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练习) 论述性文本阅读2.考点针对练 论据分析 (1).docx,共(4)页,115.88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315e22cb57cb90541453049dd0a52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二论述性文本阅读三、(2019河南改编)现代文阅读。(13分)一起做“读书种子”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
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
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
”。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
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
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
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
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
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作者:向贤彪。有删改)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1.下列关于为什么要做“读书种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让阅读成为
一种力量,可以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B.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C.承袭优秀传统文化,追求高雅生活,引领时代潮流。D.可以在有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变化气质,增长才干。2.下列论证方式文中未涉及的一项是(3分)()A.道理论证B.比喻论证考点针对训练2C
.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3.请你给文章第②段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4.本文与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都围绕读书问题引出论点,你认为二者在论证思路上有什么不同?(4分)四、(2020原创)现代文阅读。(13分)让那一
份宽容成为人生的境界崔祥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②心胸宽广能使矛盾涣然冰释,心胸狭隘能使矛盾添油炽薪。我们身边的许多矛盾,其实只是因为一些小事引起,却因为双方锋芒毕露、互不谦让而导致两败
俱伤。一则新闻正是这样:重庆一女子在搭乘公交车时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坠江。在为生命的逝去感到哀叹惋惜的同时,这件事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若是双方能各让一步,这场惨剧是否不会发生?一位乘客与司机只是因为公交改线这一小事起了争执,但他们不但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连累了他人。
两人那颗缺乏宽容的心让这点小矛盾摩擦升级,最终酿成大祸。③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便为人所传颂。在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起初对蔺相如被封为上卿颇为不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而蔺相如则“引车避匿”,最终使廉颇明白了国家大义而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将相和使赵国能抵御
秦国进攻。若是当年蔺相如并不这般宽容,将相不和,结果恐怕便不同了吧。诸葛亮七擒孟获而使孟获心服口服得以平定南蛮,鲍叔牙不计前嫌举荐管仲而使管仲辅佐齐王让齐国成为一个大国。这些无不说明着宽容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必不可少。④雨果曾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此话不假,梁楚之欢的故事正是如此:
梁楚边境,楚人嫉妒梁国的瓜好,便夜里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而梁人以德报怨,夜里去浇灌他们的瓜园,楚王听后感到惭愧,向梁王表示歉意并与梁王交好。老子曰:“报怨以德”。《论语》有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我们的认识中,宽容可能意味着示弱,然而事实并非如
此,宽容常常是强者的表现,正如《论语》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⑤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在各地生活的人有着数不胜数的差异,而现在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就离不开宽容。我们需要的不是排除异己,而是求同存异。是宽容,让战火平息;是宽容,让歧视消失;是宽容
,让这个世界和谐共荣。⑥如何能做到宽容呢?庄子曰:“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容忍是一种宽容;鲁迅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原谅是一种宽容;周总理说:“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包容是一种宽容。宽
容需要我们能换位思考,理解对方,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在心中留下一定空间,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论语也早有言:“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⑦然而宽容并不等同于无限度的容忍,凡事都讲求中庸之道,一
味地放纵,造成的可能是更多的伤害。对于那些罪不容诛的罪犯,我们又何须给予他们宽容怜悯之心呢?宽容也是相互的,若是一方始终咄咄逼人、毫无悔改之意,那另一方的宽容又有何意义呢?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农夫与蛇便是很好的例子,纵容并不是宽容。对
敌人的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让我们选择宽容而3不是放纵。⑧纪伯伦曾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容就是如此伟大而神圣。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而“和气”不仅仅能“生财”,更能使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矛盾、冲突产生,别忘了为这个世界添一份宽容,少一份间隙,让世界更加和谐。我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之心,让那一份宽容成为人生的境界。(选自《速读·下旬》2019年第1期,有删改)1.下列对“宽容
”的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A.宽容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B.宽容能使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C.宽容需要我们能换位思考,彼此理解。D.宽容要求我们对所有人都持有包容之心。2.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3分)()A.遇方
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吴承恩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C.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方岳D.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博马舍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自然段的
论证思路。(4分)4.本文与利哈乔夫的《论教养》都谈到对人品质的培养。请联系两文内容,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有品质、有教养的人?(3分)4参考答案及解析考点针对练三、1.(3分)D【解析】
由文中第④段“‘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可知,D项表述有误。故选D项。2.(3分)C【解析】文中第①段引用黄庭坚的话,运用道理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排除A项;全文将读书人比作“读书种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排除B项;文中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举彭
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人读书的例子,增强文章说服力,排除D项。故选C项。3.(3分)示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从小就爱读书,直至晚年,他得到一部好书《易经》,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磨
断了好几次。4.(4分)本文开篇通过“读书种子”一词的出处引出论题,接下来论述读书的重要意义和提出“读书种子”的要求,最后再次重申阅读的要求,并发出号召。而《谈读书》一文,围绕读书问题,阐发了一系列观点,论及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态度、读书的价值,二者在论证角度选择上是不同的
。四、1.(3分)D【解析】由文中第⑦段“然而宽容并不等同于无限度的容忍”“对敌人的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让我们选择宽容而不是放纵”可知,宽容并不是要对所有人都持有包容之心。故选D项。2.(3分)A【解析】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我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之心,让那一份宽容成为人生的境界”。A项的意思是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就帮助向你求助的人,应该饶恕别人的时候就饶恕别人。与本文的中心论点相符。B项的意思是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能够清净安宁就不能
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不符合本文的中心论点。C项的意思是人生中经历的事情,十件里常常有八九件是不完全符合心意的,可以和别人说的,连两三件都没有。不符合本文的中心论点。D项是表明批评和自由的关系,不符合本文的中心论点。故选A项。3.(4分)作者先直接提
出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观点,然后列举赵国大将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再列举诸葛亮、鲍叔牙的事例进一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宽容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必不可少。4.(3分)成为一个有品质、有教养的人,必须做到:①保持心胸宽广。②在家庭中,要关心、体恤亲人
。③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谈吐得体,以敬重的态度对待他人。④不妨碍他人的生活,有优雅的风度。⑤要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