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6讲 炼字炼句题与理解评价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160 M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6讲 炼字炼句题与理解评价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6讲 炼字炼句题与理解评价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6讲 炼字炼句题与理解评价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 第6讲 炼字炼句题与理解评价题答题思路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1.16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a3e0035702631c101eee91f618e8c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讲:炼字炼句题与理解评价题答题思路——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高分方案(全国通用)一.课堂导入脑经急转弯导入:1.一头被10公尺绳子拴住的老虎,要怎样才能吃到20公尺外的草?答案:老虎不吃草2.龟兔赛跑

,总是乌龟赢,兔子应该坚持比哪一项目,才能在比赛中赢得了乌龟?答案:仰卧起坐3.小明只会花钱,天天花很多钱,可最后却成了百万富翁,为什么?答案:以前是亿万富翁4.什么官不仅不领工资,还要自掏腰包。答案:新郎官。

二.考情分析(一)炼字炼句类1.题目关键词分析句子含义、诗眼、字句精妙之处、词句表达效果、用词哪一种比较好。2.历年真题例1: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例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例3:“数声牛

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例4: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例5:“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

请作简要分析。(4分)(二)理解评价类1.题目关键词理解评价观点、诗句和事物;对诗句、事物进行比较;分析诗句的侧重点。2.历年真题例1: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例2:诗的尾联有什么

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例3: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例4: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例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

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例6: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例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三

.炼字炼句类题答题思路(一)基础知识讲解1.炼字类(1)动词:动态之美,用字传神而贴切,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

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浪花的力度。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2)形容词:将抽

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空”字意思是白白地,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3)副词:体现某动作的情态,人物心理的变化,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

;增强诗句情韵,化呆板为活泼。例: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4)量词:虚指较多,常采用夸张、对比、比拟的修辞手法,突出.....

.例: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突出了作者忧愁之深。(5)叠词:有强调作用,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使感情更加强烈;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富有音乐美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痛剧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2.诗眼类内容:揭示作者情感。结构:最能统领全篇修辞:常

用比喻、拟人。词性:多为动词、形容词。【例】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为诗眼,表达了诗人的乡愁。3.炼句类首句:开篇点题、统领全/下文;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中间句:承上启下;借景抒情。尾句

:总结全诗,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达情感;以景衬情(以景结情有含蓄隽永之妙)。(二)答题思路第一步:指出诗眼/释字/解释句意指出诗眼是什么,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解释诗句的意思。第二步:析内容展开联想/想象,描述字/句所体现的景象或场景,或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点作用分析该字/该句在

写作手法、揭示主旨、营造意境,概括形象、或表达感情等方面的作用。例: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夕阳西下,松林之中传来阵阵清风。散步归家,只见青草之上露珠已干。云霞灿烂,余晖秀美掩映走过足迹,山气苍翠,宛若轻微吹拂诗人衣衫。

)(1)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

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词语注释:(1)华子冈: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中的风景点。也作“华子岗”。裴迪是王维的挚友。王维隐居辋川,作者与他“浮舟往来,弹琴赋诗

,啸咏终日”,两人各写了二十首小诗,咏辋川胜迹,汇为《辋川集》,此为其中第二首。(2)日落:一作“落日”。松风:松林之风。(3)晞:晒干。(4)云光:云雾和霞光,傍晚的夕阳余晖。(5)侵:逐渐侵染,掩映。(6)履迹:人的足迹。履,鞋。

(7)山翠:苍翠的山气。山色青缥,谓之翠微。(三)真题训练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

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我一点也不觉得蜀道难行,因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

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②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③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斗

”字,相互争斗的意思,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聚集在一起,描写了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训练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春夜

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

说,为什么?(4分)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曲的笛声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因而是全诗的关键。注释:(1)洛城:洛阳城。(2)暗飞声:悄悄地飘来声音。(3)春风:一本作“东风”。(4)折柳:即《折杨柳》,曲名。相传

西汉张骞入西域得《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其中有《折杨柳》。梁鼓角横吹曲也有《折杨柳》。清商曲有《攀杨枝》、《月节折杨柳》、《小折杨柳》诸曲。(5)故园:故乡。训练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

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以后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1)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

精妙之处。(6分)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分)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分)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分)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

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训练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长得茂盛的碧绿藤蔓,绿影映照门扉;沿着墙边小路一路生长,显得生机勃勃。因为雨水较多,院中熟透的果子有一些烂落在庭院中;成熟的稻谷金黄一片,水边的禽鸟硕大肥美。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

人正在忙着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远处传来几声悠扬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来的笛曲,不知去什么地方送饭的人已经归家。)[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

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

、语言修辞等多方面。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砧”声中均可见是忙

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答案: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

然后深层理解情感主旨,最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有结构作用的话也要指出来。题干为:“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可见赏析角度不用面面俱到,侧重内容氛围,情感态度和诗人思想。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

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

和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答案: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

、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

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题干为:“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肯否均可。但作答时理

由一定要充分。思维角度有:解释字词意思,扩展到句中翻译大体内容,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表达效果,有修辞或者结构特色的话也要点明。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1)“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

,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2)“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四)课堂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习题。秋兴陆游白发萧

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头上已经满布稀疏白发,回到故乡已整整三年。醉酒后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大宋山河破碎,仕途狭窄;人到中年疾病缠身,时光飞逝眼看已步入晚年。穿着铁

甲衣历经沙场百战,时刻空自想着要报效国家;五更时从远处传来画角声,内心生出无穷无尽的愁怨。明天早上我要去被烟雨笼罩的桐江岸边,选一株丹枫树系我的渔船。)【注】①迮:狭窄。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

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诗歌的尾联和尾句设题,是江苏卷的常考题型。首先分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

舟”,尾联主要是写景,“明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悠闲,反映了作者的愿望——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多病的基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

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四.理解评价类题答题思路(一)基础知识讲解就是前面所讲知识的综合。(二)答题思路1.严格审题审题时应明确:

试题要求我们从哪方面展开进行理解、评价和对比,是内容、情感,还是意象、意境;是语言赏析,还是手法、技巧。题目有无其他特殊的规定或限制。做到有的放矢。2.读懂诗词读诗词时,首先读标题,标题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整首诗定下了

感情基调;其次读注解。注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词内容。最后读诗句,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进行解读,最后两句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3.理解、评价和比较通常从词语/句子含义、内容、情感,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方式、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方面进行理解、评价和比较。(1)理解类通常从词语/句子含义、内容、情感,意象/意境、语言方面进行理解例: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

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2)评价类如果题目问题是否合理,是否同意某一观点,在作答时,要先回答同意或不同意。例: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

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

,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3)比较类明确比较的角度+具体阐述。例:《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

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4.整合、规范作答古诗鉴赏题之所以失分较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生答题不规范,没有分要点,或者没有用诗歌鉴

赏的术语答题。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整合归类,用术语如虚实相生、用典等答题,提高得分率。(三)真题训练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

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

,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

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

远大。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

分析。(6分)答案:①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②尾联中“莫谩”“青云依

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

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训练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许道宁画

[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苍翠的山岚又属于哪一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独的暮色

昏云,还未归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

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C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

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

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

赞美,称赞画之精妙。分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

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

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

图》传世。训练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0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在天宝年以前的勤政楼前,每年千秋节就要热闹三天。皇家飞龙厩中的老马曾经学过舞蹈,现

在虽然老了,可是一听见音乐声,也要举头摆尾跳起舞来。)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当年庆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只有那紫苔得意地

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

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20.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参考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

之情。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训练四:课堂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和张规

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把无盐画再美也除不去她本身的丑,梅花在画家笔下更加秀美是因为它本身就有风韵。即使把自然中的白梅处理成墨梅,桃花、李花依旧只能对梅

花俯首称臣。)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美人面与梅花融合,更能衬托出梅花的意态。这么巧夺天工的绘画出自画师的生花妙笔。梅花的意态已经足够美丽,不求外表相似。大概正如善于相马的九方皋在相马时的境界。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

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

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

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14.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答案: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

(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分析: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

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四)课堂检测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三十年前我就熟读了兵书

《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依然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膀臂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昨夜庭前秋风乍起,敌人入境侵扰,苦恼不能

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

案: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

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这一知识点。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阐述。此题是两问,

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分析时要结合诗句内容,结合语境。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可以理解为:臂力虽然衰弱了,“尚嫌弓力软”还是感觉弓的劲头不够,“眼昏犹识阵云高”两眼虽然有些昏花,但还是能排兵布阵,从中可以体

会到作者虽然发现自己身体的衰老,但不服输,还想冲锋陷阵,报效国家。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知道作者此时已经年老,但他感觉自己依然是“臂健”“眼明”,与三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身体如此,精神、志向也如此,未曾改变过。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

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

功业未成的悲慨。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一知识点。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了,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注解“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作者曹翰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分析时抓住诗歌中“三十年前”“臂健”“眼明”“昨夜”“羞睹”“旧战袍”带

有的感情色彩。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