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练习) 论述性文本阅读5.考点针对练 信息提取、理解与整合.docx,共(4)页,248.49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83d17e48b56c3c9f8fa658887d4511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专题二论述性文本阅读七、(2019贵阳适应性考试改编)现代文阅读。(14分)书法艺术和盆景艺术花木君艺术是相通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诗词歌赋、小说戏曲、园艺盆景等等,这些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相互影响,
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中熠熠生辉。就拿盆景来说,它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艺术品。它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汲取各种艺术的思想和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它从书法艺术中就借鉴了很多有益的精华。
书法艺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艺术之一,是独领风骚的文字艺术。每个汉字本身就是鲜活优美的图画,又像充满韵动的舞蹈、富有节奏的乐曲、意蕴丰富的诗篇,融入书写者的思想和情感,在线条的变化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法艺术讲究立意为先、布局协调、线条美感、形神兼备,这对盆景艺术的影响颇多。我们试
着从这几个方面去探讨。唐代书法理论家张彦远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意思是一幅书法艺术作品,立意是第一位的。文以载道,书以载文:文章是说明道理,书法则是表达思想,没有思想内涵,称不上是好的书法作品。同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为了体现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同样讲究立意和意境。
立意有高低,意境有深浅,一盆枝干协调、疏密有致、能表现美好意境的盆景,就如同一幅行笔流畅、遒劲有力、神采飞扬的书法作品,体现作者的功底、见地、悟性和情怀。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在确定主题时,必当立意在先。同时,对整体行文的布局结构,
需要深思熟虑:主与次、虚与实、疏与密、浓与淡、曲与直、方与圆、收与放、动与静、首与尾等等都要达到整体协调。同理,盆景也要做好布局结构的设计。不同的盆景作品需要不同的构思,树木盆景要注意造型结构和今后走势,山水盆景则讲究布局和呼应。要妥善处理几与架、盆与桩、根与
干、枝与叶的合理构图,还要分清远近、前后、上下、主次、动静、粗细、取舍等关系,才能创作出整体协调、意境优美的盆景作品。除了立意和布局,书法作品还讲究线条流畅。书法家追求直抒胸臆、行云流水、笔断意连、一气呵成,讲究笔墨的浓淡、枯润以及笔锋的变换,讲究运笔的疾缓、转折、连断
、顿挫、开合、藏露、收放等。用极简单的笔、极朴素的墨,在纸面上用线条构成视觉形象上的艺术美,打动欣赏者的心灵。同理,盆景艺术也讲究线条美。以枝干为笔锋,花叶为墨点,通过空间结构和形态变化,在小小的空间里幻化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透出神韵,俊逸洒脱,开合自
如,恰似一幅立体书法,从而达到线条和形象上的美感。无论是立意,还是布局和线条,书法艺术最终追求的是神采韵味。历代书论家都认为形神兼备方为上品之上品。这对书法等传统艺术甚至是所有艺术来说,都是讲究的。任何一个缺乏神韵的作品都会失去生命力,盆景艺术依然如此。
如何做到形神兼备?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形”指形体,是看得见的,可以通过基本功的练习和积累达到;然而“神”是神韵,蕴藏于形体内的精神,是看不见的,这是作者的阅历、学识、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等内在素养的积淀,这是无法通过简单的练习、浅薄的积累就能达到的。要想做到形神兼备,需要创作者涉
猎广泛,循序积累,需要不断学习。要重视传统诗词歌赋、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修为;同时增加文化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考点针对训练2断练习、不断感受、不断提高,才能在创作时,
有感于物并有悟于心,面对创作素材,胸有成竹,意在形先,从而在创作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才能体现出“神”的韵味。“形”,一般的匠人可以做到;“神”,那是有思想的匠人们不懈的追求,通过努力最终达到
形神兼备,成为这一领域的“家”。以上四点是书法艺术的精髓,也是值得盆景艺术借鉴的重点。虽然是泛泛而谈,然而针对盆景艺术来说,书法艺术对其的影响并不在于一树一石的具体造型,而是在于整体的审美观念对于盆景艺术的理论体系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盆景艺术虽然历史
悠久,然而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在理论方面却有所欠缺,这导致人们在审美观念上容易跑偏,出现一些审美误差和跟风潮。对此,我想用明末思想家、书法家傅山的书法理论作为忠告:“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提醒人们不能做到“形神兼备”的时候,宁可古拙苍健,也不追
求谄媚雕凿,宁可自然萧疏,也不轻佻浮华。这是傅山先生关于书法的精辟理论,同样适合于盆景艺术——我想,也适合更多艺术。(选自网络,原文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请把下面的空缺补充完整。(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法艺术与盆景艺术的整体联系→立意
为先、布局协调、线条美感、形神兼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引用张彦远的话,其目的是(3分)()A.说明“意”对书法艺术的重要性B.展示张彦远深厚的艺术造诣C.证明我国唐代书法艺术成就很高D.与明末傅山的艺术理论对比3.文中提到书法艺术对
盆景艺术有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传统艺术甚至所有艺术来说最好的是(3分)()A.立意为先B.布局协调C.线条美感D.形神兼备4.从结构顺序来看,选文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相似;从写作内容来看,选文与李可染的《山
水画的意境》相似。对此,请分别简述。(4分)八、(2019辽宁盘锦改编)现代文阅读。(13分)“坐得住”方能“立得住”吴储岐①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了句玩笑:“要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一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
玩笑有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可见,“坐得住”方能“立得住”。②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板凳坐得十年冷”,坐冷板凳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
境。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珍呕心沥血近30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大凡大学问家,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无边无际,行走在“无
人区”和“高寒区”,只有持之以恒,沉稳务实,才能真正有所得。3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讲究“坐得住”。李云鹤,1956年在敦煌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古代壁画和彩塑的修复工作。他23岁进入洞窟修复壁画,
一直做着除尘、灌胶、滚压、回帖等重复甚至有些枯燥的工作,使4000多平方米岌岌可危的精美壁画再露“花容月貌”。几十年来,李云鹤从一窍不通,到不断尝试、摸索、创新,再到技艺炉火纯青,多次开壁画修复先河,终成石窟类壁画修复界“一代宗师”。无
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④然而,在浮躁的当下,总有些人坐不住冷板凳。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心,
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说了;还有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困难、挫折便“鸣金收兵”,“咬咬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狠劲基本看不到。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没有内心的定力,别说“大器晚成”,就连“大器正常成”都等不了。
⑤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当一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时,另一些人早已撸起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
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在“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了。⑥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很多时候,坐冷板凳不仅仅需要承受寂寞、忍耐冷清,更是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分,同淡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埋
没相连。这不仅需要我们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还要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方能把板凳坐热。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功夫,先谋“坐得住”,再取“立得
住”,方能行得远。(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标题“‘坐得住’方能‘立得住’”即本文的中心论点。B.开篇写尤比契夫的采访,有助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从文章结构来看,本文采用了“分—总”式结构。D.文中多处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
。2.下列不能论证“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这个内容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历时14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B.李时珍耗时近30年,才著成《本草纲目》。C.小麦育种专家王辉与土地作伴四十余年。D.李云鹤几十年来不断摸索学习石窟类修复。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
坐得住”方能“立得住”?(3分)4.文章第③自然段中李云鹤的例子是否验证了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4参考答案及解析考点针对练七、1.(4分)①艺术是相通的②艺术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2.(3分)A
【解析】首先我们可确定这句话位于文中第⑤段,第⑤段整体是围绕书法艺术的第一个特点“立意为先”说明;其次我们分析四个选项,只有A项中提到了“意”,故选A项。3.(3分)D【解析】由文中第⑧段“历代书论家都认为形神兼备方为上品之上品。这对书法等传统艺术甚至是
所有艺术来说,都是讲究的”可知,应选“形神兼备”。故选D项。4.(4分)本文与《苏州园林》都是逻辑顺序,都采用了由总说到分说的结构,而且分说的每个自然段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本文与《山水画的意境》都写到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创作的相关内容,都突
出了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讲究神采韵味、意境精神。八、1.(3分)C【解析】本文开篇第①段便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②~⑥段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第⑦段重申中心论点。故本文采用的论证方式为“总—分—总”,C项“分—总”表述有误。故选C项。2.(3分)D【解析】首先分析选项可确定四个选
项分别对应文中第②③段,其中ABC三项位于第②段;D项位于第③段;再结合文中内容分析,第②段主要论证的是“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第③段论证的是“做人做事也讲究‘坐得住’”。故选D项。3.(3分)因为只有“坐得住”,我们才会养成持之以恒、钻研的精神,做事情才
会沉稳务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得,方能“立得住”。4.(4分)是。李云鹤的例子与梁启超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虽侧重点不同,但内在思想相通,梁启超认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而文中的李云鹤多年重复着枯燥的工作,从一窍不通到成为石窟类壁画修复
界的“一代宗师”,这其中经过的苦与最后的成功(乐)是相辅相成的。李云鹤多年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期间忍受的苦痛我们不得而知,但最后闻名于世,这正是苦与乐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