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共(16)页,1.87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375904a1c5f6e924191c1aceec44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2010年10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据此回答:下列天体系统
中,不包括“嫦娥二号”探测的天体在内的是()A.河外星系B.总星系C.银河系D.太阳系【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等级和包含关系。【详解】嫦娥二号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B、C、D包括。河外星系
与银河系并列,不包括太阳系、地月系,选A。2.地球具有大气层的主要原因是A.与太阳距离适中B.地球本身体积质量适中C.生物的呼吸作用D.地球内部升温火山爆发【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详解】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是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掌
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3.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磁场的影响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B.对电离层破坏导致磁针剧烈颤动C.对降水的影响是正相关-2-D.太阳活动使地球上的很多现
象具有11年的周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详解】对大气层影响出现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A错;干扰地球磁场,导致磁针剧烈颤动,B错;与降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一定是正相关,C错;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因此使地球上的很多现象
具有11年的周期,D正确。【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
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读“某地
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内容整体反映的是()A.断层B.背斜C.向斜D.褶皱5.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下有大量地下水B.乙处形成良好的储存天然气构造地C.甲处形成良好的储油构造地D.乙处形成断块山【答案】
4.D5.C【解析】【详解】1.图中岩层发生连续弯曲,有背斜和向斜,合起来叫褶皱,D正确。故选D。2.甲处地形是谷地,但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C正确。乙处地形是山地,但岩层向上弯曲,是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D错
。故选C。-3-【点睛】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关键在于抓住岩层的弯曲,而不是地表的起伏。6.关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弱B.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有保温作用C.蔚蓝的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可见光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大气吸收D.臭氧强烈吸收可见光,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
”【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详解】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A错误;蔚蓝的天空呈现蓝色是因为可见光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大气散射,C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
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D错误;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
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有保温作用,B正确。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7.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风力的侵蚀作用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风力的堆积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详解】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是风化作用,A错;黄土高原的沟壑
是流水侵蚀作用,B错;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C错;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D正确。故该题正确选项为D。【点睛】该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难度适中。-4-8.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一组是()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作用B.谚语“冬季十雾九晴”——散射作
用C.白天多云比晴天气温低——吸收作用D.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散射作用,A错;谚语“冬季十雾九晴”是晴天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雾,B错;白天多云比晴天气温低是因为多云时云层对
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C错;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是因为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不易出现霜冻,D正确。9.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A.①②③
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沉积岩一般时间早的在下面,时间晚的在上面。图中①是砂岩,②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所以①晚②早;③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侵入到①和②内部,所以时间最晚。故三个岩层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是形成②①③,故D正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10
.上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搬运、侵蚀、堆积B.侵蚀、搬运、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11.上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B.洪积扇C.河漫滩平原D.河口三
角洲【答案】10.B11.D【解析】【10题详解】图中a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b位于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B正确。【11题详解】图中c处位于河
流入海口,地势平坦,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D正确;瀑布一般形成于地势落差大的地区、洪积扇形成于出山口、河漫滩平原形成于河流的中下游。12.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④处可能为天然气B.图中②处最可能为石油C.
图中①④处最可能为水D.图中②④处最可能为油-6-【答案】B【解析】【详解】石油、天然气储存于背斜构造中,且天然气位于石油上方;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因此①处可能为天然气,②可能是石油,但④处不可能存在天然气、石油,A、D错误,B正确。向斜为储水构造;岩层向
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因此④处最可能为水但①处不可能,C错误。故选B。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石笋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一种
地貌景观,该景观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哪种岩石形成()A.玄武岩B.石灰岩C.板岩D.石英岩【答案】13.D14.B【解析】【详解】1.根据图中的景观分析,①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能量来源于地球的外部;②是断层构造,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
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的,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③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④是火山地貌,是内力作用的表现,所以能量是来源于地球内部。②④正确,故选:D。2.石笋是我国西南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里的景
观有石笋、石柱和钟乳石等,这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解侵蚀形成的,B正确。玄武岩、板岩和石英岩无法形成喀斯特地貌,ACD错误。故选:B。15.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7-A.①②③B.①③C.②D.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莫霍界面是地壳
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即①②两层,故D项正确。③位于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故A、B、C项错误。1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流水搬运作用形成的C.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D.风力沉积作用
形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黄土高原的成因和其地表形态形成的外力作用的差异,并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即可判断。【详解】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是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在暴雨冲刷
下形成的地表形态,故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A。在现代家庭装修中,各种大理岩已越来越被广大用户选用。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7.图中表示大理岩形成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18.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不正确的是A.⑤—重
熔再生B.②—外力作用-8-C.③—冷却凝固D.①—变质作用【答案】17.D18.C【解析】【17题详解】根据图示,甲岩石由岩浆形成,且可相互转化,则甲为岩浆岩。变质岩和岩浆岩都可以经过外力作用②③沉
积形成沉积岩,BC错误。大理岩由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即图示中乙通过④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D正确。图示①箭头代表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变为变质岩,A错误,故选D。【18题详解】结合上题判断,根据图示,图示①箭头代表甲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变为变质岩
,D正确。箭头②代表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B正确。箭头③代表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沉积为沉积岩,C错误。⑤箭头代表岩浆岩经过重融再生成为岩浆,A正确,故选C。【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巧用岩浆:岩浆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些示意图是较为单一的单
向循环图,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2)巧用箭头: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3)巧用辅助性信息:沉积物。各种岩石均可以转化为沉积物,是通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将岩石转化为沉积物。沉
积物只能转化为沉积岩,是通过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实现的。化石和岩层:含有化石或有层理特征(地层)的岩石为沉积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由沉积岩发出的箭头指向的另一种岩石,是变质岩,该箭头是变质作用。19.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
大的是()A.B.-9-C.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白天和晴朗的夜晚这样的天昼夜温差是最大的,晴朗的白天空中的云量比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多,地面以及近地面的气温就比较高,而夜晚晴朗无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弱,地面
的热量损失就比较严重,那么夜晚的温度就比较低。读图可知在ABCD四幅图中,C图的白天是晴朗的,夜晚也是晴朗的,因此可知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C图,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白天
和晴朗的夜晚这样的天气的昼夜温差是最大的。20.读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详解】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首先该题应分析①②③④各箭头的含义,①为
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的反射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点睛】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
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21.下图为某一河段的河口示意图和剖面图,此河流位于()
-10-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归线上【答案】B【解析】【详解】读右图可知,河流左岸为堆积岸,右岸为侵蚀岸;左图中河道平直。因此河水右偏,应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转偏向力是北半球向右
,南半球向左。所以平直的河道,北半球的河水偏向右岸,右岸侵蚀,河岸较陡。22.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①③B
.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特征。【详解】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①正确;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②正确;低纬地区气温高,对流层大于高纬地区,③错;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正确。选B正确。2
3.角峰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温度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详解】角峰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选B正确。-11-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读“某地春分日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4.图中对流层底部逆温现象容易出现在()A.多云的夜晚B.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C.晴朗的白天D.多云的白天至日落前后25.下列哪一现象的产生与逆温有关()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
盛开D.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答案】24.B25.A【解析】【2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逆温”表现为对流层中气温“下冷上热”。近地面大气的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辐射中的红外光。近地面气温较低,说明近
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少,天气晴朗,排除A、D;越靠近地表,气温越低,说明地表以丧失能量为主,因此该现象出现在夜晚,排除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近地表温度低,容易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选择B。【25题详解】由于“逆温”现象“下冷上热”,大气稳定,
对流现象减弱或消失,时间多为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故可以出现在清晨,炊烟笼罩是空气稳定的表现,A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近地表气流上升,对流作用强的表现,且时间发生在黄昏,与逆温不相符,排除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与逆温无关,排
除C;“阴雨霏霏,连月不开”是准静止锋的表现,与逆温无关,排除D。故选A。-12-【点睛】理解和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逆温的形成机制,得出逆温的表现和时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
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该日的太阳直射点坐标为__________。(2)甲在乙的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方向,丁在甲的________方向。(3)甲、丙、丁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甲、丙、丁该日的昼长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
4)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甲→乙这段)是________线(填写晨或昏),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关系________(5)甲地的时间是________丙地的时间是________。【答案】(1).(23.5°N,180°)(2).
东南(3).东北(4).东北(5).甲>丁>丙(6).丙>丁>甲(7).晨(8).垂直(9).6时(10).10时【解析】【详解】(1)读图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180°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太阳直射的经线是180°经线。
故该日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5°N,180°)。(2)从经线看,甲在乙的东侧,从纬线看,甲在乙的南侧,因此甲在乙的东南方向。从经线看,丙在丁的东侧,从纬线看,丙在丁的北侧,因此丙在丁的东北方向。从经线看,丁在甲的东侧,从纬线看,丁在甲的北侧,
因此丁在甲的东北方向。(3)甲、丙、丁三地中,甲的纬度最低,丙的纬度最高,甲、丙、丁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13-排序为甲>丁>丙。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甲、丙、丁该日的昼长由大到
小排序为丙>丁>甲。(4)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甲→乙这段是由夜向昼过渡,因此甲→乙这段是晨线;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总是垂直。(5)甲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是6时;丙地在甲地以东,经度相差60°,其地方时是10时。【分析】本题以日照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自
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27.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D四地中,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属于地垒的是________。(2)华山西峰和图中________字母所代表
的地质构造相同,渭河谷地与图中________字母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3)D处的地形________成因________。(4)若图示地区有油气资源,可在________处找到。【答案】(1).C(2).A(3).A(4).B(5).谷地(6).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影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7).D【解析】【详解】(1)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符合的是C;岩层断裂处之间岩层上升,两侧岩层下沉,上升的是地垒,符合的是A。(2)华山西峰因岩层断裂上升而成,因此与A字母所
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渭河谷地是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因此与B字母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3)D处较两侧地势低,为谷地;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因此D处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4)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气)构造;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图
中D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14-构造。28.读板块示意图与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代表岩石为,沉积岩具有的特征为。(2)图中F属于板块,A代表板块。(3)能够形成溶洞等的岩石为,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4)美国
西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上,试用板块构造学理论解释其成因?【答案】(1)岩浆岩;具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2)南极洲;欧亚。(3)石灰岩;南方喀斯特地貌区溶蚀裂隙发育,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4)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壳活动,多火
山地震。【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及板块构造学说的基础知识,属容易题。【详解】(1)图中甲代表岩石由岩浆直接形成,应为岩浆岩。具有层理结构与可能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具有的特征。(2)F位于南美洲西侧,应为南极洲板块。A位于亚
欧大陆,应为欧亚板块。(3)溶洞等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岩石为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区溶蚀裂隙发育,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水易下渗、下漏,因此降水量虽大,但地表水缺乏。(3)美国西部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29.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2)图中字母代表箭头的含义分别是:J__________G________。(3)图中字母代表箭头的含义分别是:D________I_________。(4)晴天与阴天
的气温日较差大小:________;原因是什么________。(5)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的变化特点是:____.原因是对流层直接热源是___。【答案】(1).A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2).B大气吸收太阳辐射(3
).J大气辐射(4).G大气吸收地面辐射(5).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6).I大气逆辐射(7).晴天>阴天(8).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温度低,野问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温差小(9).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0).地
面辐射【解析】【详解】(1)图中字母A来自大气上界,代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代表大气吸收太阳辐射。(2)图中字母J代表射向宇宙太空的大气辐射,G代表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3)图中字母D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I代表回到地面的大气辐射,即大气逆辐射。(4)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小:晴天>阴天。晴天:白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昼夜温差大。阴天:白天,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温
度低;夜晚,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昼夜温差小。(5)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的变化特点是: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原因是对流层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分析】本题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
识迁移运用能力。-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