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综合训练(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7 页
  • 大小 1.034 MB
  • 2024-09-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综合训练(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综合训练(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综合训练(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新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综合训练(三)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共(27)页,1.03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d0ab3faa694493f620bd37afcf2bc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孟津一高2022届高三暑期生物综合训练三一、单选题1.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漏斗内(S1)和漏斗外(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达到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A.达到渗透平衡时,S1和S2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S2B.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则重新平衡时,△h的髙度保持不变C.若在漏斗管内加入少量蔗糖酶(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为单糖,忽略酶本身对溶液浓度的影响),△h先增

大后减小D.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S1的扩散速率相等2.研究发现,花青素能抑制动物黑色素瘤细胞的DNA复制,从而抑制其增殖,还能提高细胞膜上E-钙黏蛋白的含量,同时降低N-钙黏蛋白的含量,从而抑制其转移。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经花青素处理的

黑色素瘤细胞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B.花青素可能促进了E-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C.N-钙黏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黑色素瘤细胞间黏着性降低D.食用花青素含量高的果蔬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3.将小球藻放在一装有培养液的玻璃容器中,使之处于密封状态。实验保持在温度

适宜的暗室中进行,并在不同时间点提供光照和NaHCO3溶液。实验中用仪器记录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原因是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B.0~5分钟之间

,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C.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容器中的氧气D.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量上升,原因是NaHCO3分解使容器中的CO2浓度增加4.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

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①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①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B.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下降,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减弱C.③④分别演变成⑤⑥的过程中,它们的细胞核遗传物质相

同,表达的基因也相同D.⑤⑥是高度分化后的细胞,它们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时,细胞进入衰老5.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单细胞生物都可通过溶酶体将进入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水解B.溶酶体能将病菌分解后的

产物都排出体外C.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蓝藻置于清水中,细胞形态变化最大的是蓝藻D.核孔和核膜在功能上都具有选择透过性6.酶联免疫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酶与抗体结合(结合不改变抗体的免疫特性,也不影响酶的活

性)。使用酶标记抗体与吸附在载体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反应,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进而做出诊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颜色反应的深浅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原的量呈正比B.颜色反应的出现是由于酶标记抗体和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的C.一种酶标

记抗体可以检测多种抗原D.该检测方法简单、稳定、有效,因此可以不用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7.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不能随意根据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事实上

,人体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能够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很多缓冲对,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碱度能够维持相对稳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食物经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但人体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B.缓冲对调节pH主要发生在

内环境中C.多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可以调节人的“酸碱体质”D.人体内的缓冲对主要包括/H2CO3、/等8.2020年12月30日下午,国药中生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公布了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Ⅱ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结果,其保护效力达到世界卫

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当天晚上国家药监局依法附条件批准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下列有关灭活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A.灭活疫苗丧失了对细胞的侵染性但保留了其抗原性B.接种灭活疫苗只能激活体液免疫但不能激活细胞免疫C.接种灭活疫苗可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D.需多次接

种才能使机体获得足够免疫力9.关于植物顶端优势的最新观点认为:来自顶芽的IAA通过抑制IPT基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和促进CKX基因(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降低侧芽细胞分裂素(CK)的水平,从而

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如图)。依据该观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该观点的核心是顶芽产生IAA运至侧芽直接抑制侧芽生长B.根据该观点推测细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顶端优势的作用C.根据该观点推测侧枝上的顶芽也会抑

制该枝条的侧芽生长D.该观点认为植物顶端优势的强弱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有关10.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能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

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上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

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细胞内TGF-β1受体蛋白不合成,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11.研究表明某种糖尿病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凋亡有关,在免疫调节过程中,T细胞能分泌促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表面由于缺乏CD95L的受体,而不会凋亡。下列有

关胰岛B细胞与血糖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A.胰岛B细胞膜上有葡萄糖受体,可感知血糖升高的变化B.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C.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的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D.

该种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是其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发生了表达12.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西市一家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中毒,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经疾控中心检测,定性为由椰毒假

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实验研究中,给从未接触过米酵菌酸的受试者皮下注射微量的米酵菌酸后,若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此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体内含有足量的该毒素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

米酵菌酸过敏B.米酵菌酸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C.机体对米酵菌酸的免疫必须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D.若受试者注射米酵菌酸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13.野外生物学家史蒂夫古德曼采集来自印度洋西部群岛和莫桑比克沿海地

区蝙蝠血液样本,发现蝙蝠和冠状病毒之间有久远的协同进化史,这对人类在未来建立公共卫生项目具有极大的帮助。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冠状病毒可以通过产生的可遗传变异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B.印度洋西部群岛和莫桑比克沿海地区的蝙蝠之间存在地理隔离C.研究发现冠

状病毒似乎对蝙蝠无害,这可能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D.印度洋西部群岛上和莫桑比克沿海地区所有蝙蝠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种群基因库14.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

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

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15.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1、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

到果实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16.图甲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图乙的cd区间B.在乙图的ab区间,图甲中的3数目

会加倍C.在细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D.图甲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在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17.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杂

交组合1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杂交组合2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3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X、Y染色体同源

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

段18.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试管Ⅰ试管Ⅱ试管Ⅲ某酶2mL2mL2mLpH1077温度40℃40℃60℃反应物2mL2mL2mL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B.该酶比较适合在40℃

的环境下起作用C.一段时间后将试管I的pH调为7,该酶可恢复活性D.该酶在作用50min后便失去活性19.如图甲是测定植物光合速率的装置,图乙是经过测定后描绘出的一天之内玻璃钟罩内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注:CO2缓冲液可维持玻璃钟罩中CO2浓度的相对稳

定A.影响玻璃钟罩内氧气释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B.在图乙的c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C.在大约13时,刻度管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达到最大刻度D.图乙中de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正午光照过强,部分气孔关闭,C

O2吸收减少20.如图表示光照、储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储存番茄果实D.储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二、填空题21.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降解。长时间浸泡在

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_______________的干扰。

(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

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C5②

ATP③NADPH④C3),可推测20~25min曲线的斜率为_______________(填“正值”“负值”或“零”)。22.科学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中存留有一种“肌样细胞”(这种细胞在正常

人中能退化),能够产生某种物质刺激人体产生抗体A。该抗体能够与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使正常肌细胞表面的受体(AChR)受损,从而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处信号传递阻滞,骨骼肌无力。患者共同表现为受累肌肉易疲劳,活动后加剧

,休息后缓解,早轻暮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的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部分激素如________也可作为递质传递信息;若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能分解乙酰胆碱)缺失则会导致肌肉________。(2)胸腺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是___

_____;体内存有“肌样细胞”,说明患者的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严重不足。(3)患者“肌样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与B细胞接触,B细胞再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的________结合,才能增殖分化为________,产生抗体A。该过程需要________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

。(4)患者体内“肌样细胞”的清除,首先需要活化________细胞,该过程需要________的参与。(5)从免疫学角度来看,重症肌无力属于________病。切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其会丧失________免疫功能,从而患更为严重的________病,艾滋病

就是这样一类疾病。2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科研人员建立了一种新的靶向基因敲除技术——TALEN技术(原理见图)。TALEN技术使用的基因敲除工具是由DNA识别域和核酸内切酶两个部分组成的蛋白质。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细菌蛋白质(TALE),它

的二连氨基酸(NI、NG、HD、NN,其中字母N、I、G、H、D分别代表了一种氨基酸)与四种碱基(A、G、C、T)有恒定的对应关系:NI识别A,NG识别T,HD识别C,NN识别G。FokⅠ是一种形成二聚体后具

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蛋白单体。因此,可以利用TALE作为DNA识别域,用FokⅠ二聚体定点切断DNA。科学家发现水稻植株无论是否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基因P,在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长日照条件下,具有光周

期敏感蛋白的水稻雄性才能表现出雄性可育。基因P只在单倍体花粉细胞中表达,使其能够合成淀粉。科研人员使用TALEN技术对水稻基因P进行靶向敲除,以得到光敏雄性不育水稻新品种。(1)在TALEN技术的设计中,选择使用FokⅠ单体而不直接使用FokⅠ二

聚体,这样能减少对DNA的___________切割,保证了基因敲除的靶向性。为了让TALEN技术能用于各种不同生物、不同基因的敲除,没有与TALE蛋白结合的FokⅠ二聚体对DNA的切割应___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类似于限制酶的“限制

性”。(2)若TALE蛋白左臂所识别的基因P的序列为“—TGACC—”,则TALE蛋白左臂对应的二连氨基酸序列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可以确定TALE蛋白的氨基

酸序列,进而人工合成TALE蛋白基因,然后将TALE蛋白基因与___________基因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基因。(3)科研人员用图乙所示的质粒为载体,其中的潮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作用是___________。应选用___________酶将该质粒与融合基因构建为重组质粒,并将融合基因设法导

入到水稻愈伤组织中,再利用___________技术获得T0植株。(4)由于基因靶向敲除成功的概率比较低,所以科研人员培育T0植株时应保证___________日照条件,待其自花受粉得到T1,再将T1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开花期随机选择一部分植株的花粉

进行鉴定,鉴定方法是___________。若观察到某植株的花粉全部未被染成蓝色,则该植株为所需的纯合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5)与传统的雄性不育水稻品种相比,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的优势在于它能实现自交繁殖并保留雄

性不育特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是由于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1)某HD家系图(图甲)及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乙。①据图甲判断HD

是一种__________染色体遗传病。②据图推测,当个体的所有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__________25次时才可能不患病。与Ⅰ-1比较,Ⅱ-1并未患病,推测该病会伴随__________呈渐进性发病。③与Ⅰ-1比较,Ⅱ-1、Ⅱ-3、Ⅱ-4、Ⅱ-5的H基因中CAG重复

次数均有增加,这表明患者Ⅰ-1__________过程中异常H基因的重复次数会增加。(2)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用于药物筛选,HD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含人类突变H基因的模型猪,操作过

程如图丙。①从可遗传变异类型来看,模型猪发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体细胞,将细胞核移植到_________中,构建重组细胞,再将重组细胞发育

来的早期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猪体内,获得子代F0,此过程体现出动物细胞核具有_________。③将F0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1,F1再与野生型杂交得到F2。在F0、F1、F2中,更适合作为模型猪的是F2个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25.如图表示人体生命

活动调节模式图,甲~丁表示不同的分泌细胞,A~D表示不同的靶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乙、丙分泌的是激素,则据图分析这三种激素的作用方式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2)若细胞D是肾小管细胞或集合管细胞,则丁分泌的信号分子作用可能是________。(3)若丁为下丘脑细胞,丙为垂体细胞

,丙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C产生相应的激素,则该过程体现激素的________调节机制。(4)若甲为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分泌除与________升高有关外,还受到来自________(器官)的神经调节。当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时,该器官对胰岛的调节过程中传递的信号分子是___

_____,肝脏和肌肉均可作为胰岛素作用靶器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6.植物在受到机械损伤或病虫侵害时,会表达一种防御蛋白——蛋白P。为研究一种新的植物激素茉莉酸对蛋白P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用番茄植株进行实验。(1)茉莉酸是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传递________,有显著调节作

用的微量有机物。(2)科研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将番茄叶片C1和J1置于封口的玻璃瓶中,其内分别放置含清水或含茉莉酸(具有挥发性)的海编,叶片M紧贴在玻璃瓶的封口外。4小时后,测定各叶片中蛋白P的m

RNA量,结果如下表。叶片蛋白P的mRNA量C16±4C27±3M7±3J1223±7J2172±4①本实验中,C1叶片的结果排除了________(写出两点)的影响。②本实验中,M叶片的结果说明,J2叶片蛋白P的mRNA量变化不是由____

____引起的。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有________。(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个清晰的、解释J2叶片数据的科学假设:________。(4)其他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叶片机械损伤可以诱导蛋白P的表

达和脱落酸(ABA)含量增加。科研人员推测,叶片受到机械损伤后内源茉莉酸增加,诱导ABA合成增加,ABA进而促进蛋白P的表达。为验证上述推测,需要在上述已知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下列实验中的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以完善证据

链。a.给叶片单独施加ABA,检测蛋白P含量b.给叶片同时施加ABA和茉莉酸,检测蛋白P含量c.机械损伤叶片后,检测损伤叶片的茉莉酸含量d.给叶片单独施加茉莉酸,检测ABA含量27.油菜(油料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光合器官演替的过程,终花后叶片

大量凋落,角果皮成为生育后期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其绝大多数叶绿体分布在外表皮(气孔密度小)和中果皮(细胞排列紧密)。为了探究不同施钾量对角果皮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某研究小组通过田间实验,设置了3个钾肥梯度(0、60、120kg/hm2),分别表示不施钾肥处理(K0)、钾肥施用不足处理(

K60)和推荐施钾肥量处理(K120)。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下油菜角果皮面积及光合特性,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表1施钾量对油菜角果形态的影响施钾处理单株角果皮面积/cm2K01619±49cK601962±122bK1202709±149a表2施钾量对油

菜角果皮CO2传输特征参数的影响施钾处理A/μmol·m-2·s-1g5/mol·m-2·s-1Ci/μmol·mol-1Cc/μmol·mol-1K06.180.08254.259.7K607.680.11272.4135.9K1209.810.122

50.8103.0(A:净光合速率;g5:气孔导度;Ci:胞间CO2浓度;Cc:叶绿体CO2浓度)(1)该油菜的叶绿体分布在________中,根对K+吸收速率主要受________影响,一次性施钾肥过多易引起烧苗现象,原因是________。(2)分析表1可得出随着施钾肥量

增加可以________,从而增大油菜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强度。(3)分析表2推测增施钾肥可以提高角果皮的净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4)大田种植中,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通过本实验,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28.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

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

黑鼠3黑鼠∶1白鼠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

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__性突变。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29.负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强或其他不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1)光不仅

是植物进行________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________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研究表明,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主要接受红光和远红光(>6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受蓝光(400~500nm)和近

紫外光。用不同光质的光照射水稻根,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_________。(2)为进一步研究根负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水稻种子进行了表1的实验,请在空白处选填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表1组别处理方式弯曲角度(°)根尖生长状况

1______38.7±5.23负向光性生长2黑暗;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0垂直生长3______42.4±5.39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4______32.1±8.32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①单侧光照②均匀光照③黑暗④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⑤在根的一侧贴含1mg·L-1

IAA的琼脂⑥在根的一侧贴含5mg·L-1IAA的琼脂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是导致根负向光性产生的原因,IAA浓度高时弯曲角度大。(3)研究人员测定水稻根在受到单侧光刺激后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的变化。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不同光强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

背光侧IAA含量变化处理向光侧(ng·g-1FW)背光侧(ng·g-1FW)光强(40μmol.m-2·s-1)210.5421.7光强(100μmol.m-2·s-1)184.8498.6黑暗418.6418.6根

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可能机制:单侧光→_______IAA横向运输→_______→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速度_______→根负向光性生长。(4)表2数据显示,光照后根尖IAA总量少于黑暗组,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请提出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____

___。30.为探究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无法利用乳糖的大肠杆菌进行改造。(1)将乳糖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获得营养菌(能利用乳糖);将抗生素CRO降解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获得抗性菌。将得到的两种菌分别接种于________培养基进行扩

大培养。(2)将两种菌分别用________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用________法单独接种于加入含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均未出现菌落,推测两种菌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可遗传变异。若将两种

菌混合接种,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有菌落长出,且同时含有两种菌,推测两种菌实现了“互利共生”。(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在接种了营养菌和抗性菌混合菌液的培养板左侧,加入含____________

____的培养基,培养基可从左侧逐渐扩散到混合菌液培养板上。定期检测混合菌液培养板上两种菌的数量,得到图乙所示结果。②0~10h,营养菌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10~45h,营养菌和抗性菌的变化趋势是二者均显著增加并逐渐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

漏斗外,为S1>S2,A正确;B、若吸出漏斗管内△h以内的液体,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则重新平衡时,△h的髙度会下降,B错误;C、若在漏斗管内加入少量蔗糖酶,蔗糖分解为单糖,漏斗内溶液浓度会先上升,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继而漏斗内溶液浓度会下降,则漏

斗液面将先上升后下降,最终△h=0,C正确;D、内外液面达到平衡时,水分子从S1到S2与从S2到S1的扩散速率相等,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B。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癌变。根据题意可知,花青素能抑制动物黑色素瘤细胞的DNA复制,因此可推测,经花青素

处理的黑色素瘤细胞会被阻断在分裂间期,A正确;据题意可知,花青素能提高细胞膜上E-钙黏蛋白的含量,据此推测花青素可能促进了E-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B正确;N-钙黏蛋白含量减少会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据此可推测N-钙黏蛋白减少会导致黑

色素瘤细胞间黏着性升高,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花青素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因此可食用花青素含量高的果蔬来实现该目标,D正确。3.答案:D解析:A、在0-5分钟之间,小球藻在暗室中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氧气量减少,A

错误;B、0~5分钟,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错误;C、5-20分钟,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使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下降,因此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C错误;D、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NaHCO3分解使容器中的CO2浓度

增加,光合速率上升,氧气量上升,D正确。故选:D。4.答案:C解析:A、图中①为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A正确;B、与①相比,②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体积比值下降,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减弱

,B正确;C、③④分别演变成⑤⑥的过程为细胞分化,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基因是选择性表达,C错误;D、高度分化的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D正确。故选C。5.答案:D解析:单细胞生物中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具有溶酶体;溶酶体将病

菌分解后得到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蓝藻置于清水中,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保护,而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和蓝藻细胞都有细胞壁保护,因此细胞形态

变化最大的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生物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核膜属于生物膜,因此核膜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核孔是大分子物质的通道,但是不允许DNA出入,因此核孔在功能上也具有选择透过性。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有色产物的量与抗原含量成正比,即抗原含量越高,抗

原-抗体反应产生的颜色越深;据题干信息“使用酶标记抗体与吸附在载体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反应”,所以颜色反应的出现是由于底物在酶作用下发生变化;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酶标记抗体只

可以检测一种抗原;由于酶的活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该检测方法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7.答案:C解析:由于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当食物经代谢后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时,生物体内的pH不会发生显著变化,A正确;在人

体的内环境中含有、等缓冲对,以保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B、D正确;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在缓冲对的调节作用下,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多吃“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不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C错误。8.

答案:C解析:灭活疫苗丧失了感染性和毒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A正确。接种灭活疫苗可激活体液免疫,不能激活细胞免疫,B正确。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而灭活疫

苗只能够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并不能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和免疫自稳,C错误。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足够免疫力,需要多次;重复接种,D正确。9.答案:A解析:该观点的核心是来自顶芽的IAA运输到侧芽之后通过抑制和促进部分基因的表

达,而间接抑制侧芽生长,A错误;该观点认为顶端优势的形成是因为侧芽的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具有解除顶端优势的作用,B正确;顶端优势是顶芽与侧芽的关系,与是否为侧枝无关,C正确;该观点认为植物顶端优势的形成是因为顶芽产

生的IAA运输到侧芽后,抑制了CK的合成并促进了CK的分解,即认为植物顶端优势的强弱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有关,D正确。10.答案:D解析: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A正确;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

,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C正确;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就不能与胞外蛋白TGF-β1结合来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

s,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D错误。11.答案:C解析:C项,细胞异常凋亡会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故C项分析

错误。A项,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升高的变化,说明细胞膜上含有葡萄糖的受体,故A项分析正确。B项,肝细胞即胰岛素的靶细胞,也是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因此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故B项分析正确。D项,由题干“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表面由于缺乏CD95L的受体,而不会凋亡”可知,高血糖的出现是由于胰岛B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因此可能是高血糖诱导了胰岛B细胞中控制CD95L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故D项分

析正确。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分析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2.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受试者首次接触米酵菌酸,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该受试者对米酵菌酸无免疫力,而不是对米酵菌酸过敏,过敏反应的发生说明该受试者至少是第二次接触过

敏原,A错误;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能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B正确;米酵菌酸不是病毒或胞内寄生菌,只需体液免疫发挥作用不需要细胞免疫,C错误;若受试者接触米酵菌酸时对其没有免疫力,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抗体,下次注射时机体可能产生了足量抗体,不考虑过敏反应,

机体不会再出现红肿,D错误。13.答案: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

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病毒无细胞结构,其可遗传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印度洋西部岛屿和莫桑比克沿海地区的蝙蝠由于地理阻隔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两者之间存在地理隔离,B正确;C、共同

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故冠状病毒似乎对蝙蝠无害这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D、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而印度洋西部群岛上和莫桑比克沿海地区所有蝙蝠

有多种,可形成多个种群基因库,D错误。14.答案:A解析:17℃时氮气(缺氧)环境下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量比氧气条件下低,说明幼根吸收离子需要消耗ATP,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A正确,C

、D错误。由表格信息分析可知,“空气中培养、温度为17℃时,离子相对吸收量明显高于3℃”,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B错误。15.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去除瘦果、未喷施IAA溶液的S1组,和未去除瘦果、为喷施IAA溶液的S0组比较,果实小了很多,可以推测瘦果内能够

合成促进果实长的生长素。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瘦果内能够合成促进果实长大的生长素,那么去除瘦果、为喷施IAA溶液的S1组果实略有长大的原因可能是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故B正确;C.S2组喷洒到叶片上的IAA溶液也能作用于果实长大,说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

AA也可运输到果实。故C正确;D.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并不是生长素浓度越高越好。即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故D错误。1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周期中的物质变化。若甲图代表的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由于甲图中

含有完整的细胞核,而细胞核在分裂期不完整,故甲图代表的细胞处于乙图的ab或fg区间,A错误;甲图中的3指的是染色质,乙图的ab区间会进行DNA的复制,会出现染色单体,但染色质数目不会加倍,B错误;甲图中的4代表核仁,5代表核膜,其消失于有丝分裂前期,

即bc或gh区间,重建于有丝分裂末期,即ef或jk区间,C错误;细菌没有细胞核,故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进行分裂的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D正确。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假设相关

的基因用B和b表示。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如当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与XBYb时,子代雌性均表现为显性性状,而雄性均表现为隐性性状,A正确;在杂交组合1中,刚毛(♀)与截毛(♂)杂交,F1全部为刚毛,说明

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正确;通过杂交组合2,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例如,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

(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C错误;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P截毛(XbXb)×刚毛(XbYB)→F1截毛(XbXb)︰刚毛(XbY

B)=1︰1,D正确。18.答案:B解析:试管Ⅱ和试管Ⅲ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物的含量逐渐减少,说明甲物质对酶没有影响,A错误;试管Ⅱ和试管Ⅲ的条件区别为Ⅱ温度是40℃,Ⅲ温度是60℃,由图示结果可以看出,试管Ⅱ反应

物彻底分解用的时间比试管Ⅲ反应物彻底分解用的时间短,所以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B正确;由图示结果可看出,试管Ⅰ反应物没有被分解,说明pH=10时,该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再将pH调至7后活性不能恢复,C错误;图中曲线Ⅱ表示在50min后反应物被彻

底分解,酶的活性并没有受到影响,D错误。19.答案:C解析: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而图甲玻璃钟罩内的CO2缓冲液可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因此影响玻

璃钟罩内氧气释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A正确;在图乙的c点时,氧气释放速率等于零,说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零,因此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B正确;玻璃钟罩内的CO2缓冲液可维持装置中CO2浓度的相对稳定,因此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氧气的变化量引起的,表示净光合速率

,在图乙中的c点与g点,氧气释放速率都等于零,说明呼吸速率都等于实际光合速率,没有氧气释放,在c~g点之间,氧气释放速率大于零,说明呼吸速率小于实际光合速率,有氧气释放,玻璃钟罩内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因此液滴逐渐向右移动,至g

点时,刻度管中液滴向右移动达到最大刻度,C错误;图乙中de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正午光照过强,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导致植物的光合速率有所下降,D正确。20.答案:C解析:番茄果实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产生CO2,无氧呼

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A正确;由题图可看出,8℃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的差值比15℃时大,即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B正确;图示信息表明,光照条件下细胞呼吸比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弱,所以光照条件更有利于番茄果实的储存,C

错误;温度降低会使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D正确。21.答案:(1)CaCO3;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2)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溶解氧(3)提供CO2;增大后稳定(4)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

量相等;①②③;负值解析:(1)CaCO3能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叶绿体中色素能溶解在乙醇中,果肉薄片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会变成白色。(2)光合放氧速率可用于表示光合速率,图1中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CO

2(NaHCO3)浓度。反应液中氧气浓度属于因变量,则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3)NaHCO3为光合作用提供CO2。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逐渐增强,但由于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限制,果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最终趋于稳定。

(4)图2中15~20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即反应液中O2浓度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若在20min后突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减弱,叶绿体中NADPH和ATP含量减少,C3的还原减弱,而CO2的固定正常进行,短时间内叶

绿体中C3含量增加;C5含量减少。由于20min后停止光照,则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而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反应液中O2浓度减少,曲线的斜率为负值。22.答案:(1)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持续收缩(2)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免疫自稳(3)辅助性T细

胞;浆细胞;辅助性T细胞(4)细胞毒性T;靶细胞(或肌样细胞)、辅助性T细胞(5)自身免疫;特异性(或答体液免疫和细胞,二者缺一不可);免疫缺陷解析:(1)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其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还可作为激

素;若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缺失,乙酰胆碱不会被分解,可以持续性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则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2)胸腺是人体中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体内存有“肌样细胞”,说明患者的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严重不足。(3)患者“肌样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与B细胞接触,B细胞再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的辅助性T细胞结合,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A,免疫细胞中只

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4)患者体内“肌样细胞”的清除,依赖细胞免疫,首先需要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该过程需要靶细胞(或肌样细胞)、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5)从免疫学角度来看,重症肌无力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产生的疾病,属

于自身免疫病。胸腺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切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其会丧失特异性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患更为严重的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就是这样一类疾病。23.答案:(1)非靶向(或随机);不具有(2);FokⅠ单体(3)筛选转化成功的受体细胞;BamHⅠ及D

NA连接;植物组织培养(4)短;在长日照下种植;将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5)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雄性可育,可通过自交繁殖,自交后代能保持基因P敲除的纯合性,使其在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解析:本题主要以基因敲除为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1)据题意知F

okⅠ是一种形成二聚体后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蛋白单体,而核酸内切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的,这样选择使用FokⅠ时就能保证基因敲除的靶向性,能减少其对DNA的非靶向(随机)切割。为了让TALEN技术能用于各种不同生物

、不同基因的敲除,负责剪切的FokⅠ二聚体对DNA的切割应不具有类似于限制酶的限制性。(2)据题意知NI识别A,NG识别T,HD识别C,NN识别G,故能识别基因P的TALE蛋白左臂对应的二连氨基酸序列应为。得到TALE蛋白基因后可将其与FokⅠ单体基因进行融合,从而得到融合基因。(3)在此基

因工程中,潮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其作用是筛选成功转化的受体细胞,过程中目的基因应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也就是说构建重组质粒时限制酶应选择BamHⅠ,不能选择HindⅢ,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适宜的限制酶,也需要DNA连接酶,即应选用

BamHⅠ和DNA连接酶将该质粒与融合基因构建为重组质粒,融合基因导入到水稻愈伤组织后,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T0代转基因植株。(4)据题意知“水稻植株无论是否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基因P,在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长日照条件下,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的

水稻雄性才可育”,而基因靶向敲除成功的概率比较低,也就是说T0代植株有可能含有基因P,也有可能已经不含基因P,故应在短日照条件下让其自花受粉,培养获得的T1代中有P基因纯合个体、杂合个体,也有不含P基因的个体,故应在长日照条件下培养,

又因“基因P只在单倍体花粉细胞中表达”,故应随机选择一部分植株的花粉进行鉴定,将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观察到某植株的花粉全部未染成蓝色,则该植株为不含基因P的纯合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5)该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雄性可育,即

其能实现自交繁殖并保持基因P敲除的纯合性,但其在长日照条件下又会表现出雄性不育,故与传统雄性不育水稻品种相比,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的优势在于它能实现自交繁殖并保留雄性不育特性。24.答案:(1)①常染色体或伴X;②不超过;年龄增长;③减数分裂

形成配子(2)①基因突变;②去核卵母细胞;全能性;③随着繁殖代数增加,F2个体的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更多,发病更早或更严重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变异类型及核移植技术的知识。(1)①图甲中父

亲Ⅰ-1有病,而女儿Ⅱ-2正常,据此可确定该病一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也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据图甲判断HD是一种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遗传病。②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所有患者中Ⅰ-1的重复次数最少

,刚超过25次,而Ⅰ-2和Ⅱ-2重复次数为25次则不患病,故可确定当个体的所有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不超过25次时才可能不患病。与Ⅰ-1比较,Ⅱ-1并未患病,可能因其年龄尚小,故可推测该病会伴随年龄增长呈渐进性发病。③Ⅱ-1、Ⅱ-3、Ⅱ-4、Ⅱ-5的H基因中CAG序列的重复次数都

较Ⅰ-1高,这表明患者Ⅰ-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H基因的重复次数会增加。(2)①该变异为基因上碱基对的增添,即模型猪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②图丙中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需将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动物细胞核移植过程中体现出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③结合

题意知,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会增加,CAG重复次数增加则会导致发病更早或更严重,所以F2个体更适合作为模型猪。25.答案:(1)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分级(4)血糖浓度

;下丘脑;神经递质;肝脏和肌肉细胞膜上都含有胰岛素受体解析:(1)若甲、乙、丙分泌的是激素,则据图分析这3种激素的作用方式的共同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若靶细胞D是肾小管细胞或集合管细胞,则丁分泌的信号分子可能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

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4)当血糖浓度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控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下丘脑通过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所以传递信号的分子是神经递质,胰岛素.可以作用于

肝脏和肌肉细胞是因为肝脏和肌肉细胞膜上都含有胰岛素受体。26.答案:(1)信息(2)①玻璃瓶封口、海绵以及叶片自身因素对实验结果;②茉莉酸直接扩散到玻璃瓶外;③茉莉酸可促进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茉莉酸通过J1叶片引起J2叶片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3)J1叶片中转录的蛋

白P的mRNA运输至J2叶片(或茉莉酸通过J1叶片运输到J2叶片,引起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或J1叶片通过其他信号分子引起J2叶片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4)a、c、d解析:(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传递信息。(2)①C1叶片作为对照

组,J1作为实验组用玻璃瓶罩住,并且含有海绵,所以C1叶片的结果排除了玻璃瓶封口、海绵以及叶片自身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由于茉莉酸具有挥发性,而M叶片和J2叶片蛋白P的mRNA量是不一样的,说明这种变化不是由茉莉酸直接扩散到玻璃瓶外引起的。③通过J1和C1比较,说明茉莉酸可促进蛋白P基因

转录增强,通过J2(和J1位于同一植株)和M(不在同一植株)的比较说明茉莉酸通过J1叶片引起J2叶片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3)J2和J1位于同一植株,并且二者蛋白P的mRNA含量比较高,推测可能是茉莉酸通过J1叶片运输到J2叶片,促进蛋白P基因转录增强,使mRNA

增多,或者J1叶片中转录的蛋白P的mRNA运输至J2叶片。(4)根据题干信息,叶片受到机械损伤后内源苿莉酸增加,诱导ABA合成增加,ABA进而促进蛋白P的表达,所以可以通过施加ABA,检测蛋白P含量,或者机械损伤叶片后,检测损伤叶片的茉莉酸含量或给叶片单独施加茉莉酸,检测AB

A含量来完善证据链。而同时施加ABA和茉莉酸不能判断蛋白P增加的直接原因是ABA还是茉莉酸。故选a、e、d。27.答案:(1)叶肉细胞和角果皮细胞;载体蛋白和能量(或氧气浓度);施钾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油菜根细胞吸水困难(或失水)而死亡(2)增大单株角果皮面积(3)增施钾肥能够提高角果皮的气孔导度,从而使叶绿体CO2浓度提高,暗反应速率升高(4)适当增施钾肥解析:(1)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根

据题文“角果皮成为生育后期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其绝大多数叶绿体分布在外表皮(气孔密度小)和中果皮(细胞排列紧密)……”,可以确定油菜的角果皮细胞中同样存在叶绿体,因此该油菜的叶绿体分布在叶肉细胞和角果皮细胞中;根对K+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

体蛋白;施钾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油菜根细胞会出现吸水困难(或失水)而死亡。(2)分析表1可得出随着施钾肥量增加单株角果皮面积也增加的结论,角果皮细胞中存在叶绿体,从而增大油菜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强度。(3)分析表2推

测增施钾肥能够提高角果皮的气孔导度,从而使叶绿体CO2浓度提高,暗反应速率升高,产生的有机物增加,从而提高角果皮的净光合速率。(4)通过本实验,我们可知增施钾肥能够提高角果皮的净光合速率,因此在大田种植中,我们应该适当增施钾肥。28.答案:(1)3

;aaBB、aaBb(2)A;显;黄鼠:灰鼠:黑鼠=2:1:1;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1)由实验一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即A/a和B/b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

体上。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甲为AABB,乙为aabb。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F2中白鼠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4。由分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

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全为黑色,丙为aaBB,F1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显然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2)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

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即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A突变产生的,且该突变属于显性突变。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其基因型为A1ABB。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

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由于小鼠丁的基因型为A1ABB,则正常情况下其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次

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和A1A1BB,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两种荧光点,现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则一定是基因A与新基因A1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

A1ABB的次级精母细胞。29.答案:(1)光合作用;信号;蓝光/UV-A受体(2)①④;③⑥;③⑤(3)光受体接受刺激;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慢(4)光照是否导致IAA部分氧化分解或光照是否加速IAA向尖端以下部位运输(合理即可)

解析:(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当波长为400~500nm时,胚芽鞘的弯曲角度较大,当波长大于或等于600nm时,胚芽

鞘的弯曲角度为0。结合题意,光敏色素主要接受红光和远红光(>600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受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可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蓝光/UV-A受体。(2)分析

表1可知,第1组结果是根尖负向光性生长,因此第1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单侧光照、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即①④;第2组作为对照,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3、4组的结果都是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说明第3、4组的处理方式都应该是黑暗、在根的一侧贴含一定浓度IAA的琼脂,

由弯曲方向(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可知,第3、4组外用IAA对根的生长所起的作用是抑制,且外用IAA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弯曲角度越大,综上所述,第3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⑥,第4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⑤。(3)表2为不同光强处理后根尖向光

侧和背光侧IAA含量变化,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单侧光下,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据此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单侧光→光受体接受刺激IAA横向运输→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速度慢→根负向光性生长。(

4)表2中数据显示,光照后根尖IAA总量少于黑暗组,针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提出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下:光照是否导致IAA部分氧化分解或光照是否加速IAA向尖端以下部位运输。30.答案:(1)液体(2)无菌

水;涂布平板;未发生;(3)①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②近培养基端(相对距离0~500之间)数量显著减少,远培养基端(相对距离500~1000之间)略有增长;③向近培养基端(相对距离为0的方向)增殖;抗性菌增殖,降解了CRO,使营养菌能存活并增殖;营养菌增殖,分解乳糖,为抗性菌生长提供碳源解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1)对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应用液体培养基。(2)对细菌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应用无菌水,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将其接种于含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培

养皿中均未出现菌落,说明对两种菌的改造未成功,即可推测两种菌未发生可遗传变异。(3)①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原因,实验所用培养基应相同,即在接种了营养菌和抗性菌混合菌液的培养板左侧应加入含CRO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②据0~10h内营养菌的存活率相对值

曲线变化趋势可知,营养菌在近培养基端(相对距离0~500之间)数量显著减少,远培养基端(相对距离500~1000之间)略有增长。③据10~45h内营养菌和抗性菌的存活率相对值曲线变化趋势可知,二者数量均增

加并逐渐向近培养基端增殖,其原因是抗性菌增殖降解了CRO,有利于营养菌存活并增殖,营养菌增殖分解乳糖的代谢产物又可以作为抗性菌生长的碳源,有利于抗性菌存活并增殖,即两种菌实现了“互利共生”。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