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同步课件 第4-2课 《扬州慢》.pptx,共(37)页,11.40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1c9c8a77998e5977334a830934ef2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目录壹杜牧笔下扬州梦叁梦
与悲的碰撞,虚实结合贰姜夔眼中空城悲肆扬州慢蜀道难——虚实相生诵读序言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
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序言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
有黍离之悲也。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小序则更明
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黍离之悲接下来请诵读本词三分钟,就开始我们的旅程了。黍离之悲结合课下注释,我们可以知道,“黍离之悲”是指“故国残破的悲思”,正合当下姜夔“感慨今昔”的场景。那么“故国”究竟是怎样的故国?“残破”又是如何的残破?这“悲
”在何处?这“思”的又是什么呢?一杜牧笔下扬州梦第一章节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唐末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
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姜夔来到扬州时,扬州已是“四顾萧条”,他并没有见过鼎盛时期的扬州。那么,如果杜牧真的“重到”扬州,他会不会感到吃惊呢?因为当年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竟然变成了一座“空城”。扬州第
一章节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极言扬州的富庶繁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勾勒出扬州的娇美可爱;单是杜牧一人,就在这里留下了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写尽了扬州的富饶绮丽和缱绻柔情。十里扬州街,春风浩荡,佳丽云集,且山美水美人更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其一(唐)杜牧十里扬州街,春风浩荡,佳丽云集,且山美水美人更美。纵使是“风流才子”的杜牧注定也要在爱情上留下遗憾,当他离开扬州时,他给恋人写下了此首。第一章节青
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二十四桥都是扬州独一无二的、只属于扬州的美好记忆了。第一章节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唐)杜牧让人做了十年也不愿意醒来的美梦,也只有扬州了第一章节杜牧记忆中的扬州
是一个怎样的扬州呢?我们可以找出词中化用杜牧诗句的部分。第一章节过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扬州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扬州的娉婷少女,也写扬州风流缱绻、如梦似幻的市井生活二十
四桥仍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扬州优雅秀丽的风物和闲逸浪漫的文化氛围本词诗句引用诗句赏析第一章节杜牧的关于描写扬州的作品不仅影响后人对扬州的解读,也影响后人对杜牧形象的解读。正像姜夔的这首词一样,直到南宋末年,文人们对扬州的描摹、诗人们对扬州的印象与记忆,都会与杜牧的诗歌进行划时空
的对话,都会与杜牧的扬州际遇进行异代相逢的深层次对话。以至于后来的诗人们想到或者处于扬州总会想起杜牧生活的的扬州,杜牧在扬州的生活情状:扬州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扬州,扬州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扬州。所以,因杜牧的诗,扬州成为了杜牧的扬州,扬州繁华,成为无数诗人臆想中的梦里水乡,成为无数诗人的诗
意栖居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杜牧的诗歌与扬州的印象互为表里,他们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看过杜牧扬州梦,又逢姜夔空城悲二姜夔眼中空城悲第二章节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
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他多才多艺,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工于书法,精于鉴赏。生前与很多文人学士有密切的往来。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
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识其人第二章节眼前的扬州又是一座怎样的“空城”呢?根据表格提示,完成朗读任务。朗读品味第二章节体现“空城”的诗句赏析品味朗读方法体现“空城”的诗句赏析品味朗读方法尽荠麦青青与“
春风十里”相对的,“尽荠麦青青”,满目皆是茂盛的野草,廖无人烟,遑论当年熙熙攘攘的街市了。读“春风十里”要温暖、舒畅,语调上扬,语气中带有开心,“荠麦青青”落寞沉郁,语调下沉,语气中带有凄凉、苍茫。“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果连无生命的物都如此厌战,那么普通百姓在战乱中遭受的痛苦与离乱便更加难以想象了。一个“窥”字,将敌人南下侵略比作“偷窥”之态,将敌人贪婪阴险的嘴脸和不仁不义、不忠不信的野蛮行径活画了出来,更凸显出扬州屡遭屠戮的悲惨境遇。重读“犹厌”,语调低沉,语气沉
郁。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个“渐”字,写出了词人目睹了扬州的满目疮痍之后,悲戚之情渐渐累积,层层堆叠,令词人彷徨难去,竟不由地滞留到黄昏。这黄昏,不仅仅是天色的黄昏,也是词人心情的黄昏,甚至是扬州城命运的黄昏,是国家民族前途的黄昏。同样的,黄昏时分吹响的
“清寒”角声,传达出的不仅是天气的寒冷与音色的凄凉,也是词人心中的凉意,是对国家命运的忧怀与对当政者的失望。轻读“渐”,重读“黄昏”“寒”“空城”,语速放缓体现“空城”的诗句赏析品味朗读方法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如果我们将
之与杜牧的原诗对照,我们就能感觉到,当年的月是“明月”,如今的月是“冷月”,“玉人”不见,“箫声”不闻,水波荡漾之中,只留下一池寂静的、冰冷的、破碎的月光。扬州物是人非之苦,国家万马齐喑之哀,尽在于此。。重读“冷”,“无声”语气轻,语调下沉,语速放缓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人真
的看到了盛开的芍药花吗?从小序中所说的时间来看,当下正值隆冬,是不可能见到红艳的芍药花的。因此,这里的“念”是“想到”的意思,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这娇嫩鲜艳的花朵,每年都开得那么灿烂,那么热烈,仿佛依旧在等待着风流的才子,等待着绝色的佳人,等待着一场浪漫的邂逅,等待着玉人悠扬的箫声。可是,这一切
都早已在硝烟中化为灰烬了。词人在这里以乐景衬哀情,用一个问句道尽红药终将落空的等待,令人愁肠百转,倍感凄凉。重读“红药”“年年”“为谁生”,语调上扬姜夔眼中的空城空寂、空荡荡、空欢喜看完扬州的前世今生,我们合上眼,听朗诵,再次回味下,你脑海中的扬州。三梦与悲
的碰撞,虚实结合第三章节何谓虚?即空虚,空无所有;何谓实?即真实,实在。吴乔从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去辨析古诗词的虚实结合,阐明了虚实的辩证关系。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又
云“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01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与拟人不
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02虚实结合第三章节请以此题,写一篇鉴赏文章。本词是如何体现虚实结合的?第三章节词的上片“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
“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以想象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清角”二句,不仅实增寂凄,而且也真实地写出: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以虚实结合的触角,探梦与悲的碰撞第三章节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
想,虚写: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
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纵观全词,姜夔在虚虚实实中走遍杭州的前世今生,行文的基调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
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第三章节其他艺术特征·对比、反衬;·运用典故;·词风清雅空灵;·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四以《扬州慢》为例,探究《蜀道难》如何运
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第四章节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试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的,写一篇鉴赏文章。作业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
竹西路,歌吹是扬州”。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青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5、《扬州慢(淮左名都)》
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1、答案:淮左名都;竹西佳处2、答案: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3、答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4、答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5、答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感
谢您雨向莎阶滴未休,冷光孤恨两悠悠。船中闻雁洞庭宿,床下有蛩长信秋。背照翠帘新洒别,不挑红烬正含愁。萧骚寒竹南窗静,一局闲棋为尔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