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936.000 KB
  • 2024-11-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共(22)页,93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402db6f78421c8cb5b4c950527e440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伊美区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

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①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无大气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地球上的大气层适于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A.日照条件稳定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D.有原始海洋

【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地球的宇宙环境: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卫星绕转与生命存在与否无关,故③错,

据此分析选B。【2题详解】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是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

。据此分析选C。【点睛】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2-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中国的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春城”所在的地形

一般是()A.谷地、平原B.盆地、平原C.高原、山地D.高原、谷地4.基多位于赤道,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A.冬季寒冷B.受寒流影响C.降水多D.夜晚寒冷【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由题文可知“春城”多位于纬度较低且

海拔较高的地区,纬度低冬不冷,海拔高夏不热,所以从地形来看一般是高原、山地。故C项正确。【4题详解】基多海拔2852米,虽然临近赤道,但因地势高峻,夜晚寒冷,气温较低,所以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故D正确。5.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3-A.甲、乙、丙、丁B.甲、丁、丙、乙C.丙、丁、甲、乙D.丁、丙、甲、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中的岩层分析,图中有褶皱,但是也有岩浆活动,形成了岩浆岩丙。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所以先形成褶皱丁,后形成岩浆岩丙

,之后又发生断层甲,使得图中的岩浆岩和弯曲的褶皱岩层都发生了错位。最后在外力作用下,此地貌的顶部被侵蚀掉了,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岩乙,所以乙是最后形成的。图中最完整的岩层是沉积岩乙,所以是最晚形成;岩浆岩丙穿越了褶皱丁,所以褶皱在

前,岩浆岩在后。岩浆岩被断层分段,所以岩浆岩在先,断层在后。最后的排列顺序为丁丙甲乙。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6.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的太阳活动,转瞬间,人们的手机信号消失、电台里的歌声被噪音替代…这一幕科幻片里常见的情景,也许会

在现实中上演。此太阳活动强烈爆发,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产生磁暴现象,导致全球变暖B.海口可以在夜晚看到美丽的极光C.干扰某些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D.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海平面上升【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旨在考

查太阳活动对地理现象产生的影响,总体难度-4-一般,基础性强。【详解】太阳活动爆发,与全球变暖无关,A错。极光现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B错。太阳活动发生影响人造卫星的工作,C对。全球范围的海平面上升,与全球变暖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故选C。7.下图中能

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详解】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顺时针,AB错;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C错,D正确。8.下表为某报刊登的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

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该日北京的昼长是()A.8时57分B.9时32分C.10时15分D.10时22分-5-【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表可知,北京日出时间为7:18,日落时间为16:50,根据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

刻,即可知该日北京的昼长是9时32分,故B对,ACD错。故选B。9.2012年1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处在是()A.A-B段B.B-C段C.C-D段D.D-A段【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过程,A对应夏至,B对应秋分,C对应冬

至,D对应春分,冬至的日期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春分的日期在每年3月21日前后,2012年1月10日在冬至之后春分之前,所以对应的位置处在C-D段。故选C。【点睛】据报道,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著名活火山“埃特纳”(MountEtna)于

2018年8月25日开始爆发,喷发出大量火焰和熔岩,高度达150米,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直接影响而减弱的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反射11.埃特纳火山喷出的熔岩源自A.地壳B.岩石圈C.上

地幔D.下地幔【答案】10.A11.C【解析】【10题详解】火山灰会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选A。【11题详解】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故C正确。-6-12.岩石圈是指A.整个地壳B.地壳的上部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答案】D【解

析】【详解】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仅仅就是地壳,也不是整个上地幔,而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组成,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故D正确。13.岩石按形成原因可分为A.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C.沉积岩、大理岩、玄武岩D.岩浆岩、花岗

岩、砂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岩石按形成原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故B正确。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花岗岩为岩浆沿地壳薄弱地方上升冷却凝结而成,玄武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

大理岩为变质岩的一种,砂岩为沉积岩的一种。故A、C、D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掌握每一类岩石所包括的常见类型。14.下列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玄武岩【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的是岩石的组成和特征,有化石的岩石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

浆岩。所以选B。15.下列概念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和断层B.背斜和高地C.向斜和低地D.谷地和低地【答案】A【解析】【详解】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的两个基本类型,其中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7-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称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

对下降的岩块,则形成谷地或低地。高地、低地、谷地为地貌类型,而不是地质构造,故BCD错误;本题应选A。【点睛】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地质构造(简称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特征的总称,如断层(分为地堑和地垒)、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等;地形指的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包括地势与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内的地表形态。如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简单的说:地质构造是地下岩层的变化状况,而地形是地球表面的表现形态。16.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A.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甲地多晴朗天气C.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D.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及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情况,只要正确掌握等压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即可正确作答。【详解】读图可知,①处等压面向上弯曲,气压高,②④均位于等压线上,气压值相等,③位于

等压线上方,气压低,A错。甲地高空为高压,近地面为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B错。近地面甲气压低,乙地气压高,气流从乙流向甲,C错。甲地气流上升,气温高于乙地,D对。故选D。17.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前后排列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削弱B.太阳辐射→地

面辐射→大气削弱→大气辐射→地面吸收-8-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吸收【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到达地

面之前会被厚厚的大气层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反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升温,释放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后升温,释放出大气辐射。故其过程可以表达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故答案选C。18.读图,四种天气系统中,

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的台风天气是在热带气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为北半球国家,因此其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呈逆时针向内辐合,A正确。BC是反气旋,D为南半球气旋,BCD错误。故选A。19.能用热力环流原理

解释的现象是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山地迎风坡降水多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海滨地区的海陆风【答案】D【解析】【详解】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散射作用的结果;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是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沙尘暴是冷锋影响形成的天气实例;阴天时的昼夜温差小

,主要是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原理;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所以D正确。20.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9-A.水平气压梯度B.地转偏向力C.地面摩擦力D.地球重力【答案】A【解析】【详解】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风总是

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这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了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本题A选项正确。读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带1与风带2风向不同),完成下列各题。21.图中气压带表示()A.赤

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22.若某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特点是()A.全年炎热干燥B.全年寒冷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D.全年温和湿润【答案】21.D22.A【解析】【21题详解】水平

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图示气压带表示的是高气压带,A、B错。该高气压带北侧吹东南风,南侧吹西北风,应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对。极地高气压带只有一侧是风带,C错。【22题详解】若

某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即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特点是全年炎热干燥,A对。受极地高压控制,全年寒冷干燥,B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C错。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D错。【点睛】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高气压带两侧风带的风向吹向两侧低压区。副-10-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其气候特点是全年炎热干燥。23.下列四幅图所示地区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一幅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昼夜温差最

小,即白天温度较低,而晚上温度较高;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会太高,故气温较低,而晚上阴天,云多,大气逆辐射强,故晚上气温不低,故昼夜皆阴的温差最小。排除AB。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可知,陆地白天升温和

晚上降温都快于海洋,因素陆地昼夜温差大于海洋。故选D。24.七月份,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盛行()A.西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夏季风的风向。夏季在我国东部和日本、朝鲜半岛

主要受东南风的影响,故答案选B。读“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回答以下两题。25.下图所示四幅图示中,表示北半球风的图有()A.①②B.②③-11-C.③④D.①④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C.

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D.近地面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答案】25.C26.C【解析】【25题详解】首先应判断指向是否正确,应从高压指向低压。其次由于位于北半球应向右侧偏转。综合判断C正确。【26题详解】谁捧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决定了风速大小,A错误。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B错

误。高空大气运动不与障碍物接触受摩擦力微小,C正确。近地面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D错误。故选择C。27.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C.地表径流D.大气环流【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记

忆。【详解】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故选B。【点睛】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其中蒸发与太阳对地表的加热有关;水汽输送靠风驱动,而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对各纬度加热不均。2

8.下列渔场中成因不同于其他几个的是()A.北海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秘鲁渔场【答案】D-1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详解】秘鲁渔场的成因是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

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寒暖流交汇。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

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

群游动,利于形成大的渔场。故选D。29.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世界洋流分布模式。【详解】根据

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该海区为回归线附近,属于中低纬热带、副热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的大洋环流,故为南半球中低纬环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3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促进高低纬的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

要意义B.使南北半球大陆西岸为寒冷干燥的气候C.促使南北半球大陆东岸增温增湿-13-D.洋流只对帆船时代的航海事业有影响,对当代航海影响不大【答案】A【解析】【详解】洋流能够促进高低纬的热能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平衡,故A正确;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为寒流,气候为炎热干燥;北半球中高

纬度大陆西岸为暖流,气候温和多雨,故B错误;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降温减湿,故C错误;顺洋流提高航行速度,减少运费;逆洋流降低航行速度,增加运费,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31.“五原春色归来迟,

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

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详解】根据图示五原位于西安的北面,故两地的自然景观的差异属于南北方向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反映了自然景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点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两地的地理位置关系,并能结合诗句的基本含义,联系自然地理环境

的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的基本规律的差异即可判断。3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答案】B【解析】【

详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以西北风为主,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夏季风是东南、西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主要影响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方地区、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谷地等),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因此“羌笛何须怨杨柳,-14-春风不度玉门关”指夏季风很难影响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夏季风。33.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

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内蒙古自东向西距海洋逐渐变远,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称为经度地带性规律或干湿度地带性规律,A正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反映的是地表

景观南北方向的变化,B错误;垂直分异规律反映的是山地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高度变化自然景观的变化,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局部区域呈现出的特殊的景观,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D错误。故选A。34.我国南方季风区

,夏季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描述的内容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自

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环境的整体特征相一致,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35.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A.内陆地区B.高纬度地区C.低纬度地区D.中纬度地区【答案】C【解析】【分析】-15-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

础知识的考查,山体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体所在纬度与山体的海拔高度。【详解】一般来说,海拔高度相同的高山,垂直带谱的多少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纬度越低,带谱越多,反之越少,故C正确。36.图中反映的地理环

境地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水分差异C.热量差异D.土壤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详解】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B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记忆为主,难不大。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完成各题。37.全球气候变

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8.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可以增加降水,减少干旱C.增加农业

生产的产量D.全球升温有利于人体的健康37.【答案】37.A38.A【解析】-16-【37题详解】全球变暖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退化,①正确。冻土为土壤水分结冰形成,气候变暖导致结冰融化,冻土消融,

②正确。有的地方降水增多有些地方降水减少,因此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动植物生存,③错误;高原内陆的湖泊可能会因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而水量减少,④错误,A正确。故选A。【38题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进而淹没沿海低地,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因此气候可能会变干同时,极端天气现象会增加,B错误。对于农业而言全球气候变暖极有可能导致热量增加,农业增产,也有可能导致干旱加剧农业减产,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身体健康无关,D错误。故选A。39.下列既属于清洁

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炭B.天然气C.风能D.核能【答案】C【解析】【分析】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一种能源。清洁能源是指没有环境污染的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风能。煤炭、天然气、核能属于矿

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详解】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风能,C对。煤炭、天然气、核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A、B、D错。40.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从山麓地区到山上的变化,展示了随海拔高度的不同、水热组合不同,自然带分布也不同的规律,该规律属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选

C。【点睛】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中,地带性规律表现-17-为:(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二、填空题(共40分)41.读图回答问题(箭头表示太阳光线,C点经度为30°E,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伊春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_

_______。(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的排序是________。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是________。(4)图中B地________时日落,B地昼长比A地昼长长________小时。【答案】(1).夏至(2).6(3).22(4)

.150°E(5).23.5°N(6).昼长夜短(7).A<B<C(8).A<C<B(9).18(10).12【解析】【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5°N;C点经度为30

°E,其地方时为4时,而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故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50°E。伊春市位于北半球,故昼夜长短状况为昼长夜短。(3)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其余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图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其次是B地,C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即A<B<C。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三地中A地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其次是C地,B地线速度最大,即A<C<B。-18-(4)图中B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B地昼长为12小时,A地位于南极圈内,

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则B地昼长比A地昼长长12小时。【分析】本题以日照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42.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若该区有石油分布,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该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2)图中①②③④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环节④名称________(3)图中

戊处是________地形,其形成原因________。(4)丙处是________(地貌名称)乙处是________(地质构造名称)(5)丁处是________(地貌名称),其形成原因________。【答案】(1)

.甲(2).背斜(3).海陆间循环(4).地表径流(5).山岭(6).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7).冲积扇(8).断层(9).河口三角洲(10).河流进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河口

形成三角洲。【解析】【分析】本题以考查了常见的地貌类型及地质构造的判断、水循环等考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因此钻探石油应选择在甲地。(2)图中①表示蒸发、②表示

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径流,由①②③④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代表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19-(3)图中戊处的地形是山地,戊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形成山岭。(

4)丙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在此处大量堆积,形成扇状冲积地貌,为山前冲积扇。乙处岩层发生了断裂位移,为断层构造。(5)丁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貌上为河口三角洲,其成因是因为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地势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

口沉积,形成三角洲。4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甲图为天气系统;降水主要降在气团一侧,位于锋(前或后)。(2)从性质上看,甲图C属于气团,A属于气团;A、B、C三地气温最高的是。(3)甲图天气系统经过B地时,B地天气特点;甲图天气系

统经过B地后,气温气压(升高/降低)。(4)就气流状况而言,图乙天气系统属于,该天气系统位于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天气。【答案】(1)暖锋冷前(2冷暖A(3)连续性降水或雾升高减低(4)反气旋北晴朗【解析】【分析】【详解】(1)甲图暖气团在推动锋面前进,为暖锋天气系统;降水主要降在

冷气团一侧,位于锋前。(2)从性质上看,甲图C属于冷气团,A属于暖气团;A、B、C三地气温最高的是A。(3)甲图天气系统经过B地时,B地天气特点连续性降水或雾;甲图天气系统经过B地后,-20-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4)就气流状况而言,图乙天气系统属于反气旋,

该天气系统气流呈顺时针辐散,位于北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44.读“亚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左图)”,结合“自然景观(植被)分布规律模式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候成因是_____

___,两地夏季气候的共同特点为________。(2)左图中③地所属自然带为________,④地所属自然带为________,由④→③→②→①自然景观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___分异规律。(3)右图中A地所属自然带为________,B地所属自然带为_____

___,由A→C→B自然景观的更替,体现的是________分异规律。【答案】(1)海陆热力差异;夏季温和湿润(2)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从赤道到两极(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从沿海到内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气

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自然带的分布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据左图区域轮廓和位置可知,①②两地地处亚洲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其中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的影响,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或低温少雨。(2)据左图可知,③

地处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所属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④地处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属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据图可知,由④→③→②→①自然景观的更替,是随着纬度的差异而导致热量的差异,由此出现的自

然带-21-的更替,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又叫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3)据右图可知,A地处30°-40°大陆西岸,按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可知,A地为地中海气候区,所属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地深居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

候,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据左图可知,由A→C→B自然景观的更替,是随着距海远近不同而导致的水分差异,由此出现的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叫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点睛】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难度不大,主要应识记和理解四个地域分

异规律。该题需明确: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有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随海拔高度不同而水热不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因局部水分、地形、洋流等因素

的影响形成的与一般规律不同的分异规律。-22-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