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6)页,664.8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47baca7cd9e1768b8993c30382c417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青铜峡市宁朔中学吴忠中学青铜峡分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理科)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A.猪的白毛和竖耳B.猫的黑毛和蓝眼C.兔的长毛和短毛D.狗的短腿与白毛【答案】
C【解析】【分析】性状是指可遗传的发育个体和全面发育个体所能观察到的(表型的)特征,包括生化特性、细胞形态或动态过程、解剖构造、器官功能或精神特性总和。相对性状是指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详解】A、猪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B、猫的黑毛和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错误;C、兔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D、狗的短腿与长腿是一对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2.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人工杂交实
验结果既可靠又易分析B.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且生长周期较短,易于栽培C.若进行正反交实验,则需要对父本和母本分别去雄后再杂交D.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作
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做
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可靠又易分析,A正确;B、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且生长周期较短,易于栽培,B正确;C、进行正反交实验,均需要对母本去雄后再杂交,C错误;D、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和统计,D正确。故选C。3.测交是由孟德尔首次提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杂交,下列叙述不属
于测交用途的是()A.验证分离定律的正确性B.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C.检测被测个体是否纯合D.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答案】B【解析】【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代与隐性
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AB、测交是指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是在已知显隐性前提下的杂交方式,最初是用于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是否正确,不能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
系,A正确,B错误;CD、测交还可以用于推测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纯合子或杂合子)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D正确。故选B。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甲乙两个小桶,小桶中各有两种颜色数量相等的彩球,实验者分别从甲乙小桶中抓取一个彩球,组合在一起,并记下两个彩球颜色的组合。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抓取小球的随机性D.在代表雌
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50个,在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100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
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甲、乙两个小桶分
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而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错误;B、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模拟的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正确;C、从小桶中抓取彩球之前应充分混匀,以保证每种配子(
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正确;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代表两种基因型的配子,数量必须相等,而两个小桶中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D正确。故选A。5.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
1∶2∶2∶1∶1,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对于Y、y来说,由题意可知,双亲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yy=1:2:1,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Yy和Yy;
对于R、r来说,双亲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1,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Rr和rr,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YyRr×Yyrr。故选C。6.孟德尔之前有许多科学家研究过生物遗传的规律,虽然这些科学家做了很多的杂交实验,但均没
有把每一代出现的类型进行分类,也没有总结出生物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成功之处的是()A.精心选择相对性状差别明显且性状稳定的豌豆B.通过类比建立了遗传因子和遗传性状的联系C.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使复杂
的现象变得简洁精确D.大胆假设并设计测交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能避开外来
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②豌豆花大且花冠的性状便于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③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以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而且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
计数。(2)分析方法科学: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对两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单因子→多因子)。(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详解】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成功之处包括:选择相对性状差别明显且性
状稳定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后代性状分离情况进行统计使复杂的现象变得简洁精确,又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先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在对杂交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假说、并设计测交实验证明
自制的假说。孟德尔没有通过类比建立遗传因子和遗传性状的联系,故B符合题意。故选B。7.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遗传因子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及其自交后代(F2)
的遗传因子组成种类数分别是()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答案】C【解析】【分析】3对等位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则3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各对基因独立,可以将每对基因分解考虑,这样就变成几个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
是独立事件,最后结果按乘法定理计算。【详解】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Aa能产生2种配子,自交后代产生3种遗传因子组成,同理Bb和Cc,也能产生2种配
子,自交后代产生3种遗传因子组成,故F1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是2×2×2=8种,F2的遗传因子组成种类数是3×3×3=27种,C正确。故选C。8.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
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答案】C【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详解
】孟德尔根据假说—演绎法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萨顿依据类比推理法(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根据假说—演绎法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选C。9.如图表示细胞分裂某
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包括1个四分体、2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B.该对同源染色体所示行为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有丝分裂过程中C.图示3和4互为姐妹染色单体,1和3互为非姐妹染色单体D
.1染色单体与2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增加了配子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中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且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详解】A、据图分析,图示包括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
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A错误;B、图示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四分体的互换,是减数分裂的特有现象,该对同源染色体所示行为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Ⅰ,B错误;C、图示3和4互为姐妹染色单体,1和3互为非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互换发生在四分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图中1和2是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C。10.下图是一个含有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简图(不考虑交又互换,且正常分裂),如果细胞II的基因型为Abc,那么细胞I的基因型为()A.AbcB.aBCC.AAbbccD.
aaBBCC【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根据题意,细胞II的基因
型为Abc,则与细胞Ⅰ一起形成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II的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因为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c,所以细胞I的基因型为aaBBCC。故选D。11.人体的精细胞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能
成为精子,精细胞的变形对受精作用意义重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精子形成的场所是睾丸的曲细精管B.精细胞核变成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所有的细胞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变形后精子尾长能摆动
,具备游向卵细胞进行受精的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1.动物排出的卵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2.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过程:(1)细胞核→精子头的主要部分;(2)高尔基体
→头部的顶体;(3)中心体→精子的尾;(4)线粒体→线粒体鞘(尾的基部);(5)细胞内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详解】A、人体精子是在睾丸的曲细精管中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A正确;B、精细胞核变成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
面,完成受精作用,B错误;C、原核生物属于细胞生物,但没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所有的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错误;D、变形后精子具有长长的尾部能摆动,具备游向卵细胞进行
受精的能力,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35S标记T2噬菌体时,需要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B.32P标记后的T2噬菌体侵染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C.搅拌、离心、细菌
裂解后可能在部分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5SD.正常情况下,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很高的是35S标记组【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病毒的繁殖只能依赖于宿主细胞
,用35S标记T2噬菌体需要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A正确;B、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后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的高低以及子代噬菌体是否含有放射性,B正确;C、搅拌、离心、细菌裂解后不可能在子
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5S,C错误;D、正常情况下,由于噬菌体被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中,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的是35S标记组,D正确。故选C。1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探究实验
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B.格里菲思通过实验发现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发生了转化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对35S标记组放射性的影响均较大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搅拌、
离心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的【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格里非思通过
实验发现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发生了转化,即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和侵染细菌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一起进入上清液)或过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但不含35S)对35S标
记组放射性无影响,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搅拌、离心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D正确。故选C。14.下列有关“基本骨架”或“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细胞骨架由纤维素组成,与
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有关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D.生物大分子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B【解析】【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认为: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组成成分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
白质镶在表面、嵌入、横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详解】A、根据DNA分子的结构可知,DNA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
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且排在外侧形成的,A正确;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蛋白质纤维是一种蛋白质,B错误;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D、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核酸都以碳链为骨架,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细胞骨架、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等概念的理解和比较识记,考生结合各个选项的信息进行判断即可。15.某同学在进行双链DNA模型搭建时,选取代表碱基A、C、T、G纸片的数量分别为15、12、11、13,其它材料足
量。该同学搭建的正确模型中,碱基对最多有()A.25对B.24对C.23对D.28对【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代表碱基A、C、T、G的纸片分别为15、12、11、13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组成A-T碱基对11个,C-G碱基对12个,则搭建的双链DNA模型最长为11+12=23个碱基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1
6.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个双链DNA分子最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C.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有40个胞嘧啶,就会同
时含有40个鸟嘌呤【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
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组成DNA分子的含氮碱基有四种,所以每个双链DNA分子最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B、碱基分子只连接脱氧核糖,没有与磷酸相连,B错误;C、一个脱氧核苷酸中
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因此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C正确;D、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双链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数目与鸟
嘌呤的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B。17.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AGGTCC-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A.-TCCAGG-B.-GATACC-C.-CCACCT-D.-AGGTCC-【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双螺
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AGGTCC-,两条链
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即G与C配对,A与T配对,因此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TCCAGG-。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小麦、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体内构成核酸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A.4、4、4B.8、4、4C.5、4、4D.5、5、4【答案】B【解析
】【分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含有4种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也含有4种核苷酸。【详解】核苷酸种类一共8种,DNA有4种,RNA也只有4种;小麦植物,其细胞(真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所以一
共8种;噬菌体是病毒,只含DNA(遗传物质),所以核苷酸只有4种;烟草花叶病毒,只含RNA(感染植物的病毒一般以RNA为遗传物质),所以核苷酸也只有4种。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是19.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内
涵是()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
NA,A错误;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或DNA,C错误;D、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
此说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20.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该DNA分子片段中含100个碱基对,40个胞嘧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与①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③是连接DNA单链上两个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C.在解旋酶的作用下
⑤处可以断裂D.该DNA复制n次,含母链的DNA分子只有2个【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详解】A、①是脱氧核糖,②是磷酸,两者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B、④
是连接DNA单链上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化学键,③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中连接磷酸和脱氧核糖的化学键,B错误;C、⑤是氢键,在解旋酶作用下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打开,C正确;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DNA复制n次,含母链的DNA分子
只有2个,D正确。故选B。2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D.基因有催化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的主要
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
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DNA作为遗传物质行使遗传功能的基因结构单位,A正确;B、根据基因的定义可知,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核酸,B错误;C、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D、基因是遗传物质,无催化
作用,D错误。故选A。22.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而且是先解旋后复制B.DNA复制过程中,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C.游离的脱氧核
苷酸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D.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
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A错误;B、DNA复制过程中,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B正确;C、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C错误;D、在真核细胞中,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也就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D错
误。故选B。23.某种昆虫翅的颜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且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为灰色(不完全显性),现有一对灰色翅的昆虫交配产生的90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3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A.33%B.50%
C.67%D.100%【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3只,其比例接近1∶2∶1,可知灰翅为杂合子,黑翅基因型为AA或aa。【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黑翅基因型为AA或aa,灰翅基因型为Aa,白翅基因型为aa或AA,若黑翅为AA,与灰翅Aa昆虫交配,后代中黑翅A
A的比例为50%,同理,若黑翅为aa,与灰翅Aa昆虫交配,后代中黑翅aa的比例也为50%,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
独立遗传。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其比例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A.BbCcB.BbccC.bbCcD.bbcc【答案】C【解析】【分析】可以根据后代分
离比推断亲代个体基因型,具体包括:(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
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只看直毛和卷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直毛:卷毛=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只看黑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黑色:白色=3:1,属于杂合子杂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Cc×Cc,综合以上可知"个
体X"的基因型应为bbCc,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某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用该动物的精巢制成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胞种的染色体数目不可能为()A.nB.2nC.3nD.4n【答案】C【解析】【分析】
减数分裂的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详解】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故可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为n(精细胞,减
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2n(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和4n(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C符合题意。故选C。26.已知豌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表是豌豆花色三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据下表分
析错误的是()组合亲本表型子代表型和植株数目白花紫花一紫花×白花405401二白花×白花8070三紫花×紫花4131240A.组合一亲本与子代中的紫花植株均为杂合子B.组合二亲本与子代中的白花植株均为纯合子C.组合三中的紫花亲本植株均为杂合子D.组合
三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组合三实验结果可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组合三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详解】A、分析组合三实验结果可
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组合一后代中紫花:白花≈1:1,所以亲本与子代中的紫花植株基因型均为Aa,A正确;B、白花为隐性性状,组合二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子代全为隐性纯合子,B正确;C、组合三后代既有紫花又有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紫花双
亲均为杂合子,C正确;D、组合三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所以子代中的纯合子AA+aa所占的比例为1/2,D错误。故选D。27.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在F1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
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A.2/31/9B.1/92/3C.8/95/6D.5/68/9【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的基因
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隐性个体的成体(aa)没有繁殖能力,因此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及比例为1/3AA、2/3Aa。【详解】(1)在F1个体只能自交的情况下:1/3AA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而2/3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1/4
AA、1/2Aa、1/4aa),因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1/3+2/3×(1/4+1/2)=5/6。(2)在F1个体只能自由交配对的情况下:A的频率=1/3+2/3×1/2=2/3,a的频率=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F2中AA的频率
=2/3×2/3=4/9,Aa的频率=2×1/3×2/3=4/9、aa的频率=1/3×1/3=1/9,因此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8/9。故选D。28.下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A/a、B/b、D/d分别为独立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它们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不考虑四分体中染色体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基因A/a与D/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D.一个图示细胞可以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和B、a和b基因连锁,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与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三对等位基因位于都遵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B、图中基因A/a与D/d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C正确;D、不考虑四分体中染色体互换,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2种精子,即
ABD,abd或ABd、abD,D错误。故选D。29.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的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色盲基因只传给
女儿,不传给儿子D.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而不是来自父亲【答案】A【解析】【分析】1、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
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2、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为“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她的儿子基因型为XbY,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Y基因来自父亲。若某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该患病
女性的色盲基因一条Xb来自母亲,一条Xb来自父亲,则其父亲的基因型为XbY,父亲也为色盲。【详解】A、色盲基因可以由外祖父或外祖母经女儿传给外孙,A错误;B、性染色体上有决定性别的基因,但不是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
定有关,如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B正确;C、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遗传给女儿,Y染色体来自父亲,遗传给儿子,C正确;D、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色盲基因为XbY,Y染色体来自父亲,色盲基因X染色体来自母亲,D正确。故选A。30.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下列表述错
误的是()A.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应选择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B.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
、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蝗虫的精母细胞和蚕豆的雄蕊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
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应选择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A正确;B、受精
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C、受精卵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C错误;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31.下列关于某
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DNA含量均加倍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均能形成四分体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组数相同D
.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两倍【答案】B【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
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都会进行DNA的复制,从而使核DNA含量加倍,A正确;B、有丝分裂前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形成四分体,B
错误;C、二倍体生物的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组数相同,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但前者是后者的两倍,D正确。故选B。32.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子形成过程需要变形,而卵细胞
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C.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D.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答案】B【解析】【分析】精卵细胞形成异同
点:1、相同点:都是成熟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2、不同点: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次细胞分裂,细胞质都是均分,产生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分,形成小的细胞是(第一)极体和大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再分裂
一次(细胞质均分)形成两个(第二)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细胞质不均分),含细胞质少的形成(第二)极体,大的就是卵细胞。【详解】A、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卵细胞不需要变形,A正确;B、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但第一极体形成第二极体细胞质
是均等分裂的,B错误;C、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子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C正确;D、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都是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D正确。故
选B。33.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的A.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
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D.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④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其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详解】A、④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由图②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因此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不可能是极体,B错误;C、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
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D、细胞①和④中没有染色单体,因此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D。34.某DNA分子片段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的A和T占本条链碱基总数的40%,互补链中G与T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18%
。如果该DNA片段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量为A.114个B.180个C.240个D.270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一条链上的A一定等于互补链上的T;一条链上的G一定等于
互补链上的C,反之如此。【详解】在双链DNA分子共含有100个碱基对,A与T之和占其中一条链碱基的40%,则这条链A+T=100×40%=40个,G+C=60个;根据碱基配对原则A=T,G=C可知,另一条链同样A+T=40个,G+C=60个;由G=C可知,该DNA双链中G=C=6
0个。如果连续复制2次,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数量即C=(22-1)×60=180。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35.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A.含14N的DNA占全部DNA的78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C.含15N的单链占全部链的18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答案】B【解析】【分析】1个DNA经过4次复制,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16个D
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只含15N的DNA有2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40个A,复制4次需A的数量=(24-1)×40=600个。【详解】A、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
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A错误;B、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B正确;C
、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单链占2/32=1/16,C错误;D、由于DNA中,胞嘧啶60个,腺嘌呤40个,又C=G,A=T,所以(A+G)
:(T+C)=1:1,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36.已知狗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I、i)控制。具有Bii基因型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ii基因型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I基因抑制皮毛细胞色素的合成。如图是一个
有关狗毛色的遗传实验:(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褐毛狗和白毛狗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2)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3)F2重组类型占____________,F2中纯合的黑
毛狗占____________。(4)欲鉴定F2中一只雄性黑毛狗是否为纯合子,可选择____________与之交配。(5)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杂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数量比____________(
要求写成亲本、配子及子代的相关内容)。【答案】(1)bbii和BBII(2)①.6②.1/6(3)①.3/16②.1/16(4)雌性褐毛狗(5)【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狗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2表现型出现了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12∶
3∶1的分离比,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I基因抑制皮毛细胞色素的合成,所以狗的皮毛黑色为B_ii,褐色为bbii,白色为I_B_和I_bb。【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F2中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12∶3∶1,所以
F1的基因型为Bbli。结合题意,I基因抑制皮毛细胞色素的合成,可推知亲本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为9/16B_I_和3/16bbI_,基因型共有2×2+1×2=6种,其中纯合子为
BBII和bbII,概率各为白毛狗中的1/12,即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6。【小问3详解】已知亲本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则F2中的重组类型为黑毛狗B_ii,占3/16,纯合的黑毛狗BBii占1/4×1/4=1/16。【小问4详解】欲鉴定F2
中一只雄性黑毛狗(基因型为Bbii或BBii)是否为纯合子,应用测交方法,即让其与雌性褐的毛狗bbii杂交,若雄性黑毛狗为纯合子,则后代全为黑毛;若雄性黑毛狗为杂合子,则后代会出现褐毛(bbii)狗。【小问5详解】F2中褐毛狗(bbii)与F1(BbIi)杂交,相当于测交,其遗传图
解为【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学生能根据图形正确写出基因型,掌握自由组合规律的计算方法。37.下图A表示某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B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曲线图,图C表示该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动物细胞可代表______性动物,判断的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图A中能表示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图A中①②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B中A过程的代表的是______
___分裂,B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C的_________段,CD段染色体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雄②.
图A中③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细胞质均等分裂(2)①.①③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有丝分裂后期(3)①.减数②.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4)①.BC②.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A: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是有丝分裂中期;图B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图C中AB表示染色体复制过程,BC表示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粒分裂前,CD表示着丝点分裂过程,DE表示着丝点分裂后的时期。【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③处于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小问2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图A中能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①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小问3详解】
图B中A过程的染色体数目最终减半,故代表的是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的意义是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小问4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对应图C的BC段;CD之后每条染色体的DNA数目由2变为1,故该段代表的含义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
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8.下图是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A表示显性基因),请分析回答:(图中□表示男性正常,表示女性正常,阴影表示患者)。(1)该病属于_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__染色体上(填“常”或“X”或“Y”)。(2)图中II3的基因型是________,III9的基因型是________。(3)III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他是杂合子的可能性是_
_______。(4)如果III8与III10违法婚配,他们生出患病男孩的几率为____。【答案】(1)①.隐②.常(2)①.Aa②.aa(3)①.AA/Aa②.2/3(4)1/18【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5号和6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
(9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基因型为aa。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由于7号患病,基因型为aa,所以II-3的基因型是Aa,III-9为患者,基因型是aa。【小问3详解
】7号患病,基因型为aa,则3和4的基因型均为Aa,8号基因型为AA或Aa,是Aa的概率为2/3。【小问4详解】9号患病,基因型为aa,所以5和6的基因型均为Aa,10号基因型为1/3AA、2/3Aa,所以如果III-8与III-10违法婚配,他们生出患病男孩的几率为2/3
×2/3×1/4×1/2=1/18。【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计算相关概率。39.某植株为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之分,并由两对位于常染体上的等位基因(A、a
和B、b)控制。研究者用能稳定遗传的红花植株(P1)和白花植株(P2)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P红花×白花F1红花F2红花∶白花=9∶7(1)亲本P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2)基因A、
a和B、b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该植物还有一对相对性状宽叶(D)和窄叶(d)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要验证该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以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_
__的雌株和__________的雄株进行杂交实验。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①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子代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1)①.aabb②.AaBb(2)①.基因自由组合②.F2的性状分离比是9∶
7,是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形(3)①.窄叶②.宽叶③.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④.雌雄植株全为宽叶,或雌雄植株中均既有宽叶又有窄叶(或答雌雄植株的表现性一致)【解析】【分析】能稳
定遗传的红花植株(P1)和白花植株(P2)进行杂交实验,得到的子二代红花∶白花=9∶7,相当于9∶3∶3∶1的变形。所以两对位于常染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是独立遗传的,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故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
中红花基因型是A-B-,白花基因型是A-bb、aaB-、aabb。【小问1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亲本P2是白花纯合子,基因型是aabb,F1是红花,基因型是AaBb。【小问2详解】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且F2的性状分离比是9∶7,是
孟徳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形,故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该植物还有一对相对性状宽叶(D)和窄叶(d)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要验证该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以选择表现型为窄叶的雌株和宽叶的雄株进行杂交
实验。如果宽叶(D)和窄叶(d)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窄叶的雌株XdXd和宽叶的雄株XDY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是XDXd、XdY,即雌性全部表现宽叶,雄性全部表现窄叶。如果宽叶(D)和窄叶(d)这对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窄叶的雌株dd和宽叶的雄株Dd或DD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是Dd∶dd=1∶1(或者子一代全部是Dd),即雌性雄性个体中都是宽叶∶窄叶=1∶1(或者雌雄植株全部为宽叶)。【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孟德尔的基因的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难点是如何设计实验判断D和d这对等位基因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