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436.0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18)页,43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b0184ef8af576bbd224f10f03ef12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伊美区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阶段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公社向银行请求借钱,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

产。据此可知,马克思A.为巴黎公社提出宝贵意见B.反思巴黎公社失败原因C.指出公社结局有其必然性D.否定巴黎公社革命措施2.1982年出版的苏联历史教科书和2016年出版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对于“1917年十月革命”的描述有明显的不同,如列宁在1982年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了30次,而2016

年历史教科书仅出现了7次。这反映出()A.苏联时期的教科书没有研究价值B.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C.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带有时代烙印D.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缺乏指导思想3.“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中国和苏联把马克思主义从

理论变为现实。两国在革命道路上的相同点有()A.以城市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B.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C.实行了斯大林模式,发展经济D.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武装夺权4.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

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A.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C.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D.《南京条约》的签订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

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说明了该场战争()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使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C.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D.促使着中国社会彻底转型6.某位学者曾在其书中评价某场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革命

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该场运动为()A.三元里抗英B.辛亥革命C.太平天国运动D.五四运动7.下图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某个西方人发表的一幅漫画《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1894年),漫画中日本武土矮

小而灵巧,正手持战刀刺向全身披挂的中国巨人,一位西方人则躲在墙后的梯子上远远观望。漫画反映了()A.日本已确立独占中国局面B.中日军事装备均原始落后C.清廷整体实力对日仍具相对优势D.西方列强对中日战局存在着误判8.《辛丑条约》附件规定了外国使臣觐

见清帝的礼仪: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等。这些规定()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体现中国主动融入世界C.反映了列强的侵华要

求D.意在消灭中国反帝运动9.下图所示微章为银质,附章及章的背面分别印有“1900一CHINE一1901”等字样。该徽章反映法国参与了哪次侵略中国的战争()A.第一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0.“辛亥革命后,称

中国为‘中华民国’,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材料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累积性B.有利

于近代政治观念形成C.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D.部分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11.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別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B.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12.1919年5月4日下午,以北大学生为首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向天安门进发,青年学生们一路高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

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成为那个时代我们民族的最强音。这反映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是()A.科学民主B.爱国主义C.自由平等D.思想启蒙13.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

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C.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D.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14.“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

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宝塔擎旗进北京”指的是()A.遵义会议的召开B.红军长征的开始C.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5.中国共产党“一大”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中国共产党“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D.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16.马林在讨论国共合作的杭州西湖会议上强调:“

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是中国现在一个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党,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在马林看来国民党()A.具有自己的宗旨目标B.是革命性强的资产阶级政党C.具有自己的阶级基础D.是一种国共合

作的组织形式17.1931年的一份中共党内出版物论述:要反对“枪杆子主义”和“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和保守观念”,要准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以期达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上述主张()A.推动了工农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未能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国情D.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右倾错误方针18.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

是()A.国民革命的失败B.长征中的巨大损失C.抗日战争的爆发D.中共犯了右倾错误19.历史学家王维礼说:“空前的民族危机使一切阶级、阶层的目的、愿望和要求都在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总目标下统一起来。革命高潮本身就采取了民族运动的形式。"作者是要表达()A.九一八事变加深了民族危机B.

华北事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C.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D.《辛丑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20.“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

洗炼而纯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A.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且引领了政局的走向B.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

定性因素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D.抗战所激发的民族精神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21.据统计,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公粮征收情况如表所示。表1937—1940年陕甘宁边区公粮及人均负担

表单位(单位:石)年代实征公粮购粮合计人均负担(斗)占收获量百分比(%)备注193713895—138950.11.28机关部队脱离生产人员最多不过3万人19381597216700326720.121.32大后方学生大批涌入19395225024400766500.42.92

调前线部队回防,学生陆续涌入,脱离生产人数增至4万人194097354187511161050.76.38粮食征、购不足,与实际需粮尚差34000石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公粮征收()A.服务于战时经济的需要

B.保障了敌后的粮食供应C.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D.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22.某学者在研究九一八事变中所谓的“不抵抗命令”时查阅到两则重要史料(下图),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看()A.证明蒋介石与不抵抗命令

无关B.证明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命令C.当时并不存在所谓不抵抗命令D.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证据链23.2017年教育部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

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在教材中落实和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重在强调()A.抗战历史的全面性B.抗日战争的持久性C.东北抗战的重要性D.国民党的抗战贡献24.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这一军事行动()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C.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25.有学者将新中国的人大制度的变迁粗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54—1957年)、第二时期(1957—1978年)、第三时期(1978年至今)其中第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

.开始确立B.曲折发展C.遭受破坏D.恢复发展26.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据此可知当时新中国()A.在法律上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B.政协会议退出了历

史舞台C.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行政机关D.已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27.十届全国人大列入规划的立法项目共76件,审议106件草案并通过了100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废止了8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59部法

律作出修改;国务院废止了7部行政法规,对107件行政法规作出修改。这些举措()A.表明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完成B.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卓有成效C.推动了立法机构多元化发展D.有利于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28.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用村民委员会取代人民公社体制

下的生产队,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材料表明我国()A.根本政治制度发生改变B.基层民主得以普及C.民族区域自治逐步扩展D.村民自治迅

速发展29.1987年,周纯娟拿到了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第一号《台湾同胞回乡探亲证》,回到了阔别38年的家中。对这一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B.两岸真正实现了直接三通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D

.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30.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A.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B.有

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C.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D.“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共40分)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签署的《开罗宣言》中指出:“日本所窃取

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材料二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

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第

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4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

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4分)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

条陈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

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作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

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

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来源:学科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3分)(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3)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6分)(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痛苦

,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北伐军誓词材料二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

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材料三全国动刀兵,一

齐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2分)(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

义。(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据材料“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为防备谴责而选择不去没收银行的资产”,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应掌握对于军队的控制权,没收银行,掌握国家机器,从而说明马

克思反思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反思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而非强调为巴黎公社提意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反思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而非强调公社结局有其必然性,排除C项;依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马克思并非否定巴黎公社,排除D项。2.【答案】C

【解析】1982年苏联尚未解体,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当时的教科书中出现次数较多,而2016年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列宁在当时教科书中出现次数较少,这反映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带有时代烙印,故选C项;材料只是说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对

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不同,而并没有提到苏联时期的教科书的其他内容,因此无法得出苏联时期的教科书没有研究价值的结论,排除A项;B项说法本身就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题目体现的是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编写时代不同,其内

容也有所不同,这一不同也恰恰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不同,而不是缺乏指导思想,排除D项。3.【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是在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中共

诞生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故选D项;以城市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是苏联革命的道路,排除A项;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是中国革命的道路,排除B项;实行了斯大林模式

,发展经济是两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排除C项。4.【答案】D【解析】由材料“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可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打破了原来只有

广州十三行一处的外贸格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原因而非交通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B项;19世纪50年代南方兴起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

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可知是列强侵略最早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故选B项;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不是战争,排除A项;标志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晚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排除C项;鸦片战争

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促使着中国社会彻底转型,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结合所学可知是最早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故选

C项;三元里抗英没有反封建,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晚于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排除D项。7.【答案】D【解析】西方人发表的漫画讽刺矮小的日本挑战大清帝国,但甲

午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而告终,说明西方列强对中日战局存在着误判,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及结束后,日本都没有独占中国,排除A项;漫画没体现中日军事装备问题,并且中日军事装备不是原始落后的,排除B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是落后的封建社会,不具有优势,排除C项。8.【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外国使臣与清帝交往时,中国须高规格接待,结合《辛丑条约》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C项;《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利于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题干体现

了清政府受控于列强,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应该是1900年到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故选D项;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184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956—18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故选

C项;题干提及的辛亥革命更加明晰了中国的含义,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国家观念的具体化,政治观念范围更广,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反封建,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

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故选C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旧三民主义,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前途是实现资本主义,革命革命和解放战争的革

命前途是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的领导阶级是有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参与或单独领导,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可以看出五四反帝的要求,体现

了爱国主义,故选B项;科学指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政治制度,排除A项;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是五四运动的核心内涵,排除C项;五四运动广泛传播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等,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不涉及这层意思,排除D

项。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可知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依所学,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影响,而非强调五四运动的性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未涉及到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诗句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特征,进北京可以看出中共占领了北京,这应该是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的结

果,通过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军事上取得了基本胜利,故选D项;遵义会议在江西瑞金召开,与“宝塔擎旗进北京”无关,排除A项;红军长征指红军从南方战略转移到陕北,与“宝塔擎旗进北京”无关,排除B项;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维埃区域,简称中

央苏区,主要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与“宝塔擎旗进北京”无关,排除C项。15.【答案】D【解析】据材料“‘一大’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中国共产党‘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结合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可知“二大”的目标更符合当时的国情,故选D项;“二大”召开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是1924年,二大召开于1922年,排除C项。1

6.【答案】D【解析】由题干“讨论国共合作”“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等关键信息不难看出,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的马林认为,国民党不仅仅是某个阶级的政党,而是包含国共两党在内的各种革命群体的联合组织,故选D项;马林的谈话没有涉及国民党的宗旨目标,排除A项

;材料强调“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排除B项;由“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可知,马林认为国民党的阶级基础不只是资产阶级,排除C项。1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要反对‘枪杆子主义’和‘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和保守观

念’,要准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以期达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不能对中国国情有清晰的认识,排斥工农武装割据,主张城市中心论,故选C项;同理,不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壮大,排除A项;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排除B项;根据材料“要准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以期达到

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属于“左”倾错误,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据所学,1933年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左”倾错误领导人博古掌权,红军损失惨重,1934年被迫转移,红军损失过半,据材料“193

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分析可知是长征中的巨大损失,故选B项;国民革命的失败是1927年,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爆发是1937年,排除C项;此时中共是“左”倾,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由关键信息“一切阶级、阶层”等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故选C项

;材料的主旨是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增强,而不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项;华北事变没有使得“一切阶级、阶层”团结起来,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增强,而不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D项。20.【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1943年蒋介石的言论及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可知,抗日战争所激发的民族精神已经超越了国共两党以及时间的限制,激励国人为国奋斗,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局的走向,排除A项;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即全民族的抗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排除C项。21.【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征公粮”、“购粮”、“合计”、“人均负担”、“占收获量百分比”

都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备注”一栏中所述史实,即“机关部队脱离生产人员最多不过3万人”、“大后方学生大批涌入”、“调前线部队回防,学生陆续涌入,脱离生产人数增至4万人”,由于人口的增加,再加上抗战使得脱离生产的人数逐

年增加,这充分证明,为了服务于战时经济的需要,陕甘宁边区不得不加大对粮食的征集,故选A项;通过表格中“粮食征、购不足,与实际需粮尚差34000石”,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征集并没有完全满足敌后的粮食供应,排除B项;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大批人员脱离生产,不会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排除C项

;对粮食的征集会加重陕甘宁边区人民的负担,不是减轻其负担,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两则史料来自于张学良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件的口述,缺乏相关的佐证材料,不能形成证据链,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张学良而非

蒋介石,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张学良是奉上级指令,排除B项;材料只是个人口述,缺乏相关的佐证材料,不能完全证明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命令,排除C项。23.【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结合所学可知增加了1931年以后的局部抗战阶段,突出了抗战

的全面性,故选A项;“八年抗战”能够体现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排除B项;十四年抗战包含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不是突出东北抗战,排除C项;国民党正面战场是1937年以后,排除D项。24.【答案】B【解析】根据战争示意图“陕甘宁”、“山东”、“大

别山”,结合所学,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在山东、陕西作战的同时,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共,故选B项;1946年夏开始,历时八个月,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部队的全面进攻,排除A项;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排除C项;1949

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D项。25.【答案】A【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第一时期应是人大制度开始确立时期,故选A项;曲折发展应是第二时期前期,此时“左”的思想日益严重,民主集中制遭到损害,排除B项;遭受

破坏应是第二时期后期,“文化大革命”对人大制度造成了极大破坏,排除C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得到恢复发展,第三时期应是恢复发展,排除D项。26.【答案】A【解析】题干中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是主权在民,故选A项;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会议仍然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立法机关,排除C项;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在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排除D项

。27.【答案】D【解析】对法律、法规的审议和修改,主要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有利于我国民主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故选D项;法律、法规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应该有所修改,不能一成不变,即我国的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尚未完成,排除A项;题干中所提及的法律、法规不一定都是关于

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排除B项;题干中仅是提及对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但没有涉及立法机构的多元化,并且我国的立法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排除C项。28.【答案】D【解析】题干提及“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

产生,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可知村民自治迅速发展,故选D项;根本政治制度一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A项;题干中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但未达到普及,排除B项;题干不是提及的民族区域自治,排除C项。2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

87年,台湾当局被迫开放赴大陆探亲,使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材料中的周纯娟拿到了《台湾同胞回乡探亲证》即体现了这一历史事实,故选D项;1979年,两岸实现真正停火,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2008年两岸真正实现

三通,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30.【答案】D【解析】“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这种连接必然是“一国两制”的实践的结果,故选D项;“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

桥的开通仪式”材料没有说明此大桥的技术含量,排除A项;“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但不是“根本上反映”,排除B项;“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

、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客观上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但不是“根本上”的反映,排除C项。31【答案】(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台湾。(2)

现状:台湾与大陆分离。历史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解决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我们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3)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32答案:(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材料一诬蔑、敌视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3)核心精神:爱国。不中肯。原因: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

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4)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33答案:(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成

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问题: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解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来源:Z(3)根本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

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657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