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6.649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规范练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共(4)页,46.64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177ce946b81e7acfbf5b59cfff9c7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点规范练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一、选择题1.下面是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的平面图,据此可以推测出远古时期姜寨人已经开始()A.采集渔猎B.驯养牲畜C.栽培谷物D.聚族定居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小房屋围绕大房屋,可知当时姜寨人聚族定居,故选D项。

2.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B.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D

.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古城遗址已经具备了早期文明的特征,据此可以判断出该遗址的考古发现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实证,故选B项;题干材料

没有将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排除A项;历史记载通过考古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印证,但是不能扩大为“必须”经过考古印证,排除C项;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夏朝,排除D项。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先

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一次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两次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据此可知()A.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B.夏朝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C.我国封建社会自夏朝开端D.夏朝的王位继承制比较混乱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夏朝的王位继承方式多是父死子继,这说明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夏朝时形成了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但没有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我国封建社会开端于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王位继承已有一定规则,并不混乱,故D项错误。4.《礼记·礼运》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A.分封制已开始出现B.这一时期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答案:D解析:“天下为家”体现了“家天下”,“大人世及以为礼”的意思是君王世袭是合乎道德规范的,体现了王位世袭制成为定制,故D项正确。5.商朝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

、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商朝()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具有多样性C.农业生产占据重要地位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甲骨文

记载的是关于雨水的情况,并非节气,也没有体现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故A、B两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甲骨文记载围绕雨而展开,而雨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这说明商朝注重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神权,故D项错误。6.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

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A.强化宗法血缘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经过周王改造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此举说明周王在弱化宗法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对

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没有体现尊卑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经过周王改造之后的神成为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其目的在于加强西周各个部族之间的联系,强化对共同文化的认同,故D项正确。7.周人

“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B.西周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巩固周朝在全国的统治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西周统治疆域比较辽阔是出现这一局面的客观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题干

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管理制度,等级制度不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西周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和“畿服之制”,故C项正确;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8.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由周天子赐予“伯”的称号方可

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A.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B.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C.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D.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答案:C解析:“五霸争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事件是分封制逐渐瓦解的表现,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

时期诸侯纷争,周王室对地方控制逐渐削弱,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五霸争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事件均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观念依然存在,故C项正确;诸侯争霸会弱化宗法制,故D项错

误。9.春秋战国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B.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D.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饲养牛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耕”“牛”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可以佐证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但无法佐证当时的牛耕是否使用铁犁。故选B项。10.《管子》一书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据考古发现,春秋晚期长江流域吴国的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

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的生产工具。据此可知,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水平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

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长江流域,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农具的材质,与经济重心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地都有战乱,并非仅仅中原地区,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

“齐国已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吴国……均为青铜制造”“中原地区……普遍存在石、骨、蚌的生产工具”,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故D项正确。11.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也”“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A.坚持“礼法”并重B.强调“轻罪重罚”C.认为圣君行仁义D.借鉴了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至德复立”,可知商鞅重视“德”而非“礼”,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轻罪重罚”,故B项错误;题干材

料中商鞅主张德法并用,而不仅仅是实行仁义,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至德复立”可知商鞅主张德法并用,与儒家的德治思想具有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12.荀子给儒家的“礼”赋予“法”的内容。韩非批判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把老子唯心主义的“道”

,改造为唯物主义的“道”。这表明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中有共鸣之处B.儒家思想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C.百家争鸣局面归于沉寂D.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儒家对法家思想的吸收,法家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体现了思想的融合,这表明百家争鸣中各家思想有共鸣之处,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只反映了儒家对法家思想的吸收,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活跃的局面,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的主张既有共鸣之处,也有相互批驳,不可能基本一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件青铜容器——不论是鼎还是其

他器物——都是在每一等级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的礼物的一部分,然后等到地方上的宗族再进一步分支时,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容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

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摘编自张光直《青铜挥麈》材料二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

利用铜。到了商朝,青铜冶铸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司母戊鼎,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先秦优秀青铜文明的标志,除大量青铜器外,还体现在已总

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则,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制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所记载的“金有六齐”。——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参考答案:(1)原因:青铜容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青铜容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物质载体;青铜容器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能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2)特点:历史悠久;冶铸技术不断进步;铸造工艺水平高,依照不同用途

配制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

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

错得很。——摘编自冯友兰《三松堂全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示例观点:“出世的哲学”主张脱离社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政治观念消极。评析:道家思想是“出世的哲学”的重要代表,老子将天地万物

本原归结为“道”,主张顺应自然,倡导“无为而治”,知足寡欲,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庄子则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们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他们反对频繁的战争,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思想上主张顺其自然。他们虽主张远

离社会的纷争和喧嚣,但并非主张脱离社会,其“无为”并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而是不要违反自然任意而“为”。结论:“出世的哲学”并非主张完全脱离社会,它实际上是另一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入世”与“出世”并非完全对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