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4讲 意象与形象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019.733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4讲 意象与形象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4讲 意象与形象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4讲 意象与形象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4讲 意象与形象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1019.73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ba1d1513ddbdd11eb25ea49b63da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讲:意象与形象题答题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一.课堂导入游戏导入:“抓手指”游戏游戏规则: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站好,然后把左手张开,伸向左侧人。把右手食指垂直放到右侧人的掌心上。2.指导者发

出“原地踏步走”的口令后,全体踏脚步。指导者可用“1、2、1”的口令调整步伐。当发出“1、2、3!”的口令时,左手应设法抓住左侧人的食指,右手应设法逃掉,以抓住次数多者为胜。3.被抓住者表演节目。二.考情分析(一)意象意境类1.提问关键词诗句表现什么场景/画面/景象;意象的作用。2.真题示例

例1: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例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例3: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例4:“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例5:“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

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二)形象物象类1.提问关键词人物形象特点、性格特征;物象的特点等。2.历年真题例1: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例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例3:这首诗描

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例4: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例5:这首诗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三.意象意境类(一)基础知识讲解1.物象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杨柳、栏干、鹧鸪、祖帐、长/短亭、南浦、霸陵等、青鸟、杜鹃、归鸟、落梅、鸿

雁、双鲤、捣衣、明月、魲鱼、浮云、蟋蟀、寒蝉、梧桐、芭蕉、芳草、猿啼、杜鹃、枫叶、落木、微雨、流水、斜阳、梅、兰、竹、菊、松、梅、玉、蝉、连、芷、冰雪、鸿鹄、三径、莲、丝、红豆、鸳鸯、织锦、连理枝、比翼鸟、长城、楼

兰、柳营、请缨、战马、狼烟、胡尘、铁骑等、鱼、浮云、村烟、鸟鸣、鸡啼、犬吠等。2.景象一系列景物所构成的画面,类似于意象。3.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1)类型①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

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常见的意象有:杨柳、芳草、杨花、长亭、古道、南浦、劳歌、津渡、酒、船等。例1:杨柳。“柳、留”谐音,古人送别,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深情,传达怨别怀远情思。柳永《雨霖铃》“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思乡类意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常见的意象有:月亮/桂魄/蟾桂、鸿雁大雁/青鸟、船、捣衣、双鲤、莼羹鲈脍、登高、桑梓、烂柯、烛、浮云、沙鸥。例1:月亮/桂魄/蟾桂。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③愁苦类意象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常见的意象有:落叶、梧

桐、芭蕉、流水、斑竹/湘妃竹、雨、斜阳、晚霞、猿猴、杜鹃鸟、乌鸦、燕子、鹧鸪、寒蝉、斜阳/夕阳/落日。例1:梧桐。凄凉悲伤,愁思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④抒怀类意象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

发感慨。常见的意象有:桑榆、丁香、梅、兰、竹、菊、松柏、黍离、冰雪、草木、风、霜、雨。例1:桑榆。比喻人的晚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⑤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常见的意象有:红豆、莲(怜爱)、连理枝、比翼鸟、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巫山神

女/云雨巫山/云雨、梅子成熟、鸳鸯、画眉等。例1: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⑥战争类意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

对和平的向往。常见的意象有:第一.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柳营、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第二.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马、投笔、大漠、请缨、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

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例1:投笔。指弃文从武。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⑦闲适类意象常见的意象有:终南山、东篱、采菊、三径、采薇、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归云/五湖烟水、东山高卧、赤松

子等例1:五柳。隐者的代称。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2)意象的作用①塑造背景或点明环境环境特征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

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古诗《十五从军征》中用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旅葵、水井等凄凉破败的意象,渲染荒凉静寂的氛围,而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一句将哀景推向极致,

为抒情蓄势。一个举目无亲、孤独子然的老兵形象跃然纸上,意象的渲染,使得其悲痛欲绝的情感,悲怆动人。③营造氛围例:《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

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⑤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

、情感纯洁等。⑥奠定情感基调例: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⑦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例1: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

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4.意境意境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例:《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短

短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构建出一种氛围,表现作者的失意、痛苦、悲伤、孤独)古诗常见六种意境(1)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2)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3)华美类:富丽

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4)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5)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6)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

致雅洁。(二)答题思路1.答题思路第一步:描述景物/画面,或概括画面的特点。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第三步:分析情感或意象的作用。具体作答时,要结合题目和要求和分值来作答。例:“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2分)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三)真题演练训练一: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

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

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尽管

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

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答案:A分析: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2.“平畴交

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训练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

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

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

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

踌躇满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训练三:阅读下面

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鸟的叫声婉转动听,无论怎样变化都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山花万紫千红,绿树高低起伏,它们时而雀跃在开满姹紫嫣红的山花

枝头,时而飞到高低起伏的树枝上,仿佛在相互比试高低。听到画眉动人的啼鸣才知道,那些画眉鸟即使被锁在贵重的笼子里,也比不上在林间枝头自由自在地呜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一整日闲坐在窗边,吹来一阵阵宜人的风,一声清脆的鸟鸣,从高高挂

着的笼中传来。公庭里事简人稀,众人早已散去,听着这叫声,便如同在千岩万壑中一般。)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

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

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

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

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

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

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

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四)课堂检测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军马交相奔驰之际,

我在草堂拖着又老又病的身子。拿着你的诗拜读以度时日,想到此次分别内心就不能平静。我所在的峨眉日色晚,你要去的岘首春意生,地阔天高再难以相见。请为我在襄阳年高望重的人中,尝试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

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

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

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检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完成后面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

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

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

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分析:回答本题,应当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大意归纳答案。诗的前四句,第一、二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应当结合

下文,分析此四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分析:回答本题

,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四.形象物象类(一)基础知识讲解形象是特指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以下类型:1.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例:

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例: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例: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转战沙场、保国卫国的形象例: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的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

的形象例: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7)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例1: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9)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例1: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

前笑不成。”。例2: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10)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例: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11)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例1: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

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友情。例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概括人物形象的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

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愁、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二)答题思路与演练1.答题思路第一步:概述人物形象/景物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步:分析情感。例1: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分析“南丰先生”的形象特点。答:南

丰先生是一位内心明净、羡慕归隐,更心忧苍生的高士形象。(步骤一)①内心明净。他原来归隐山中,出山时两眼清明,犹如世外高人。②羡慕归隐。曾巩虽决定出山入仕,但内心深处,依然羡慕飞鸟、僧人的自在生活。③心忧苍生。曾巩此前归隐,并不能对俗世毫不关心,愿意为苍生出山,承担社会责任。(步骤二)表达了作

者对南丰先生的敬仰和赞美。(步骤三)(三)真题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

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

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15.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答案:①渴望建功立

业。诗人担心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表现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②忠君报国。诗人在被贬的情况下,仍心念皇帝的恩泽,想着为国效力,有所作为。③操行坚正,克制理性。诗人无辜遭贬,但还是想着“未报恩波”,体现了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是克制理性的表现。(也可答成“以

天下为己任”“怨而不怒”“志向远大”等,意思对即可)训练二: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

冒风雪去充当信使,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

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

,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

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B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

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

的内容。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分析:题干问的

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训练三:北陂杏花王安

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花影,都是那么地鲜艳动人。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胜过道路边上的杏花凋零洒落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15.诗

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

合污的悲壮感情。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通过抓住杏花傍水而开,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春意的特点,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后两句的关键在于明确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

水上,也不愿意被车轮碾作尘土,借此表达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志向。训练四: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耕耘千亩生产无数粮食,累得精疲力尽,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注

: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

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注:孔平仲,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15.这两首诗中的牛有何不同?请作简要赏析。答案:《病牛》中的病牛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

形象。在未病之前辛勤耕耘,帮助人们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无人同情,但它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表达了自己甘愿奉献到底的志向。《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在完成耕作后,从

“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人的奖赏,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四)课堂检测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渔父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①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文馀,鼓枻②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老翁坐在江上扁舟中,他的心和沧浪之水一样清。他不谈自己来自何方,也不知自己姓甚名谁。清

晨从溪上吃早饭起,傍晚在芦中歇夜睡。歌未唱完又复长啸,手持一竿斜竹醉江湖。竿头长丝坠浮云,摇曳在潮流中不曾稳定。他人怎能明白他的心意,这位老翁只求舒适并不求鱼。)注:①从:向,就。②鼓枻:划动船桨。14.诗中的渔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

①寄情山水,品质高洁;②隐姓埋名,居无定所;③放浪形骸,享受脱离尘世的舒适。检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归雁(其一)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

稀。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来自衡阳的大雁,今年又将北归。成双成对的雁儿在我的头顶,一上一下背着我飞去。它们在云层里呼声急促,沙滩上独自栖息。系上书信原是多余的,想到别离更添寂寥。)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

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

急切的心情。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是实写,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答案:BD分析:B项,颔联写出大雁北归时的苍凉与落魄;D项“系书”是虚写,不是实景。15.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答案:全诗塑造了大雁

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分析:答出大雁的形象2分,其中“苍凉与落魄”和“急迫与凄凉”各1分。答出诗人的寄寓4分,其中“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

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各2分。意思对即可。检测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

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

万别把这些苦笋拔出太多。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练。)【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4.下

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

雨磨炼。答案:C分析: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

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

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分析: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

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

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

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