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4 概括新闻的信息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9.281 K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4 概括新闻的信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4 概括新闻的信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4 概括新闻的信息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4 概括新闻的信息 Word版含解析.docx,共(6)页,29.2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c40ca388cbbe01d34ac47719d0726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案四概括新闻的信息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

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

,再现昔日“万园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

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

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取材于2021年1月27日《光明日报》)材料二新阶段,中国

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的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

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有19部,201

9年则有26部,作为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片,《武汉日夜》上映6天,累计票房已突破2021万。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国文史纪录片更是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

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成为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选择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纪录片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央视播出的2020年至

2021年的跨年之作《我在故宫600年》成功引爆荧屏,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大量使用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历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它代表中国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期待纪录片人承担

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摘编自《2020纪录片:新时代,影像志的新表达》)材料三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四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

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

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传统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

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

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1.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相关报道,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

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纪录片别

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联结。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

、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二、强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题。材料一当前,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各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政治性

、先进性、群众性,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最广泛地与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周围。鼓励和支持广大人才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随着我国人才队

伍规模快速壮大,广大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屡建功勋。事实证明,伟大的事业激励人才、造就人才、成就人才,广大人才只有投身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才能充分释放自身的才华和能量,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职责。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潜能。

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现在,我国拥有科技人力资源约1.1亿人,已经建成23000余个各级团结科技人才的学会组织,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科技群

团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人才工作。各级科协、学术团队既具有联系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功能,承载着团结引领众多科技人才矢志爱国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等历史使命,又秉承着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人才之家的根本宗旨,应该帮助广大人才反映意见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加强科学共同体自律,真正促进人才成长提

高,促进科技的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以及智库作用的发挥。(摘编自李坤平《把科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材料二1997年出生的杨山巍,曾参加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车身修理项目的首枚金牌;今年35岁的张亮,从一名普通电

焊工成长为中国石油行业的技能专家;1987年出生的杨永修,厚植传统技术文化理论知识储备,加强产品加工实践创新训练,平均一年要带领团队试制500辆新车型的核心零部件;“85后”的龙斌,至今参与研发的掘进机已超过100台……“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

,其职必举。”大国工匠的起点往往只是复杂生产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但即使岗位平凡也能追求卓越、创造不凡。备战世界技能大赛,杨山巍经历了400多个昼夜的“魔鬼训练”,为练习底盘钻孔磨损了300多个钻头,消耗了近千块打磨片;张亮用沙袋绑住

手臂来练习手握焊接的稳定性,经他手的焊口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摒弃浮躁、久久为功,手上的老茧、身上的烫痕、长年累月苦练出来的本领,见证了奋斗的青春,增添着前行的底气。今天,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精湛技艺技能和较强创

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队伍。新时期的技能人才,不仅应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还要成为攻关新兴技术、破解工艺难题的行业专家。杨永修和团队以锲而不舍的劲头进行技术攻关,终于结束了多缸发动机核心部件需由国外加工的历史;从打破国外垄断,到破解世界级难题,龙斌把挺进技术“无人区”视为青年工程师的担当,让国产掘

进机技术领跑全球……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年轻的大国工匠们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在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绽放光彩。伟大梦想需要追梦人,伟大事业需要生力军。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机,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积累

逐梦远航的动力,才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持续学习技能、不断精进技术,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青年工匠们必将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建功立业、展示才华,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勇

担重任、能担重任、不负重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大批大国工匠。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口总量不到三成,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更多青年加入技术工人队伍,各展其才、各尽其能,走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之路,将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摘编自胡婧怡《技能报国青春绽彩》)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当前开展人才工作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面的重要

前提。B.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聚集,各级团结科技人才的学会组织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C.中国正处于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历史时期,对技能人才队伍在科技知识、技艺技能和创新能力上有着时代发展的新要求。D.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同中老年辈技术人才相比,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更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人才与国家发展的联系,但材料二主要从“大国工匠”青年人才角度展开论述。B.依靠各级科协、学术团队,我们就能达成团结引领科技人才矢志爱国奋斗、

勇攀科学高峰的历史使命。C.杨永修和团队的技能人才,既是攻关新兴技术、破解工艺难题的行业专家,也可能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D.我国2亿多技能劳动者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青年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4.下列选

项,与材料二的第2段观点及所举事例最契合的一项是()A.李白《送友人入蜀》:“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B.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C.刘勰《文心雕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吕坤《呻吟语》:“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5.如何把科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分析。6.如今,越来越多青年加入新时期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在平凡岗位上绽放青春

光彩。作为一篇新闻评论,材料二对此现象展开论述,其论证特点鲜明,请结合材料对其论证特点进行分析。答案:1.①该纪录片在题材上选择了不同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题材,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

。②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如4K技术、微纪录、轻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③选取“人类视角”,使观众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④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在“中国”与“

世界”的互动中展现了自身的责任和能力。2.D解析D项,“同中老年辈技术人才相比,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更高”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由原文“青年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机,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积累逐梦远航的

动力,才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可以看出,并没有将老年辈和青年辈的技术人才进行比较。3.B解析B项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由原文“各级科协、学术团队既具有联系人才的桥梁和纽带功能,承载着团结引领众多科技人才矢志爱国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等历史使命

”可以看出,各级科协、学术团队要承载这类历史使命,是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一环,并不是指依靠它们就能直接达成历史使命。4.C解析由原文“摒弃浮躁、久久为功,手上的老茧、身上的烫痕、长年累月苦练出来的本领,见证了奋斗的青春,增添着前行的底气”可以看出,材料二此处重点说明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练习,获得

了本领,与“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相符。5.①提高人才政治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弘扬科学家精神。②激发人才的事业心,鼓励人才投身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发挥人才主体地位和创造潜能。③各级人才部门

帮助广大人才反映意见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人才成长提高。6.①论证思路清晰:政策性、针对性强,紧扣“大国工匠青年人才”话题展开,中心突出。②论证方法多样:结合多个事例分析,面向群众,通俗易懂;列举数据,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