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课文2、3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x,共(32)页,3.50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a0f467d5b3efa6faa9644b8023f77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礼运(节选)》选择性必修上册单篇梳理基础积累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2、3一、基础夯实大学之道(第1段)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有定()②静()③安()④虑()⑤得()志向坚定不移
心不妄动性情安和思虑精详处事合宜(第2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⑥齐()⑦致()⑧知()⑨格物()⑩知至()⑪壹是()使……整齐有序获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一概,一律2.理解性默写①《大学之道》中提出,大学的宗旨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
高境界。(得分点:道、明、明德、至善)【记忆导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
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4.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忍人()②运()③今()④乍()⑤怵惕()⑥恻隐()⑦内交()⑧乡党()狠心对待别人运转,转动假如,如果突然惊骇,恐惧哀痛,怜悯(别人的
不幸)结交同乡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
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⑨端()⑩贼()萌芽,发端伤害5.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涌出。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得分点:然、达、保)二、重点梳
理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1)要要要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要”是会意字,甲骨文左右两边合起来是“臼”字(像左右双手),中间是“女”字的变形,合起来指女子双手叉腰。是“腰”的本字,表示腰,后借用来表示要求、需要。义项例句①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②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③北
收要害之郡(《过秦论》)④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求取同“邀”,邀请关键,重要相约想要,希望⑥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老子〉八章》)⑦简
要,主要可谓要言不烦也(《三国志》)⑧总结,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⑨要挟,威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⑩同“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精深“要”在古代即“
腰”字。腰子就是肾,古人认为是生命之本,是人体最基本的部位,故引申出“基本的东西,要点”,而基本的东西都是“简要的”。腰子处在人体的中间,故又引申出“在半路上拦住”,后来写作“邀”。往褒义发展为“邀请”,往贬义发展为“要挟”,往中性发展而为“求得,设法获得”。【识记
方法】[解释加颜色字]古时,国人皆好细要(),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减肥之方。一医要()减肥之法,得减肥之要(),售之于人以要()重金。一日,有人与医者要()于茶馆,并要()其友同往,以武力要()医者无偿献出减肥之法。见医者力大,遂罢。【迁移小练】同“腰”总结,
概括要领,关键求取相约同“邀”,邀请要挟,威胁(2)贼賊賊贼金文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贼”本来写作“賊”,是形声字,金文从“戈”,则声(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表示杀戮、伤害。义项例句①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②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五代史伶官传序》)
③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寄传》)④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伤害作乱叛国的人强盗“贼”的本义是“伤害,杀害”,引申出“强盗,杀人者”“狠毒”等义。“强盗,杀人者”当然是“祸害,祸患”。【识记方法】
[解释加颜色字]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孙权乃阴令部属见操而贼()之,未果。后权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也,改之。百姓不解,吴地仍有盗贼()。权使人捕而诛之。【迁移小练】作乱叛国的人杀害祸害强盗2.
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②若火之始然同“纳”,结交同“燃”,燃烧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义项齐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②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④固
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使……整齐有序一同、一齐相同把……看作相等整顿,整理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使动用法,使……显明、使……彰明使动用法,使……真诚5.文化常识(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_______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
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曾子中庸论语孟子(2)《礼记》又名《________》《小戴记》,成书于
汉代,为西汉礼学家______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小戴礼记戴圣【特别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秦攻
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
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B.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C.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D.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
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原文标点: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却秦兵”的“却”与“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大学之道》)中的“齐”用法相同。B.“是秦之计中”与“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两句中的“中”字含义不同。C.“隐蔽”,这里指屏障,与其现代汉语表示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的意思不同。D.“宜若奉漏壅”与“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鸿门宴》)两句中的“奉”字含义相同。√D项捧/进献。A项均为使动用法。B项正确/合乎。C项正确。【参考译文】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救援赵国。秦国的计划指出:“齐、楚两国去救赵国,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亲密,那么(我们)就退兵;如果它们的关系不亲
密,那么我们就继续攻打赵国。”赵国没有粮食吃了,向齐国借粮食,但是齐国不借。苏秦对齐王说:“不如借给它,以便打退秦兵;不借给赵国粮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这就证明秦国的计谋是正确的,而齐、燕的计谋错了。
况且赵国对于燕、齐来说,如同一条屏障,又如同牙齿有嘴唇那样,嘴唇如果失掉了,那么牙齿也就寒冷了。(秦国)今天把赵国灭掉,那么明天它就要灭掉齐、楚了。现在救赵之事,应该像手捧一只漏水的瓦瓮去浇烧焦了的锅一样。(齐国)救赵国,是
一件高尚的正义行为;退却秦兵,是扬显名声的事情。(我们)救助将要灭亡的赵国显示我们的高义,使强秦退兵,显示我们的威名;(现在)不专心做这些事,却专心做吝惜粮食的事,那么为齐国考虑,(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