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6 概括分析文意 Word版含解析.docx,共(8)页,37.3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d9f48f8a243af44b78bda6a00d83ba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案二十六概括分析文意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
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
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
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
,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中李息,曰:“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
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汲黯不畏权贵,喜欢直
言劝谏。汲黯曾当面质问汉武帝,气得汉武帝罢朝而去,其他大臣们为汲黯担心不已,他却自有主张。B.汲黯性情戆直,廷争不假辞色。汲黯多次指责张汤,面对张汤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的反驳,他回击刚直,甚至有点怒不可遏。C.汲黯忠于职守,不愿外任为官。汲
黯只愿当中郎,希望能出入宫禁为汉武帝纠正过失,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D.汲黯为政清明,获得皇帝褒奖。汲黯治理淮阳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治理效果明显,朝廷让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继续治理淮阳。2.赴外任前,汲黯劝说李息要向汉武帝揭露张汤,李息却没有这样做
,后来李息因之被汉武帝治了罪。为什么说李息并不冤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
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利病,甚亲昵之。从
(高祖)平京城,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
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
曲尽其源。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十五年,太宗下诏,将有事
于泰山,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为封禅使,参考其仪,多从师古之说。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选自《旧唐书·颜师古传》,有删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师古少承家风,广读书,善作文。襄州总管薛道衡喜欢他的文才,曾经请他修正文章,
因为写作和颜师古交往甚密。B.颜师古精通治理,对自己的才干很有自信。尚书左仆射杨素质疑其治理能力,他轻松奏对,到任后才能出色并且治理得很好。C.颜师古学识出众,深得太宗爱惜。师古遭众人非议,说他收受贿赂,被贬出京,太宗惜其才,将他重新调回任秘书少监。D.颜师古勤于治学,学术成就斐然。太宗让
读书人学习他考定的《五经》,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广为流传。4.颜师古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二、强化练(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材料一襄子围.于晋
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
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
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
,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
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
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孔鲋,孔子八世孙。5.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
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
“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
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
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8.把文中画横线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9.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案:1.C解析C项,“汲黯只愿当中郎”和“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表述不正确,原文为汲黯希望当中郎,
汉武帝认为淮阳郡属楚国地界,看中汲黯的威望,让他去做太守。2.参考答案作为臣子,李息不向皇帝揭露张汤,不忠;作为朋友,李息不听汲黯的良言劝告,不义;作为个人,李息害怕张汤,不勇。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从李息的角度出发,将人物的身份和人
物间的具体关系梳理出来,自然就得出李息受罚不冤枉的原因了。由原文“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
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可知,作为臣子,李息不向皇帝揭露张汤,不忠;由原文“黯既辞行,过大行中李息”可知,作为朋友,李息不听汲黯的良言劝告,不义;由原文“息畏汤,终不敢言”可知,作为个人,李息害怕张汤,不勇。参考译文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
。天子正招选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皇帝刚说到我要怎样怎样,汲黯就对答说:“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却要在表面广施仁义,又怎么能效法唐尧、虞舜的治国之道呢!”皇帝默不作声,发了怒,脸色大变罢了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担心。皇帝退朝后,对左右的人说:“汲黯戆直得也太
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和辅弼的大臣,难道就是让他们阿谀奉承,而把主上陷于不义之地吗?况且我已身居其位,纵使爱惜自己,可辱没了国家又当如何呢!”张汤刚刚因为参与改定刑律法令担任了廷尉,汲黯就屡屡在皇帝面前质问、指责张汤,他说:“
您身为正卿,对上没能发扬先帝的功业,对下没能抑制住天下人的邪念,或是让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或是使得监狱中犯人减少,这两样中一样也没办到。靠罗织罪名,使人受苦来办案行事,靠任意断案来成就功名,为什么竟要把高皇帝时的律令拿来乱加改动呢?您因为这样做会落得族灭无后的。”汲黯当时
和张汤辩论争议,张汤争辩时常常在一些文辞细小处苛求探究,汲黯则伉直峻厉,高谈阔论,却没能驳倒张汤,就愤愤地骂道:“天下有说刀笔小吏不能让他们做公卿,真是这样。如果真如张汤所言,就将使天下人叠起脚来,站立不动,连眼睛也只能斜视了!”过了几年,恰逢改铸五铢钱,百姓中有很多人偷铸钱币,
以楚地最为严重。皇帝认为淮阳郡属楚国地界,就召汲黯来任命他做了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官印,诏令屡次强迫给他,之后他才接受了诏命。诏令召汲黯觐见,汲黯向皇帝哭诉道:“我自以为将要身死沟壑之中,不能再见到陛下了,没想到陛下能再次收录起用我。
我常患贱病,体力难以胜任郡中政事,我甘愿做个中郎,出入于宫禁之中,负责替您拾遗补阙,这是我的愿望。”皇帝说:“您是不是轻视淮阳郡呢?我即刻就召您回来。只是淮阳郡那里官吏和百姓不大融洽,我仅想借重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户就能治理好。
”汲黯辞行之后,去拜望大行中李息,说道:“我被抛弃到外郡去,没办法参与朝廷议政。然而御史大夫张汤智谋足可以抗拒别人的劝谏,奸诈足可以文过饰非,专会讲取巧奸佞和强辩指责的话,不肯秉正为天下说话,专门阿谀奉承主
上的心意。主上心里不想要的,他就跟着去毁谤;主上心里想要干的,他就跟着赞誉。喜好兴起事端,玩弄法律条文,在朝中心怀欺诈来迎合主上的心意,在朝外则挟制酷吏恶人来维护威严。您位居九卿之列,如不早些进言皇上,您将会和他一道受到惩
处了。”李息畏惧张汤,始终没敢进言。汲黯采用原来的方法治理淮阳,使淮阳政事清明。后来张汤果然事败,皇帝听到汲黯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将李息判了罪。下令让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在淮阳为官。3.C解析C项,“被贬出京,太宗惜其才,将他重新调回任秘书少监”错误。由原文“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
。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可知,颜师古还未出京,太宗就重新任命他为秘书少监。4.参考答案①家庭环境的熏陶,博览群书,勤于写作。②严谨缜密、追根溯源的治学态度。(答“严格考证”“勇于探究”也可)③太宗皇帝的重视和
支持。解析从选文中找出与学术有关的文字,分点概括即可。参考译文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是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孙子。他的父亲颜思鲁,因学识文才受到人们的称许,武德初年曾任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从小受到家学的熏陶,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训诂之学,擅长写文章。隋文帝仁寿
年间,由尚书左丞李纲推荐,被任命为安养县县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轻体弱,就对他说:“安养是个难以治理的县,凭什么能担当此任?”师古回答说:“割鸡焉用牛刀。”杨素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师古到任后果然以办事能干,把地方治理得好而闻名。当时薛道衡是襄州总管,与
高祖有交情,又喜欢师古的文才,有所著作,曾让他指摘文章中的毛病,与他非常亲善。跟随(高祖)平定京城,两次升迁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当时军国政务繁多,凡是诏令,都经他亲手完成。他明于政务事理,所草拟的册奏工整美好,是当时他人所不及的。太宗即位,提拔他为中书侍
郎,封爵琅邪县男。师古因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满,恢复中书侍郎之职。太宗认为经书典籍距离古圣人初创之时已经久远,在长期的辗转传抄过程中文字谬误很多,命令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文字,师古做了很多订正,《五经》定本撰成后,上奏太宗。太宗又召集诸儒重新进行详细的评议,当时诸儒对承袭的师说相习已久,都
一起非议《五经》定本。师古总是根据晋、宋以来的各种古今版本,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做清楚明白的回答,广征博引,论据详明,都出乎大家意料,诸儒没有不叹服的。于是太宗把他考定的书颁布于天下,令读书人学习。贞观七年,师古被任命为秘书少监,专管校订古书的工作,所有大家都疑惑不
解的奇文难字,他都能一一辨析清楚,说明其深隐的本源。后来众人议论说师古收受贿赂,因此出京任郴州刺史。师古还未走,太宗爱惜他的才华,对他说:“你的学识,可称是优良的,不忍远弃,你应当深刻地告诫自勉。”于是重又授任师古秘书少监。不久又奉诏令与
博士等撰定《五礼》,贞观十一年,《五礼》修成,师古晋升为子爵。当时承乾为皇太子,命师古注释班固的《汉书》,师古对《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看重。贞观十五年,太宗下诏,准备去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任封禅使,考
证相关礼仪,多依从师古的说法。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在当时广为流传。5.答案CEG解析“韩非书云夫子善之”中间可以断开,“韩非书云”“夫子善之”都是完整的意思,题干中没有断开,那就是“夫子善之”作“韩非书云”
的宾语,“云”是转述的标志。“引以张本”,“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张本”,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断开。“然”表示转折,“后”的意思是“后面”,中间不能断开,“然后难之”意思完整,后边断开。“岂有不似哉?”意思完整,“岂有”表示反问,
不是完整的意思,后边不能断开。6.B解析B项,文中的“劝”和《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都是“鼓励、劝勉”的意思,所以选项表述错误。7.C解析C项,“世人……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
众的信任”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自辅”指通过引用经典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自贤”指通过攀附圣贤、援用圣贤来彰显自己的贤能,“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表述错误。另外,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
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8.参考答案(1)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2)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解析(1)句中,“骄侮
”是“骄傲轻慢”的意思;“先”是意动用法,“把……放在前面”。(2)句中,“审”是“详细考察”的意思,“信”是“真实”的意思。9.参考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解析子鲋在批驳韩非时抓住其论述的关键漏洞:使用了虚假的事
实。答题分两步:第一步,审读题干,弄清题干要求。要找到文中有哪些人,做了哪些事。第二步,分析文本,组织答案。要分析事实依据有哪些。关键句为“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考生作答时,只要抓住核心意思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
城中,解除围困之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成为第一个被赏赐的人。张孟谈说:“晋阳城解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现在成为第一个被赏赐的人,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的时候,寡人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社稷将要灭亡。我的群臣没有不对我有骄傲轻慢之意的,只有
高赫没有失去君臣间的礼节,因此把他放在前面。”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会赏赐的人,就是赵襄子啊!赏赐一个人而使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善于赏赐啊。善于赏赐、惩罚的君王,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侵犯他人职守
,群臣不敢失礼。君王设置法令,臣下没有奸诈的想法。这样的话,就可以说善于赏赐和惩罚了。赵襄子有君臣亲近这样的恩泽,施行令行禁止的法令,尚且还有骄傲轻慢(他)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惩罚的原则。做臣下的,参议政事有功劳就赏赐
。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骄傲轻慢(国君),赵襄子就赏赐了他,这就赏赐错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善于奖赏的道理。材料二陈地有个叫武臣的人,对子鲋说:“韩非主张的刑法之说,与孔子的礼义观点相比,不同之处实在是太多了。每当我探究他们二人言论的深意,考察他们的所行之事,就
会感到他们的学说的影响力都是那样经久不衰,而且在主张遏制奸邪、劝导向善方面,韩非未必就一无是处,而孔子也未必就完全正确。像韩非那样的人,也应该说是当代的圣人。”子鲋说:“现在世上的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那些好事又常常穿凿附会的人,总是引经
据典以自圆其说,攀缘圣人自以为贤,妄图以此取信于那些愚昧无知的人,进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比如诸子所著的那些书,立论说理都是采取这种方式。请允许我大体说说一隅之见,先生您细察一下它是否真实。”武臣说:“好的。”子鲋说:“从前赵、韩
一起吞并了知氏,赵襄子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先赏赐(恭敬他的)一般臣子然后才赏赐有功劳的大臣。韩非在他的书里说孔子称赞赵襄子善于论功行赏,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张本,后面再反驳孔子的说法。韩非的书里难道不是篇篇都用的这种手法吗?然而他所说的根本不符合事实。怎么来证明他说的不对呢
?过去我的先祖孔子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就已经去世了,到鲁哀公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讨伐郑国,因齐国陈恒率师救郑无功而返,这时夫子去世已经十一年了,而晋国的四卿都还在世。后来到了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知氏被灭亡距孔子去世年代很远,韩非却公然将两
件事合为一件事来说,竟然毫无惭愧之意。由此看来,世上之所以有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一直以来,我对于类似韩非这样的诸子之说闭口不谈、充耳不闻。而今你却用尺表来量天高,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深渊,昧于大道又执迷不悟,轻信妄言而怀疑圣人,这不是
我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