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7)页,55.17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bd70fb6f35ef9cff3df400b48ce0c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烈面中学2019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任真适性,也就是让自己如其所是的那样本真存在,让自己去其遮蔽而如其本性的那样
呈现。现在必须进一步追问的是:对于陶渊明而言,什么样的存在才是本真的存在?什么样的存在方式才不违其本性?要如其所是的那样存在就得先知道自己是谁,要如其本性的那样呈现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就可能在生活中
装出一副自己非其所是的样子,因而,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首先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正是从这一角度,卡西尔断言“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不过,“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只是指二者逻辑上的先
后关系,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并不能分为前后两截,人总是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而越来越成为自我。人是一种不断地反复审视和探究自身的存在物,自我认识不仅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甚至就是自我存在本身。陶渊明每次出仕都是一次自我认识的深化
,出仕的过程也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矫厉”和扭曲自己以迎合官场的痛苦经历中,他才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内在本性。陶渊明对自己青少年时的天性和志趣的描述彼此矛盾,有时他写“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此诗中陶渊明是那般志大气雄而又豪侠莽撞
;有时他又写自己“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诗中青年诗人又是那般闲静淡泊,超然世外。前后诗歌所描绘的好像是两个陶渊明,陶渊明自己恐怕也不能马上做出肯定的回答,他早年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对自我早期形象勾画的相互出入显露了他对自我认识的矛盾
。自己给自己勾画出的自我形象,是他自己如何确立自我身份的前提,是建构自己存在方式的参照系,“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①。陶渊明对自我认识的矛盾造成了他存在方式的冲突,造成了他在人生旅途中进退
出处的左右摇摆。老来他对自己的儿子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所谓“东西游走”指游宦四方。年少时从仕于千里之外,身奔走在仕途而心仍念于家里。从仕时也有想摆脱事务而求自适自在的志向,曾表达了自己是为时势所激被驱上了游宦羁役。所以他有“心为形役
”的苦恼,而心与身的冲突与分裂,更让他产生了害怕失去此生的焦虑与不安。陶渊明认识自我的途径是在个人生存的困境中来审查自己存在的根基,在身心分裂时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一次次踏入仕途后的烦恼痛苦,一次次在官场中的怅惘失落,不是
因为自己的才能被压抑、政治地位受到威胁、同僚的排挤,主要是由于官场的气氛、人事的羁绊与自己的心性不合,屈己从人便造成了自己的身心分裂。陶渊明用了十几年“东西游走”的光阴,经过行迹的出处不定和精神的痛苦矛盾,终于对自我获得了异常深刻的体认,用漫长的生命旅程换来了一句沉甸甸的感
叹——“聊复得此生!”(选自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有删改)注:①赫舍尔:《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真适性的人生理想必须落实在对自己生命真性的体认上,因此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就难以确定自己的本分
。B.“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陶渊明出仕的过程就是他自我认识的过程,最终认清了自我。C.陶渊明对自己根本没有形成一副清晰的自我形象,显露了他一直以来对自我认识的矛盾。D.陶渊明“东西游走”经历的内在原因是“少儿穷苦”,游宦四方给他带来了“心为形役”的苦恼。2.下
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论证环环相扣,文章先从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入手立论,再从实现自我先要认识自我的角度切入,论证了陶渊明的自我体认也是这样一个过程。B.文章善于
引用理论,例如卡西尔的“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以此来论证陶渊明的自我认识应基于对自己生命真性的认识之上。C.文章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手法,以突出陶渊明早年自我体认时的矛盾。D.本文的第二段与三、四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陶渊明的进退的左右摇摆实为心与
身的冲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卡尔西说“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对于陶渊明而言,要实现自己任真适性的理想就得先知道自己的本性。B.其实,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认识自我与成为自我的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陶渊明的屈
己经历也让他渐渐成为自我。C.从仕后念家,始出便思归,这成为了陶渊明每次出仕的心理模式,陶渊明的这种心理最终让他明白役于人是由于役于己。D.陶渊明身上的确曾有过对功名的向往,但现实使他身心分裂,难以体认自己的“本来面目”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终成他深刻的自我体认。(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
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
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
,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
呈现不同的面貌。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
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
,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出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到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
阅读来提高其素质。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怎么读
大师的书?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用来理解大师的资源——即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会发现,你读大师的书真的像读闲书一样轻松愉快了。为我所用,就是不死抠所谓原义,
只把大师的书当作自我生长的养料,你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获不是去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你自己的果实。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节选自周国平《论读书》)材料二:读书足以怡
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
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
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
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节选自培根《谈读书》)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身份,但如果不同时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强调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B.“读书”与天性及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书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经验又可以弥补读
书的不足。C.透过读书的态度可以去了解一个人,如鄙视读书的人一定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明智之士常常学以致用。D.周国平很重视阅读经典的方法,赞赏随手翻翻,点石成金,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5.下列不能..用来论证人要“好读书”的一
项是(3分)()A.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B.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C.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D.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6.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明大爷苏龙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这一带丘陵山岭、田间地头郁郁葱葱,弥漫着浓浓刺鼻味道。明大爷很喜欢站在高处欣赏这一片片绿,
压根不讨厌扑面而来的这种味道,反而感觉精神亢奋、神清气爽。这时的明大爷两手叉腰,嘴里含着烟斗吧嗒着,好像是威武的将军在检阅大部队。这丘陵山岭、田间地头种的是黄烟。用明大爷的话说,咱种的是黄金呢。别看明大爷话说得
轻巧,其实他心里明白:文钱苦路来。用明大爷的话说,养个娃都没有那么累人。明大爷的烟叶不论在质量还是等级纯度上都胜人一筹,因而他的烟叶每斤可卖得二十元左右,其他村民每斤卖得十五元算是不错的了。别人的独门技术都是藏着掖着,明大爷偏不,但凡村民慕名上门讨教,他会毫不吝啬地传授种烟技术。
明大爷还有一个绝活,即便把烟叶切成丝,他都能够凭着眼睛看、鼻子闻、嘴巴抽,判断出烟叶的好中差,说出是在沙地种的还是岭地种的,甚至能在面前摆放的几抓烟丝中认出自家种的烟来,村人无不拜服。烟贩圈里对明大爷也
是满口赞扬,因为明大爷对自家生产的烟叶绝不以次充好。某日一烟贩重金定下了他的几个上等好的“烟包”,约定过几天来取。明大爷家里人瞒着他拆开“烟包”,抽出一些烟叶,换上一些稍差的烟叶。明大爷得知后,暴跳骂人,马上追回烟贩运走的“烟包”,当着烟贩的面把“烟包”拆开,重新换上好烟叶,还多送了几斤权作赔礼
道歉。烟好人实诚,烟贩们自然都抢着要明大爷的“烟包”,甚至来年的定金都先放好了。烟好,烟贩盯上,自然偷儿也盯上。明大爷好两口,今年八月份的一个晚上,村人约他去喝酒,喝得头重脚轻回来,发现养的大黑狂叫不停,回过神来才发觉两包上等“烟包”消失了,明大爷一下子酒醒趴坐地上,心像被挖去般剧痛,数天心神不定
。村口耸立一株大苦楝树,是村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一天,临近晌午时候,村民陆续收工回来。大家散坐在大树下“倾大炮”(聊天),自然地掏出旱烟袋,都招呼别人品尝自己的烟。大家都知道明大爷的烟好,都抢着伸着手往他的烟袋抓。明大爷眯着眼睛看着笑着,心里
很受用,心理阴影面积一下消减了不少。这时候,明大爷的眼睛猛地一亮,准备装烟丝的手停住了,他眼睛望去的对面,一个人正在用烟纸卷烟。迎着明大爷犀利的目光,那人的眼睛就躲闪了一下。明大爷心里一下子有数了。他深深呼吸一口气,手撑树根爬起来,走向那人,挨边坐下,轻轻开口:“老弟,尝一下你
家的靓烟。”那人脸色就有些刷白,犹豫一下,把烟袋递给了明大爷。明大爷就小心掏出一些,看了看,闻了闻,赞道:“好烟好烟。”然后塞在烟锅里压实,点火,吧嗒吧嗒地抽起来,眯着眼,很陶醉。两人抽着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都心里有事。抽完几个回合的烟,倾了一会“大炮”,大伙儿心满意足地回家
吃午饭,留下明大爷和那人。明大爷很郑重地开口了:“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你瞧我,儿子女儿起房、孙子孙女读书都得帮衬点,是不?”那人连连点头称是。明大爷又接着说:“就像你,憋住气力供两个小孩读大学,家里两个老的又常年跑医院,唉,的确不容易。”那人嘴里吧嗒着,眼圈转红了。明
大爷紧缩两颊猛抽一口,说:“这样,来年我给你留一些好烟苗,挑一块好地给你,嘿嘿,保管你产出好烟卖出好价钱,有了钱,家里少的老的读书看病就不愁啦。”那人嘴巴翕动了一下,舔舔嘴唇刚刚开口:“叔,我……”明大爷按住了他的话头,轻拍那人肩膀说:“啥都别说了,路走对了,不愁发不了财。”
太阳落山时分,像以往那样,明大爷砍肉提酒,一路披着霞光找村人喝酒。月挂苦楝树枝头的时候,他深一只脚浅一只脚回来,到家进门倒床就睡,瞌睡虫袭来,他硬撑眼皮顶着。夜深人静,月光如洗。这时围墙外传来一阵脚踩树叶的吱吱声,跟着是嘭嘭两次重物落地的闷响。醉眼迷离的明大爷就笑
了,他贪婪地抽动鼻子簌簌响,他闻到了久违的味道,瞌睡虫再袭来的时候,他枕着这种味道沉沉进入了梦乡。大黑一整晚很奇怪地没有叫。当然没有叫啦,因为明大爷下午时候早早把它牵到了儿子家关着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对春暖花开时节丘陵山岭、田间地头的环境描写,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自然背景。B.小说注重用细节表现人物心理,“那人脸色就有些刷白,犹豫一下”这一细节,形象地突出了“那人”内心的紧张。C.小说
语言质朴、幽默。“倾大炮”“瞌睡虫”等方言俗语的使用,增强了小说的生活气息,又使语言显得幽默风趣。D.结尾处写明大爷“闻到了久违的味道”,这既表明烟包失而复得,也暗含着明大爷对“那人”知错能改的欣慰之情。8.小说中的明大爷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写明大
爷的“绝活”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冯唐者,其大父..赵人。唐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
唐曰:“父老家安在?”唐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酄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
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
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
郎。(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B.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
/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C.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D.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郍/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大父,母系社会,母亲的父亲叫大父;父系社会,父亲的父亲叫大父。《刘敬叔孙通列传》:“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也与大父抗礼者哉?”B.闲处,既可指在家闲居,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屏闲处而不朝。”又可指僻静的处所,如《庄子·刻意》:“就薮泽,处闲旷,
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处指第一种意思。C.忌讳,避忌、顾忌。它还有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的意思,如《红楼梦》:“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D.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
则。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唐耿直不知忌讳。文帝赞叹李齐行事,冯唐言李齐不如李牧与廉颇;文帝感叹我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就不用担忧匈奴了,冯唐直言文帝有也
不能用,丝毫不给文帝面子。B.文帝大度且谦恭。冯唐当面说他有廉颇李牧也不能用,他大怒,拂袖而去,但事后只不过指责冯唐不应当着众人面说而已;匈奴边患重,他又特意询问为何说他不能用这两人。C.冯唐颇有见识。他认为李牧成为良将,除了他诚心对待将士外,还因为作为将军他有奖
罚权和战争自主权,所谓“赏赐决于外”和“委任而责成功”,这为后文批评文帝作准备。D.冯唐为魏尚叫屈。冯唐说文帝不能用廉颇李牧,是为魏尚叫屈。魏尚治军如李牧,善待士卒宾客,保一方平安,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13.把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2)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人之常德萧立之①秋风原头桐
叶飞,幽篁翠冷山鬼啼。海图②拆补儿女衣,轻衫笑指秦人溪。秦人得知晋以前,降唐臣宋谁为言。忽逢桃花照溪源,请君停篙莫回船。编蓬便结溪上宅,采桃为薪食桃实。山林黄尘三百尺,不用归来说消息。【注】①萧立之,宋末进士,元初归隐。②海图就是绘有海
水图案的绢幅。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桐叶秋风点出送别的时节,幽篁山鬼勾勒出凄清冷落的送别环境。B.友人虽然穷得没有布料替小孩子缝补衣服,但他前往常德时,却能笑指征程。C.处在宋朝将亡的时代,诗人借桃源典故,感慨元人
统治的地方已没有净土了。D.诗中实写了友人编蓬结宅采薪食桃的场景,虽清苦但无拘束,正是亡国遗民的追求。15.如何理解这首送别诗结尾中的“不用归来”?(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两句,连续使用
数量词,写出了山岭的曲折蜿蜒。(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两句,用踮脚和爬山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_____,____”两句委婉而贴切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三、语言
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低碳”这个词,近年来已经__________,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它的出现首先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向高效低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后来,它被引入到生活领域,是要通过实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
术、制度等目的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回顾这些年来,曾流行一时的各色口号,大多是__________,或“干打雷不下雨”;针对其采取的种种行动和措施,大多是虎头蛇尾,或掩耳盗铃,留下的不少是形象工程。比如,();针对垃圾
分类采取的措施,也已有时日,可街头上的分类垃圾箱基本上没起到任何分类的作用,大多数居民不知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在一个媒体宣传无孔不入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怪诞的现象。因此,不得不让人担心,今日听来响亮的
“低碳”一词,__________在展现完时尚、华丽的外衣以后,随着社会上一边喊着低碳的口号,一边生产与消费高碳用品的现实,带来__________的后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炙手可热昙花一现未免
分道扬镳B.司空见惯昙花一现难免南辕北辙C.炙手可热电光石火未免南辕北辙D.司空见惯电光石火难免分道扬镳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是要通过实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是要通过
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目的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C.目的是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目的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实行新的技术、制度等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环保”一词,由来已久,提得越多,结果污染越严重B.提得越多的“环保”一词,由来已久,污染却越严重C.由来已久的“环保”一词,提得越多,结果污染越严重D.“环保”一词,由来已久,结果提得越多,污染越严重20.下面是某校邀请著名
校友、美术家张先生的邀请函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今年四月我校将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作为庆祝活动之一,到时候,贵校将为您举办专场画展,集中展出这些年您奉送学校
的墨宝,请忙里偷闲莅校指导。热忱期待您的拜访。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6分)我国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在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为动画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近年来中国动画逐渐告别补贴时代的粗放增长模式,开始向追求质量与效益的模式转型。近
日,国漫《姜子牙》的火爆就验证了这一点。在产业内部,以光线传媒成立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为标志,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在动画领域谋篇布局、精耕细作,涉及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授权、实景娱乐的动画全产业链逐渐被
搭建起来。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学校将举办“中华名人与青春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语文课上,大家就自己了解的中华名人进行交流,班长介绍了自己了解的曾国藩;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并以
毕生的努力使之成为现实;他天资并不聪颖,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他说穷能养志气,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他身为朝廷大员,但每餐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班长的发言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听了班长的讲
述,会有哪些感受和思考呢?请你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的征文比赛。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烈面中学2021年春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2.D3.D4.B(A.强调的
是要好读书;C.逻辑错误,鄙视读书的未必就是一技之长者;D.原文无“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的意思)5.C(强调的是读书的方法)6.①读书不要故意挑剔、不可迷信,要多思考;②对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读法;③读书要与讨论、笔记、写作相结合;④要根据个人气质上的特点与精
神上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读书;⑤不求甚解,为我所用。(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7.(3分)C(“倾大炮”等无法体现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8.(6分)①大方。明大爷对自己种烟的独门技术从不藏着掖着,凡有人请教,都毫不吝啬地传授。②实诚、讲信誉:卖给烟贩的
烟绝不以次充好;家人瞒着他坑了烟贩,他追着去换回来。③善良,大度。处理被偷的烟包事件中,既教育了那人,也保护了那人的尊严。发现小偷后,并没有当中揭对方的丑,而且还体谅对方的难处,决定帮助他。(每点2分,共6分
)9.(6分)①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让情节更合理:因为绝活,明大爷能轻易认出自家的烟,才能看一眼就能确认偷烟人。在结尾时他才能闻到这“久违的味道”。②表现人物形象特点,突出了明大爷是一个有极高职业技能的种烟人。③明大爷的奇特的“绝活”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3分,共6分)10.D11.B(B项写的是文帝,他的“闲处”当指僻静的处所,而不可能是在家闲居。)12.D"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有误,原文为“上功首
虏差六级”,即上报的杀敌数目多了六个。)13.(1)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关键词:独、岂....哉、忧)(2)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关键词:行、用、明)14.D(“实
写了友人编蓬结宅采薪食桃的场景”错,这里是虚写)15.诗人告诫友人眼前的“黄尘”社会不足留恋,(2分)寻得“桃花源”般的乐土就不要回来。(2分)抒写出愤世嫉俗和归隐避世的志趣。(2分)16.(6分)(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
折萦岩峦。(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7.(3分)B(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常误作影响大、受欢迎等意。司空见惯:表示见多了就不觉得奇怪。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电光石火: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迅速消逝,
语义较“昙花一现”更重。未免:表示可能也有免不了的意思。难免:表示因某种情况而产生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分道扬镳: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南辕北辙:喻目的和行动相反。18、c原句有两个错误:一是主干应是“目的是减少排放”;
二是“降低”与“排放”搭配不当。19、d陈述对象应是环保,所以环保不能掩盖,污染严重也不是提得越多的结果。20、“到时候”改为“届时”;“贵校”改为“学校”;“奉送”改为“惠赠”“忙里偷闲”改为“拔冗”;“拜访”改为“光临”21.国家产业扶持政策下,中国动画由粗放
增长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模式转型;各大电影公司逐渐搭建动画全产业链。(一点2分,两点6分)[参考译文]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冯唐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家在哪里?”冯唐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
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听完冯唐对廉颇、李牧事件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
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在
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郍,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
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
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
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
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
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
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