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14)页,48.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1aced65163d0fa6e55f6e4dd17de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齐齐哈尔甘南县第二中学等八校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如表为不同史籍对西
周初年王监制度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记述出处将商代王畿分为殷、东两部。分封纣王之子武庚,用以维持股商祭祀,封管叔于东,封蔡叔、霍叔于殷,让他们监督殷商旧臣。《逸周书》商代王畿分为邶、鄘、卫三部,分封武庚于邶,管叔于鄘,蔡叔于卫,让他
们监督殷商旧臣,谓之三监。《汉书》分封武庚于殷京师。将商代王畿为邶、郦、卫三部,使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自纣城以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诗谱》自商朝都城以东为卫,管叔监之;以西为鄘,蔡叔监之;以
北为邶,霍叔监之,是谓三监。《史记》A.三监指的是管叔、蔡叔、霍叔B.商代王畿分为邶、鄘、卫三部C.三监制度有效镇服了殷商旧臣D.三监制度与分封制度相辅相成2.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
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B.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C.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D.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3.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过了不久,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
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B.唐宋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弱化趋势C.政治体制变动的随意性太大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增强4.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祖宗以来,常重其选。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
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B.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C.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D.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5.雍正帝曾对军机处做出规定:满汉成员只能
查阅本民族文字的奏章。如有逾阅者,必得请旨批准方可。军机大臣铃封印信,也必得在几方监督下进行。该规定旨在()A.制约军机处成员的权力B.提高军机处的办事效率C.消除满汉大臣间的矛盾D.净化清初官场政治生态6.古
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俄狄浦斯为使城邦免受瘟疫之灾而奋力追凶。尽管俄狄浦斯犯了“弑父”的大罪,但仍然受到观剧者的推崇与欢迎。这反映出古希腊()A.忽视了对民众的道德建设B.戏剧内涵有待提升C.维护公共利益已成共识D.公民缺乏独立思考7.公元前
326年,罗马通过了《波提利阿法案》。该法规定,所有因金钱债务而被拘押的人应当被释放,镣铐只应加诸犯罪或侵权者,债权人不得再因借钱而奴役债务人。该法律()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强大B.推动罗马告别奴隶时代C.导致债务危机日益严重D.有利于
保障平民的自由8.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这反映了()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C.政府的立法作
用的增强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9.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
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A.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B.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C.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D.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10.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
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11.与英法等国的“
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的民族诉求相比,同一时期的普鲁士以至德国的政治理论极力推崇国家神圣化,认为国家是一种超个人的民族有机体。这种理论的影响之一是使后来德国()A.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落后B.工业化落后于政治民主化C.代议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D.统一具有艰难性和复杂性1
2.《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清廷签约代表耆英也认为,“惟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妥议,立定章程,尽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这反映出,
《南京条约》签订后()A.国家平等交往原则在中国确立B.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形成理性判断C.传统天朝体制的影响逐步消除D.中国外交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13.如表为历史学家吕思勉对近代中国某一运动失败原因的总结。这一运动是()原因之一失败之责实不
在军事而在于政治原因之二其宗旨虽然不错,其方策则决不能行……全是极简单的思想,极灭裂的手段。知识浅陋如此,安能应付一切复杂的问题原因之三政治上的失败,由于文化上的落后,传播不中不西的东西,使反对西教的士大夫,认他为文化上的大敌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
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14.1900年夏,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联合东南督抚,与上海各国领事订结保护东南、不与战事之约,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
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这客观上表明()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B.列强侵华行为受到有效遏制C.反清成为时代主流D.晚清地方割据局面愈演愈烈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组建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其部份人员如
表1所示表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组成人员(部分)组成人员职务备注黄兴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同盟会会员黄钟英海军总长起义的舰长王宠惠外交总长同盟会会员伍廷芳司法总长原刑部右侍郎等职陈锦涛财政总长原大清银行副监督程德全内务总长原江苏巡抚蔡元培
教育总长同盟会会员张赛实业总长原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立宪派汤寿潜交通总长原浙江咨议局议长、立宪派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具有明显的妥协性D.是自上而下的革命1
6.毛泽东认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选集》第2卷)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A.在启蒙思想方面的价值B.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
7.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8.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8师524团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实际只有400多人)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事迹。
此役()A.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B.完全扭转了抗日战争的颓势C.是国共联合抗日的典范D.体现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19.1939年初,日军制定“治安肃正计划”,实行“囚笼政策”,不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这反映出()A.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引起日军恐慌B.蒋介石集团对日军的威胁已
全面解除C.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0.学者汪辉评论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该制度()A.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
用B.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础C.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D.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1.雷蒙德·加特霍夫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A.利于遏制强权政治
和霸权主义B.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C.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D.为第三世界的崛起提供了机遇2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
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据此可知,这些事件()A.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B.推动“冷战”向更深层次发展C.促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D.巩固世界政治多
极化格局23..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时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
系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4.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在世界各国中,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也具有维持这一声望的手
段,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反映了美国()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B.帮助欧洲发展经济C.谋求建立单极世界D.军事实力
世界领先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
、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
使宋代社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市民性社会或者也称市民社会,首先是基
于新市民阶层的基础之上……为此它需要特定的机制∶市场、批判性的舆论、拥有宪法和议会的法治国家。在这个社会政治性的目标中包含了一个新的生存蓝图,它立足于工作、成就和教育(而非出身),立足于理智和对理智的公开
运用(而非传统),立足于个人竞争以及伙伴式的共同体之上,它批判旧政体的核心元素,反对专制、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等级的不平等、也反对教会——宗教原教旨观念。该计划蚤然植根于新形成的市民阶层,但它却趋向于一个针对所有人的计划,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模式,它基于全体市民——公民意义上的全体市民-——-
的自由、平等和参与(编者注∶本文是龙尔根·柯卡对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德国市民阶层和市民性的探讨。)—节选自尤尔根·柯卡在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演讲稿(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德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并对材料一、二的两种“社会”做简要分析。(13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
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
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
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
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01年7月,清政府按照在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并简派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王文韶为会办大臣,瞿鸿机为会办大臣兼尚书。从此,外务部便取代总理衙门成为
清末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适应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的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有被迫无奈的意味。清政府把外务部列在旧有六部之前,意在向西方列强表明一个特别重视“邦交”的态度。……外务部中不分满汉、一尚书二侍郎的行政官员配置,打破了旧六部满汉各有
一尚书二侍郎两套班子的官制模式,为后来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设立外务部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设立外务部的意义。(7分)2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
与和平](15分)材料自1913年威尔逊担任总统以来,他率先承认中华民国。一战爆发后,以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为代表的美国在华侨民竭力与中国亲善,许多美国侨民,包括商人、军官、外交官均给予中国的反日行动极大的支持。1917
年,商务印书馆率先编辑出版《美国总统威尔逊参战演说》,在1918年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派驻中国之前,中国媒体界已经自发地宣传威尔逊的主张了。民国初年,中国知识界和媒体界对民主共和抱有乐观的希望,“美国每届新总统莅位,其仪式之庄严,恒有非世界其他共和国所能及”,《东方杂志》就经常刊登有关威
尔逊的主张。1919年,克劳领导的东方通讯社正式更名为“中美通讯社”,宣传威尔逊总统的战争演说、外交政策,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摘编自马建标《塑造救世主:“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7分)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吕思勉(1884—1957)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史严谨,一生著述宏富,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在中国通史学科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1923年出版的《白
话本国史》,采用白话文撰写的方式,叙述了上起远古时代,下迄1922年的中国历史。1940年,他又出版了《吕著中国通史》,该书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文化史,下册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史。该书吸收了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典志体的优点而成功糅合于一体,使读者既能
对社会文化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吕思勉在该书的结尾时写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境界诚极沉闷,却不可无一百二十分的自信心。岂有数万万的大族,数千年的大国、古国,没有前途之理?”——摘编自刘永祥《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等(1)根据材料,概括吕思勉通史著作
编撰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吕思勉通史著作编撰风格形成的原因。(7分)历史答案25.【答案】(1)“平铺社会”的表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社会阶级进一步消融;门第势力削弱至消灭;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分裂性及阶级性弱化。(4分,每点1分)原因∶北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宋代采取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的政策;科举制使更多寒门学子人仕,彻底削弱门阀贵族势力;商品经济发展,使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农村租佃关系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8分,任意4点)(2)特点∶提倡自由,平等;强调市场、舆论监督、法治宪政;通过教育实现
社会流动。(3分)分析;宋代的平铺社会,是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但并没能催生新的经济和新的阶级,依然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调整,因此没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5分)而德国
的市民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提出的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对德国的社会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5分)26.答案:示例1:观点:西方的崛起是其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我赞同该观点。1234567891011
12DCABACDDBACD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ACDBDCDBABC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中世纪罗马教会的统治。综上,西方的崛起根植于其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是其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示例2:观点:西方的崛起在很大程
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我赞同该观点。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
教改革提供了条件。综上,四大发明的传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东方文明。示例3:西方的崛起不仅仅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我赞同此观点(史实参照上面两个
示例)27.答案(1)原因:改变清政府顽固守旧的形象;表明清政府自身振作图强的意愿;迎合西方列强的要求;缓解《辛丑条约》签订后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压力。(8分)(2)意义:适应了当时应对国际关系的需要;为“新政”时期的行政机构改革开了先河;改变了传统的六部体制,促
使中央机构向近现代转型。(7分,出三点给6分,四点给7分)28.答案:(1)原因:美国外交人员和美国侨民在中国的良好形象;社会力量的宣传与推动;“威尔逊主义”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愿望;美国媒体的努力。(8分)(2)评价:“威尔逊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迎合了部分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对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造成了一定影响;客观上扩大了美国政治价值观在中国的影响;其本质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7分,出三点给6分,四点给7分)29.答案:(1)揭示历史发展大势;反映社会生活全貌;
史书体例有所创新,注重汲取传统历史编纂方法;采用白话文撰写。(8分)(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个人学识渊博,学贯中西。(一点2分,三点给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