原指酒糟谷皮等粗劣食物。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B.束帛,将帛捆成一束,作

为聘问、婚丧相馈赠的礼品,帛一束为五匹。C.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D.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祖曾封于吕,故以吕为氏,又称“吕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货殖生利,要洞悉“时”“用”。计然认为,应该了解货物何时为人需求购用,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B.谋财兴家,应择地、择时。范蠡功成身退后择陶邑隐居,借陶邑的位置优势与时逐利,富有后,行仁德之事。C.子贡经商有道,善于贱买贵卖,故能家财饶益,平交诸侯。与他的老师孔子相得益彰,先后

都名扬于天下。D.白圭擅长捕捉商机,随机应变,且能节欲修身,果敢决断,正确取舍,坚持原则,其经商之道常被后人效法。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2)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

若猛兽挚鸟之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7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

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D.本词语

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15.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7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3)杜甫在《登岳阳

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而感伤泪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春节回家是每个在外游子的心声,不过,许多在城市职场打拼的年轻人,

每逢过年回家,都要默默______财产的流失、攀比的伤害、逼婚的压力、“逆耳”忠言的扎心……而在这样的过年氛围中谁也高兴不起来。也因此,“春节社交恐惧症”以及“恐年族”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______,近乡情怯也未尝不是一种隐痛。春节“亚文化”的作用____

__,它确实反映出社会的真实境况——“房子、票子、孩子”成了亲戚眼中“出息”的标签,拥有了这一切便仿佛站在了人生巅峰,如此价值观,混淆了“过程与结果”的顺序,却能大面积、迅速得到______,形成一股春节“亚文化”潮。如果让春节这种

“亚文化”占据主流,年轻人就会受到伤害。春节是难得的休养生息机会,卸下心理负担、抛下包袱,更是许多人的夙愿,因春节“亚文化”导致的近乡情怯,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当然,一些环境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做起。保持平和的心态,尤其面对父母的“灵魂拷

问”无须过度敏感,要知道这也是一种爱。(),也只有自己强大了,春节“亚文化”才不会干扰到自己,更不会让自己近乡情怯。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承受真实写照不容小觑拥趸B.承担真实反应不容小觑景仰C.承

担真实反应不可估量景仰D.承受真实写照不可估量拥趸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占据主流的是这种春节“亚文化”的话,伤害的未尝不是年轻人。B.如果让这种春节“亚文化”占据主流,年轻人难免会受到伤害。C.如果让这种春节“亚文化”占

据主流的话,伤害的未尝不是年轻人。D.如果占据主流的是这种春节“亚文化”的话,年轻人未尝不是受害者。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显得尤为重要B.而尤为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

奋斗目标,摆正位置C.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摆正位置显得尤为重要D.而尤为重要的是要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在新发传染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西药研发出来之前,中

医药为何能有临床证实有效的“药”和“方”?原因在于,中医运用的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人体内的环境,①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②,在一些国家尚不能以药品的身份面世。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极大地推进了其他国家对中医药的了解。在

世界范围内,③,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

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10秒526毫秒,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

满成功。此次发射飞行试验主要考核长征五号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对后续航天任务的相关关键技术进行验证。此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更重航天器,或将航天器送向更远深空的能力,是

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民以食为天”“俭,德之共也”,敬畏食物、珍惜粮食、

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绵延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材料二:在一些喜宴、聚餐上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宴席剩下的饭菜很少有人打包。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出。数据显

示,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2015年至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作为复兴

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请你综合以上材料,为“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横中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统招班复学语文考试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审题

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C【解析】A.扩大范围。原文是“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B.原文是“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D.以偏概全。“东亚国家能够有

效应对疫情”还有一个原因是“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2.A【解析】A.目的是引发人们思考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还有“新冠疫情何以会迅速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3.A【解析】根据黑格尔的话,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二)实用类文

本阅读(10分)4.A(“说明古人对‘通感’手法运用的妙处还未能领会”以偏概全,李渔与纪昀作为古代批评家,他们未能领会“通感”手法,并不能代表古人的全部,古代诗家运用“通感"手法而境界全出的例子比比皆是,说明有些古人对“通感”的运用之妙早已心领神会。

)5.A(“有读者不亲自体察而凭常有经验”的说法无中生有,那些读者未必就没有亲自体察,只是可能由于地域差别等原因,体察的结果与朱自清不同。)6.(4分)①从艺术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描写技巧)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

诗意意境。②从作者朱自清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来赏析《荷塘月色》。③从语言方面,赏析《荷塘月色》自然新颖的语言。④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来赏析《荷塘月色》的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每点1分,全

答对给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7.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项,“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是错误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8.(6分)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还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

心和心疼。②又因为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老张对女儿有想念和牵挂。【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由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可知,通过对老张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可以看出老

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同时也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由原文“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

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可知,老张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9.(7分)①这种手法叫烘托(1分);②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常香玉,但大部分不从正面写,而是通过与之相

关的人和事来表现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3分);③小说中起到烘托作用的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通过父亲的埋怨烘托她深明大义;通过几个孩子对她的思念表现她的慈爱;通过她父亲的口吻和补叙新闻的方式表现她的豪情壮志。(3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的能力。“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先理解这句话里包含的手法,写山用烟霞,写春写草树,这是烘托手法,即通过侧面来反映事物。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其实是常香玉,但最后一段才出现对她事迹

的陈述,这一段用新闻报道说出,是侧面烘托;原文“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小香说:‘姐,到郑州

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通过孩子们想念她,去找她烘托她对孩子们的爱;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

却把房子卖了”“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可知老张对她的不理解、抱怨,侧面烘托出她义演募捐,为国出力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贫交疏昆弟”做“再分散”的宾语,

故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好”是动词,喜好,“行其德”做它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文中指曾经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表述错误。糟糠是指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但是在此文

中,“原宪不厌糟糠”应该解释为“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12.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项,“子贡与他的老师孔子相得益彰,先后都名扬于天下”表述错误。“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文中只讲“

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即“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却并无有关孔子帮助子贡的交代;且“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的意思是“这就是所谓(孔子)得到形势之助而使名声更加显著吧?”该选项属于曲解文意。13.(

10分)(1)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称霸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2)他能够不讲究吃喝,抑制嗜欲,节俭衣服,和手下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猎取食物那样突发迅猛。(二)古诗文阅读(10分)14.B【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这四句写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响,并没有描绘色彩。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错。由“眼前万里江山”可知,作者不能

入睡的原因是忧虑国事,而非“动物猖獗,秋风凉薄”。D项,“纯用白描”错。如“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运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并非白描。15.(7分)词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窗纸等意象,描写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意

境;本词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他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之大,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答出意境给1分,答出情思,每点给3分)【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描绘的是萧瑟的自然画面,表现出萧瑟破败的意境。“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突出诗人为国事操劳但没有落得个好的下场;“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崇高

理想和报国情怀。(三)默写(6分)(每个填空处凡出现错字、漏字、空白等均得零分)16.(6分)(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A【解

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用法和辨析能力。承受,1.接受,承担2.支承或经受重量或压力。承担,负担或担当。由语境可知选“承受”。真实写照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某事物或者某类事物的真实的描写或刻画。真实反映,有机

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情的发生所引起的真实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根据后文的“近乡情怯也未尝不是一种隐痛”可知应选“真实写照”。不容小觑,不能小看或不能轻视。不可估量,意思是难以估计。从后文“它确实反映出社会的真实境

况”可知选“不容小觑”。拥趸,指支持者;拥戴者。起源于粤语,起初多用于香港、广东地区。景仰,景仰,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用作敬词。用法他的高尚人格令我景仰。由前文“能大面积、迅速得到”可知所填词语是名词,应为“拥趸”。18.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前文

说“形成一股春节‘亚文化’潮”,所以BC中选,后半句讲春节“亚文化”潮对年轻人产生的伤害。本段的陈述对象是“亚文化”,从语意表达上看,“未尝不是”表明客观上如此,同时加强了语气,所以选项为C。19.D【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表达的连贯能力。文段的陈述对象是“春节回乡的年轻

人”,所以,排除A、C项,从逻辑顺序看,应该先“摆正位置”,再“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选D项。20.(6分)抑制病毒在体内繁殖。中药易被误读。中医药正在得到更多认可。【解析】根据瞻前顾后的原则,第1空依据前面“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人体内的环境”括号里所填句子表达

的意思应该是病毒得到了抑制,即“抑制病毒在体内繁殖”。第2空前面说“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而其后面则说“在一些国家尚不能以药品的身份面世”,结合这些文字第2空表达的意思是中药没有被正确认识,即“中药易被误读”。第3空前面是说“世界范围内”,后面说“首次将起源于中医

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里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中医药得到了认可,即“中医药正在得到更多认可”。21.(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飞行试验成功,验证了相关关键技术,为探月工程三期等重大工程打下基础。【解析】做压缩语段的练习

,应该注意文段的话题和核心内容,同时,还应该具有字数以及赋分意识。本段文字的陈述对象是“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事件的结果是“发射飞行试验成功”,该事件的目的是“验证了相关关键技术”,该事件的意义是“为探月

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打下基础”。因为题干要求是“不超过50个字”,所以,经过压缩和概括,将事件的意义压缩为“为探月工程三期等重大工程打下基础”,由此得出答案。四、写作(60分)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材料主要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等。还指出生活中,随处都可以

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并未意识到浪费,也许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仍然以为我们祖国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发言过程中,可以呼吁同学们加入到节约的行列中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节约粮食

做起,成为一个真正的节约小卫士。本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有内容可写。【参考立意】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以节约为荣,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树立爱粮节粮的新风尚等。【参考例文】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自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谈到农业,多数人会想到我国粮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急速增加,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粮食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

从古人“锄禾日当午”,直到现在人们统计的精确数字,无一不表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播种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双饥饿的眼睛在渴望……再回头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粮食的人,将热腾腾的白米饭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费了!有的人以种粮食为生,当我们的粮食不足时,是从哪里获得粮

食呢?我国人口己超过12.5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递减。从1981至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

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难道真的等到我们沦为饥饿贫困交加的弱国时,我们才会对随手扔掉的馒头米饭略待珍惜吗?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

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节约粮食。我们要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上的态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节约不再被认为是美德,却被当成小气、抠门的意思。其实不是的,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很多情况下,是

通过培养良好的现代生活习惯实现的。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无论从人均资源量或政府、企业、家庭的财政情况来看,我们手头其实都很紧。在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能否在节约的问题上进入

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关社会和谐乃至中国社会的未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内心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从节约一粒粮食做起,做一位节约粮食的高尚人!我的发言结束,谢谢

大家。文言文翻译【参考译文】从前,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于是任用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会争斗,就要做准备;知道按时使用就要了解物品,这两样清楚了那么各种货物的情况就可以掌握看出了。干旱时,就要备

船以待涝;水涝时,就要备车以待旱,这样做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积贮的道理,一定要积贮完备的货物,不要滞积的钱币。用货物相贸易,容易腐败被蚀的物品不要留,不敢囤积以求高价。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

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治国十年,越国富有了,厚赏战士,战士们冒着箭矢飞石前进,就像口渴时得到水一样,终于向强大的吴国报了仇,又在中原地区检阅军队,号称“五

霸”之一。范蠡已经洗雪了会稽被困的耻辱,便慨然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称霸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地改名叫朱公。朱公认为陶地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

交流货物十分便利。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十九年之中三次赚到千金钱财,两次分散给贫贱的朋友和远房的兄弟。这就是人们所

说的富裕了就喜好施行仁德的人。后来年老力衰而听任子孙,子孙治理产业使它生息发展,于是达到亿万家产。所以人们谈论富翁时都称说陶朱公。子贡曾在孔子那里学成后,回到卫国做官,闲居时在曹国、鲁国之间买卖货物,孔子的七十

位高徒之中,端木赐最为富有。原宪穷得连糟糠都吃不饱,隐居在偏僻的小巷子里。子贡车马相连,带着束帛重礼去聘问、进献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使孔子的名声传扬天下,是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的结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势而更加显赫吧?白圭是周人。当魏文侯在位时,白圭却喜

欢观察时机变化,所以用别人放弃我收取,别人收取我给与的办法。他能够不讲究吃喝,抑制嗜欲,节俭衣服,和手下奴仆同甘共苦,捕捉赚钱的时机就像猛兽猛禽猎取食物那样突发迅猛。所以说:“我经营生产,就像伊尹、吕尚施行谋略,像

孙子、吴起用兵,像商鞅推行变法那样。因此一个人的智慧不足以随机应变,勇气不足以决断,仁德不能够正确取舍,坚强不能够有所保守,即使想学习我的方法术,我终究不会告诉他的。”因此天下的人说到经商之术都效法白圭。白圭大概是有所尝试吧,能够尝试而又有所特长,并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获得更多

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