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811.007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6)页,811.00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8f6e251a6696eb63b75bc113bf3c9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辅人书院—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2年秋期11月月考高一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B.一旦离开活细胞,

酶就失去催化能力C.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酶的本质、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

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正确;B、离开活细胞的酶,若所处的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宜,仍然具有催化能力,B错误;C、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C正确;D、酶具有高效性,即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

和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各选项。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有几项是正确的()①是有分泌功能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含有酶④酶都是有机物⑤有的酶是蛋白质,

有的是固醇⑥酶能起催化作用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A.2B.3C.4D.5【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①错误;②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不能来源于食物,②错误;③活细胞都要发生代谢反应,所以活细胞都含有酶

,③正确;④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④正确;⑤酶是蛋白质或RNA,而不是固醇,⑤错误;酶只起催化作用,不起调控作用,⑥正确、⑦和⑧错误;所以B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3.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

O2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个条件发生变化,以下改变正确的是()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下移,d点右移D.H2O2的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答案】D【解析】【分析】分

析示意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b点是H2O2酶的最适pH,在b点之前,随pH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b点,随pH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图乙中d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详解】A、图乙是在最适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

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将pH变为a而其它条件不变,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即e点不变,A错误;B、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

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即e点不变(不为0),B错误;C、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最适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将温度降低而其它条件不变,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

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即e点不变,C错误;D、e点表示O2生成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H2O2的量增加时O2生成量也增加,e点上移,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

D正确。故选D。【点睛】4.图为ATP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字母A表示腺苷B.a、b、c表示高能磷酸键C.ATP供能时b、c同时断裂D.虚线框部分是RNA的组成单位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ATP的结构模式图,图中A为腺嘌呤,a为普通的磷酸键,bc为两个高能磷酸键,虚

线方框内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图中A为腺嘌呤,而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A错误;图中之一bc表示高能磷酸键,B错误;ATP水解供能时通常只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c)断裂,C错误;虚线框部分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RNA

的组成单位之一,D正确。【点睛】熟悉ATP和RNA的分子结构组成是判断各选项的关键。5.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ATP的合成和利用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体内都有呼吸作用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B.①过程和②

过程的酶和场所不相同C.c表示吸收的能量,d表示释放的能量,两者数值相等、形式相同D.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转换速度很快【答案】C【解析】【详解】图示中的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动植物体内都有呼吸作用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A项正确;

①过程为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所需的酶为ATP合成酶,②过程为ATP的水解,场所是细胞中需能的部位,所需的酶为ATP水解酶,即①过程和②过程的酶和场所不相同,B项正确;c表示ATP合成过程中吸收的能

量,主要是光能、化学能,而d表示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有多种形式,C项错误;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有利于生命活动中能量的供应,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ATP的合成和利用过程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ATP的结构特点、形成途径

、功能的认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注重以某一知识(如标题中的“ATP”)为“核心”,将与其相关的知识(如本题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进行发散辐射,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6.下列叙

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B.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D.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答案】B【解析】【分析】1、新鲜蔬菜和水果

长时间储存的要求:①生产上常利用低温可抑制细胞呼吸这一原理在零上低温条件下储存蔬菜和水果,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同时避免将蔬菜或水果的组织细胞冻伤。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水果保鲜时间。但

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蔬菜和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2、保鲜的要求:要保证水果和蔬菜的新鲜,需要尽量降低水分的流失,需要适宜的湿度,才能保证水果、蔬菜中水分的保存;如果放在干燥

的环境下,导致水果和蔬菜的水分流失过快。【详解】A、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避免厌氧微生物的繁殖,从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A错误;B、人属于需氧型生物,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仍然以有氧呼吸为主获取能量,只有部分细胞

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故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C、疏菜保鲜应该是低温、低氧和适宜的湿度,既达到了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的目的,同时还能防止蔬菜中水分过快的散失,C错误;D、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

产生的酒精对细胞造成毒害,D错误。故选B。7.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吸进氧气与放出C02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D.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葡萄糖之比为6:1,无氧呼吸时则为2:1。由于吸收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又有氧呼吸时氧气和二氧化碳之比为1:1,设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

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得关系式:(6X+2Y):6X=5:3,解得X:Y=1:2.因此有1/3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2/3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故选C。8.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

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实验现象最可能是()A.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至停止D.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再下降【答案】D【解析

】【分析】考点是渗透作用,主要考查对渗透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详解】半透膜不允许蔗糖和蔗糖酶通过,则在玻璃槽中不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故A错误。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

糖和果糖,蔗糖酶是大分子物质在玻璃槽中测不出,故B错误。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且蔗糖是二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因而开始时漏斗液面上升,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继续吸水,液面继续上升,但由于单糖分

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从而使液面下降,故C错误,D正确.【点睛】明确题干“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和蔗糖水解的产物是单糖是关键;单糖通过半透膜向玻璃槽中扩散,水向漏斗中渗

透,影响漏斗中溶液体积的主要是水的多少。9.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

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素材,考查显微镜使用方法和渗透作用相关知识。【详解】根据图示中的

细胞大小和标尺,可以判断由观察甲到观察乙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A错误;由甲到乙可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由乙到丙可以表示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B正确;据图可知,乙所示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比甲

大,说明乙细胞失水较多,细胞液浓度较高,C错误;由乙转变为丙是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由胞外扩散到胞内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胞内扩散到胞外的水分子数,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细胞大小和标尺判断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增大放大倍数时

,一般不调换目镜,而是调换物镜。本题易错选D,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发生渗透作用时溶剂分子是可以双向通过半透膜的。10.下图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的模式图,在其变化过程中颜色由浅变深,图中三部分浓度关系为分别是A.①>②>③B.

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的模式图,在其变化过程中颜色由浅变深”可知洋葱表皮细胞在渗透失水。【详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为:水分子从水势高的

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就称为渗透作用。故图中三部分浓度关系分别是③>①>②。故选D。11.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②图解中甲、乙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③

图解中丙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乙、丙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⑤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⑥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⑦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

和H2OA.①⑤⑥B.①③⑥⑦C.②③④⑦D.②④⑤⑥【答案】A【解析】【分析】甲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乙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详解】①分析图示可知: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①正确;②图解中甲、乙两阶

段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②错误;③图解中的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H2O,③错误;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乙阶段产生10分子[H],经过丙阶段可

产生5分子水,④错误;⑤图示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⑤正确;⑥CO2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水,因此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⑥正确;⑦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⑦错误。综上

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12.下图①~④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②方式比图①方式运输物质的速率要快B.图①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C.图④排出细胞物质时穿过了一层生物膜D.图③方式由于

有能量的供给,可实现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形,方式①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所以为协助扩散;②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是自由扩散;③物质由低浓

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④为生物大分子排除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详解】A、图②自由扩散与图①协助扩散运输物质的速率比较,由于协助扩散有蛋白质当载体,所以协助扩散的速度一般大于自由扩散,A错误;B、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是③主动运输,B错误;C

、图④排出细胞的物质是胞吐,不穿膜,C错误;D、图③方式是主动运输,由于有能量的供给,可实现逆着浓度梯度转运物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

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且明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还有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进行运输,胞吐不需要载体但是需要消耗能量,进而解题。13.图甲表示在不同分类依据下,物质进出细胞的五种运输方式(D~H)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物质运

输速率与被运输物质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选项图甲中A与B的分类依据推导的结论A.是否需要载体蛋白F一定符合图乙曲线B.是否需要载体蛋白D、E符合图乙曲线C.是否消耗ATPF一定符合图乙曲线D.是否穿过细胞膜G可能符合图乙曲线A.AB.BC.CD.D【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

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B、据图分析,若图中A和B的分类依据是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D、E表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符合图乙曲线,F表示自由扩散,不符合图乙曲线,A错误、B正确;C、若图中A和B的分类依据是是否消耗ATP,则F表示主动运输,符合图乙曲线,C正确;D、若图中A和B的分类依据是是否穿过细胞膜,则G表示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可能符合图乙曲线,

D正确。故选A。【点睛】主动运输和自由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自由扩散和胞吞(吐)不需要载体协助。14.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B.方式b一定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与方式b有关的载体

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D.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坐标曲线图显示,a物质的运输速率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可判断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

加而增加,超过该范围,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可判断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详解】A、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不会影响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A错误;BC、方式b即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与之相关的载体蛋白贯穿

于磷脂双分子层中,B正确,C错误;D、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方式a即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D错误。故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要注意区分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

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15.如图甲为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为细胞膜的局部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物质A的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强度无关B.如果图甲中物质A正在进入细胞,则运输方向为图乙中的Ⅰ→Ⅱ

C.流动镶嵌模型能解释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观察图乙结构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D.图甲中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上有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甲图中:A物质跨膜运输需要B物质的协助,故B为载体,又因为A物质是逆浓度梯度的运

输,故为主动运输;乙图中:Ⅰ侧含糖蛋白,故为膜外侧,Ⅱ为内侧。【详解】A、由图甲可知,物质A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故为主动运输,其跨膜运输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A错误;B、由乙图可知,Ⅰ侧为外侧,如果图甲中物质A正在进入细胞,则运输方向为图乙中的Ⅰ→Ⅱ,B正确;C、观察图乙结

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C错误;D、图甲中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物膜系统中所有生物膜均有蛋白质,D错误。故选B。【点睛】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和脂质。16.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结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

中物质A可以为物质B提供活化能B.物质A在细胞内合成,且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若物质B为二糖,则物质C和D分别为葡萄糖和果糖D.物质A和物质B的水解产物可能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A、酶A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而不是为底物B提供能量,A错误;B、酶在细胞内

合成,在细胞内细胞外只要条件适宜,酶就可以正常发挥作用,例如消化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C、若物质B为二糖,则物质C和D有可能为葡萄糖和果糖,也有可能为葡萄糖和半乳糖,C错误;D、若物质A为蛋白酶,那么物质B为蛋白质,A和B的水解产物都为氨基酸

,水解产物可能相同,D正确。故选D17.下列有关“①ATPADP+Pi+能量”、“②ADP+Pi+能量ATP”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在活细胞中永无休止地进行,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B.所有生物体内的②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呼吸作用C.当细胞吸收钾离子时

,ATP的消耗量不变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都是可逆的【答案】A【解析】【详解】①为ATP的水解反应,②为ATP的合成反应。通过①②过程使得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A正确;在绿色植物体内,②过程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于呼吸作用外,还可以来自光合作用,B错误;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当细胞吸收钾离子时,ATP的消耗量增加,C错误;ATP与ADP相互转化的

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但能量的变化是不可逆的,D错误。【点睛】本题以“ATP的合成和水解反应”为载体,考查学生对ATP的结构特点、形成途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注重

以某一知识(如标题中的“ATP”)为“核心”,将与其相关的知识(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进行发散辐射,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18.下图表示细胞中02供给量与ATP产生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表示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或乳酸时会产生少量的ATPB.AB段表示细胞有氧呼吸明显加强,ATP的产生量随之增加C.BC段表示ATP的产生量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D.图乙可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O2供给量与ATP产生量的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A、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生成酒精或乳酸时不会产生ATP,A错误;BC、AB段中氧气供给量增加,细胞有氧呼吸明显加强,ATP的产生量随之增加,BC段ATP的生量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BC正确;D、图乙细胞中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无关,可表示哺

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A。19.下图①②代表物质M、N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则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萤火虫体内的能量c可来源于光能B.吸能反应一般和M的合成相联系C.能量d用于过程①时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M、N间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共有的能量供应机制【答

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M、N分别为ATP和ADP,①为ATP的合成过程,②为ATP的水解过程。。【详解】A、能量c为合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萤火虫体内的c只能来源于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A项错误

;B、吸能反应一般和M(ATP)的水解相联系,B项错误;C、能量d为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但不能用于过程①,C项错误;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共有的能量供应机

制,D项正确。故选D。20.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是细胞

膜的外侧B.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C.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一中①为蛋白质,②为多糖,③为磷脂双分子层,甲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乙为自由扩散,丙为经过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丁为仅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图二为细胞吸收K+速率随O2含量增多,吸收速率先加快后不变,说明细胞吸收该离子为主动运输。【详解】A、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有多糖,多糖位于细胞膜的外侧,说明上侧为是细胞膜的外侧,A正确;

B、据图二曲线可知,开始随O2含量增多,呼吸速率加快,提供能量增多,K+吸收速率增大,随后O2含量继续增多,K+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限制,不再增大,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C、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该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故该细胞不可

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C正确;D、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氧气含量还在继续增加,故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不是氧气含量,D错误。故选D。21.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如图表示物质吸收量的变化,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所以与呼吸强度无关,A项错误;

B、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所以当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后,它们的运输量会受到影响,B项正确;CD、C和D中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ATP,所以与呼吸强度无关,C、D两项错误。故选B。【点睛】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22.Na+—K+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下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的Na+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图中所示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载体蛋白2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节有关C.图中细胞对C6H12O6和Na+的吸收方式均属于主动运输D.图中Na+—K+泵既有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Na+—K+泵能

将Na+排出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说明钾离子的吸收和钠离子的排出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且Na+—K+泵具有ATP酶活性,可以催化ATP水解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钠离子通过载体蛋白1和2进入细胞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为协助扩散;钠离子的顺浓

度梯度为葡萄糖的吸收和氢离子的排出提供动力,说明葡萄糖的吸收和氢离子的排出方式都是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示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载体蛋白2与

氢离子的运输有关,所以可能与细胞内pH的调节有关,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对钠离子的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a+—K+泵既有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D正

确。故选C。23.如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实验中微生物均有活性。假设环境因素对本实验无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将酵母菌换成乳酸菌,装置1

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D.将酵母菌换为乳酸菌,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实验装置:装置1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酵母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1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装置2中的清水不吸收气体,也不

释放气体,所以装置2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详解】A、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

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装置l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错误;C、将图中酵母菌替换成乳酸菌,由于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

物为乳酸,且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C正确;D、将图中酵母菌替换成乳酸菌,由于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物为乳酸,且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不移

动,D错误。故选C。24.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O2释放量O2吸收量a100b83c64d77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糖比无氧呼吸多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氧气、水,生成二氧化碳、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利用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还原氢和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没有乳酸,A错误;B

、b条件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3,消耗的葡萄糖为0.5;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5,消耗的葡萄糖为2.5,无氧呼吸消耗的糖比有氧呼吸多,B错误;C、d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只存在有氧呼吸,C错误;D、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正确。故

选D。25.某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某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以上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的分析错误的是()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CO2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贮藏时间会更长【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具有

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详解】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

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密闭程度等,A正确;B、水果和蔬菜等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有氧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应该保持较高水平,但浓度过高,会使无氧呼吸增强,所以不是二氧化

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C错误;D、室温时酶的活性较强,催化细胞呼吸作用的能力较强,所以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在低温条件下,即温度保持在1-5℃,则贮藏时间应该会更长,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6.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请据图解回答:

(1)A是______(写化学式)(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反应①③④发生的场所是____(3)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填序号)(4)苹果贮藏久了,会有_______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

图中______过程;而马铃薯贮藏久了会有_______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______过程(5)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6)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产生了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答案】(1)C3H4O3(2)①.②②.细胞质基质(3)①②④(4)①.酒精②.①③③.乳酸④.无氧⑤.①④(5)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了水(6)1

:3【解析】【分析】图中①-④依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产酒精的无氧呼吸,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小问1详解】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中,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所以A是丙酮酸,化学式C3H4O3。【小

问2详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氧,所以是②;①③④依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酒精的无氧呼吸,产乳酸的无氧呼吸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小问3详解】人体细胞可以进化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所以是①②

④。【小问4详解】苹果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发生了图中的①③,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了图中的①④。【小问5详解】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是水分增多,而种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水。【小问

6详解】有氧呼吸条件下,每消耗一个葡萄糖,同时消耗6个氧,生产6个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中,每消耗一个葡萄糖,生产2个二氧化碳,所以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了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27.如图中图1为线粒体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

2是测定小麦发芽种子的细胞呼吸类型所用的一个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且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生物代谢产热的影响),据图回答下列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问题。(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图1中的____

____(填序号)。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CO2的场所是图1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2)与有氧呼吸相比,小麦无氧呼吸特有的产物是_______,该产物可以用_______试剂进行检测。(3)图2所示装置中20%的

NaOH作用是________,刻度管中的着色液滴最可能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该装置可以测定_____呼吸是否进行。【答案】①.6126222266612CHOOHOCOHO++⎯⎯→++酶能量②.

①③.②④.酒精⑤.酸性重铬酸钾⑥.吸收反应装置中的CO2⑦.左⑧.有氧【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

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

基质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6126222266612CHOOHOCOHO++⎯⎯→++酶能量;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反应是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即图1中的①;产生CO2

的是第二阶段,发生在②线粒体基质中。(2)小麦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与有氧呼吸相比,特有的产物是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3)NaOH的作用是吸收反应装置中的CO2,这样装置中的气体变化量为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因此液滴向左移动,这样可以测定有氧呼吸

是否进行。【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各阶段的反应和发生的场所;能够识记不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28.如图甲表示某细胞膜结构,图中A、

B、C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为(1)A代表______分子;C代表______。(2)在a~d的四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

___。(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4)Mg2+若通过该膜的运输方式是_____,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5)b、c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a~d中运输方式符合图丙

的是____。(6)制备细胞膜的最佳实验材料是____,该细胞以_____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答案】(1)①.载体蛋白②.糖蛋白(2)b、c(3)①.b②.a(4)①.主动运输②.线粒体、核糖体(5)①.乙②.a、d(6)①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②.协助扩散【解析】【分析】图甲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是载体蛋白,B是磷脂双分子层,C是糖蛋白,a、d运输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是从细胞外到细胞内,d是从细胞内到细胞外;b、c运输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是自由扩散,b是从

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c是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图乙的运输速率只与细胞外浓度有关,是自由扩散;图丙中当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时,细胞还可以吸收该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小问1详解】物质通过A进入细胞消耗了能量,A是载体蛋白;C由蛋白质和糖类组成,所

以是糖蛋白。【小问2详解】b、c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所以属于被动运输。【小问3详解】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所以是b;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以是a。【小问4详解】Mg2+若通过该膜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载体蛋白在核糖

体中合成;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小问5详解】b、c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的动力是膜两侧的浓度差,图乙只和浓度有关,所以b、c符合图乙;图丙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所以a、d符合。【小问6详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膜,方便获取纯净的细胞膜;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29.有同学设计了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和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唾液、淀粉溶液、碘液、恒温水浴箱、H2O2溶液、肝脏研磨液、HCl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pH试纸、试管、滴管、量筒等。第1位同学设计如下:试管编号ABC步骤13mLH2O2溶液3mLH2

O2溶液3mLH2O2溶液23滴HCl溶液3滴NaOH溶液3滴蒸馏水35滴肝脏研磨液5滴肝脏研磨液5滴肝脏研磨液4收集、测量一定时间内释放气泡量(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目的是_____。(2)这个实验的自

变量是______,写出本实验的两个无关变量:_____。(3)预期本实验的最可能的结果:_____。(4)为什么实验选用H2O2溶液研究对酶活性的影响,而不选用淀粉溶液?____。【答案】(1)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2)①.pH值②.温度、过氧化氢的量、肝

脏研磨液的量(3)C组气泡产生的速度最快(4)酸性条件会使淀粉水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解析】【分析】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pH值,因变量为气泡产生的速度,温度、过氧化氢的量、新鲜肝脏研磨液的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

宜。【小问1详解】根据试管编号2可知,A试管中的溶液为“3滴HCl溶液”,B试管中的溶液为“3滴NaOH溶液”,C试管中的溶液为“3滴蒸馏水”,自变量为pH值,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小问2详解】由

(1)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值,因变量为气泡产生的速度,温度、过氧化氢的量、新鲜肝脏研磨液的量等均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小问3详解】酶的作用条件温和,pH可影响H2O2酶的活性,过酸、

过碱的环境会影响酶的活性,故C组(pH为中性)气泡产生的速度最快。【小问4详解】在探究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pH是自变量,而酸性条件会使淀粉水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故不选用淀粉溶液。30.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

同氧浓度下: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2)在氧气浓度为b%以下时(不包括O点),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因为_____(3)该器官CO

2释放与O2吸收两条曲线在Q点重合,其呼吸类型为_____,(4)由该曲线提示的原理,我们在进行果实和种子贮藏时,应取约a/2氧气浓度值,理由是______(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答案】(1)无氧呼吸(2)①.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②.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3)有氧呼

吸(4)细胞呼吸最弱,有机物消耗少(5)无氧呼吸中CO2的释放量【解析】【分析】有氧呼吸中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无氧呼吸中只释放二氧化碳而不吸收氧气,观察曲线可知:①0点氧气的吸收量为零,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②在氧气

浓度大于0小于b%时,氧气的吸收量曲线低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曲线,表明植物既在进行有氧呼吸又在进行无氧呼吸;③Q点及之后两曲线重合,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④P点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最低,则有机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

最弱,此时无氧呼吸得到了的抑制而有氧呼吸还很弱;⑤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二氧化碳总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差值,即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故它可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小问1详解】氧气浓度为0时,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该器官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在氧气浓度在b%

以下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该器官既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Q点及其之后的两条曲线重合,即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说明此时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再进行。【小问4详解】P点对应的氧气浓度为a/2,此时细胞呼吸最弱,有

机物消耗少,是最适合种子和果实储藏的氧气浓度。【小问5详解】CO2的释放量曲线与两个坐标所围成的面积代表的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CO2的释放的总量,O2的吸收量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代表的是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故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了无氧呼吸中CO2的释放量。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