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4 页
  • 大小 128.008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详解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详解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详解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8.00 元
/ 5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详解答案.docx,共(54)页,128.0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13778efcc205d811f8d266f694620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后作业提升11~2.解析:第1题,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可以获得精神享受、美学价值,这些属于文化服务。第2题,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两地森林康养业都依托天然林区,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森林康养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两省都没有产业历史悠久的优势;与黑龙江相比,四川地处亚热带,发展森林康养业运营的时间较长;天然林区离城镇的距离都较远。答案:1.D2.C3~4.解析:第3题,由材料“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

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属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第4题,由图可知,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龙感湖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龙感湖地区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

重要条件,③正确;大部分鸟类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因此该地区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答案:3.D4.C5~6.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甲生态系统介于水域与农田之间

,最可能是选项中的草地;乙生态系统生物量最小,可能是荒漠或冰川。第6题,据图可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大小与植被生物量密度呈正相关。受气候的影响,我国植被生物量密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这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答案:5.D6.A7.解析:第(1)题,从青海湖裸鲤自身特点来看,青海湖裸鲤数量减少与

生长慢有关;从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来看,青海湖裸鲤对水质等要求严格,人类活动对水位、水质的影响使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和调节服务功能受损。第(2)题,结合自然环境四种服务的含义,即可判断出拦河坝影响青海湖裸鲤洄游破坏的服务功能。先明确设计内容“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度为15~20cm,阶

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答案:(1)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青海湖裸鲤生长发育慢;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其生存空间减小;修建大坝影响了青海湖裸鲤的洄游,从而影响其生长繁殖;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排放污水等人

类活动,导致青海湖裸鲤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直接造成青海湖裸鲤资源数量锐减。(2)拦河坝影响青海湖裸鲤洄游,破坏了生物繁衍生长的环境,是对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的破坏。合理性: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青海湖裸鲤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

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青海湖裸鲤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青海湖裸鲤洄游。8~10.解析:第8题,注意不同年份的不同图例,例如水源涵养1987~2000年数值变大,服务价值增大,2000~2007年数值变小,服务价值减小;从示意图中能够直接读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所对应

的价值,其中废物处理数值最大,其产生的价值最大。第9题,据图可知,食物生产的服务价值显著减小,结合材料中“开采煤矿”可以推测,煤矿开采使得地表大面积下沉,形成大片荒地,致使农田面积减少;由图中水源涵养的服务价值增大可推测水体面积增加;

图中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等服务价值增大,推测是由退耕还林或人工造林使得林地面积增加而引起的;结合材料中“新兴工业城市”判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第10题,据示意图判断,2000~2007年该市农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林地和水体面积明显减少,结合材料中“

新兴工业城市”等信息推断该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占用了林地和水体用地,致使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等服务价值显著减小;煤矿是否关停不明确。答案:8.D9.C10.A11~12.解析:第11题

,云贵高原湿地对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作用不大;容纳、净化污染物是湿地的调节服务功能;湿地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但对增加河流水量作用不大;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的支撑服务功能。第12题,由图可知,东部地区涵养水源价值量高于东北地区,东部地区面积大,湖泊数量比东北地区多,涵养水源能力较强;青藏高原

保持水土价值量低于东部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地表径流冲刷较弱,水土流失较东部低;青藏高原气候较为干旱,湿地调节气候作用较大,云贵高原较为湿润,气候主要受季风影响,湿地调节作用较小。因此,青藏高原湿地调节气候价值量高于云贵高原不是因为青藏高原冰川广布;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和云贵高原都没有红树林分布。答案:11.D12.A13.解析:胡佛水坝对自然环境供给服务功能的增强主要体现在提供了渔业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及航运条件;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蓄水量、调节局地小气候方面;其对服务功能的负面影响主要从水量损失、土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下

游泥沙淤积量减少及次生灾害等方面分析。答案:(1)胡佛水坝建成后,形成巨大的水库,可促进渔业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渔业资源;为农田灌溉提供更多的水源;水坝利用落差发电,为人类提供廉价的水电;水位提高,提供更好的航运条件等。(2)胡佛水坝建成后,形成巨大的水库,能够调节大坝下游河流流量

,使农田灌溉水源相对稳定;能够减少下游洪灾;库区气候受到水坝的调节作用,降水增多,温差变小等。(3)水库水面面积大,通过蒸发损失大量的水,减少水资源的供给;库区淹没植物,水坝阻断某些鱼类的洄游,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物资

源的供给;下游的农田和河口失去富含营养物质的泥沙,可能导致农业和渔业减产,也会降低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库区的水淹没大片土地,可能诱发滑坡,减弱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14.解析:第(1)题,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可

减小风浪,保护堤岸;红树林可以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是众多鸟类及珍稀生物的栖息地等。第(2)题,海南岛红树林被破坏的原因包括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咸水鸭等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过度养殖),砍伐和破坏红树林,破坏其生态环境。第(3)题,针对我国红树林破坏严重

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制定保护红树林的相关法规,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防治环境污染,净化红树林的生存环境;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红树林的生长提供条件;政府建设,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恢复已被破坏的红树林等。答案:(1)减

小风浪,保护堤岸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是众多鸟类及珍稀生物的栖息地等。(2)沿海地区过度开发、过度养殖,砍伐和破坏红树林,破坏其生态环境。(3)制定保护红树林的相关法规,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防止环境污染;建

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恢复已被破坏的红树林等。课后作业提升2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资源在两极、高原高山等高寒地区分布集中,最可能是冰川资源,A对。第2题,近年来该资源的分布面积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

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选C。答案:1.A2.C3~4.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能源储量大,工业发达,能源需求量也大,对应④,A、B错。我国西北地区能源储量大,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小,对应②,C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储量小,

对应③,D错。故选C。第4题,③地区能源储量小,市场需求量大。②地区能源储量大,当地市场需求量小。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②→③,B正确。答案:3.C4.B5~6.解析:第5题,地热资源属于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

交界处,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段。第6题,地热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地热资源,可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使用,减少废气的排放,减轻对大气的污染,故可以改善环境;开发地热资源不会减少地质灾害、增加水资源量;地热资源无法全部替代石油、天然气。答案:5.D6.B7.答案:(1)

靠近石油产地,原料丰富;临近尼日尔河,水源充足;位于海港,并与铁路连接,水陆交通便利等。(2)当地气候湿热,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当地一些传染疾病,如疟疾等,可能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当地语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3)利用尼日利亚石

油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石化工业,可以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可以加强我国和尼日利亚的经贸往来,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等。8.解析:与西北地区的风电开发

相比,海上风电开发的风电设备要建在海上,施工条件更差,建设难度更大,建设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建设成本较高,由此判断①③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海上风电设备建设在广阔的海洋上,海面可利用面积广阔,②符合题意。与西北地区的风电开发相比,海上风电开发距离东部主要用电市场近,有利于电力输送,④符合题意。综

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D9~10.解析: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牛肉和羊肉包含的虚拟水最多,南美洲是世界上牛肉和羊肉的主要输出区,因此也是虚拟水输出最多的地区,B正确;亚洲输出的农产品主要是谷物,A错误;欧洲输出的农产品主要是奶类产品,C错误;非洲输出的农产

品主要是热带经济作物,D错误。故选B。第10题,结合材料“虚拟水资源的进出口是通过地区之间农产品贸易表现出来的”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城镇化水平高,居民消费水平高,对牛肉、羊肉、奶类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大,需要大量输入这些农产品,因此多为虚

拟水输入区,A正确;人口稠密、耕地资源少、水旱灾害频繁,也会影响虚拟水的输入,但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答案:9.B10.A11~12.解析:第1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煤炭所占比重很低,A错;海岛电力所占比重更高,并不意味着用电量大,C错,山区能源以电力为主,D错;沿海地区新能源

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区域,薪柴、煤炭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区域,能源结构更加合理,故选B。第12题,表格数据为不同能源类型所占比重,而不是具体的能源数量,故A、C错;B项折线图横坐标缺少能源类型,B错误;而D项柱状图较为完整,很好地体现了海岛地区的能源结构,D正确。故选D。答案:11.B12.D13.

解析:第(1)题,河南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应结合图示来回答。从图中可读出,河南的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田面积较小,主要在东南部和黄河沿线;旱地面积大,主要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耕地面积较小。第(2)题,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的变化可从表中读出,结合表下部的“注”可知

,部分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耕地;总体看,正值的数值大于负值的数值,说明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原因可结合表中的数据来回答,从表中可看出,耕地转化

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转化为林地和水域的面积也较大,主要原因是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从表中还可看出,部分未利用土地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说明也开垦了部分未利用的土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了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

第(3)题,资源的有限性可从数量、开发程度和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来回答。河南省的面积是一定的,受地形条件影响,耕地的总量有限。从图中看,河南省耕地资源分布不均,中东部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发耕地资源

有限;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答案:(1)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田主要在东南部和黄河沿线,旱地主要在中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耕地少。(2)变化:部分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和林地及水域;部分草地和未利用的土地转化为耕地;总体看,2000~2013年河南省耕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原因

: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退耕还林还水域也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但同时也开垦了部分未利用的土地,改造了部分草地,缓解了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3)河南省耕地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一是总量有限,随着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在减

少,耕地资源的总量有限;二是开发利用程度有限,河南省中东部为耕地,西部为山地丘陵,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环境条件下开发耕地资源有限;三是耕地资源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14.解析:第(1)题,

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水资源较少。水资源不足,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些工业部门无法正常的进行生产活动,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等方式缓解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时间分配

不均匀,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第(3)题,可以通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答案:(1)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黄淮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大,水的供需矛

盾突出,水资源是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途径之一。修建水库可以将洪水期的水储存起来,到枯水期时使用,以此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3)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课后作业提升31~3.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箭头Ⅲ表示环境的

反馈作用。第2题,注意箭头指向,自然环境通过向人类社会提供物质能量和生存空间来保证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即③和④。第3题,由图示可知,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或排放消费产物,环境对人类也有反馈作用,说明环境提供物质和能量、容纳废弃物的能力不是无限的。答案:1.C2.D3.A4~

6.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因此,该植被最有可能是草原。第5题,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等省,故判断为草原。草原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6题,该植

被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和新疆,所以既有高寒气候区,也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故A不符合题意;该植被分布既有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又有高寒气候区,故B不符合题意;该气候区降水量多在400mm以下的半干旱地区,故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mm,气候较干旱,故C正确;草原地

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4.A5.B6.C7.答案:(1)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2)土质疏松;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3)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

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8~10.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盐分的变化,可看出该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C正确。第9题,引起盐分向地表运动的主要人类活动是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中的

盐分向上运动,B正确。第10题,土壤盐碱化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C正确。答案:8.C9.B10.C11~12.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从2004年到2014年,流动沙地大幅度减少,半固定沙地小幅度减少,固定沙

地小幅度增加、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面积减少,说明重度沙地减少,这也是固定沙地增加的原因。第12题,根据上题可知,该地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沙化总面积减少,固定沙地面积增加,沙漠化得到了遏制,这是植被覆盖率增加的结果;草地载畜量加大、耕地面积扩

大、过度樵采加剧均会造成荒漠化不断恶化。答案:11.D12.A13.解析:第(1)题,注意问题有“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区域差异及风向影响角度分析。第(2)题,

“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第(3)题,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据此分析即可;由

“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2

)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大量被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或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

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14.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可知,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空气中尘埃增多。第(2)题,空气中固体尘埃增多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

,可以从图中获取信息。第(3)题,雾霾的危害主要从对交通、人体健康,大气环境、经济影响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固体颗粒物(2)工业生产排放,能源消费中煤炭使用比重高,冬季用煤炭取暖等使固体尘埃排放量多,机动车增多,大气中污染物排放增多等。(3)危害: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危害人

体健康;能见度下降,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出行;加重大气污染,扩大污染范围;人居环境恶化,阻碍经济发展。课后作业提升41~2.解析:第1题,资源的数量要充裕,既包括资源总量充裕,也包括人均资源充裕;资源的质量要达到满足社会经济需要的最低要求,但是资源要均衡,

不仅是地区均衡而且要人群均衡;资源供给的多样性,供给渠道的多样性,可保证资源供给安全的稳定;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在市场上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所需资源的能力或状态。第2题,资源因素是影响资源安全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

来说,一个国家自身的资源越丰富,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越高,资源供应的安全性就越高;资源因素对资源安全影响巨大,但并不是说资源贫乏国家的资源安全问题就严重,事实上,日本在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沉重打击后,通过建立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和其他一系列风险防范机制,其资源供应的风险

得到了有效控制;运输的安全程度与运输的距离、运输线的安全状况、运输方式以及运输国对资源运输线的保卫能力等有关,一般来说,运距越远,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越多,资源的安全性越低;资源进口国与资源出口国之间政治关系恶化,可能造成资源安全问题。

答案:1.B2.C3~4.解析:第3题,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口密度很小,因而人均资源占有量大,资源供应充足,资源环境安全系数高;中国、巴西等国也有“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的特点,但资源环境安全系数低;俄罗斯纬度高,热

量不足,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不如印度、中国等国优越;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但这对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影响不大;俄罗斯人均消费水平应该高于印度、巴基斯坦,因此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不是资源环境安全系数高的原因。第4题,日本国土面积小,能源和矿产

资源短缺,人口较多,导致资源供给和需求失衡,资源环境安全系数低;日本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获取资源的能力强,这不是制约因素;消费水平高对资源环境安全有一定影响,但不如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大。答案:3.A4.A5~6.解析:第5题,察尔汗盐湖、

运城盐湖和巴里坤盐湖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湖水盐度大,但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盐城大盐湖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6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可以持续发电,有利于电能资源

的持续供给,从而增强国家资源安全,A正确。海洋渗透能发电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受地域影响较大,B错误。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较高,C错误。海洋渗透能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刚刚研发成功,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D错误。故选A。答案:5.C6.A7.解析

:第(1)题,水资源指的是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中亚深居内陆,降水少;纬度低,蒸发旺盛;河流少,湖泊多为咸水湖,水资源短缺。第(2)题,上游过度用水,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干涸;荒漠化加剧;入湖水量减少,含盐量增大;灌溉不当,会引起土地的次生盐碱

化。第(3)题,水文特征从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周围有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少,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水资源短缺。(2)两河的水资源过度使用,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植

被很少,荒漠化加剧;由于过度用水,导致入湖(咸海)水量减少,湖水水位降低,含盐量增大;气候更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大,生态环境恶化;如果农业用水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引起土地的次生盐碱化。(3)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较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大,汛期集中在夏季

;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8~10.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知,合肥市水资源紧缺隶属度为0.35~0.50,按其大小划分为临界安全,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第9题,读图可知,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由南向北增加。图中方框内所示地区属季风气

候,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时间变短,雨季变短,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从而导致当地水资源由南向北减少,使得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由南向北增加,因此影响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A符合题意。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与蒸发

量也有关,但南部的平均气温高于北部,蒸发量南部更大,因此蒸发量不是影响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排除B。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与太阳辐射、海拔高低关系不大,排除C、D。故选A。第10题,根据题意可知,水资源紧缺隶属度数

值越高,水资源安全性越差,水资源供应越紧张。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的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是开源,节约用水是节流,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减轻雾霾天气对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没有多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排除A、B、D。故选C。答案:8.C9.A10.C11~12.解析:第11题,战略性矿产资源与国家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它反映在国家危急时期的战略需要;也体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时期减少潜在发展危机的战略需要上。故稀土、石墨、萤石资源被中、美、欧

盟均列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共同因素是应用功能,C正确。资源储量、空间分布、对外依存度不是其评判标准。第12题,根据材料“我国的稀土、石墨、萤石、重晶石、锑、钒、钼、锗、镓、铯、碲、砷12种矿物资源,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都具有全球优势地位”“像重晶石、砷等部分资源

并未列入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可知,禁止原矿出口说法太绝对;目前还不需要建立战略储备;采富弃贫,重点开发高品位矿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可取;重晶石、砷资源丰富且不属于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在政策的扶持下,进行原材料深加工,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答案:11.C12.D13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储量大,而且集中分布;该地处于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说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第(2)题,上海和南京位于长三角经

济地带,科技发达,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攀西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科技水平、交通条件、市场条件都不及上海和南京。第(3)题,在资源的消费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主要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来实现;使用效益最大化,意味着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

益;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答案:(1)钒钛磁铁矿、稀土、碲铋等资源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条件好;区域水能等能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国家政策扶持。(2)科技水平低、交通相对闭塞、远离消费市场等。(3)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提高科技水平,使其使用效益最大化;有效规避各种利用风险。14.答案:(1)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或波浪能),地热能。(2)能够将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转化为连续稳定的、可调峰的电力资源,满足电力需求;降低岛内对石油发电的依赖,提

高当地清洁能源比例,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供就业机会。(3)确保克里特岛的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克里特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能够将岛上丰富的电能提供给该国其他地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课后作业提升51~2.解析:第1题,淡化海水用作生活、生产用水是开辟水源,达不到减排增效的目的,①错误;燃

油发电容易造成采油区环境污染,②错误;引入岸电可以减少油田燃油主机消耗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③正确;应用再生水收集罐,可实现海上油田生活污水“零排放”,④正确。选D。第2题,设问要求是“对该项目的主要益处”,C

、D项所述内容的主体不是该项目,排除;引入大量创新型环保设备是为了提高采油区的环境质量,A错误;而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有利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衔接配合,缩短建设周期,B正确。选B。答案:1.D2.B3~4.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可控核聚

变产生能量大、效率高,且为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而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发展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和清洁能源的比重;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改善生态环境均不是直接目的。第4题,由材料可知,由于可控核聚变释放能量

巨大,为将来我国航天工业部门探索宇宙空间提供更充足的能量来源。答案:3.B4.C5~6.解析:第5题,从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关系看,核能具有零碳排放、环保效益显著的特点,结合选项所列的能源来看,符合这一特性的是潮汐能和地热能;石油和煤炭在利用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量较多,环境

效益较差,与核能利用不同。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核能具有零碳排放、环保效益显著的特性。香港人口密集,能源消耗量较大,使用核电可以优化当地的能源利用结构,改善因火力发电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优化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结合材料可知,大亚湾

核电站为香港提供的电量只占香港用电量的1/4,香港当前能源消费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依旧是化石能源;使用核电与提高居民用电需求无关,也不会使居民用电的电价降低。答案:5.B6.D7.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

看出,我国石油国内供给量较大,且变化不大,而石油需求量呈递增趋势,大于供给量,因此我国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原因:一方面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2020年石油进口率为220/400×100%,大于50%,所占的比例较大,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另一方面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石油盛产区中东波斯湾沿岸

,主要交通运输是依靠海运,安全性不高,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第(2)题,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展开。开源方面:提高能源开发技术,加大勘探力度,努力

开发本国油气资源,提高能源产出;发展多元化的进口,拓宽石油进口渠道,保障能源供应;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增加石油战略储备。节流方面: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工业,发展新兴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工艺

水平,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答案:(1)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原因:一是我国石油进口量大,且所占的比例较大,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二是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2)调整产业结构,

降低能源消耗;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开发本国油气资源;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增加石油战略储备。8~9.解析:第8题,从图1中可看出,未来我国石油的能源消费占比将有所下降,但不能据图判断消费总量的变化状况,A、C错误;图1显示,能源

消费占比下降,材料消费占比上升,说明我国石油消费将由“能源化”时代迈入“材料化”时代,D正确,B错误。故选D。第9题,由图2可知,中部河南人口多,口罩生产企业多,说明劳动力数量影响口罩生产企业分布,A错

误;生产医用口罩的无纺布和熔喷布都来自石油化工原料,而石化工业多属于市场导向型,其分布地区与石油资源分布并不一致,故医用口罩生产不需要考虑石油资源分布,B正确;口罩生产企业多分布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众多,人口集中,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口罩生产企业布局在东部地区

可以接近市场、节约交通运输成本,C、D错误。故选B。答案:8.D9.B10~12.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主要是开发能源和海水养殖,广东省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地处沿海,风力资源

丰富,①④正确;该融合项目,并不能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②错误;广东省的淡水资源丰富,③错误。第11题,根据材料,近年来,广东省加速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开发,与单独海上风电开发

相比,融合开发技术门槛高,投资成本高,对生态影响较小;除了风电外,还有氢气能源供应增多。第12题,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可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但无法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了清洁能源的比重,可缓解我国碳排放压力;我国能源需求

量不会因为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而减小;随着融合开发模式的推广,沿海地区的能源供应增加,可减小地区电力供应不均衡。答案:10.C11.C12.B13.答案:(1)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

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2)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3)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占比最大。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14.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

看出,我国能源保障水平西部、北部高,东部、南部低,新疆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是因为新疆的能源资源丰富,且经济发展较落后,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第(2)题,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以及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进

行分析。第(3)题,我国节能减排的措施可以从能源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交通运输及日常生活消费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新疆能源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光能、热能和风能等资源丰富。(2)通过产业结构

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煤炭的安全生产;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

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保证境外油气供应稳定可靠。(3)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主

动控制碳排放,加强对高能耗行业的能耗管控,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实现绿色健康出行;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课后作业提升61~3.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5年,东北地区产量增幅最大,增加了约2.33倍;东北地区和黄淮

海区增加幅度大,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和华南区增幅很小,因此粮食生产重心向北迁移;计算各地区粮食在不同年份的全国占比,东北地区由9%上升到19%,黄淮海区由21.6%上升到23.2%,长江中下游区由20

.3%下降到15.9%,江南区和华南区由24.5%下降到15.5%;表中数据只能反映出2015年较1985年产量上升,但中间其他年份产量不知,因此无法判断是否是持续上升。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南方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最大的优势

是地广人稀;病虫害少、土壤肥沃不是最大的优势,生产技术较南方地区相差不大。第3题,表中数据可反映出北方粮食生产规模增大,北方耕地面积扩大,但北方水资源少,会加剧水土资源不匹配;南方粮食增长幅度小,而南方人口增加多,因

此会出现大量的北粮南运,增加粮食的运输;与农业土地利用率提高无关;可以影响机械化生产率,但不是显著影响。答案:1.B2.D3.A4~6.解析:第4题,加大资金投入,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一揽子政策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但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最

低收购价,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粮食生产稳字当头,关键要稳住种植面积,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加大粮食储备,可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限制粮食外流。第5题,努力培育高产优

质品种、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6题,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答案:4.C5.B6.

D7.答案:(1)B人口的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8~10.解析:第8题,与“藏粮于仓”相比,“

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粮食仓储中会出现生虫、鼠咬及陈化现象,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可以减少此类粮食浪费;

粮食需求量是由市场决定的,与粮食储藏方式关系不大;两种方式都是储藏,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第9题,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是根据粮食供给状况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等,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通过提高耕地质

量保障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所以该战略的关键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科技和实行精耕细作是“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是着眼现有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不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第10题,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实现“藏粮于地”的有效措施是治理盐碱地,发展台田可以控制地下

盐分向地表土壤的迁移,治理土地盐碱化,提高土壤生产能力;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肥,对盐碱地治理作用不大;轮作休耕可以保护土壤肥力,对治理盐碱地作用不大;扩建大棚主要用于蔬菜、瓜果生产,粮食生产不适于大棚生

产。答案:8.B9.D10.A11~12.解析:第11题,生产活动集约经营能够改变以前粗放式生产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是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的生产模式,A正确,B、C、D错误。第12题,“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首先要保障耕地面积,靠科技发展,提高单产

,增加粮食产量,因此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向“稳产、高产、高效”方向发展,A正确;我国可以扩大的耕地面积数量不多,不能靠扩大农业土地增加粮食产量,B错误;增加化肥农药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C错误;拓宽粮食进口渠道与“谷物基本自给”不

符,D错误。答案:11.A12.A13.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耕地类型以旱田或旱地为主,这里地广人稀,农产品大部分运抵市场,该地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黑龙江省纬度高,影响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因素是热量不足。第(2)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当地城郊农业的生产条件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技术、交通、土地类型等方面。第(3)题,太湖平原“粮仓”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商品率低;耕地破碎,粮食总产量小;农业

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粮食的规模减小;生态退耕及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减少。答案:(1)旱田或旱地热量不足(2)市场更广阔,品种更多样;规模扩大;技术提高;信息或交通更通畅;农业用地减少。(3)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破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态退耕;非农业用地增加。14.解析:第(1)题,该县位于贵州省内,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水强度大,加上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易引发山洪等气象灾害,水土流失严重;喀斯特

地貌面积广,不易储存地表水,地表水易下渗形成地下水,导致土壤表层缺水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多中低产田。第(2)题,根据材料,威宁县由于海拔高、坡度大,每年夏季降水强度大,储存的地表水少,

因此建设石坎梯田有利于截留雨水,可以增加地表径流,缓解地表水流失导致的旱情;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修建石坎梯田,能够就地取材,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修建石坎梯田可以降低耕地的坡度,扩大种植面积,使农田相对集中连片,田块平整,有利于农作物的耕种;修建梯田,能够滞缓径

流,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使耕地质量提高,增加亩产粮食产量。第(3)题,当地土层浅薄,地势起伏大,耕地面积小,耕地较破碎,牢牢守住优质坝区耕地是为了保护当地的耕地面积,提升耕地的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生产。答案:(1)地势起伏大、降水多,易发山洪;喀斯特地貌地

表水易下渗,旱情较为严重;山区土层薄、土壤贫瘠。(2)减小耕地坡度,实现田块平整;有效拦截雨水、缓解旱情;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3)坚守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课后作业提升7

1~2.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a区域为小岛的领海,完全属于主权国家所有;b区域为小岛的专属经济区,其他国家享有无害自由通过权;根据国际法规定,小岛的归属权遵循先占原则;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a区域海水较浅,不可能分布有深海锰结核。第2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规定,拥有一个岛屿,就拥有该岛周边相应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一系列的权益,因此许多国家争夺一些小岛的根本原因是争夺小岛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小岛面积有限,土地资源、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也有限。答案:1.C2.D3~4.解析:第3题,潮汐发电是开发能源资源,不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海

洋牧场、围海造地、滩涂养殖均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第4题,海洋捕捞活动易造成生态破坏,海洋运输易造成水污染;潮汐发电没有核污染;港口建设易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3.C4.C5~6.解析:第5题,C—C海区是我国的国际海

底矿区。据材料“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国际海底的所有开发活动受有关国际机构管理”,因此可以判断C—C海区属于国际海区;“国际海底的所有开发活动受有关国际机构管理”,因此C—C海区不属于我国的领土、我国的领海和我国的领地

。第6题,“国际海底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或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底土”,据此分析判断,由于石油一般分布在大陆架浅海海底,而国际海底“是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底土”排除了大陆架海域,C—C海区是深海洋底,因此目前不可能在C—C海区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的是石油;而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的锰结核分布在深海海盆里,铜、镍也可以在深海海盆开采。答案:5.D6.D7.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象山港海域位于我国领海基线以内,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国家对其拥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我国对象山港海域拥有内水权益。第(2)题,根据材料“位于一个由东

北向西南深入陆地的狭长型半封闭海湾。全港纵深60多千米,水深大多在10~15米”可知,港口水深,狭长的半封闭海湾,风浪较小;根据图中海拔等信息可知,陆地海拔多在0~100m,陆上地形平坦,陆域条件较好;根据材料“象山港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部,地处穿山半

岛与象山半岛之间,东临太平洋,北邻杭州湾,南邻三门湾”可知,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第(3)题,港口的开发建设中,既要减小港口建设对海洋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港口建设中对海洋的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和

自然景观的破坏等),也要防御海洋灾害对港口建设的影响。答案:(1)内水权益。(2)空间资源;港阔水深;风浪小;陆上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3)防治海洋污染;减轻海洋生态破坏;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防御海洋灾害。8~10.解析:

第8题,A为海洋水下养殖,B为人工岛,C为跨海大桥,D为海上钻井平台。故选B。第9题,围海造地能够增加陆地面积,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空间资源的需求,对维护国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围海造地与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国防安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第10题,海

上工厂建在海上,不占陆地面积,A不符合题意;海上工厂多为浮动式,可以转移,推测与陆地工厂相比,其主体较小,B不符合题意;海上工厂主要是为了加工海洋资源而建的,其可以移动,便于接近原料产地,C不符合题意;海上工厂使用的建筑材料需抗腐蚀、耐盐等,对设备及建筑材料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且

海上作业风险较大,建造及管理费用较高,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8.B9.A10.D11~12.解析:第11题,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故选项A、C错误。而河多沙厚既不是香港的特点,也不利于建港,故选项D错误。岛屿众多可以削弱风浪,利于建港,故选项B正确。第12题,填海

造陆可以增加陆地面积,有利于沿海功能区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填海造陆会改变海岸线形状,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答案:11.B12.D13.解析:第(1)题,江苏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较少的原因主要从海岸类型、水质等方面分析。江苏省淮河下游泥沙含量大,历史上黄河改道导致其海岸为淤泥质海岸,渔业

资源较少;工农业发达,海水污染严重,水质条件不是太理想,不适合鱼类生长与繁殖;海水也比较浅,鱼类生长繁殖的空间较小。第(2)题,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对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耕地安全等方面分析。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可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安全;海洋牧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增加渔业产值,鱼类含有优质蛋白,发展海洋牧场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保障粮食安全;其他种类食物的比例增加,可以减轻我国耕地资源压力。第(3)题,我国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方面分析。由于社会经济以及捕捞技术的发展,过度捕捞的现象频繁出现

;工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向海洋排放废水,海水污染加剧,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措施可结合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立法、防治海水污染、合理规划、控制捕捞等方面分析。通过立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增殖放流,控制捕捞强度。答案

:(1)江苏省沿海多淤泥质海岸;水质条件不太理想(或水污染严重);海水比较浅。(2)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增加渔业产值,提供优质蛋白质,保障粮食安全;减轻我国耕地资源压力。(3)原因: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加重等。措施:通过

立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达标排放,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合理规划管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控制捕捞强度。14.答案:(1)海洋渔业资源;石油开采;海水淡化;海洋运输;海底锰矿等资源开采;波浪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开发;海上飞机场建设。(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

源和能源,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源和能源的保有量;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课后作业提升81~2.解析:第1题,图中南极地区气温刷新历史最高值,反映的环境安全问题是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影响是冬小麦的安全种

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农牧交错带向北移;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该问题会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故C正确。第2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毁林,其对策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对热带雨林等原始森林的砍伐。答案:1.C2.B3~4.解析

:第3题,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京津地区的西北方向,为冬春季节沙尘天气的沙源地,防护林中的杨树大量老化、死亡,森林防风固沙能力迅速下降,加剧了京津地区的风沙危害。故选B。第4题,杨树需水量大,不适宜在缺水的地区种植。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造林绿化时,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实行乔灌草

结合或种植耐旱树种,才能巩固造林成果,提高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故选D。答案:3.B4.D5~6.解析:第5题,由图示可以看出,农业用水对水质要求最低,除了劣V类水外,其他水都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第6题,由图可知,部分地表水既不能用于生活也不能用于生产,故存在水质型缺水;用于生

活饮用及水产养殖的地表水比例仅为67.8%,说明水污染较严重;用于生活饮用及水产养殖的地表水比例小于作为一般工业用水的比例,更小于作为农业用水的比例,则可得知因需求差异而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图中无法显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答案:5.A6.C7.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土壤污染区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增加居民区人们的健康风险;同时土壤污染区有机污染物通过大气蒸发,扬尘会直接影响厂区人群的健康。第(2)题,防治对策主要从加强污染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工人的积极预防等方面回答。答案:(1)土壤污染区地表土壤通过皮肤接触影响厂区人群;土壤污

染区有机污染物通过挥发进入大气,通过呼吸影响厂区人群;有机污染物由地表土壤污染区经降雨淋滤进入地下水,注入下游水井,影响饮用厂区下游井水的居民。(2)加强污染监测和预报;加强化学物品管理,防止泄漏和人为泼洒;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手套,避免穿短袖和短裤上班等。8~10.解

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环境安全具有双重属性: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自然环境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复的破坏。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

发展,①③正确。B正确。第9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产生环境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物种减少或灭绝、全球气候变化等,②③正确;生态移民、新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维护环境安全,①④错误。B正确。第10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农田土壤中的汞、镉

、铅等重金属长期累积,使土壤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最终造成粮食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会导致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B正确。答案:8.B9.B10.B11~12.解析:第11题,黄河流域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错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

重,所以是我国生态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B正确;黄河几乎没有航运职能,C错误;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D错误。第12题,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城镇区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区域

经济增长;应该加强生态区及深度贫困区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①②④正确。修筑陡坡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③错误。所以选B。答案:11.B12.B13.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看出,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结合材料二可读出泰州市3

月空气质量指数较低,空气质量较好。第(2)题,当空气质量指数为0~50时,空气质量状况为优,结合材料二可看出,2月20日、27日、28日三天空气质量状况为优,结合材料三可看出,这三天都有降水,说明降水越多空气质量越好,因为雨雪能吸附或沉降尘埃,净化空气。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力越大,越有

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则空气质量越好。第(3)题,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措施主要从有利于环境保护角度和避免人类社会受损害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3(2)关系:降水越多,空气质量越好;风力越大,空气质量越好。原因:雨雪能吸附或沉降尘埃,净化空气;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中污

染物的扩散和净化。(3)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时间内外出;调整产业结构及布局,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机动车污染;加大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扩大绿化面积。14.解析:第(1)题,大量的口罩在使用后随意丢弃,容易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少数口罩中含有病毒,容易造成

病毒传播。第(2)题,注意问题:要加强教育和宣传,要在人流密集区,如车站、医院、学校等设立口罩专项回收点,集中回收;要派出专业人员、用专用工具进行收集处理,在回收、运输、处理过程中加强消毒,并及时专业销毁,防止二次污染。答案:(1)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病毒传播。(

2)设立专项回收点,集中回收;由专业人员用专用工具收集;回收、运输、处理过程中加强消毒,防止二次污染。课后作业提升91~2.解析:第1题,海洋污染物来源众多,但由材料可知,“海洋沙漠化效应”的形成主要与废油入海有关,所以,其来源主要是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第2题,海洋沙漠化使

海洋被油膜覆盖,抑制了海水蒸发,减少了海面潜热释放,使其水温升高。答案:1.C2.D3~4.解析:第3题,核泄漏物质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扩散至北美洲西岸,从而使得北美西海岸加拿大西部海域的鱼类受到核辐射而畸形,B正确;核辐射物质

不会随洋流扩散至马来西亚西部海域、美国东部海域和智利西部海域,A、C、D错误。故选B。第4题,日本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该核泄漏的影响范围大,这说明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危害的广泛性特点,C对。答案:3.B4.C5~6.解析:第5题,根据图

中信息,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D对。第6题,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经过现代拆解与再生产企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

考虑的是经济效益,D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国家间利益不是输入废弃物的主要目的,A、B、C错。答案:5.D6.D7.答案:(1)环渤海地区大量的工业企业和海洋中的油气资源开发活动向渤海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

海洋的自净能力;渤海海域较为封闭,自净能力较差。(2)大量的石油泄漏会造成海水污染,使海洋环境恶化;油膜覆盖在海洋表面,限制海水的蒸发,使海洋上空的大气变得干燥,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油膜限制了氧气的溶解,使海水缺氧,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8~9.解析:第8题,由图分析可知,此转移物的移出国是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移入国则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是有些发达国家把废弃物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即转嫁污染。凡是转移的大都是难以处理的或处理代价很大的危险废弃物。第9题,该转移物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因会对本国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才将污染物跨国转移,因此最主要来源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化学工业。答案:8.C9.B10~12.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主要受害国是干流流经的瑞士、法国、德国和荷兰,其中瑞士是责任国,法国、德国和荷兰是受害国。第11题,读材料可知,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既属

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造成高浓度的污染物经莱茵河跨国转移,严重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将环境安全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可能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

的方式有环境安全冲突和环境安全合作两种;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各国都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非只由责任国处理污染。第12题,莱茵河属于国际性河流,流经多个国家,会导致污染物跨境转移。有可能发生类似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河流一定是国际性河流

,如多瑙河、恒河、尼罗河、澜沧江等;长江、黄河、伏尔加河均只流经一个国家。答案:10.B11.A12.B13.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原因:终年高温,生活垃圾易变质;雨季时降水集中,污染水源和土壤。(2)转移本国环境污染;垃圾处理成本过高。(3)利用国际法保护本国利益,进一步对

加拿大政府施加压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海关加强检验防范机制,加大对涉事企业的惩处力度;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范围和危害扩大。14.解析:第(1)题,由表格内容可知,2017年沙特阿拉伯固体废

弃物进口量为0.1百万美元,2018年为25百万美元,增速最快。亚洲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发展、环保制度、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说明。具体为:由于亚洲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所以工业发展对廉

价原料的需求量大;由于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所以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由于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导致固体废弃物进口量大。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禁止进口部分固体废弃物,减少垃圾排放,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其次,国内

处理垃圾的相关企业的原料来源减少,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再次,固体废弃物进口减少,有利于国内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从企业和公众两方面分析。对企业而言,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

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即使排放,也要做无害化处理,化害为利。对公众而言,要提倡绿色消费,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答案:(1)沙特阿拉伯。工业发展对廉价原料的需求量大;环保执法不严;环保意识淡薄。(2)促进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形成;提高我国资源利用率;减少对我国生态环境的

污染,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利于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利于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等。(3)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垃圾分类回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课后作业提升101~2.解析:第1题,森林减少——偷

伐林木,A正确;水土流失——滥采乱挖,破坏地表,B正确;水质恶化——人畜污染,C正确;土壤盐渍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一般在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时出现,秦岭北麓为湿润、半湿润区的山地,降水较多,且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发生土壤盐渍化,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第2题,“

有序退出禁止开发区内的中小水电站”是要修复河流及其河道的生态,C项正确。退出该区的水电站,有助于提高河水的流速,提高自净能力,但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的乱排放,A错;拆除水电站,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无法有

效抑制洪涝发生,B错;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是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地貌提出的治理措施,D错。故选C。答案:1.D2.C3~4.解析:第3题,库布齐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濒危沙生植物是其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濒危沙生植物濒临灭绝,比普通的沙生乔木更

应该重点保护;库布齐沙漠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耐寒植物应该是气候更加寒冷地区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水生植物应该是湿润地区重点保护的种质资源。第4题,由材料可知,库布齐种质资源库主要是研究“保护、引种、驯化、开发沙漠种质资源”的相关技术,塔里木盆地为干旱沙漠地区,库布齐种质资源库的技术研究

可以为其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黄河三角洲、吉林长白山、贵州喀斯特等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库布齐种质资源库的科研成果不能为这些地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答案:3.A4.A5~6.解析:

第5题,山东渤海滨海地区,人类活动对池塘、滩涂水域面积的影响较小;该处盐碱化严重,耕地较少;该地区盐田较多,利用海水晒盐,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强度较高。第6题,由图可知,低强度区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但总量较多;高强度区

湿地面积总量较少但不断增加;湿地面积变化最不稳定的是低强度区;低强度区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说明自然湿地显著减少,高强度区湿地面积不断增加说明人工湿地显著增加。答案:5.D6.C7.答案:(1)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等

,造成植被破坏。(2)使土层变薄,肥力降低,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泥沙淤塞河湖,使河床抬高,湖泊面积缩小,加剧洪涝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地区贫困加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陡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缓坡实施坡改梯田,

种植经济作物等,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减少樵采;局部地区进行生态移民;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8~10.解析:第8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

义的自然遗迹等,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人为制造的旅游地,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第9题,在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中,核心区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缓冲区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第

10题,自然保护区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②正确;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

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不能提供污染监测基地,③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④正确。答案:8.C9.B10.B11~12.解析:第11题,分散林地和农场面积增大;雨林景观变得破碎,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雨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

性下降。第12题,该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较多,地表水充足,灌丛草地、草甸沼泽广布,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导致该类景观类型退化;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拔较低,没有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分布。答案:11.B12.A

13.答案:(1)可可西里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的条件下,人类无法定居,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极小,所以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2)夏季水草丰富,食物充足;天敌较少;远离人类居住区,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藏羚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环境。(3

)调节局地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空间;是水资源的重要储蓄地,为保护区内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14.解析:第(1)题,影响鸟类保护区的自然因素可从气温、食物、水域等因素分析。该地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有利于候鸟越冬;该区域红树林湿地林木茂密,浅

滩广布,为候鸟迁徙和栖息提供食物和丰富的淡水资源,为其提供充足的空间。第(2)题,照明对生物的不利影响可从生物的生活规律、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照明干扰候鸟的生活规律,打乱其生活习惯,影响候鸟的栖息、捕食等;照明影响候鸟的作息时间,打乱候鸟迁徙的规律;同时会破坏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等。第(3)题,需从候鸟的生活习性、迁徙路径、飞行时间等方面入手分析。根据候鸟迁徙的规律可知,一般在秋冬季节南迁,聚集的数量最多;秋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地区,昼短夜长,夜晚长,照明时间长,对候

鸟的干扰大。第(4)题,可从夜间照明的强度、朝向、时间、光源等方面分析。可以控制照明灯的亮度,调节灯光,减少灯光对候鸟的影响,控制灯光朝向(使灯光朝向地面);还可以减少照明的时间等。答案:(1)地处越冬候鸟南迁通道上,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红树林湿地林木茂密,浅滩

广布,食物和淡水资源丰富,利于休憩和觅食。(2)(干扰生物生活规律),影响动物栖息、捕食及繁殖等;影响候鸟迁徙节律,使其迷失方向甚至死亡;破坏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3)秋冬季。南迁候鸟聚集数量多;夜

晚长,照明时间长,干扰大。(4)控制照明亮度;控制灯光朝向(使灯光朝向地面);控制照明时间;控制光源类型等。课后作业提升111~2.解析:第1题,借助光伏、风电等技术,实现清洁发电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短时间内取代常规能

源是不正确的,提高常规能源的利用率,也可减少碳排放,A错,符合题意。用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催化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资源;技术加持能源结构转型,这些方法都可行,不符合题意,B、C、D排除。选A。第2题,①图示意为了减少私家车的出行,优先选乘公交,达到节能

减排的目的,A错;②图示意无纺布购物袋是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B错;③图示意随手关闭电源既是美德,又能节约能源,C对;④图示意对于人口大国,不浪费粮食,以节约资源,D错。选C。答案:1.A2.C3~4.解析:第3题,相对全球变暖前,现

今动植物的数量相对下降,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应减少,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应减少,①③错误,故不符合题意;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面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因此图中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是②④,故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第4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相互独立

而存在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错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③正确;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不是单向的,是多向的,④错误。故选A。答案:3.D4.A5~6.解析:第5题,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使大气中二

氧化碳含量减少,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大气保温作用变差,气温降低,引发“冰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冰室效应”形成后,气温降低,冰川面积增大,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增加,C选项

是“冰室效应”的结果,不是导致“冰室效应”形成的过程;与“冰川对大气辐射的吸收量增加”关系不大。第6题,目前我国的发电行业以火电为主,煤炭使用量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首先进入可以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同时发电行业产品相对单一,排放数据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相

对简便;我国的发电行业以火电为主,煤炭消费量大,二氧化碳配额不足,需要通过碳交易市场从其他企业获取剩余配额。答案:5.B6.C7.答案:(1)经济规模扩大,化石燃料消耗增加。(2)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变革:降低化石燃料消费比重;经济调整:压

缩高能耗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8~9.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企业甲向企业乙出售配额,说明企业甲碳排放量少,能源使用效率高;企业乙应是生产部门,碳排放量大,占地面积要更

大;企业乙的交通运输量更大。第9题,通过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因为轻工业碳排放量小;高科技企业本身碳排放量就少,受其影响较小;重工业需要研究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技术研发投入会增加;企业之间的生产联

系增强。答案:8.A9.C10~12.解析:第10题,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吸收,所以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使得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正确。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

,主要与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的使用导致臭氧减少有关,A错误。酸雨的形成与使用化石燃料的过程中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与碳达峰、碳中和无关,C错误。雾霾产生的条件是水汽充足,微风或静风

、气温降低、凝结核多等原因,与碳达峰、碳中和无关,D错误。故选B。第11题,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重点是要刺激低碳和零碳等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B正确。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会破坏森林资源,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A错误。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会增加能耗,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C错误。外向型经

济不一定是低碳经济,D错误。故选B。第12题,由于各地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差异大,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影响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碳价很难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设定,D正确。公众节能减排意识淡薄不是当前制约碳价统一的主要障碍,A错。碳价的高低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但这不是碳价难以统一的原因,B错。碳交

易操作程序可以简化,且其操作程序繁琐而导致碳价难以统一的可能性不大,C错。故选D。答案:10.B11.B12.D13.解析:第(1)题,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直接读图即可得出答案,分析原因时要从科技水平和工业化规模角度分析。第(2)题,S

2阶段区域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从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的增长,推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问题。第(3)题,S3阶段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增加至最大值,对大气来讲一是温室效应加剧,二是极端天气增加。第(4)题,S4阶段后采取的措施主要从节

能、新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及环保行为等角度分析。答案:(1)碳排放强度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低原因:工业革命初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碳排放强度高;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规模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低。(2)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

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煤炭等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令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3)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现象增加,气候不稳定性增强。(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性碳排放政策进行约束和制约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14.解析:第(1)题,由图1知,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000米以下最明显);由图2知,冰川的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总体来看,冰川面积呈退缩趋势。第(2)题,冰川退缩的气候背景为全球变暖

,随着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气温升高使得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量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第(3)题,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

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答案:(1)总体呈退缩趋势;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000米以下最明显);冰川的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天山地区气温上升,(

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量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3)气温变化趋势:上升。原因: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

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课后作业提升121~2.解析:第1题,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弱,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趋向多样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提高,B正确。第2题,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中等,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依赖性中等,不是最强,A错误。农业社会,人口开始迅速增多,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土地数量成为影响该阶段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B正确。在农业社会,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工业社会时期,人与自然矛盾更突出,C错误

。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质量降低,D错误。答案:1.B2.B3~4.解析:第3题,“绿色出行”倡导的是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读图可知,2011年后,市民自行车出行占比开始上升、小汽车出行占比明显

下降、公共交通占比明显上升。第4题,小汽车出行占比的下降和自行车、公交车出行占比的上升,会使道路上小汽车的数量减少,进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答案:3.D4.B5~6.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注重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并与当地生态环境结合配置各相关产业”,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建材化工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C错误;主题游乐、康体养生、特色购物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A、B、D正确。本题选择不属于的,故选C。第6题,东北平原湿地开垦为耕地,会导致湿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使生态系统遭

受破坏,A错误;三江源地区封山育林、育灌是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保持水土,B正确;天山草场不断增加养羊数量,过度放牧,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C错误;黄土高原沟壑区扩大梯田面积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D错误。故选B。答案:5.C6.B7.答案:(1)原材料采集和

处理产品的加工制作(2)节约用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出行多乘公交车,少用空调,使用节能灯,选购环保产品,多用可再生资源,少用一次性制品,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不吃野生动物等8~9.解析:第8题,农业文明阶段对土地、牲畜、劳动力的依赖最强;工业文明阶段对矿产

、能源、水资源的依赖最强;信息文明阶段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最强。第9题,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资源的地位在下降;市场、交通地位虽在上升,但它们都不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答案:8.C9.B10~12.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

“被动房”指的是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即可维持室内热环境的建筑,其直接目的是节约建筑能耗。第11题,气密性是“被动房”建筑的核心指标,提高气密性来减少冷风的渗透和热量的散失是“被动房”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最需考虑的问题。第1

2题,由材料可知,能源环境机能满足室内的通风、空气净化,且不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以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节约空调用电量。“被动房”建筑不用主动采暖,无需燃烧煤炭供暖,室内温度可人工调节,并非恒定不变。答案:10.A11.B12.A13.答案:(1)地形崎岖,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

展、生产发展矛盾突出;基础设施不发达,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受交通条件制约逐步影响教育、文化等发展。(2)完善道路建设;引种高附加值农作物,提高生态承载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及生态农业;完善农业经营模式,提高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改变落后传统观念,建设田园综合体等。14.

解析:第(1)题,需要结合北京冬季风的风向、河流的位置分析。第(2)题,需要从环境质量、社会经济、人类生活质量分析,使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第(3)题,可从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方面分析。答案:(1)不合理。该垃圾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位置。(

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3)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课后作业提升131~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库除独山子和兰州外,其他的都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故选A。第2题,调整能源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①可行;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水平,②可行;进一步提高节能意识,努力抓好节能工作,③可行;加大能源的调配程度,改变能源生产消费不均的格局,不能整体上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④不可行。故选A。答案:1.A2.A3~4.解析:第3题,美、日稀土资源

消费量大,A错。稀土资源储量少、稀土资源进口多不是停止开发的原因,B、D错。美、日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原因是保护环境和战略保护,从中国大量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等,C正确。故选C。第4题,影响战略储备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勘探开发能力、国内资源耗竭状况、全球供需趋势、综合国力、国际政治环境、海外

储量、进口依存度和获取成本等,C正确。故选C。答案:3.C4.C5~6.解析:第5题,突发环境事件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影响生态环境,③错误;突发环境事件会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④错误;突发环境事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会造成财产损失,严重的突发环境事件会

造成人员伤亡,威胁生命安全,①②正确。故选A。第6题,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流程是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信息公开,B对。答案:5.A6.B7.答案:(1)经济增长速度、污染处理技术、环境政策、人口数量与素质。(2)制

定严格的环境政策,加强污染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污染处理技术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3)实施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够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从而有利于

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8~9.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空间规划是指在资源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作为三条底线,保护生态用地和基本农田,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说明空间规划的目的是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地协调。图中水资源的规划原则反映出的是“三生空间”对

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没有加剧“三生空间”相互竞争;规划原则结合图中利用红线可看出,应该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红线要求;材料中的做法都在体现提高生态用水的利用效率;水资源的规划原则可以实现人地协调,提高区域自然环境服务功

能。第9题,从材料中反映的信息来看,国土空间优化的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处理好人地关系,促进人地协调。图中对生态空间的要求是保护,而不是加大生态空间开发力度;坚守三条空间红线,优化三类用地空间布局与

谋求人地协调是一致的;材料中优化目标说明生产空间要集约高效,故降低国土集约利用强度是错的;三类空间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三类空间的独立性。答案:8.D9.B10~12.解析:第10题,城市建设占用大量的优质耕地,使我国中高产农田急剧减少是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

,A正确。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国低产农田急剧减少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B、C错。目前粮食总产量稳定,D错。第11题,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应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无关,A

错。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但不会降低服务等级,B错。对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影响不大,D错。第12题,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势必促使城市用地的集约化,防止城市发展的“摊大饼”现象,缓解大城市

病,A正确。不能疏散大城市人口,B错。与将重化工企业搬迁到城市边缘无关,C错。城市面积扩大受限,房价可能更高,不能抑制房价,D错。答案:10.A11.C12.A13.答案:(1)必须能够方便地进口石油,在沿海要有深水港,在内地则需

要交通非常方便,要有便利的管道或铁路运输,要有一个庞大的腹地,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配套设施,安全要有保障;经济上要合理,成本不能太高。(2)可以应对短期石油供应中断;可以稳定油价,调剂市场;对石油市场起到威慑作用,抑制投机交易。(3)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我国工业、交通持续增长导致原

油需求膨胀;石油是易于开采的能源,但其分布不均,导致供求矛盾日益显著;石油产地和运输线集中且单一,导致风险指数上升;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使原油供给受制于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石油储备有限;中国参

与世界市场竞争的时间较短,对石油危机的预警意识较弱。(4)开展石油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石油方面的合作;大力倡导节约能源,积极发展新技术,降低能耗;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石油储备。14.解析:第(1)题,我国专利资产指数低于美国和日本,2000~2020年我国专

利资产指数低于美国和日本,2010~2020年我国专利资产指数大幅增长,与美国和日本差距缩小。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落后于美国和日本,所以专利资产指数低。科技:在稀土科技发展方面,我国更加注重的是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对延长产业链

,对下游产品的投资力度不够,应用专利不足。政策:稀土为战略性国家资源,随着国家重视力度的加大,国家合理开发利用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对应用专利的重视力度,促进了应用专利的发展。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我国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供应量、冶炼分离技术均位居世界第一”可知,我国稀土储量大,有利于小型稀土企业

的生存;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稀土冶炼分离技术世界第一”可知,我国稀土分离技术较发达,企业能够轻松进入稀土领域投资建厂;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等地,地价较低,投资较小;稀土的市场规模大,利润较高,吸引了大量游资进入该领域;国家对于稀土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变相

地促进了小型稀土企业的发展等。第(3)题,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下降,需求量却高速增长。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我国稀土产业中低端稀土产品占比大,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企业之间,产品相似度比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甚至出现了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等。在稀土的开发和加工

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稀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资源数量的急剧减少等。第(4)题,解决措施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分析。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建立战略储备体系,保护稀土矿资源,建立稀土产业准入机制,严格

控制稀土资源的开发,限制开发实施总量。加强对下游应用技术专利的研究,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产品深加工之后再出口,减少原料以及初级制成品的出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稀土矿产品的竞争力。建立行业协会,共同应对国际市场,减少国内企业之间的相互竞

争等。加强国外稀土资源的进口,减少国内资源的开发等。答案:(1)特点:专利资产指数低,呈增长趋势。原因:侧重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对下游产品投资少,应用专利不足;稀土资源战略地位高,国家对稀土分离技术应用专利

高度重视。(2)我国稀土储量大,稀土企业投资成本低;稀土生产技术门槛低,企业生产容易;稀土矿区地价低,建厂容易;稀土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等。(3)稀土产品多位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小企业产品同质化,企业间恶性竞争;过量开采稀土资

源,资源储量快速减少;稀土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4)建立稀土产业准入制度,整合产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稀土产业下游应用技术专利研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控制稀土开采规模,减少资源出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掌控产品定价权;加强国际合作,增加稀土进口。课后作

业提升141~2.解析:第1题,生活习惯影响气候,节能低碳与气候关系非常密切,只要符合节能减排及低碳生活,均是可以提倡的。C符合题意,A、B、D不正确。故选C。第2题,“地球1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

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当地时间20:30~21: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1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目前,由于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已

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B符合题意,A、C、D不正确。故选B。答案:1.C2.B3~4.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海水可上溯到塞内加尔河河口以上200千米,说明塞内加尔河受海水污染严重,导致淡水资源短

缺;该河流下游河谷地带人口稠密、需水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据图可知,塞内加尔河上游地区降水量大,因此并非全流域降水量少;该流域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水资源消耗量大。第4题,三国联合成立了开发塞内加尔河的组织,说明该国际性河流的水资源分配等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特点,对其治理开发

需开展多边合作;河流的治理开发问题是区域性问题,不是全球性问题,无须全球行动;材料中并没有寻求资金援助、开展技术合作的相关信息。答案:3.C4.B5~6.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都发生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第6题,解决全球变

暖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全球协作,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理应在节能降耗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从全球看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D正确,A、B、C错误。答案:5.A6.D7.答案:(1)岩石及化石(岩石圈)。天然释放方式:火山喷发和风化侵蚀;人为的释放方式是由化石燃料

(煤、矿物燃料)燃烧而产生的。(2)朝鲜、中国内陆、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特点,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需要国际合作。(3)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研究煤炭中硫的回收利用技术;改善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8.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D正确。故选D。答案:D9~10.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提示,《生物多样性公约》具有法律

效力,在我国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和构成我国环境法规体系,①②③正确;但不是制定《宪法》的依据,④错误。故选D。第10题,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约》和《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②③正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为

了减缓全球变暖的公约,①④错误。故选D。答案:9.D10.D11~12.解析:第1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位于“中巴货运通道”的应该是新疆和西藏,A项错误;广州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B项正确;沈阳不是“新亚欧大陆桥货运通道”的节点城市,C项错误;贵阳不是“中蒙俄

货运通道”的节点城市,D项错误。第12题,汕头是位于广东省沿海的港口城市,矿产资源较少,A项错误;石化工业属于传统且污染较重的工业,扩大规模不利于城市产业升级,B项错误;呼和浩特经济相对欠发达,应承接产业转

移,利于其经济发展,C项错误;深圳经济发达,具有进一步研发高端技术和促进新能源产品使用的优势,D项正确。答案:11.B12.D13.答案:(1)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共同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3)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

森林,植树造林等。14.解析:第(1)题,低碳经济主要针对全球变暖问题。第(2)题,目前,美国、中国的CO2排放量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工业发达,对能源的消耗量大;中国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耗量大。第(3)题,结合

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可采取的措施。第(4)题,为应对全球变暖,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领域主要从气象监测、低碳减排等方面说明。答案:(1)全球变暖。(2)美国工业发达,对能源的消耗量大,CO2排放

量大;中国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耗量大,CO2排放量大。(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

率;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等。(3点即可)(4)气象卫星监测领域;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等。章末检测(一)1~3.解析:第1题,结合不同区域的景观可推知,离水井越近人类活动越频繁,从而判断草本植物和

灌木为该地区原生植被,该地区应为草原区。水井周围出现光秃和坚硬的土地,可能是过度放牧使得大量牲畜在水井处饮水,破坏了水井周边的草地所致,B项正确。第2题,云贵高原地表崎岖,降水较多,水井设施少;江南丘陵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一般不需要修建水井;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质

疏松,原生植被遭破坏后易发生水土流失,一般不会以水井为中心形成光秃且坚硬的土地;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是我国主要牧区,过度放牧可能会形成图示景观。综上可知,C项正确。第3题,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区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过度放牧,因此改善该地区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措施应为合理放牧,核定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D项正确。答案:1.B2.C3.D4~5.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2000年时,水源处理在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所占比例明显较大,B项正确。第5题,读图可知,2000~2016年,该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气候调节、生物

多样性、娱乐文化的价值有所增大,食品生产的价值明显增大,而废物处理和水源处理的价值均明显减小。据此可知,该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原因可能是该区域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治理和优化,开发了湿地旅游资源,故湖泊面积可能增大,水

体可能得到治理。故选D。答案:4.B5.D6~8.解析:第6题,上海水体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而导致的,水生植物能主动吸收水体中的养分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体起到净化作用。第7题,上海加强型梯田落差5米,而传统梯田落差不止5米,有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因此传统梯田落差更大,层次更多;水量丰

富没有可比性,要结合区域,不同区域降水量不一样,梯田的水量差别很大;从图中可以看出,湿地净化系统通过过滤、沉淀、增氧三级净化过程。第8题,水体净化有生物净化和物理化学净化。污水处理厂就是通过物理化学净化,物理化学净化就是通过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和吸附凝

聚等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而降低污染物浓度,可以根据水体污染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化合物进行化学作用,因此水质改善更明显。答案:6.D7.B8.D9~10.解析:第9题,北方城市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树穴裸露容易使扬尘增多;树穴裸露不会

引起生态破坏;北方城市降水相对较少,酸雨少;树穴是有利于雨水下渗的方形小槽,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第10题,树池篦子可以有效减少降水对树穴的冲刷,减少行人踩踏的影响,保持树木根部土壤疏松,①②正确。树穴铺设树池篦子后,留有空隙

,不会阻止其他植物生长,③错误;树穴铺设树池篦子不能减轻水污染,④错误。答案:9.A10.A11~12.解析:第11题,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强调的是植被的“种群”,故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D。第12题,根据材料“冬奥会场地建设又对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

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断,大花杓兰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是导致其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①正确;根据“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可知,人类高强度采挖也是导致大花杓兰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④正确;②③即可排除。故选D。答案:11.D12.D13~15.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在黑龙江、新疆、海南、

内蒙古四个省区中,内蒙古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越多,意味着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越重。故选D项。第14题,新疆绿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比海南小

,即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腾的雨水资源量占比比海南小。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年平均气温低于海南,植物蒸腾量和蒸发量小于海南。新疆的耕地面积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故选A项。第15题,读材料可知、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

作物)生产过程中蒸(发)腾的雨水资源量、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要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则应该增大植物蒸腾量或减少其他水分蒸发量。打坝建库会增大水分的蒸发,使生产性绿水比重下降,A项错误;覆膜种植农作物会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是对减少水分

的蒸发、增加植物蒸腾量占比非常有效的措施,从而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较多,B项正确;植树造林会增大植物蒸腾的水量,同时水分蒸发量也会增大,因此不会较大提高生产性绿水的比重,C项错误;修建梯田的主要作

用是减少地表径流,对提高生产性绿水比重作用不大,D项错误。答案:13.D14.A15.B16.解析:第(1)题,汤逊湖的调节服务主要表现在调蓄洪水,调节径流、改善局地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供给服务主要表现为是

武汉市的备用水源地,可提供城市用水;文化服务主要表现为可作为旅游地,提供旅游服务。第(2)题,由材料可知,汤逊湖湖泊群周边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产业园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以及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使汤逊湖湖泊群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可从城市用地增加、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

。第(3)题,汤逊湖与外界水体交换增加,流动性增强,水质变好,适宜生物生存;连通工程增强了汤逊湖与其他湖泊的联系,使原来碎片化的栖息地联系起来,更适宜生物繁衍生息,所以连通工程完成后,汤逊湖生物多样性明显好转。答案:(1)调节服务:调

蓄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维持生态平衡。供给服务:提供城市用水。文化服务:作为旅游地。(2)城市发展,用地面积增加,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缩小,水系割裂,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位于城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水产养殖业发展,湖泊营养物质过剩。(3)连通工程完成后

,汤逊湖与外界水体交换增加,流动性增强,水质变好,适宜生物生存;连通工程增强了汤逊湖与其他湖泊的联系,使原来碎片化的栖息地联系起来,更适宜生物繁衍生息。17.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门答腊岛热带雨

林和沼泽广布,受人类活动干扰小,符合双角犀牛的生存环境;河流众多,可满足其饮用水条件;同时,苏门答腊岛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其提供了食物来源。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人类活动,生活环境被破坏、大量捕杀、物种繁殖速

度慢等方面来分析犀牛灭绝的原因。第(3)题,保护双角犀牛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繁殖饲养,增加双角犀牛数量;其次还要维护栖息地;健全法律法规做保障;另外还要提高人们保护犀牛的意识,同时呼吁人们禁止捕杀,加强宣传教育等。答案:(1)热带雨林和沼泽广布,栖息地广阔;全年水热资源丰富,幼

树苗多,食物充足;受人类活动干扰小。(2)近年来人类活动大量侵占、破坏其栖息地;食物来源单一,繁殖能力低。(3)加强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饲养,增加亚洲双角犀的数量;加强宣传,提高人们保护亚洲双角犀的意识。18.解

析:第(1)题,读图可知,木里矿区分布在大通河上游及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矿势必会破坏地表植被,植被破坏会加速土地荒漠化,造成水土流失;另外,开矿会破坏河流水源地,造成水体

污染,水质下降;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第(3)题,可从复垦、恢复植被、合理开矿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分析。矿区生态恢复可采取的措施,比如禁止露天开矿,及时回填矿坑,恢复矿区植被;恢复已破坏的湿地系统;另外,可以通过教育,增强人的环保意识,如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还可

以通过法律法规约束人的行为,如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等。答案:(1)大通河上游;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2)破坏植被,加速土地荒漠化;破坏河流水源地;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3)禁止露天开矿;及时回填矿坑,恢复矿区植被;恢复已破坏的湿地系统;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加大环保执

法力度。19.解析:第(1)题,图1漫画是化工厂排污导致河水变黑,属于水污染问题;图2漫画是地球向月球借水,说明地球水资源匮乏,属于水资源短缺问题。第(2)题,水资源短缺问题自然方面原因是各地大气环流等影响降水

的因素差异较大,引起降水不均。人为原因是人口、工农业对水的需求量大,但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第(3)题,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是水污染严重,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灭绝。解决措施要从污染源着手。答案:(1)水污染和水

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2)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或者水浪费和水污染)。(3)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依靠法律、法规进行治

理。章末检测(二)1~2.解析:第1题,风电是利用风能发电,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第2题,近年来煤炭价格不断上升,同时由于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也要求环境治理设备投入增加,这些都会加大火电成本。答案:1.D2.C3~4.解析:第3题,读图可计算,2003年供水总量为35.8×10

8m3,2003年供水总量为33.3×108m3,供水总量下降;再生水2013年供水量大于2003年,说明2013年再生水的利用比例上升,故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读图可知,和2003年相比,2013年地下水和地表水供水量下降,再生水和南水北调水供

水量上升,故其供水结构发生了变化;地下水变化量最大。第4题,南水北调能够缓解该市水资源短缺状况而不能解决,故①错误;南水北调能够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缓解地面沉降,改善生态环境,故②④正确;南水北调投资巨大,其成本较

高,不会降低水资源的使用成本,故③错误。答案:3.C4.B5~6.解析:第5题,从四个基地的位置看,都位于沿海地区,海运条件优越,靠近石油输入的港口,该地区接近消费市场,该地区石化工业不发达,劳动力资源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

A正确。第6题,建立石油储备基地,有利于打击国际石油投机分子哄抬油价的行为,稳定原油市场,使油价波动幅度不至于过大,并不能长期应付石油供应中断,解决不了能源短缺问题,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B正确。答案:5.A6.B7~8.解析:第7题,四大进口油气战略

通道的建设,能够加快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A错。油气进口主要是管道运输,与公路、铁路不能交会构成交通运输网,B错。可能破坏植被,降低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C错。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D对。第8题,中哈和中俄油气进

口通道全部是管道运输,中缅油气通道是先经海运到缅甸港口,然后再经管道进口,所以运输的连续性较差,C对。油源充足,A错。需要经过海运,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B错。不能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D错。答案:7.D8.C9~10.解析:第9题,读图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大,粮食安全保障功能高,山区耕地面积小,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低。所以,湖北省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等级划分的首要依据是耕地条件,B正确。第10题,鄂东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粮食保障功能较二十年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

鄂东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C正确;与长江黄金水道地位下降关系不大,A错误;图文材料中没有农业受灾面积增多的相关信息,B错误;鄂东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农业科技水平并不落后,D错误。答案:9.B10.C

11~13.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我国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4.6%,因此农业节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点。第12题,大水漫灌是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由于受渗漏和蒸发影响,水资源损失大,灌溉效率比较低。第13题,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答案:11.C12.A13.D14~

15.解析:第14题,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它没有拓展海洋运输空间,更不会加大海洋渔业的捕捞力度,海洋牧场与工业的污染无关;它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即是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B正确。第15题,海洋牧场的选择需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四个海域的各项指标看,社会经济条件最好的是P1,海洋物理环境最好的是P1和P3,海洋生物条件最好的是P1和P3,综合起来看应该是P1最好

,A正确。答案:14.B15.A16.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最缺水国家大多位于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第(2)题,上海地处季风区,降水丰富且临长江,水资源数量较多。第(3)题,上海因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解

决上海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控制区域。中东(或西亚、北非)。(2)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临近长江,水资源数量丰富。(3)原因:河流上游水源污染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

。措施: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17.解析:第(1)题,影响粮食储存年限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等。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多,空气湿度更大,粮食容易受潮霉变;长江以南气温更高

,粮食容易发热影响粮食品质。第(2)题,根据材料“我国建立了以中央储备为主导,省级储备为支撑,市县和企业储备为基础的粮食储备体系”可知,大量的仓库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导致土地成本较高;据表可知,粮食的储藏年限较长,

对温度、湿度等储藏条件要求高,所以储藏费用高;粮食保质期短,陈粮消化比较困难;大量粮食储存在粮库容易造成浪费现象。第(3)题,根据题目要求,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农”三个角度各举一个例子即可。藏粮于地,即从土地的角度保证粮食生产:从耕地资源数

量来说,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数量上保证粮食产量;对于一些种地产田,要大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旱涝灾害多发,所以要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保证粮食高产稳产。藏粮于技,即从技术角度提高粮食产量;提高机械化水平,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生物科技,培育良种;因地制宜改

进耕作方式等。藏粮于农,即从农民角度提高积极性,保证粮食产量:政府加大粮食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粮积极性等。答案:(1)南方空气湿度更大;南方气温更高。(2)仓库占地面积大,土地成本高;储藏

年限长,储藏条件要求高,储藏费用高;粮食保质期短,陈粮消化难;易造成消费现象。(3)藏粮于地: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等。藏粮于技:提高机械化水平;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方式等。藏粮于农:增加粮食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

食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等。18.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稀少;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天然降水对绿洲农业生产和绿洲边缘自然植被的形成几乎没有实际意

义。第(2)题,从材料三克里雅河水量供需平衡图可以看出,克里雅河的水资源7、8月供水量最大,水平衡为正值,盈余量最大;3~6月、9月水平衡为负值,最缺水;但是,总体上是供水大于需水。第(3)题,在该流域扩大库容,有利的方面:对库区周边地区来说,蓄水增加了,可以满足当地的农业用水的需求;可以

增加库区及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改善库区的小气候;对下游来说,可以调节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季节变化。不利的方面:对库区周边地区来说,扩大库容,下渗增加,库区周边地下水位升高,加上灌溉增加,不合理灌溉,加重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对下游地区来说,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加剧下游水资源短

缺,造成下游绿洲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2)总体而言,供水大于需水;夏季是水量最丰富的时候,盈余量最大;春季是主要的缺水期。(3)利:扩大库容,更有效的调节下游地区水

资源的季节变化;满足当地的农业用水的需求;改善库区的小气候。弊:下游泄洪量减少,生态供水减少;不利于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库区周围耕地的盐碱化。19.解析:第(1)题,在横沙岛东面填海造陆的有利条件可从横沙岛位置、水流速度和水

深等角度分析。第(2)题,该地区填海造陆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主要从扩大发展空间、缓解土地压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巩固国际地位,分散城市职能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分析该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上述影响提出相应的意见。答案:(1)地处长江入海口,水流速度慢,堆积强烈;水域相对较浅,利于填海造陆。(2)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有利于缓解上海的土

地压力;有利于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上海市产业的升级和优化等。(3)存在问题:破坏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影响长江口的环境。改善意见:调整规划,促使城市协调发展;区域开发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的同时要保护好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等。章末检测(三)1~2.解析:第1题,该

乡镇后面的大塘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后果是破坏水生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抽水灌溉使农作物品质下降,①②④正确;酸雨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所致,③错误。故选A。第2题,物理性污染主要是热污染及

固体废弃物带来的污染,A错误;生物性污染主要是寄生虫及虫卵、病菌和细菌微生物造成的污染,C错误;该乡镇的水污染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造成,属于化学性污染,不属于自发性污染,B正确,D错误。故选B。答案:1.A2.B3~4.解析:第3题,玛曲湿地在34°N的青藏高原,位于中纬度地区,A说

法错误,符合题意;年降水量较多,B说法正确;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滞水,C说法正确;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水不畅,D说法正确。第4题,生态修复后,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如调节径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涵养水源,含沙量减少,

净化水质等,②④正确。水温下降和湿地恢复关系不明显;蓄水量增加,水域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加,①③错误,D正确。答案:3.A4.D5~6.解析:第5题,长江流域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是雨季,是长江的汛期,下游地区

容易受到洪灾的严重威胁。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在汛期来临前,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降水量大,水土流失量大,河流含沙量大,减少水库的淤积;增加下游泥沙来源,防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5~9月长

江流域降水量大,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第6题,水库蓄清排浑,放水输沙会使大坝下游的泥沙淤积减少,A错误;对下游水量供给变化影响不大,B错误;对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D错误;蓄清排浑,放水输沙可以腾出水库库容,使得水库调蓄洪水能力增强,C

正确。故选C。答案:5.A6.C7~8.解析:第7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也有能力进行环境质量的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质量总体提高,图中AB曲线是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环境质量越差

,明显不可取。故选D。第8题,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可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有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分散城市职能就是分散城市的污染物

,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控制城镇化进程与城市的发展是相悖的,集中布置城市用地会造成城市污染物不易扩散。故选A。答案:7.D8.A9~11.解析:第9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

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工恢复能够满足水源需求。故选A。第10题,据材料可知,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隔离使湿地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故选C。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用恢复利用方式恢复的湿地植被

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能使湿地恢复较好的做法是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故选B。答案:9.A10.C11.B12~13.解析:第12题,由图文可知,“富碳农业”工厂是与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厂紧密联系的,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其生产规

模不会很大,集约化程度和商品率应很高。B正确,A、C、D错误。第13题,根据“富碳农业”的生产原理,主要是将工业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富集起来,进行农业生产,既能提高农业产出,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为缓解全球变暖问题做出贡献。A正确,B、C、D错误。答案:12.B13.A14~

15.解析:第14题,由于该地为某自然保护区,地势平坦开阔,且周边居民少,不可能是为了居民通行、防止山洪、形成立体交通,排除A、B、D。K处设施最可能是野生动物通道,C正确。故选C。第15题,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设需要资金的投入,要考虑当地

的经济承受能力,A正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科技水平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排除B、C。过多的生物通道会加大交通建设成本,排除D。故选A。答案:14.C15.A16.解析:第(1)题,由图表可知,常规能源中,相同热值的能源排放碳最多的是煤炭,大量排放碳

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会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导致全球变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第(2)题,由图可知,各省市碳排放总量总体增长,江苏碳排放总量一直最多;主要是由于江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面积较大

;上海碳排放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其他省市制造业发展较快。第(3)题,根据上题可知,大气中的碳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导致的,所以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作。答案:(1)煤炭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水旱灾害频繁;生物

多样性减少等。(2)各省市碳排放总量总体增长;江苏碳排放总量一直最多——江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面积较大;上海碳排放占比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其他省市制造业发展较快。(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产业结

构调整;区域协作。17.答案:(1)工业生产产生的微塑料;塑料制品经过风化后形成微塑料;清洗含有纤维的衣物时产生的微塑料;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通过洗涤过程融入水环境等。(2)随大洋环流扩散;随大气环流飘流、

沉降;南极科考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等。(3)微塑料污染海洋水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微塑料难降解,扩散快,污染范围大;微塑料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污染程度;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微塑料及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高级生物及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4)加强监测调查;塑料制品回收处置,

提升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加强法律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联手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加强国际间合作等。18.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矿业废弃地包括遗留的山体创面、开

采破坏亟需治理的区域,也包括附属的工矿用地、生产加工设施及办公生活空间。题干要求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矿山修复的条件,就是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或变废为宝,以达到节省支出的目的。具体如下:①已经建成的道路水电、办公生活空间、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基础设施较好,可以利用;②废弃的矿石、矿渣等

可作为建筑材料,用于治理工程建设;③废弃的矿坑和矿井可以作为旅游景观资源,用于开发工业旅游;④矿业废弃地多以重金属污染和矿山酸性排水污染为主,治理内容以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为主,水资源、空气、土壤等整体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总体可控。第(2)题

,材料二中的图为坡脚复绿及挡土墙示意图。该整治工程作用体现在:①通过削坡、坡面喷播种草,可以降低坡度,减弱坡面水流,减少水土流失以及滑坡、崩塌等;②平整土地,种植灌木等植被,提高了植被覆盖率;③建挡土墙,可以固定边坡,保持矿山场地的稳定性;④增加泄水孔,

修建排水沟,可以完善排水系统,提高山体稳定性,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发生;⑤在挡土墙处使用反滤包,可以对矿山上下来的水进行过滤,保证坡面流水的水质。第(3)题,修复后带来经济收益的途径:①打造以工业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可以获得门票及其他服务性经营收入;②利用矿区

土地开发住宅和商业地产等带来的收入;③土地复垦后用于农业种植或养殖等带来的农业收入;④政府给予的政策性补贴和生态补偿收益。答案:(1)已经建成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较好;废弃矿石、矿渣可为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建设材料,节省成本;废弃的矿坑和矿井可以作为景观资源开发;自然生态大背景较好。(2)

降低坡度、坡面喷播种草可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平整土地,植被恢复,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建挡土墙,加强了边坡及场地的自身稳定性;增加反滤包和泄水孔,修建排水沟,完善排水系统,提高了水质。(3)打造旅游景点,旅游景区的门票及经营收入;

开发住宅和商业地产的收入;土地复垦带来的农业收入;政府给予的政策性补贴和生态补偿收益。19.答案:(1)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2)坚决遏制非法采矿、水电开发等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依法关停或关闭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项

目;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章末检测(四)1~2.解析:第1题,人类通过植树造林活动,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表明人类的活动有利于环境的发展;而“大自然便赋予人类一方乐土”,这表明环境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类的活动。所以,此材料反映的

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人地协调论的思想,B正确。故选B。第2题,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会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加剧,A错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会使旱涝灾害加剧,不利于人地关系的协调,B错误;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结构,不利于农业发展,D错误;而取缔小煤窑

,关闭小火电厂,会减轻对环境的破坏,使人地关系协调,C正确。故选C。答案:1.B2.C3~4.解析:第3题,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但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非常近。

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第4题,可燃冰是清洁能源,对其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减轻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不会延长煤炭生产链。答案:3.C4.D5~7.答案:5.B6.C7.D8~9.解析: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被动

屋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其在建造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高,目前难以大范围推广。第9题,被动屋建造原理是综合利用建筑物所有自然得热方式,维持舒适温度。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温差大,温度可能会过高或过低,这会导致维持适宜温

度需要更多的成本。答案:8.C9.D10~11.解析:第10题,与传统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是一种综合整治模式,更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C正确,A、D错误;两种模式都注重防治水土流失,B错误。第11题,由材料可

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为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该综合整治模式下,采取了复垦空废宅基地的方式来增加耕地面积,说明居住用地并不紧张,①错误;陕西省延安市属于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邻近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②正确;

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平地少,坡耕地比例大,③正确;该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生产方式较为粗放,④错误。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答案:10.C11.C12~13.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绿色GDP指数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A对;根据公式绿色GDP指数=

绿色GDP/传统GDP×100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不成正比,B错;由图可知,东部地区绿色GDP指数虽然大,但东部地区的传统GDP也很大,再利用绿色GDP指数公式估算可知,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

较大的多为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C错;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产值高、能耗大,更应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治理,D错。故选A。第13题,根据材料,绿色GDP指数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越高,读图可知,我国绿色GDP指数低值集中在

西部地区,C项正确。北京、江西、辽宁绿色GDP指数均大于贵州,属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故选C。答案:12.A13.C14~15.解析:第14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针对的问题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突出问题是全球变暖。马尔代夫属于地

势低平的岛国,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该国可能会被海水淹没。第15题,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即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答案:14.D15.

D16.答案:(1)d(或科技)。负面影响:①环境污染加重;②引发大范围生态危机;③加剧资源短缺;④加剧社会动荡。(2)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②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问题和资源短缺;③过度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④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巨大;⑤

过度消费。(3)企业:①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②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附加值;③对售后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增强环境安全;⑤加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建立全员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或个人: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选购环保产品;②废弃物回收

利用,减少资源消耗;③适度、理性消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④积极参与环保公益行动;⑤呵护自然生态。17.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木塑复合材料的原料是:化学添加剂、废旧塑料、废旧家具、农业秸秆、木材、稻壳。

因此,可以为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提供原料的工业部门:化学工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加工业等)。第(2)题,在该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主要方式是对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因此,填写序号①③。使用化学添加剂在生产流程中没有循环。第(3)题,只要是符合可持续

发展,绿色环保且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普遍参与的任意两条措施即可。如:垃圾分类处理,淘米水洗菜,乘坐公共交通等。答案:(1)化学工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加工业等)(2)①③(3)垃圾分类处理、淘米水洗菜等(合理即可得分)18.答案:(1)与沼气池结合,(沼气发电)产生清洁能

源;减轻环境污染。(2)位于农牧交错地区,环境自净能力弱;土地退化,导致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影响人居环境;生态景观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3)因地制宜,农牧协调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化农业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19.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因此企业要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应从争取更大的市场配额和出售碳排放权两个方面考虑。争取更大的市场配额,主要是通过扩

大生产规模来实现。出售碳排放权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等角度分析,措施有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使用清洁能源;通过减少碳排放,将节余的碳配额出售,提高企业效益。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企业应是控排企业碳排

放量超出配额较大或是实排大大低于配额的企业。发电行业应属于前者: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所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费多,所以首先纳入,可以同时起到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因为要交易,

首先要有准确的数据。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三是发电行业产品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答案:(1)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通过出售配额,提高企业效

益;加强管理,提高节能意识;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获得更高配额。(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火电为主,矿物能源消耗量大,发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碳排放数据完整,便于计算统计;发电行业产品单一,配额分

配简便易行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