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苏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暑期自主学习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x,共(10)页,87.5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80d56949ff83bb5776989e6dbbe4f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苏州中学2020-2021学年暑期自主学习质量评估高二语文2021.7.31,8:00-10:30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大题共5小题,共
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1-5小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该说还找到了适合
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能准
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主张:天
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
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浑盖之争涉及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
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
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除
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政治等非学术因素也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穿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
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
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材料二(取材于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天地关
系、宇宙结构,自古就引起人们的思考,以盖天说与浑天说的争论最为持久。在长期争论中,以实际天象作为检验的唯物主义思想原则再次得到了尊重。由于浑天说不借人为的假说就能很完满地解释一些基本天象,因而为多数人和历法家们所接受。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其实
这是一种偏见,中国古代科学很早就努力探索天体运动的原理。这一思想不断被后来的学者接受,如沈括对不是每次朔都发生食的解释,郭守敬对日月运动追求三次差四次差的改正,明清学者对中西会通的研究,都体现了探求所以然的思想。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对于东西方古代天文学家来说,都没有近代科
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武装,要探求天体运动的原理都不会成功的。古希腊学者用几何系统推演法,设想出天体绕转的具体形状,以预告它们的位置。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取得大量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设计出一套代数学的计算方法,目的也是预告天体的位置。怎么能说用几何模型形象地描述了天体的运
动轨迹就是知其所以然,而以数学计算法求得相似的结果就不是知其所以然呢?星图和星表都能描述天体的位置,几何作图法和解析法都能求出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法不同,结果一致,我们怎能扬此抑彼呢?事实上,中国古代历法中许多表格及计算方法都可以找到几何学上的解释。学者们曾分别以几何学方法和代数
学方法对中国历法中有关日月合朔中一些问题的计算方法做过解释,结果是相通的。此外,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许多天象都有深刻的思考并力图给予解释。盖天说和浑天说都努力设法解释昼夜、四季、天体周日和周年视运动的成因,对日月不均匀运动也曾给予解释;后代学者对气的讨论,
右旋、左旋的争论,地游和地转的设想等等,都反映了探求原理的思想。尽管他们是不成功的或缺乏科学根据的,但不能因为不成功而否定他们的努力。探索原理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在指导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工作。(取材于李慕南《古代天文历法》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浑盖之争”特点的一项是(3分)()A.这场论争延续的时间很长,共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B.这场论争中,双方争辩激烈,前后参与论争的人员众多。C.这场论争涉及多个领域,受到文学、
政治等因素的影响。D.这场论争影响很大,使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了诸多成就。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天说能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正确的。B.《太初历》的编纂、“勾股定理”的形成等很多例子,都与浑盖之争有关。C.浑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
,天地等大,与盖天说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D.扬雄所写《难盖天八事》,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列出八条证据来批驳盖天说。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东西方古代天文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西方古代天文学家的研究路径不完全相同,但我们不应该扬此抑彼。B.古希腊学者在研究天体
绕转的问题时,主要采用的是几何系统推演法。C.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数据设计出一套预告天体位置的代数学计算法。D.中国古代历法中,全部表格以及计算方法都可以找到几何学上的解释。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理解与
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汉朝起浑盖之争一直未中断,争论过程中浑天说逐渐胜出,成为主流认识。B.相比于浑天说,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更契合。C.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其实这是一种偏见。D.天文研究中,对同一问
题采用几何法还是代数法,所得到的结果将完全不同。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呈现出的优点和不足。(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大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
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跳下,落脚在硬梆梆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就蹲下!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起一落,再一落就不见人影了。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
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到
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乔治站在
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节他大声叫道。“那堆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等一会儿我们一
起去滑。”“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尼克赶过了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即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
山来:两支滑雪杖象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就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
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
绿色。油漆在剥落。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客栈里黑古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低。屋内两边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都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
过来。“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姑娘走出去了。“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的,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么个感觉。”“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姑娘拿酒进来又出去了
,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进了屋,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抽着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偶尔
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大段路程可滑呢。“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我得上学啊,”
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在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对,就那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
的地方吧?”“是啊。”他们喝干了剩酒。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
说。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陈良廷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
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C.小说插入了对
喝酒的瑞土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找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7.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找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
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8.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小题。(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沫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沫”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
田七千顷。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
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加.史馆检讨。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
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
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括
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沈括》)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B.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C.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
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D.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B.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唐、宋时期,则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C.加,加官,宋朝常
在兼职之外给予额外“加官”,以提升其待遇品级或作为荣誉象征以示优宠,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D.天章阁,宋朝阁名,真宗时营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在天章阁接见大臣,向大臣问御边大略、军政要事,成为对大
臣们最高规格的待遇。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括精通水利,为民造福。他在担任沭阳主簿期间,不仅疏浚了水流,而且得到上等田地七千顷。B.沈括精于改革,成效显著。他改革郊祭之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大力改革天文历法,
一直沿用至今。C.沈括长于外交,有理有节。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他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边界,让辽国使者感到理屈。D.沈括学问广博,富有成就。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他没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13.沈括在出使辽国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请简要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观于舍人壁画山
水王季友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看似平淡实则言简义丰,既暗示了山中环境,也反映了“野人”的志趣。B.“
朝见此山谓山晓”表明了于舍人的画作色彩明亮,给观者以黎明破晓之感。C.独坐长松下的一人也被壁画所吸引,诗人再三招手示意,他才慢慢地站起来。D.于舍人的“大笑”,既有对“我”的逗趣之意,也有对自己画技的得意之情。15.
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此诗“看他字字是真,却字字是画”,请结合颔联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
打通道路的两句是,。(2)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3)《劝学》一文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作为文学作品,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却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甚至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已经对“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却
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一些研究者曾固执地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这些研究者的一.意.孤.行.。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
的痛与爱,柔情与愤怒,追求与遗憾……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命之树,而不是刻板的理论与教条。17.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殚精竭虑B.恋恋不舍C.凿凿可信D.一意孤行18.文章中划横线的语句存在语病,对其进行修改,
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柔情与愤怒,遗憾与追求……B.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可以堪称周代社会的
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C.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
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D.它确实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其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柔情与愤怒,遗憾与追求……19
.文中加波浪线的语句如果精简为“它不是刻板的理论与教条”,从语义上看似乎并无损失,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
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古蜀国对我们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
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我们
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B.等待着苏醒
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D.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21.下列各
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C.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
料,按要求作文。(60分)熵即系统中的无效能量,用以度量一个系统的“内在的混乱程度”。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墒增。薛定谔认为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应以负熵为生。这条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以上阐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