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3.66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d317a9eb666e7d50cc52fdbe7d144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市太和中学2022年下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蒲小林审核人:高二地理备课组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80分)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1.关于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的地理坐标是(70°W,30°S)B.a地在b地的东方C.a地在c地的北方D.a地在d地的东北方2.关于d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d地位于高纬度地区B.d地位于热带C.d地比b地纬度高D.d
地位于南温带【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按图中标定的经度,判定ac位于西经70度经线上,bd位于东经70度经线上。依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b位于北纬30度纬线上,cd位于南纬30度纬线上。a的地理坐标为(30°N,70°W),A
错误;a位于b的正西方,B错误;a位于c的正北方,C正确;a位于d的西北方,D错误。故选C。【2题详解】30°、60°两条纬线划分高中低纬地区。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30°-60°之间为中纬,60°-90°为高纬地
区。图中d(30°S,70°E),d位于中、低纬的分界线上,属于南温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两点间东西方向的判断:(1)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2)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3)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两种情况,二者之和小于1
80°,东经度地点在东方,西经度地点在西方;二者之和大于180°,东经度地点在西方,西经度地点在东方。读“某局部区域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3.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即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图中a、b、c、d四个区域,实际面积最小的是()A.aB.bC.cD.d5.图中①点位于②点的()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6.图中a、b、c、d四个图示面积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A.aB.bC.cD.d【答案】3.B4.D
5.A6.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相关知识。【3题详解】北半球是指赤道以北地区,西半球是指20°W向西至160°E之间的区域,据此结合图示信息,①点(40°S,180°)、②点(20°S,140°E),③点(10°N,180°)、④点(60°N,140°W),③④即位于北半球又位于
西半球,故选B。【4题详解】由于地球是球形,越往两极,纬线圈长度越小,图幅相同,所跨纬度越高,所占实际面积越小,据此选D。【5题详解】图中①点(40°S,180°)、②点(20°S,140°E),据此①点位于②点的东南方向。故选A。【6题详解】相同图幅,实际面积越大,比
例尺越小,实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大,d实际面积最小,故d比例尺最大。故选D。【点睛】比例尺越大(指分母越小),地图上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地图越详细。尺大详小的意思是,比例尺越大(分母小),越详细、范围越小。读世界
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PQ两点间东西距离约为()A.2200千米B.1100千米C.550千米D.275千米8.此时()A.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B.北京、上海等盛行东南季风C.非洲最南端气候
高温多雨D.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9.图中海峡()A.是德雷克海峡B.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C.终年封冻D.是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分界线【答案】7.B8.A9.B【解析】【分析】【7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
知,PQ两点位于60°N纬线上,而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根据纬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公式可知,PQ两点间距离为111千米×cos60°×20=1110千米,故选B。【8题详解】由题可知,此时海洋上等
温线向北凸出,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因此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A正确。北京、上海冬季盛行西北季风,B错误。非洲最南端为地中海气候,南半球为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南半球炎热干燥,D错误。故
选A。【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海峡为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A错误,B正确。白令海峡夏季不封冻,C错误。白令海峡是俄罗斯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分界线,D错误。故B。【点睛】赤道的长度是60度纬线的2倍,因此60度纬线上两点的距离=111×cos6
0°×经度差÷2。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罗斯海新站分别位于南极点和昆仑站的()A.西北方,东北方B.正北方,西南方C.东南方,正北方D.正北方,东北方11.罗斯海新站举行
奠基仪式时()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出东北C.长城站昼短夜长D.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答案】10.D11.D【解析】【10题详解】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排除AC。与
昆仑站相比,罗斯海新站离南极点更远,更靠北;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根据劣弧原则判断,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以东。综上分析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D正确,A错误。故选D。【11题详解】
罗斯海新站举行奠基仪式时间是在2018年2月7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是7月初,A错误。2月7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才会日出东北方向,B错误。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长城站位于南半球,也是
昼长夜短,C错误。2月7日,为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
2022年暑假期间,某学生清晨迎着朝阳沿公路进入下图所示区域(我国东部某地)进行徒步旅游,整个行程约4个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该学生徒步旅行在图幅范围期间()A.总体方向向西B.以下坡路段为主C.
前阶段最省力D.途中起伏不到40米13.离开图示区域时影子朝向()A.左前B.左后C.右前D.右后【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解】暑假期间,我国长江流域日出在东北方向,某游客迎着旭日进入图幅范围,故游客应该是从西南进入,总体方向向东,A错误;根据等高线可知,学
生徒步旅行在图幅范围期间以上坡路段为主,B错误;结合指向标可知,游客是从图示右侧进入,该游客步行在图幅范围期间,进入时是爬坡路段,步行最费力,C错误;图示等高距是10米,上坡路段穿过三条等高线,途中起伏不到40米,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游客步行时间大
约为4小时左右。游客进入区域时旭日东升,此时为暑假,日出时间早于6点,故游客离开时应在10点左右,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离开时公路为东西向,游客向东行进,则身影在其左后方。故B正确。【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
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活动。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14.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A.A处是鞍部B.B处是山谷C.CD处是山谷D.EF处是山脊15.图中甲地与山峰的温差可能为()A.2.8℃B.3.2℃C.3.8℃D.4.2℃16.若图中桥梁上游瀑布落差为68米,则桥梁附
近河岸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A.238米B.258米C.288米D.308米【答案】14.A15.B16.C【解析】【14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处是山顶,A正确。B处是山谷,B错误。CD处是山谷,C错误。EF处是山脊,D错误
,故选A。【15题详解】读图可知,山峰高度为900~1000米,甲在等高线上,其相邻等高线数值为500,由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处海拔应低于500,500等高线和700等高线之间有一条线,可知等差距为100,故甲所在等值线为400米,甲地与山峰相对高度=900~100
0-400=500~600米。由于每升高100米,降低0.6度,所以图中甲地与山峰的温差为3℃~3.6℃,因此图中甲地与山峰的温差可能为3.2℃,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若图中桥梁
上游瀑布落差为68米,由于上游瀑布海拔在300米到400米之间,说明桥梁附近河岸的海拔在300米到332米之间,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点位于600米等高线上,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乙地的高差为268m~300m之间,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乙地
的高差可能是288米,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一般会出现地形不同部位的辨别。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山顶山顶即山峰,在地形图中一般用三角形符号予以标记。看海拔高度也比周围的高些。山脊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看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如果等
高线从海拔高处弯向海拔低处(即从数字大的地方向数字小的地方弯曲)的部位,即是山脊。山谷山谷的判别正好与山脊相反。等高线从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山谷处易形成小河,在山上迷路时,可以沿小河走,容易形成聚落。鞍部是两山峰之间的比较平
缓的部位。它与山坳的区别没有明显差异。一般看其相对高度。鞍部的相对高度较高,两侧陡峭,不容易发育成河谷地貌。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陡崖陡崖比较好识别,就是等高线不断重合或者最为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断定
为陡崖。下图示意沿南纬20°纬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7.图中()A.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C.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D.⑦大洋海域呈“S”形,风大浪急18.图中()A.②大陆地
跨东、西、南、北半球B.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C.⑥岛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D.⑧大陆的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答案】17.A18.B【解析】【1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根据经纬度和大洋面积判断,①是太平洋,太平洋西部位于亚欧板块和
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消亡边界,形成了众多的岛弧和海沟,故A正确;③是大西洋,大洋海域北部、南部都开敞,故B错误;⑤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不是大洲的分界线,故C错误;⑦大洋是印度洋,海域呈“S”形的是大西洋,故D错误。答案选择A。【18题详解】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根据经纬网定位可以判断,②大
陆为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未跨越东半球,故A错误;④所在陆地为非洲大陆,而非洲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故B正确;⑥为马达加斯加岛,其位置应当位于位于中国西南方,故C错误;⑧为大洋洲大陆,其大陆并不在板块交界地带,其东部地区
并未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因此火山活动不频繁,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熟记世界海陆分布图,并能进行准确的经纬网定位,且要熟知各大洲大洋的基本特征,记住世界中岛屿和半岛的大致位置。某航运公司一轮船从丹麦驶往中国上海,下图为该轮船途经各地时的日平均
气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该轮船途经的甲、乙、丙三个海域分别是()A.德雷克海峡、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B.白令海峡、阿拉伯海、加勒比海C.英吉利海峡、红海、马六甲海峡D.麦哲伦海峡、孟加拉湾、土耳其海峡20.该轮船途经各
海域时()A地中海温和多雨B.甲海域寒潮频发C.乙海域吃水较浅D.丙海域顺风顺流21.图中乙、丙两海域中()A.乙海域低温潮湿,有海雾B.乙海域地处板块消亡边界C.丙海域附近有火山地震带D.丙海域全年受西风影响大【答案】19.C20.C21.
C【解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该轮船从丹麦驶往中国上海是通过传统路线,因此经过英吉利海峡、红海、马六甲海峡,C正确,该轮船不会经过德雷克海峡、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加勒比海、麦哲伦海峡、土耳其海峡等,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由图中上海(长江口)的日平均气温为25°C左
右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A错误;甲海域位于北海和比斯开湾之间,是英吉利海峡,夏季没有寒潮,B错误。乙海域为红海,盐度较高,故吃水较浅,C正确;丙是马六甲海峡附近,夏季海水向东流的,
位于赤道附近,风力小,D错。故选C。【21题详解】乙海域为红海,终年高温;位于生长边界。丙是马六甲海峡附近,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附近有火山地震带;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不受西风带影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分布地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12时27分,汤加附近海域某火山发生喷发,随后,汤加的互联网和通信全部中断。图示意该
火山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汤加附近的海域火山多发,是因为这里处于()A.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23.火山喷发时,汤加当地正值()A.14日下午B.15日下午C.1
5日上午D.16日上午24.受汤加火山喷发影响,大气质量可能出现下降的是()A.澳大利亚B.新西兰C.菲律宾D.智利【答案】22.C23.B24.A【解析】【22题详解】根据图中汤加的地理位置,并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可知,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火山、地震多发。所以C正确。AB
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据图可知,汤加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可当作东十二区来计算当地时间,即比北京时间早4个小时(实际上由于某些原因,汤加采用的时区是东十三区,比北京时间早5个小时),由于北京时间为2022年1月15日12时
27分,故汤加为15日下午。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汤加位于东南信风带,盛行东南风,火山灰等火山喷发物会在东南风影响下向下风向运动,故澳大利亚大气质量可能出现下降,A正确。新西兰在汤加以
南,菲律宾在北半球,智利在汤加以东,均不会出现大气质量下降的情况,BCD错误,故选A。【点睛】汤加王国简称汤加,属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是由17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其中36个有人居住,大部分为珊瑚
岛。汤加西距斐济650公里,西南距新西兰1770公里,截至2017年,汤加人口为10.8万,汤加通用汤加语和英语。首都努库阿洛法,位于最大岛汤加塔布岛。陆地面积747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70万平方公里。25.读下图,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河的流量比甲河丰
富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大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形态和经纬度位置判断,甲河为亚马孙河,乙河为刚果河。亚马孙河(甲河)是世界上流量最
丰富的河流,因此刚果河(乙河)的流量比亚马孙河(甲河)小,A错误;亚马孙河(甲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因此其流域面积比刚果河(乙河)大,B正确;亚马孙河(甲河)流域和刚果河(乙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多雨,全年径流量大,因此汛期不太明显,C错误;亚马孙河(
甲河)大部分河段位于平原地区,水流相对平缓,不太湍急,上游某些河段水力资源丰富,刚果河(乙河)下游穿过山地,水流湍急,与海洋之间的航运不便利,D错误。故选B。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平均水深273米,四周有多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湖泊。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
度常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仅慈鲷鱼就有850多种。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读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A.地壳断裂下陷B.河流
改道C.褶皱凹陷D.冰川作用27.马拉维湖12月份透明度最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B.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C.气温高,蒸发旺盛D.太阳高度角小28.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的主要原
因是()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B.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C.湖岸沿线水质好D.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答案】26.A27.A28.B【解析】【2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其形成原因与东非大
裂谷一样,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凹陷,加上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汇入积水成湖,与河流改道、褶皱凹陷作用无关,A正确,BC错;冰川作用主要分布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冰川作用不显著,D错;故选A。【27题详解】“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
度常因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12月份为马拉维湖(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降水丰富,对土壤侵蚀作用强,入湖水量大,入湖径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湖水透明度
降低,A正确;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有利于泥沙沉积,湖水透明度高,与题意不符,B错;蒸发强弱不影响湖水透明度,C错;12月份为当地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大,D错;故选A。【28题详解】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
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慈鲷鱼提供充足的饵料,从而导致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B正确;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慈鲷鱼生长,但据图可知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入湖,A错误;同一个
湖泊,水质差别不大,C错误;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D错误;故选B。【点睛】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凹陷,加上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汇入积水成湖。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某地区等温线分
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据等温线判断此地区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0.若图中等温线弯曲度变大,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段是()A.凌晨B.上午C.下午D.深夜31.图示区域河流()A.流量季节
变化大B.此季节水量丰富,流程长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此季节河流补给地下水【答案】29.B30.C31.A【解析】【29题详解】据图纬度信息分析可知,此地区位于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海洋气温,是南半球的夏季,B正确,排除ACD。故选B。【30题详解】若图中等温线弯
曲度变大,说明海洋陆地的温差变大,一天中下午(午后14点前后)时段的气温最高,陆地急剧升温,海洋升温慢,易导致气温等值线弯度曲变大,C正确,排除ABD,故选C。【31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区域位于南半球
30°~40°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为地中海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图示为南半球夏季,当地受副高的影响,炎热干燥,此季节河流水量少,地下水
补给河水,BCD错。故选A。【点睛】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俄罗斯奥伊米亚康
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月月均温-50.1℃,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有北半球“寒极”之称。该市位于迪吉尔卡河上游,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建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图为“奥伊米亚康区域略图”。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32.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有()①纬度高,气温低②锋面雨持续时间长③地形封闭,冷空气集聚④盆地口向北敞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3.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
桩上面是为了防止()A.大风侵袭房屋和地基B.河水泛滥冲击地基C.暴雪重压倒塌房屋D.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34.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的主要原因是()A.特有的民族风情B.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C.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D.冻土的冻融作用【答案】3
2.B33.D34.D【解析】【32题详解】奥伊米亚康接近北极圈,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之一,①对。奥伊米亚康纬度高,暖湿气团不够活跃,锋面雨日数并不多,年降水量较少,②错,
故选项A、C、D错。奥伊米亚康位于盆地之中,地形封闭,且盆地口向北敞开,极地冷气团到达此处时,容易在此集聚,不易扩散,导致该地气温低,这也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③④对,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题详解】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
面更不易抵抗大风侵袭,选项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奥伊米亚康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出现河水泛滥的可能性较小,选项B错误。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并不能防止暴雪重压使房屋倒塌,选项C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高纬度地区,
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如果冻土融化会导致地基不稳,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选项D正确;故选D。【34题详解】房屋东倒西歪是地基不平导致的,而地基不平是由于该区域冻土层广布,在气温较高6-8月份,冻土会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发生冻融,进而
导致地基不平。D正确。房屋东倒西歪不是该地区的特有民族风情,也没有保温作用,更不是为了抵御强风,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形对冷空气活动影响:1.地形是平原,冷空气移动就不会受太大阻碍,所影响的范围就更大,相反如果是山
地,会阻挡冷空气的移动,这样冷空气影响范围就小而且降温幅度也会变小;2.盆地地形一般有高原山地阻挡冷空气,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小;3.口袋型地形,若敞口朝向冷空气来向,会导致冷空气集聚不散,降温幅度大,受冷空气影响显著
。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的35.雅典和北京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温
带季风气候36.雅典所属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A.柑橘B.香蕉C.椰子D.苹果37.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状况是()A.降水较多B.降水较少C.降水相等D.无法确定【答案】35.D36.A37.A【解析
】【3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雅典(左图)夏季气温高、降水少,炎热干燥,冬季气温低、降水多,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北京(右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为温带季风气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36题详解】读图可知,左图表示雅典,雅典的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适宜生长的是亚热带水果,香蕉、椰子属于热带水果,苹果属于温带水果,柑橘是亚热带水果,适宜在地中海气候环境下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37题详解】读图可知,雅典8月份降水量不足30mm,而北京9月份降水量超过50mm,因此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
较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的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图示季节,圣地亚哥与布
宜诺斯艾利斯降水量差异较大,原因是圣地亚哥()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位于西风带迎风坡C.受暖流影响大D.受西风带控制39.图中M地气温可能是()A15℃B.16℃C.22℃D.26℃40.导致甲、乙两地
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地势【答案】38.A39.B40.A【解析】【38题详解】图中25℃等温线在陆地上向南纬凸出,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应为南半球夏季,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A正确,BD错误;圣地亚哥受秘鲁寒流的影响,不受暖流影响,C错误。故选A。【39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判定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的气温有
两种可能性:25℃或20℃,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应为20℃,所以M地的气温应较20℃更低(小于小的),由于等温距为5℃,所以M地气温应大于15℃而小于20℃,故选B。【40题详解】读图,
甲地气温介于25-30℃,乙地气温介于15-20℃,甲地的气温更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此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更靠近内陆,升温更快,乙靠近海洋,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升温较慢,所以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分布,A正确;两地纬度相当,B错误;此季节大气环流差异不大,C错误;两地均位于拉普拉塔
平原,地形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要注意根据图中等温线弯曲特点判断该半球的手节。可以简单用以下方法,即1陆南,7陆北。意思是: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应为1月,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1月为当地夏季。二、综合题41.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
及相关资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理位置。(2)解释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多火山、地震的原因。(3)与里斯本相比,简述穆尔西亚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答案】(1)伊比利亚半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大西洋以东
,地中海以西。(2)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地壳活跃。(3)与里斯本相比,穆尔西亚的气温年较差更大,降水较少;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少雨,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冬季由于受到山地的阻挡作用,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减小,气
候温和,降水不多。【解析】【分析】本题组以伊比利亚半岛区域图和里斯本、穆尔西亚两城的气候资料图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描述地理位置、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和对比差异,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成因等,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地理位置一般从经纬度位
置、半球位置、温度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即可。从伊比利亚半岛图中看出,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位于36°N﹣43°N,位于北半球,北温带;大部分0°﹣8°W之间,位于东半球;海陆位置:位于大西洋以东,地中海以西地区。【小问2详解】结合图示伊比利亚半岛和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伊比利亚半岛位于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震火山带上,这个地震火山带是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所以多火山地震。【小问3详解】气候特征一般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气温、温差、均温等,降水包括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雨季长短等描述。读右侧图两城市气候资料图看出,穆尔西亚冬季比里斯本
气温低,夏季比里斯本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降水更少,故穆尔西亚气候的大陆性更明显一些。原因需要结合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地形、洋流等分析。该地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炎热干燥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而里斯本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更多。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所示国家(尼泊尔)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
开发的自然条件。【答案】(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3
)自然条件:(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解析】【分析】本题以尼泊尔示意图为资料,主要考查尼泊尔自然环境特点及水资源开发条件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对地形的描述一定要从地形、地势两个方面进行,同时注意图中的等高线的值可以发现这里是以高山为主,地势具有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的特点。【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的位置可以判定图示地区处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
,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特别丰富,而冬季位于东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小问3详解】结合上述的分析不难会发现这里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作为地处内陆的发展中国家尼泊尔经济、技术实力不足,开发难度系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