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11 鉴赏小说形象 Word版含解析.docx,共(7)页,30.6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1ce9eafbb864129578ee529b5463c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案十一鉴赏小说形象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民工刘建华王安忆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的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刘建华这是我们的监工
,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
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下拉开了帷幕。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
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
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做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
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刘建华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
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吱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
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活做到一半的时候,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
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
全信了。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
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得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
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的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吱唷嚯哉!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
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有删改)1.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二、强化练(20
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扬扬,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
。——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
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
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来了。”大家一起想。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
清楚楚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
了一声,接下去:“骑了马,得意扬扬!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
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麻子忽然在一
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
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
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一路上——“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
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
信。“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
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
。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
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延安,1938年秋(有删改)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
,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D.王木匠
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
起来了。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
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5.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6.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1.参考答案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
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③执拗狭隘,狡黠尖刻。解析由文中“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刘建华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可见其技术精湛、认真敬业;由文中“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中午
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可见其热爱生活、讲求条理;由文中的“过年能不回
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可见其执拗狭隘,狡黠尖刻。2.参考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
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解析从叙述人称及视角看,文本通篇以第一人
称“我”的视角来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第一人称的作用就是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从塑造人物形象看,文中“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心里不由得感慨:……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通过“
我”的心理活动来塑造刘建华这一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看,结尾处“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
教训”与开头“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形成照应,表现人物狭隘尖刻的性格特点,由隐伏变得清晰具体。3.B解析A项,“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误。在后文未见照应。C项,“‘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于文无据。D项,“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错误,应为敌人的入侵让王木匠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4.D解析D项,“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理解错误,故事套故事的手法,在这篇小说中没有体现出主题的多元性。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呼吁中
国民众组织起来,结成团结抗日的“石门阵”,保家卫国,抵抗侵略。5.参考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解析内容上,反复的手法起强调作用,或是
强调石门阵到处都是石头,或是强调鬼子进村时村庄的状态,表达了王木匠对石门阵的满意和骄傲、对百姓生活平安美好的愿望以及对侵略者的憎恶。情节结构上,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用反复的手法具有延宕效果,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6.参考答案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原文,筛选出与“门”相关的内容
,然后结合相关情节和小说主题来分析“门”的含义。比如小说中的“屋门”“木头门”等,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门。而“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中的“石头门”则象征了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大门”;“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中的“门”,则与小说的主旨密切相关,象征了老
百姓对和平社会、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