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三中、泰和二中、安福二中、井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24.561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三中、泰和二中、安福二中、井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三中、泰和二中、安福二中、井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三中、泰和二中、安福二中、井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三中、泰和二中、安福二中、井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题.docx,共(10)页,24.5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fe90f45b6f592aaffc801d3d2b1f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安县三中泰和二中安福二中井大附中四校联考高二历史考试题(9月28.29日)一、单选题(共50分)1.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认为:“美好的现世要比任何来生都重要”.他推崇等级思想而非平等,更信奉旧制而非新事物;他终身从事教育活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位思想家提出A.“兼相爱、交相

利”的思想B.“无为而治”的主张C.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D.“礼法并用”的观点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观点也得到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赞同,他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由此可以看出A.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特征B.尊老爱幼是

人类文化核心价值追求C.法国文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3.先秦儒家主张仁爱要“由亲始”,而董仲舒却认为仁爱要“跑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爱及四夷”。董仲舒的这一思想旨在A.宣扬“天

人感应”思想B.使儒学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C.扩大儒学教育的对象D.适应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4.有先秦学者认为:“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

尚贤事能为政也。”材料体现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5.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争夺国家

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6.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

”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7.成语“守株待兔”出自先秦某思想家的著作,其中“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体现了该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

张。下列属于该思想家言论的是A.“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8.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旎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

食能果腹,足矣”“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A.儒家、道家、法家B.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兵家D.儒家、杂家、农家9.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在《通书》中则进一步指出“主静”的关键在于寡欲,强调“一”与“

无欲”的主体修养,提出了“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养论。由此可见,周敦颐A.为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B.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深受陆九渊心学影响10.明清时期,地方士绅通过修家谱、建祠堂、立族规、行族约、选族长、明赏罚、设族田、兴

族学等方式,达到“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的目的。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伦理渗透乡间治理B.文官政治依旧存在C.士绅群体掌控基层权力D.民间文化形式多样11.汉末的牟子(佛学家)在《理惑论》中以儒家、道家思想阐发佛理;东晋孙绰认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

,盖内外名之耳”。这反映了A.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B.政局动荡导致民众信仰多样C.儒释道三教呈现合流趋势D.佛道更能适应当时社会需要12.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

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的窠臼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C.中西文化同源的雏形初现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1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C.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

负担D.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14.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A.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

“人”的学问B.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C.重新建立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15.公元前7世纪以前,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是通过传说获得天地万物的知识;到公元前6世纪很多哲学家关注自然界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等问题;到公

元前5世纪,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生和社会问题,弘扬人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从这一历程可知,古希腊A.历史演进与哲学嬗变同步B.哲学家的嬗变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C.哲学家“神圣不可侵犯”D.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16.公元前5世纪,雅典智者们在给学

生传授修辞学、论辩术的同时,也贯穿了批判迷信、抨击传统、藐视权威、高扬个性、崇尚感觉、鼓吹怀疑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的传播A.促进了雅典的思想解放B.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本质C.破除了人对神灵的崇拜D.动摇了民主政治的基础17.苏格拉底认为,假设一个人不会打铁,他还可以去做其他的

工作。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一支军队”,船将会沉没、军队将会毁灭。这反映出苏格拉底主张A.实施贤人政治B.开拓海外贸易C.培养专业技能D.加强社会分工18.当意大利人摆脱中世纪的文化枷

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新的世界,并最终在古典文化中找到这样一个导师。这旨在说明文艺复兴A.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推动时代进步与变革C.凸显了人性和理性的解放D.意大利贡献特别巨大19.据《君士坦丁惠赐书》记载,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西

欧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赐赠给了教皇。学者瓦拉(1406—1457)对此产生怀疑,仔细考证《君士坦丁惠赐书》后,以圣经和历史文献为依据,证明此“神圣文本”是教会伪造的。瓦拉的研究A.反映了新教教义的政治影响B.否定了宗教神学的理

论基础C.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观念D.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主体意义20.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在肯定人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A.体现新旧交融,彰

显人性价值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C.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21.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B.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D.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22.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描述了一种比摆脱强制的自由更高层次的自由。这种自由有着更

高层次的利益追求,希望在一个统一的公共社会中享受道德生活的欢娱。个人与社会越融为一体,个人就越“自由”,个人的权利就越有保障。个人有“权利”选择加入该团体。卢梭的主张体现了A.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B.个人自由追求利益最大化C.个人自由凌驾于公共意志D.国家法律约束了个人自由23.洛克指出:人们

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政府的主要作用甚至唯一作用,就是在个人财产受到侵害时执行法律的惩罚权力。这种惩罚权力的行使不能是随意的,而必须按照政治社会一

致同意的规则,或按照他们授权的代表致同意的规则来行使。这种观点A.本质上属于无政府主义B.奠定了共和政体的理论基础C.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D.构筑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框架24.杨奎松在《鬼子来了》一书中说:“欧洲17、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是与

欧洲工业革命及其民族国家形成过程基本同步的……更是建立在被13世纪以来接连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科学革命大大改造过的社会、经济、科学和文化基础上的。”作者认为A.宗教改革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延续B.民族国家形成是启蒙运动的前提C

.文艺复兴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基础D.工业革命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生25.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B.

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孔子对当时的变化看不顺眼,希望恢复周代的以礼为准则而构筑起来的社会制度,以及由这种制

度而生成的社会秩序,在既存状志下,追求宁静安谧的生活,使心性得以满足。——摘编自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孟子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

”,结果是“非心服”。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典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摘编自郯文杰等《经学十二讲》材料三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他所讲的“一统”,按照他自己的解释,就是“一统乎天子”的意思。所谓“一统乎天子”,也就是要实行君主集权。——摘自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

知识指出,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理想政治分别是什么?影响他们政治选择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3+6分)(2)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各自提出了哪些主张?(3分)27.(本题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

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材料二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世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它更突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强

烈的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迫切渴望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新文化,以便同仍然占统治地位的神本主义意识形态相抗衡。而古典文化中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者张椿年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简单

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摘编自[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2+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的历史条件。(6分)28.(本题13分)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

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薄伽丘《十日谈》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

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恩格斯(1)材料一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有何影响?(2+2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2+2分)(3)据材料三、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与材料二作者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有何新发展?

(3+2分)29.(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

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

,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中国古代文化给予启蒙思想家们的影响,是与他们肩负

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的。伏尔泰说:“所谓专制或专横的政府,是指君主可以随意夺走一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如果说曾有一个国家,在那里人的生命、财产和荣誉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便是中国。”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是以法治国,儒家经典所宣扬的伦理道德和礼仪习惯

便是中国法律的基础,他们进而指出,由于这种以父权为本,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符合自然规律和理性,因而能将道德、宗教、习俗、礼仪和伦理为一体,在全国统一施行。使儒、释、道三家彼此相安无事,既无需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教会,政权因而也不致受教会左右。启蒙思想家虽然从自然神论的角度把儒

家思想解为一种宗教,但把它与愚弄人民的基督教之类的宗教做了严格的区别。——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借鉴中国古代文化基础上所提出的反封建主张,并简评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4+3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