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461.297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pdf,共(16)页,461.29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63a2c84bf7a1d58ca9a814c3721453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详解】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制作各类工具,已经学会打制石器,故选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会种植

水稻,排除C;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D。【点睛】“北京人”是解题的关键,这里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原始居民的显著特点。2.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

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

,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判断,粮仓遗迹与农业发展有关,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贫富分化和社会阶级的相关信息,BC选项错误;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是文字、城市、金属器具的出现,D选项错误。3.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青铜酒器),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

)”四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项正确;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排除A项;宗法制

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B项;礼乐制是统治阶级内部行为规范,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遭到秦国守旧贵族极力反对的一项是A.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鼓励生产D.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详解】商鞅变法实

行奖励军功,损害了秦国守旧贵族的利益,故遭到他们极力反对,故D正确;ABC与守旧贵族的利益联系不大,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守旧贵族极力反对”,联系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5.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这几种思想流派的区别。儒家提供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提供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提供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种观念符合儒家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其他流派基本不提供这些伦理观念。6.春秋时期

,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交融D.推动了战国变法【答案】C【解析】【详解】周边诸族群(戎、狄、蛮、夷)与诸夏交错杂居

,促进了华夏认同、民族交融,故选C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使宗法分封制崩溃,冲击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称雄天下的欲望直接推动各国国君变法,排除D项。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

.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改革变法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根据唯物史观,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是变革风潮的根源,D正确;A、B、C都建立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之上,因此不能

作为变革的根源,排除。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

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可知,《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认为,西周历代的分封制,导致血缘关系疏远,他们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各个诸侯国相互侵略,连天子使都不能禁止。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郡县制”,C正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都是中

央官制,而材料的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A、B与材料不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制度,与材料不符,D错误。9.“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秦亡教训B.汉承秦制C.文景之治D.大定之治【答案】C【解

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可

知,汉初推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思想,统治者勤俭爱民,建汉五六十年国家经济发展,民风纯正,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汉朝初期的治国思想,排除A项;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而

材料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是汉初的新思想,排除B项;大定之治是金国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时期出现的短暂稳定繁荣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A.焚书坑儒独尊儒术B.焚书坑儒

推恩令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钳制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用暴政震慑读书人;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只提倡读一种书,A项符合题意;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实行的措施,统一

文字是秦始皇为推行法治,便于政令实施采取的措施,两者都与读书无关,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1.《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国家统一B.加强中央集权C.加强皇权D.解决王国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司马

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可知,皇帝是为了加强自己地权力,所以选用一些亲信和近臣组成了中朝,使原来的丞相等百官变成了外朝,以此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选项C正确;巩固国家统一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材料主旨是加强皇权而非加强中央集权,排除选项B;解决王

国问题与中央集权有关,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中朝”、“外朝”相关信息解读出加强专制的知识点。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A.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B.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C.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D

.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但在分裂的过程中民族融合不断加强。故答案为A项。B项只说明了国家分裂的状况,未指出民族融合的趋势,说法片面,排除;C项只说明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未指出北方的社会状况,说法片面,

排除;D项只涉及了思想文化上的特征,未指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说法片面,排除。13.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东晋统治者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B.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

大C.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也

就是说作为门阀士族的王氏势力强大,已经威胁到了皇权,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与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有关的论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架构中,王氏已经威胁到了皇权,不是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排除C项;东晋是封

建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材料反映的是门阀士族的王氏威胁到了司马氏的皇权,排除D项。故选B项。14.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南方地区比较安定D.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及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A.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B.安史之

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发生于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唐朝灭亡于907年,安史之乱的爆发并未标志着大唐王朝的覆灭,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安史

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其他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

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工程”并结合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然后交给六部中的工部具体实施,B项正确;ACD项运作程序均有错误,

排除ACD项。故选B项。17.在中国古代孝道是很受推荐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科举制B.察举制C.刺史制度D.九品中正制【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可得出这是汉代的察举制,察举制主要是考查品德,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科举是通过考试,排除A;刺史是监察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九品中正制考查的是出身,排除D。18.十八世纪,不少启蒙

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以文治国B.公平竞争C.分科考试D.重视教育【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的是平等、理性,而科举制体

现了平等的原则,故选B。科举制产生之前,封建统治者即已提倡以文治国,由此可见,以文治国不可能是科举制的本质,排除A;分科考试与重视教育不符合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诉求,故不会是启蒙思想家推崇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排除C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

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19.下图是秦朝一重要官职的官印,后世官职中与其职能最相近的是A.汉武帝时期的刺史B.唐朝的刑部尚书C.宋朝的参知政事D.元朝的行省长官【答案】A【解析】

【详解】秦以御史监郡,称监御史,御史为监察之官,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为监察郡国的官员,故A正确;唐朝的刑部尚书属于司法官职,宋朝的参知政事是副丞相,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元朝的行省长官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排除B、C、D。20.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

: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至五代,藩镇割据,国家分裂。北宋建立后,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削弱从中央到地方武将的权

力和地位,用以维护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不能杀读书人,并不能体现对教育的重视,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人爱以理学熏陶,故C项错误。宋太祖是武将出身,故D项错误。2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A.蔡伦B

.祖冲之C.毕昇D.李时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C正确;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2.有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有可能一半来

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B.算盘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体字印刷术,后传入欧洲,对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发挥巨

大作用,C项正确;地动仪和算盘并未传入欧洲,排除AB项;指南针并非是宋朝的发明,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3.《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

遇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童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印刷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成分)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童粉(粉身碎骨)”可知,文中反映的是火药,

故选B;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与“(成分)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无关,排除A、C、D。【点睛】24.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

①商品流通渠道通畅②印刷业有了发展③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④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单纯根据这两个文物内容

,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因此④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选B。25.下表所示为宋代州一级行政区划建制说明。表格内容反映了宋代类型主要设立依据府政治、经济、军事三者兼重或皇帝未即位时所封或曾是

任官之地州沿用隋唐的区划设置军边境或内地的重要关隘所在监官营手工业集中的地区,往往由相关中央部门直辖A.中央集权的加强B.皇帝地位的下降C.地方分离的倾向D.疆域范围的拓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朝通过“府、州、军、监”的一

级行政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正确,C排除;宋朝君主专制有所强化,B排除;宋朝疆域相对前朝有所缩小,D排除。故选A。26.分别建立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党项、女真B.党项、契丹、女真C.女真、契丹、党项D.党项、契丹、女真【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辽是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金是女真族建立的,A项正确;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建立的金,其余选项均

与史实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27.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

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答案】B

【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时期下层人员出任高官的数量显著上升,这主要和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关,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科举制具有开放性,限制世家子弟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28.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

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造纸术的改进B.装订技术的提高C.印刷术的革新D.科举制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及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促进了书籍的印刷和制作,出现“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的现象

,故C正确;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错误;装订技术的提高并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科举制在唐代已经盛行,并非宋代藏书增多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到宋朝则多为单页”“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

在”。29.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内阁大臣”可知是指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时期尚未出现内阁,排除。【点睛】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

对皇权起到限制的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30.南宋皇帝赵昀运用皇权,打击理学其他学派,正式确立了程颢、程颐、朱熹是孔孟以来儒学道统的真正继承人。这反映出南宋A.皇权直接决定理学的兴亡B.其他

理学学派均销声匿迹C.程朱理学得到了官方尊崇D.理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南宋皇帝将二程和朱熹列为孔孟以来的儒学道统真正继承人,说明从官方的角度承认了程朱理学的地位,由此可知程朱理

学得到了官方的尊崇,故选C;A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程朱理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背离,排除D。3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B.设立厂卫C.设置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B是在明朝;D是在清朝初

年,都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但没有达到顶峰;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因此选C。32.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

话主要表明A.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B.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C.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D.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

进行贸易。体现了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故选B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3.被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是A.僧一行B.郭守敬C.沈括D.徐光启【

答案】C【解析】【详解】《梦溪笔谈》的作者是沈括,故C项正确;僧一行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排除A项;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排除B项;徐光启的著作是《农政全书》,排除D项。故选C。34.“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

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A.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D.帝王游山玩水更加便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并非是为了解

决北方缺水问题,主观上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游江南的需要,排除A项;大运河的价值在于航运,而不是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排除C项;D项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观动机,并非是大运可开通的重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35.“为天下之大害者,君

而已矣!”这句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A.工商皆本B.反对礼教C.反对君主专制D.注重实学【答案】C【解析】【详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最大的害处,故C项正确;ABD项与主旨无关

。二、材料解析题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锋于曾,封叔武于成,封权处手霍。”——司马迁《管蔡世家》材料二: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

官是中央官而条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中的示意图,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

实施后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制度:分封制。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统治。(2)制度:郡县与

分封并行制(或郡国并行制)。问题:地方诸侯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解决: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行省制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

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省制的开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解析】【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封功臣昆弟”可知是分封制。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统治。(2

)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有的王国连城数十”,“侯国隶属郡,地位与县相当”可见,当时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有的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威胁着中央政权”,结合所学可知,地方诸侯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3)创新:根据材料“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可归纳出设置中书省管理地方;根据材料“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条自降临到地方”可归纳出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

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

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官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

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1)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

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唐、宋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3)西汉:频繁更换宰相,降

低宰相出身,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图二信息可知,中央官制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

三省六部制。【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得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宋时期(中国)。从西汉中外朝制度分析,得出频繁

更换宰相,降低宰相出身,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唐朝:从三省六部角度分析,得出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朝: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分析,得出设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888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