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3 页
  • 大小 835.884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0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3)页,835.8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47f8537ec82a7d8951f616404cfdb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生物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合计60分)1.大肠杆菌、颤蓝细菌、青蛙细胞和人体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A.细胞膜、细胞质、核膜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核C.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D.细胞壁、细胞膜、核膜【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真核细胞中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详解】大肠杆菌和颤蓝细菌是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核糖体,没有核膜;青蛙和人体细胞都是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没有细胞壁,ABD错误,C正确。故选C。2.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RNA包膜病毒,其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SARS-CoV-2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能

力强等特点。下列关于SARS-CoV-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SARS-CoV-2包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SARS-CoV-2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SARS-CoV-2的遗传物质的

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盛放咽拭子试管的红色液体可为病毒提供营养,使其增殖【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

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详解】A、新冠病毒的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B、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病毒增殖过程中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正确;C、新冠病毒是RNA病毒,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D、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增殖,D错误。故选D。3.蓝细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两类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都含有核糖体B.两者的细胞壁

成分不同,但都具有保护和黏附功能C.蓝细菌具有光合膜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不可以D.酵母菌含有液泡而蓝细菌没有【答案】B【解析】【分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原核

生物除了支原体都具有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DNA为环状裸露的,不构成染色体。【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

具有核糖体,A正确;B、蓝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酵母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几丁质等,都具有保护但没有黏附功能,需要寄生于其他细胞的生物或癌细胞一般具有黏附功能,B错误;C、蓝细菌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不能光合作用,C正确;D、酵母菌内含有液泡,可

以贮存某些物质,具有调节细胞渗透压等功能,蓝细菌没有,D正确。故选B。4.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D.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

应先抬高镜筒再转动转换器【答案】A【解析】【分析】低倍镜换做高倍镜的步骤: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先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换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详解】A、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首先需要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为高倍物镜,A正确;B、脂肪

经苏丹Ⅲ或苏丹IV染色后,可以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C、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若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可能会压坏玻片和物镜,C错误;D、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无需抬高

镜筒再转动转换器,D错误。故选A。5.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蒸馏水来检测葡萄糖和蛋白质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直接置

于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D.变性后的蛋白质依旧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

、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斐林试剂的甲液和双缩脲试剂的A液均为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但斐林试剂乙液为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为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因此仅用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蒸馏水不能检测葡萄糖等还原糖,A错误;B、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还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

切片,还需加入苏丹Ⅲ染液,再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C错误;D、变性后的蛋白质,肽键并没有被破坏,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D。6.某同学经常头晕,经检查发现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被诊断为贫血,医生建议该同学补充()A.Zn2+B.Fe2+C.Ca2+D.K+

【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有:(1)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详解】ABCD、Fe2+是组成血红蛋白中血红素分子必

不可少的无机盐离子,所以某同学经常头晕,经检查发现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被诊断为贫血是因为缺少Fe2+,应该给该同学补充Fe2+,ACD错误,B正确。故选B。的7.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可用制作成“汉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不能作为植物细胞内的储能

物质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贮存在肌细胞中的多糖D.鸡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

布不同,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是动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错误;B、纤维素是植物多糖,但人体消化道内没有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

、吸收、利用,B错误;C、糖原是动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在肌肉中以肌糖原形式存在,C正确;D、鸡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D错误。故选C8.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广告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无糖饼干由天然谷物制成

,不含任何糖类B.鱼肝油含有维生素D,有助于儿童骨骼生长C.来自稀有植物的核酸片剂,能满足你对核酸的特殊需求D.运动饮料含有Fe、Zn等微量元素,能提供你运动时消耗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却有

着重要作用。(1)构成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4)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渗透压。【详解】A、天然谷物里面富含淀粉、麦芽糖等糖类,A错误;B、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磷和钙的吸

收,促进骨骼生长,B正确;C、稀有植物的核酸片剂在人体的消化内被分解成核苷酸,不能满足人对其的特殊需求,C错误;。D、Fe、Zn等微量元素构成的无机盐能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渗透压等,但是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构成B。9.国家卫健委2021年7月表示我国成年人

肥胖率超过50%,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21年美国肥胖症大会上公布了肥胖症新药Wegovy(一种多肽)。数据显示:接受该药治疗的成人患者,在2年研究期间实现了显著和持续的体重减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egovy既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B.Wegovy加热后,肽链的

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C.Wegovy变性后不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D.组成Wegovy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肥胖症新药Wegovy,是一种多肽,具备肽链的一系列特性

。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失去生物活性,但肽键没有被破坏。【详解】A、肥胖症新药Wegovy是多肽,所以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错误;B、Wegovy加热后变性,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空间结构被破坏,其特定功能发

生改变,B正确;C、肽链加热后,肽键正常,可以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D、组成肥胖症新药Wegovy是一种多肽,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错误。故选B。10.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细胞膜外侧,与荧光指示剂同时使用令癌细

胞与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剂”含有C、H、O、N、Cl等元素B.患者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C.“染色剂”选择性地与癌细胞结合与质膜的选择透性有关D.“染色剂”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切除癌细胞所在组织【答案

】C【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蛋白质的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且是氯代毒素,含有C、H、O、N、Cl等元素,A正确;.B、蝎毒

”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因此不能口服,B正确;C、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与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C错误;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切除癌细胞所在组织,D正确。故

选C。11.清代袁枚《苔》有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结合核酸知识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苔藓与牡丹细胞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B.苔藓与牡丹细胞内核酸的元素组成不同C.苔藓与牡丹细胞的遗传物质成分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D

.苔藓DNA与牡丹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组成。2、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3、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四种碱基为A、C、G、T;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五碳糖是

核糖,四种碱基为A、C、G、U。【详解】A、苔藓与牡丹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B、苔藓与牡丹细胞内核酸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B错误;C、苔藓与牡丹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都是DNA,则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种类也相同,都是A、T、G、C,C错误;D、DNA具有多

样性和特异性,苔藓DNA与牡丹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D。12.如图甲是组成乙或丙的基本单位(单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乙、丙的基本单位,其差别在于m的不同B.乙彻底水解得到6种水解产物C.细菌中含有5种m、8种甲D.新

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属于丙类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为核苷酸,其中a为五碳糖,b为核苷酸,m为含氮碱基;乙为DNA分子;丙为mRNA。【详解】A、乙为DNA分子,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丙为mRNA,其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两者的差别在于a五碳糖和

m含氮碱基不同,A错误;B、乙为DNA,DNA彻底水解得到脱氧核糖、磷酸、4种碱基(A、T、C、G),共6种水解产物,B正确;C、细菌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5种碱基(A、T、C、G、U),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C正确;D、新冠病毒的遗

传物质是RNA,属于丙类物质,D正确。故选A。13.下图中的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取决于其

结构B.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C.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D.构成细胞膜的Y可以移动,而Z是静止的【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其中X是葡萄糖,Y是蛋白质,Z是磷脂。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

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详解】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A正确;B、维生素D是脂溶性小分子,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Z磷脂有关,B错误;C、细胞膜会被蛋

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Y蛋白质,C错误;D、构成细胞膜的Y蛋白质、Z磷脂都可以运动,D错误。故选A。14.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A

.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答案】C【解析】【详

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镶、嵌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所以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故选C15.根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唾液腺细胞比汗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B.心肌细胞比腹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胰腺细胞比皮肤细胞具有更发达的高尔基体D.肌肉细胞比胃腺细胞有更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细胞器的含量不同是表现之一。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如浆细胞、胰岛B细胞、消化腺细胞等,含有更多的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详解】A、唾液腺细胞可以合成和分

泌唾液淀粉酶,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因此比汗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A正确;B、心肌细胞需要更多的能量,细胞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有氧呼吸,故比腹肌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B正确;C、胰腺细胞具有旺盛的分泌功能,高尔基体与分泌蛋

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故胰腺细胞比皮肤细胞具有更发达的高尔基体,C正确;D、胃腺细胞具有分泌胃液的功能,粗面内质网可以合成、加工和运输分泌蛋白,胃腺细胞比肌肉细胞有更发达的粗面内质网,D错误。故选D。16.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

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B.图甲中b的产物可能没有生物活性C.图甲、图乙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图乙说明高尔基体与

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相互转化【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甲,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b与c之间通过囊泡运输物质,c与细胞膜之间页通过囊泡运输物质。分析图乙:黑色柱状面积减少,代表内质网,阴影柱状面积不变,代表高尔基体,白色柱状面积变大,代表细胞膜。【详解】A、图甲中的a、

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B、图甲中b是内质网,对肽链进行初步加工,使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但是不具有生物活性,B正确;C、图甲中b与c之间通过囊泡运输物质,c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

运输物质;图乙所示的面积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图乙黑色柱状面积减少,代表内质网,阴影柱状面积不变,代表高尔基体,白色柱状面积变大,代表细胞膜,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相互转化,D正

确。故选A。17.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房颤)的致病机制是核孔引发的运输障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膜内贮存着细胞的全部遗传信息B.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DNA、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孔运输障碍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

细胞常有较小的核仁和较多的核孔【答案】C【解析】【分析】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由4层磷脂

分子组成,膜内贮存着细胞的主要遗传信息,细胞质中含有少量遗传信息,A错误;B、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出细胞核,B错误;C、核孔是核孔蛋白复合体,出现运输障碍的原因可能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功能的改变,C正确;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常有较大的核仁和较多

的核孔,D错误。故选C。18.下图为RagC蛋白复合物的跨核孔穿梭运输示意图。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与核膜上的mTORC1结合,激活了mTORC1,进而抑制物质SKN1,从而抑制SKN1对物质ACAD10的激活

作用,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无活型RagC转化为激活型RagC需要ATP提供能量B.据图分析,激活型RagC对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激活型RagC和无活型RagC出入核孔D.Rag

C蛋白复合物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

存在状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图中显示,细胞核中无活型RagC转化为激活型RagC并不需要ATP提供能量,A错误;B、图中显示,激活型RagC与核膜上的mT0RC1结合,抑制物质SKN1,从而抑制SKN1对物质

ACAD10的激活作用,而ACAD10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激活型RagC对细胞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错误;C、结合图示可知,无活型RagC进入细胞核,激活型RagC运出细胞核都需要ATP供能,抑制细胞呼吸会抑制ATP产生,进而影响激活型RagC和无活型RagC出入核孔

,C错误;D、RagC蛋白复合物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进一步激活核膜上的mTORC1信号分子后,转移到细胞核内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D。19.兴趣小组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实验中,

选用的0.3g/mL蔗糖溶液存在质壁分离速度慢和溶液黏性强等缺点,该小组选用0.3g/mL的KNO3溶液替代,结果发现质壁分离明显且迅速,但滴清水后不能复原。下列关于该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KNO3溶液相比,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更低B.滴清水后不能复原,说明此时水分子不能进入细胞C.滴清水

后不能复原可能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D.适当降低KNO3的浓度可能会观察到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答案】B【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

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详解】A、KNO3的分子量比蔗糖的低,同质量分数的溶液,KN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高,渗透压更高,A正确;B、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质膜,滴清水不能复原的原因可

能是质膜失去选择透过性,B错误;C、根据题干,质壁分离明显且迅速,说明溶液浓度过高,短时间内细胞可能因失水过多而死亡,C正确;D、K+、NO3-可以通过质膜进入细胞中,适当降低KNO3的浓度可能会观察到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D正确。故

选B。20.细胞内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参与物质的运输过程。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囊泡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具分泌功能的细胞不会产生囊泡B.囊泡中包裹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C.囊泡中的物质都会运到细胞

外起作用D.囊泡与生物膜随机融合实现定向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囊泡主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出芽及细胞膜内吞等途径形成,其中包裹着运输蛋白质及其他物质,该过程的实现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都需要消耗线粒体等提供的能量。【详解】A、

不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也可能产生囊泡,如核糖体合成的水解酶,可以被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包裹后与溶酶体融合,成为溶酶体的一部分,A错误;B、囊泡内运输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分泌也是胞吐作用,囊泡内包裹的性激素属于脂质,B正确;C、胞吐过程产生的囊泡可将物质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胞吞

过程产生的囊泡可将物质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因此囊泡既能够将物质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也能将物质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C错误;D、囊泡和其融合的生物膜上都存在自身的蛋白复合物,只有二者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生物膜的融合,因此囊泡与生物膜融合的特异性实现定

向运输,D错误。故选B。21.某种金属离子能够跨膜运输进入细胞。将细胞置于含不同浓度该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1h后测量细胞内该金属离子浓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细胞吸

收B.培养液温度会影响该离子的吸收C.当培养液离子浓度超过2mmol·L-1后,细胞停止吸收该离子D.在a点,培养液离子浓度大小是限制该离子吸收速率的因素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转运是否

消耗示例的式蛋白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详解】A、某

金属离子能够跨膜运输进入细胞,且细胞内的浓度高于培养液中的浓度,所以该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细胞吸收,A正确;B、该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需要消耗能量,温度会影响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所以培养液温度会影响该离子的吸收,B正确;C、当培养液离子浓度超过2mmo

l·L-1后,细胞内金属离子浓度不变,处于动态平衡,并不是细胞停止吸收该离子,C错误;D、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在0-2mmol·L-1之间时,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内离子浓度也增加,则在a点,培养液离子浓度大小是限制该离子吸收速率的因素之一,D正确。故选C。2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

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主张”能匹配的是()选项方法与结果结论或主张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运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软木薄片,发现软木由许多类似蜂巢的小室构成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B1970年,科学家进行了著名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先通过一些

方法使人和小鼠的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再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在37℃下培养40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在整个细胞中都呈均匀分布细胞膜的蛋白质是呈

流动状态的C科学家将变形虫缓慢地切成两半,一半有细胞核,一半无细胞核。有核的部分具有应激性,仍能生长、分裂、再生;无核的部分无应激性,不再分裂增殖,没多久就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死亡了。若无核的部分被及时植入一个完整的细胞核,将恢复生长和分裂等生理功能要场所D1897年,

德国的毕希纳证明,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就可以进行酒精发酵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

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极少数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等)。【详解】A、罗伯特.胡克运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软木薄片,发现软木由许多类似蜂巢的小室构成,将其命名为细胞,

A错误;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膜中的蛋白质是流动的,因此最后不同的荧光呈现均匀分布,B正确;C、有核的部分具有应激性,仍能生长、分裂、再生;无核的部分无应激性,不再分裂增殖,说明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而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

所,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C错误;D、无细胞的酵母汁就可以进行酒精发酵,说明酒精发酵不需要完整的细胞,只是需要酵母菌的某些代谢产物而已,D错误。故选B。23.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酶促反应时间可用t3-t2来表示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等量相同滤纸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实验装置用于探究影响酶促反

应速率因素,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再计算平均值。【详解】A、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

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水解,A正确;B、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氧气,酶促反应时间可用滤纸片从进入液面之时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B错误;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C正确;D、为了避免

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计算平均值,D正确。故选B。24.ATP是心内科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药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炎患者可服用ATP药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B.1分子ATP是由1分子腺苷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C.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的产

物可用来合成DNAD.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1、从反应条件分析:ATP水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是水解酶;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2

、从能量分析来看: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特殊化学键中,而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化学能。3、从ATP的合成与分解场所分析: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的分解场所较多。【

详解】A、ATP是生物体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心肌炎患者可服用ATP药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B、ATP结构式为A-P~P~P,其中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因此1分子ATP是由1分子腺苷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B正确;C、ATP脱

去2个磷酸基团的产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用来合成R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D、从两个反应所需的酶、参与条件和反应场所来看,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D正确。故选C。25.电化学酒精测试仪又被称作燃料电池型呼气酒精测试仪,它的

原理为呼气中酒精被催化剂氧化成氧化碳(或乙醛)和水的过程中释放出化学能,化学能经能量转换器转换之后成电流通过电伏特表,表读值越高,则乙醇浓度越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是否酒驾,还可通过呼出气体是否可使重铬酸钾变蓝来检测B.酒

精是人在缺氧状态下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C.酒精进出细胞的方式与甘油相同D.生物进行厌氧呼吸时,丙酮酸直接被氢还原为乙醇【答案】C【解析】【分析】1、酒精可以使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检测是

否有酒精。2、厌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大多数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人是否酒驾,还可通过呼出气体是否可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来检测,A错误;B、人进行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酒精,B错误;C、酒精进出细胞的方式与甘油相同,都是自由扩散,C正确;D、生物进行厌氧呼吸时,丙酮

酸在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进而被[H]还原成乙醇,D错误。故选C。26.某研发部门用紫外线诱变野生型酵母菌,欲获得线粒体中不能合成[H]的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用于酒精发酵。已知呈白色的TTC显色剂能与O2竞争性结合[H]形成红色物质TP,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A.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呈白色的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B.与野生型相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用于酒精发酵,能提高酒精的产量C.有氧条件下,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厌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酒精无法合成ATPD.酵母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相同葡

萄糖时,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总量之比为1:3【答案】D的【解析】【分析】1、细胞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由l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产生少量NADH与能量。2、厌氧呼吸分为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详解】A、TT

C呈白色,TTC与[H]反应后呈红色,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线粒体中不能合成[H],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呈白色的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A正确;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线粒体无法合成[H],不能完整进行需氧呼吸,故其厌氧呼吸作用较强,则利用呼吸缺陷型酵

母菌来酿酒,其产量将高于普通酵母菌,B正确;C、在有氧条件下,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厌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酒精,不释放能量,因此无法合成ATP,C正确;D、酵母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相同葡萄糖时(假设都消耗

1单位葡萄糖),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总量之比为6:(6+2)=3:4,D错误。故选D。27.秋季枫树等植物的叶片变为红色,主要是由于花青素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降低所致,实验小组对此进行实验验证: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用层析液进行分离,结果滤纸条上出

现四条色素带,靠近层析液的两条色素带非常窄,下列有关推断不合理的是()A.变窄的是叶黄素和叶绿素bB.低温叶绿素容易被破坏C.滤纸条未显现花青素的原因可能是花青素为水溶性色素D.叶绿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

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

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中色素带由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因此变窄的两

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A错误;B、据题意“秋季枫树等植物的叶片变为红色,主要是由于花青素增多而叶绿素含量降低所致”,秋季温度降低,即低温叶绿素容易被破坏,B正确;C、如果花青素溶于有机溶剂则滤纸条上会有花青素,所以滤纸条未显现花青素的原因可能

是花青素为水溶性色素,花青素不溶于无水乙醇,所以无法提取到花青素,C正确;D、提取叶绿素的原理是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D正确。故选A。28.下列化合物中不含有P元素的是()A.ATPB.NADPHC.核酸D.腺苷【答案】D【解析】【分析】①ATP的结构

可以简写成A—P~P~P,“A”代表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的化学键。②NADPH为还原型辅酶Ⅱ,其中的“P”表示磷酸基团。③核酸的

基本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的核苷酸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详解】A、ATP中含有3个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中含有P元素,A错误;B、NADPH中的“P”表示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中含有P元素,B错误;C、磷酸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之一,磷酸中含有P元素,C错误;D、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的,不含有P元素,D正确。故选D。29.科学家研究了黄金梨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相关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11:00为

全天真正光合速率日变化最高峰,峰值约为9.5μmolCO2·m-2·s-1B.引起该植物光合作用“午休”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的波动C.14:00出现的光合作用小高峰,推测是由于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升高,气孔又重新打开D

.11:00时对应的温度是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在白天,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同时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分析图中可知,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曲线,

正午植物出现光合“午休”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气温变化为先上升后下降,相对湿度为先下降后上升。【详解】A、图中出现的双峰型曲线为净光合速率的曲线,11:00为全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高峰,峰值约为9.5μmolCO2·m-2·s-1,真正光合速

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呼吸速率未知,所以无法判断真正光合速率的变化,A错误;B、引起该植物光合作用“午休”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植物在正午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气孔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致,B错误;C、14:00时,由于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升高,气孔又重新打开

,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出现的光合作用小高峰,C正确;D、在最适温度时,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应该达到最大,因呼吸速率未知,所以不知道真正光合速率最大时对应的温度为多少,11:00时对应的温度是该植物净光

合速率最大的点,D错误。故选C。30.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

致。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B.t1比t2具有更高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有关D.三者

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则二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t2所需的光照强度高于t1;当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等于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时,t2所需光照强度低于t1。【详解】A、在正常光照

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则二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t2所需的光照强度高于t1,因此当二者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大时,t2所需光照强度高于t1,即t1具有比t2更低的光饱和点,A正确;B、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当呼吸作用释放CO2

速率等于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时,t1所需光照强度低于t2,即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他性状基本一致,因此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含量无关,C错误;D、正常光照条件下,三者的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

积的不同,从而影响光合速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后,例如都达到光饱和后,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不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小,D错误。故选A。31.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破坏细胞

间的果胶,有利于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B.清水漂洗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以利于染色C.若改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则无需用龙胆紫染液染色D.可在显微镜下对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

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

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

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

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详解】A、盐酸可以将细胞之间的果胶质松散,便于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A正确;B、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以利于染色,B正确;C、洋葱外表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观察,C错误;D、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清晰,数目稳定,可用于染色体计数,D正确。故选C。32.下图①~④表示某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的过程是②③①④B.①时期胞质开始分裂C.③时期染色质开始变短变粗形成染色体D.④时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细胞形成核膜和核仁,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②细胞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表示有丝分裂前期;③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分析,有丝分裂的过程依次是②③④①,A错

误;B、④时期,胞质已经开始分裂,B错误;C、②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变短变粗形成染色体,C错误;D、④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D。【点睛】33.在“观察植物细胞

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选择根尖不同部位均为2mm的切段作为实验材料,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取材部位解离漂洗染色压片甲根尖1~3mm处-+++乙根尖1~3mm处+-++丙根尖5~7mm处++++A.细胞重叠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B.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C.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D.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

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步骤为: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

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

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

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像为止。【详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没有进行解离,所以细胞与细胞没有分离开来而重叠在一起;由于乙没有进行漂洗,解离液会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体着

色很浅不清楚;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7mm处,此处已不是分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质不会变成染色体,但操作过程正确,所以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的原

理,熟悉实验步骤的安排,分析实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结果和原因。34.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B.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相同C.细胞分化有利于

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

性、稳定性、不可逆性。【详解】A、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mRNA和蛋白质种类都不完全相同,B错误;C、细胞分化

可以产生多种结构、功能、形态不同的细胞,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D、正常情况下,分化是不可逆的,D正确。故选B。35.下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造血

干细胞与白细胞的DNA不同,因此合成的RNA和蛋白质种类也不同B.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不可逆的转变C.生物个体的发育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的D.细胞分化持续存在于整个人体发育过程中【答案】D【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均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该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详解】A、白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故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的基DNA是相同的,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者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

同,A错误;B、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一般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单细胞生物不发生细胞分化;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分裂能增加细胞数目,而细胞分化能增加细胞种类,因此细胞分裂、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但

生物的个体发育并不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的,该过程中还有细胞的衰老等过程,C错误;D、细胞分化持续存在于整个人体发育过程中,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D。36.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表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表1人的成

熟红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特征阶段阶段①阶段②阶段③阶段④细胞特征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能力逐渐减弱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A.阶段①—④细胞内均有基因在选择性表达B.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

定功能有关C.核糖体增多是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D.失去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成熟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这样的结构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是相适应的。【详解】A、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核糖体,而阶段④无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因此该阶段不能发生基因的表达,A错误;B、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细胞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有关,B正确;C、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车间,因此核糖体增多为大量合成血红

蛋白提供了前提条件,C正确;D、失去细胞核为更多的血红蛋白提供了空间,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D正确。故选A。37.端粒学说是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用来解释细胞衰老机制的一种学说。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DNA序列,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看分裂次数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

内延伸。端粒酶(由模板RNA和催化蛋白形成的复合体),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缩短的端粒延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端粒酶的存在说明RNA可作为催化剂,正常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普遍高于癌细胞B.端粒

酶有模板作用和催化作用,染色体DNA末端修复过程有A—U、U—A碱基配对C.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D.端粒酶是一种RNA聚合酶,使端粒延长,保护染色体结构,该项研究为延长人的寿命提供理论指导【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端粒学说,端粒酶可以延长端粒,使细胞不断分裂,因此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高,可以无限增殖,而正常细胞不能延长端粒,最终死亡。【详解】A、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普遍高于正常细胞,A错误;B、端粒酶有模板作

用和催化作用,模板是RNA,合成的产物是DNA,故DNA末端修复过程有A—T、U—A碱基配对,B错误;C、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这是衰老机制中“端粒学

说”主要内容,C正确;D、端粒酶从功能上看,像是一种逆转录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D错误。故选C。38.将具有一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子比例为()A.1/8B.7/8C.7/16D.

9/16【答案】B【解析】【分析】将具有一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n次,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的比例是1-(1/2)n。【详解】假设具有1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则Aa自交一次后代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即AA1/4,Aa1/2

,aa1/4,再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AA=1/4+1/2×1/4=3/8,Aa=1/2×1/2=1/4,aa=1/4+1/2×1/4=3/8;再让F2自交得到的F3中AA=3/8+1/4×1/4=7/16

,Aa=1/4×1/2=1/8,aa=3/8+1/4×1/4=7/16,所以将具有1对遗传因子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7/16+7/16=7/8。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39.在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

,有学生取两个布袋,装入布袋的小球上有的写上“A”,有的写上“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C.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的过程模拟了亲本产生

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D.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的过程模拟了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3:1。用甲乙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布袋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B、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

原布袋内,以保证每次抓取不同小球的概率均为1/2,B正确;C、每个布袋中的两种小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从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D、取出的小球代表雌雄配子,因此将每个布袋中取出的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C。40.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携带绿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2可以存活。现用纯合紫茎植株与纯合绿茎植株杂交,F1全为紫茎,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3:1B.7

:1C.5:1D.8: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配子致死情况,正确算出配子的类型和比例,再通过画棋盘格,得出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详解】紫茎、绿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用A/a表示,现用纯

合紫茎植株与纯合绿茎植株杂交,F1全为紫茎,说明紫茎为显性性状,绿茎为隐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F1紫茎(Aa)自交后代,携带绿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2可以存活,即该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1/3a、2/3A,雌配子也有两种:1/2a、1/2A。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

的子代中AA=1/3,Aa=1/2,aa=1/6,所以紫茎(Aa)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ABD错误,C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共4小题,合计40分)41.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图甲为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细胞合成与分泌抗体(免疫

球蛋白)的过程,图乙为抗体通过囊泡向细胞外运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含有DNA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抗体合成和分泌路径,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__________(填物质)培养

细胞,该物质运输到_____________(填图甲中序号)上合成抗体,该抗体从合成到分泌的过程中穿过___________层膜。据图乙分析,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其原因是_______

_____。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3)新冠病毒特效药的研究是人类对抗新冠疫情的另一重要战场。科学家拟利用磷脂分子构成脂质体,把某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

药物包裹入其中后送到特定靶细胞发挥作用。若该药物为脂溶性药物,则应包裹在图丙所示的结构________(填“A”、“B”)所在的位置中。【答案】(1)④⑤(2)①.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②.②③.#0##零#④.囊泡膜上的蛋白质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可进

行特异性识别⑤.(生物膜)具有流动性(3)B【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可知,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核,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中心体,⑦表示高尔基体。图丙中,由于磷脂双分子层的头部是亲

水的,尾部是疏水的,因此A是水溶性药物,B为脂溶性药物,据此答题即可。【小问1详解】分析图甲可知,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细胞核,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中心体,⑦表示高尔基体。其中含有DNA的结构有④细胞核,⑤线粒体

。【小问2详解】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抗体合成和分泌路径,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培养细胞,运输到②核糖体上合成抗体,由于抗体从合成到分泌的过程通过囊泡运输,所以穿过0层膜。在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

的功能,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起到了分类和包装的作用,根据图乙所示,由于囊泡膜上具有蛋白a具有特异性识别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的能力,所以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小问3详解

】图丙中,由于磷脂双分子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所以若该药物为脂溶性药物,则应包裹在图丙所示的结构B所在的位置中。42.某生物兴趣小组在0.03%的CO2浓度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

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c点时,植物甲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物乙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2)b点时,限制植物乙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3)若在c点时,突然

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植物甲的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______,ATP、NADPH的含量将会______。(两空均填“不变”“增加”或“减少”)(4)根据图像我们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甲、乙两植物生长快慢的关系,原因是______。【答案】(1)小于(

2)光照强度(3)①.减少②.增加(4)①.不能②.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的生长快慢不同【解析】【分析】分析图:光照强度为0时,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测得的CO2释放量为植物的呼吸速率,植物乙的呼吸速率>植物甲的呼吸速率;a和b点分别为植物甲和植物

乙的光补偿点,植物乙的光补偿点>植物甲的光补偿点;c点植物甲和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点植物乙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小问1详解】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

等,但植物乙的呼吸速率更大,则植物甲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小于植物乙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速率。【小问2详解】b点为植物乙的光补偿点,限制植物乙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小问3详解】c点时,突然停止CO2的

供应,短时间内植物甲的叶绿体中CO2被C5固定成C3的过程减弱,而C3还原的过程不变,因此C3含量会减少。C3含量减少,则C3还原消耗的ATP和NADPH减少,使得ATP、NADPH的含量将会增加。【小问4

详解】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生长速度取决于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据图分析光照强度大于5,植物乙生长比甲快;光照强度小于5,植物乙生长比甲慢,光照强度等于5时,甲乙生长速率相同,因此不清楚具体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无法判断甲、乙

两植物生长快慢的关系。43.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1

所示。图2是小鼠皮肤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与核DNA之比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个体的生长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使细胞数目增多。(2)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验甲组为__________组。乙组细胞数增加较甲组快,说明乙组中加

入了__________。丙组细胞数较乙组__________,说明丙组还添加了药物D,对药物X有抑制作用。(3)图2中BC段细胞主要进行的物质准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段细胞中为了使染色体定位、移动而形成的结构为__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已知小鼠体细胞染色体有40条,则处于EF段的细胞含染色体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_条、核DNA分子__________

个。【答案】①.细胞增殖②.对照③.药物X④.少⑤.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⑥.纺锤体⑦.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⑧.80⑨.0⑩.80【解析】【分析】分析图1: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

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X组,丙组后半段的细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D,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X,丙组先加入药物X,后加入药物D。分析图2:图2是小鼠皮肤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与核DNA之比

的变化曲线图,故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BC可以表示DNA复制阶段,CD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EF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详解】(1)个体的生长可以通过细胞增殖的方式使细胞数目增多。(2)由图

1可以看出,本实验甲组为对照组。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乙组细胞数增加较甲组快,说明乙组中加入了药物X。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丙组细胞数较乙组少,说明丙组还添加了药物D,对药物X有抑制作用。(3)图2中BC段细胞主要进行的物质准备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

D段细胞中为了使染色体定位、移动而形成的结构为纺锤体,纺锤体可迁引着染色体的移动;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染色单体消失为0,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已知小鼠体细胞染色体有40条,

EF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则处于EF段的细胞含染色体80条、染色单体0条、核DNA分子80个。【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等知识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44.豌豆的

紫红花(A)和白花(a)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纯种白花与纯种紫红花杂交,正反交的结果F1均表现紫红花,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红花∶白花=3∶1。试分析回答:(1)紫红花和白花中,_____为隐性性状,F1为杂合子,表现出紫红花的原因是_____。(2)利用豌豆验证分离定律的正确性,最简便的方法___

_,因为操作时只要____即可。(3)F2中紫红花自由交配,子代中紫红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4)从亲本(第一年)到判断F2的花色,需要经过_______年的种植试验(豌豆为一年生植物)。写出F

1和白花杂交过程的遗传图解:_______。【答案】(1)①.白花②.控制紫红花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1只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2)①.F1自交②.套袋(3)8/9(4)①.3②.【解析】【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生物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

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的3∶1性状分离比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有关系。【小问1详解】纯种白花和纯种紫红花杂交,F1均表现为紫红花,可

知紫红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F1是杂合子,由于紫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是显性,F1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小问2详解】利用豌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最简单的方法是F1自交,由于豌豆自花传粉,操作时只要套袋即可。【小问3详解】F2中紫红花基因型是1/3AA、2/3Aa,自由交配时用配

子法,F2紫红花产生的配子是2/3A、1/3a,子代中紫红花的比例是1-(1/3×1/3)=8/9。【小问4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