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729.781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6)页,729.7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38e7483c4815d1c86fb6f606eecc3b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一边倒”、“一条线”、“一大片”D.“反霸权”、“全方位”、“不结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1979年中美建交。由此可知,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应是:“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B项正确;“另起炉灶”、“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

针,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C项;“不结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遵循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独立自主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加盟”。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这体现了我国对

外关系遵循独立自主原则,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是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排除A项;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均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3.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绘制的一幅政治讽刺漫画。图中口袋上的英文字母“HATO”意为“北约”。这幅

漫画意在A.强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B.鼓励西欧走向联合C.讽刺美国驱使、控制北约D.说明美国经济衰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军人形象指的是美国,而军人的坐骑是北约,说明的是该漫画在讽刺美国对北约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

结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鼓励欧洲走向联合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当时美国经济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宣称“日本应该帮助友好的美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对和平

作出贡献”,并于同年通过了《武力攻击事态法》等相关法案。这实质上反映了日本A.极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追随美国进行外交活动C.极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D.军备力量已经空前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日本作为二战中战败国,军事力量受到了国际条约的严厉限制,

但日本极力要求参与国际事务的行为,说明日本在极力谋求自己的政治大国地位,C项正确;材料中日本所宣扬的“和平”只是表面目的,其实质是希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日本宣称要帮助美国,并非追随美国进行外交活动,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5.下表为《中国古代农

业科技成就表(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的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一家一户D.

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详解】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表格内容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水利灌溉的发展、生产耕作活动、生产经验核技术等,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D;表格信息

没有涉及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一家一户,排除A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二十四节气”“选种、育秧”等,联系所学精耕细作的内容分析解答。6.读下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

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4422476062.9%662429637.1%据此可知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中

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D;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A;B与南方

人口不断增加关系不大,排除;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开封,C错误,排除。7.下列是一个学生所搜集的研究性学习图片材料。据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A.古代手工技术的进步B.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D.古代冶金技术的发达【答

案】A【解析】【详解】图片中反映的都是中国古代各种手工业的内容,所以其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古代手工技术的进步,故选A项;图片中的手工业并不全是官营手工业,排除B项;图片内容反映的是手工业,而非农业,排除C项;图片中的手工业包括纺织和陶瓷,并非仅仅是冶金技术,排除D项。8.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

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

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棉花种植区域的扩大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使棉纺织品变得物美价廉,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明朝时期西方工业化还没有开始;C选项错误,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这与纺织原

料变化无关;D选项错误,丝绸造价高昂,不是当时民众的主要原料,明代丝织业的发展不是造成麻种植减少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9.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同时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清政府推行()A.重农抑商政策B.自由主义贸易C.闭关锁国政策D.朝贡贸易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认为不需要同外界进行交流,这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C正确;AD与材料无关,排除;B是工业革命后出现

的经济思想,排除。故选C。10.《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对材料所反映的制度描述正确的是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B.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C.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能随意买卖D.井田劳动中主要使用青

铜农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反映的制度是井田制,在这一制度下,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能随意买卖,C项正确;井田制下土地“王有”,而非全体国人所有,A项错误;井田制下主要由奴隶和平民集体耕作,B项错误;井田

劳动中主要使用木、石等农具,而非青铜农具,D项错误。11.光绪朝以前,中国进口商品以鸦片为主,出口商品以茶叶.瓷器等商品为大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棉纺织成品进口增长,丝茶出口比重下降,其他作为原材料的农副产品出口大量增长。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各国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

产地B.西方在工业革命后开始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C.中国吸食鸦片的人口日益减少D.西方棉纺织成品质量日益变好【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棉纺织成品进口增长”“其他作为原材料的农副产品出口大量增

长”,可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才开始资本输出,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鸦片进口量的变化,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品质量的对比,D项错误。故选A。12.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文明中蕴含

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开始融合”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

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与材料中的“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

合”相符,A项正确;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发生在1898年,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发生在1911年,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

代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这些企业的创办A.有效抵御了西方经济的入侵B.巩固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C.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D.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

动中的民用企业,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起到了诱导的作用,故D项正确;“有效”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民用企业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无关,排除C项。14.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上海发昌机器厂创立的目的是为外商船舶提供修造业务,或者从事其他与洋行的进出口贸易紧密相关的业务;还有一些民营工商企业直接将厂址设在租界以获得优惠政策。这此现象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A.对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B.缺乏基本民族气

节C.受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D.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答案】A【解析】【详解】据“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目的是为外商船舶提供修造业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需要依附于外资企业以获得经营的优势,可见A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经营上依附于外商企业,并不能

由此认定其缺乏民族气节,且从历史史实看也是错误的,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封建势力与官僚资本,C项错误;材料与技术力量无关,D项错误。15.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

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中日战争以后B.解放战争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材料解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提取信息: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发展阻力大于发展动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势

力、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缓慢,同时受到国民党滥发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的影响。ACD三项时期内都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均排除。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1

6.下列几组词汇,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三大改造、抗美援朝B.大跃进、人民公社、自然灾害C.大字报、阶级斗争、“左”倾错误D.反台独、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过渡时期”指的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为保卫国家,捍卫主权,1950-1953年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由此可知,工业化、三大改造、抗美援朝能

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历史,A项正确;“大跃进”、人民公社、自然灾害反映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排除B项;大字报、阶级斗争、“左”倾错误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排除C项;经济特区反映的是对外开放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17.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

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工业

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一五计划是要建立我国工业化的基础,C项正确;A项是三大改造,排除A项;BD项不是一五计划的目的

,排除BD项。故选C项。【点睛】18.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A.开始纠正

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弊端,而中国之前的经济建设完全照搬苏联

模式。所以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以及中共八大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正确;1956年“左”倾错误尚未凸显,排除A;1956年我国的经济工作中心仍为工业建设,同时主张农轻重并重而并非以

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心,排除B、C。19.1963年,在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会分析了国民经济全面好转的情况,指出这一成绩得益于“贯彻执行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说明此时我国经济生活的关键词是A.“调整”B.“跃进”C.“改革”D.“改

造”【答案】A【解析】【详解】1961年,国家提出八字方针,以调整为核心,到1962年,国民经济逐渐好转,农业得以恢复,A正确;跃进是指“大跃进”运动,时间是在1958年至1960年间,其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不利于农业发

展,排除B;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主题,排除C;改造是1953年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20.1952-1978年,中国工业产出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产出占GDP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中国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

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2-1978年

,……中国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C项正确;“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说法与史

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21.“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

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完成“这次航行”的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中的达•伽马开辟了到印度的新航线,“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故B正确;迪

亚士到达了好望角,哥伦布到达了美洲,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故ACD错误。22.据资料记载: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数量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西欧物价上涨对西欧的主要

影响是A.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价格革命B.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使普通百姓的生活日益贫困D.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物价的上涨带来了价格革命,引发了通过膨胀,由此导致了收取货币地租为主的封建地

主阶级的衰落,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则势力壮大,从而推动了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故选D;引发价格革命是直接后果,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排除A;导致欧洲贸易中心转移的是新航路开辟,排除B;物价上涨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但经济的繁荣并没有使普通百姓生

活日益贫困,排除C。故选D。的23.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答案】B【解析】【详解】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在1670年达到顶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以后,荷兰

逐渐衰落,故选择B;西班牙主要在16世纪强盛,排除A;②所代表的国家一直在增长,且在18世纪超过了荷兰,据所学可知②所代表的国家应是英国,在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③所代表的国家发展趋势和英国相一致,但

速度相对较慢,可知这是法国,排除D。24.下图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得益于A.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B.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C.充分利用工业革命成果D.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的信息,可知,到1900年,美国的发展速度最快。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充分利用科技成果,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最早进行殖民

扩张掠夺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B项;尼德兰革命是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25.关于哥伦布和“新大陆”,传统观点认为,哥伦布始终认为自己所到之处便是东方的亚洲,从未意识到那是一块当时欧洲人尚不了解的“新大陆”。但也有研究表明,哥伦布在第

三次航行之后的一些信件中,明确使用了“新大陆”这个概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长期广泛流传的观点最具可信度B.传统历史观点都会被新史料推翻C.历史研究必须依靠最新考古成果D.历史研究需要参考多方面的史料【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不同的史料表明哥伦

布对美洲的认识不同,这说明历史研究需要参考多方面的史料才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历史结论,故选D;长期广泛流传的观点不一定最具有可信度,排除A;传统历史观点不一定会被新史料推翻,排除B;历史研究不一定非得依靠最新的考古成果,排除C。二、非选择题26.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

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二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

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材料三十大商帮文化特征比较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山西商帮山西义利结合,学而优则贾洞庭商帮苏州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徽州商帮徽州贾而好儒,务实精明广东商帮广东内涵丰富,敢为天下先陕西商帮

陕西行道较多,追逐犀利江右商帮江西草根起家,讲究贾德山东商帮山东重义守诺,恪守信用龙游商帮浙江手段高明,海纳百川福建商帮福建内外勾结,盗亦有道宁波商帮宁波善于超越,后来居上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

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商帮文化的特征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答案】(1)表现:社会经济结构束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比重大。国家干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市场突破:打破

坊市的界限;打破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宫府的直接监管。货币突破:出现纸币“交子”。(2)原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农副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商业税率较轻;商业观念,念度转变。(3)现实意义:义利兼顾;诚实守信;务实创新。【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有

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可得出主要有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比重大、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市场突破:根据所学回答宋代在商业发展方面的内容那样吧,主要

包括打破坊市的界限;打破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宫府的直接监管。货币突破:出现纸币“交子”等。(2)原因:根据“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

鬻诸北”可得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根据“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得出农副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提高;根据“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得出白银货币化;根据“商税俱三十税

一,不得多收”得出商业税率较轻;根据“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得出商业观念,念度转变。(3)现实意义:根据“义利结合,学而优则贾”等信息可得出义利兼顾;根据“重义守诺,恪守信用”可得出诚实守信;根据“审时度势,更新观念”

得出务实创新。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主和官的的僚的投资占一半左

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

代通史》等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利润优厚,民族资本家称之为“黄金时代”。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最有发展的华

商棉纺织业也难与日、英在华纱厂竞争。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估计工矿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净值在13亿元左右。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趋于萎缩,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答案】(1)历史背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

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或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封建经济的破坏(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影响;西学东渐等。(2)特点:历经曲折,发展时间短暂;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相较于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始终不占优

势地位;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析】【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

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或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封建经济的破坏(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从思想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受到西学东渐等因此的影响。(2)特点:

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历经曲折,发展时间短暂;根据材料“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瞠乎其后”

可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根据材料“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可知,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根据材料可知,相较于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

经济,始终不占优势地位;从行业方面看,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方面,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8.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级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

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

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

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

《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过程: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②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③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影

响:①中国沦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或沦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或有利于西方侵略中国);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发展(或客观上使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或西方思想文明传播进来)。【解析】【详解】(

1)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②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③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从侵略和客观上的文明传播两个方面辩证看

待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即可。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

,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

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

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答案】(1)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影响:土地私有制确立;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创制与应用;新的通讯工具应用等。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场手工业被工厂制度代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

或大企业)出现。(3)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解析】【详解】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中“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同时又

普遍使用了牛耕”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土地私有制和经济组织形式回答。第一小问成就依据材料二中“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以及垄断组

织出现”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三大改造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意义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化角度思考回答。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