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8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6.652 K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8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8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8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28 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 Word版含解析.docx,共(5)页,26.65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804faba81b35dc3d7cbb25c95071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案二十八分析评价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

简要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扬州访汪辰初钱澄之①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注①钱澄之: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

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羌村三首(其三)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

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杜甫有仁者情怀,对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体察入微。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杜甫这种情怀的。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雨后赠斯远①赵蕃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眼②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注①斯远:作者友人。②病眼:眼因昏睡而懒于睁开,故称病眼。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出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所含哲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二、强化练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禁林春直李昉①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②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注①李昉:宋太宗时两任宰相。②直阁

:大臣值班的场所。直,同“值”,值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六句侧重写景,用笔细腻,写出直阁院内春景,表现馆阁宁静安闲的日常生活。B.首联从馆阁门帘晃动投射的春日写起,与宫殿的深幽威严、半开半闭形成鲜明的对比。C.颈联以工笔描绘两种景物,黄莺啼啭,燕子

翩飞,既写安宁美好的景色,又扣紧“春”日。D.尾联回扣题目指向,切合诗人身份,以抒发感受作结,也透露出诗人做官的微妙心态。(2)前人评价本诗颔联所写内容“气象广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全诗看,诗人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①。注①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

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7.(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和南丰先生①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②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

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

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参考答案①孤独惆怅之情。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②思念故乡之情。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

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③喜爱山居之情。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娟娟”“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从诗歌的题目看,写的是山居生活,首联和颔联直接入题,写山居生活的凄清孤寂,在凄清

孤寂中诗人产生思念故乡之情;颈联转入对山居美好景色的描写,又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参考答案①寻访好友的急切。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②寻访不着的失落。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

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解析本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首联写停舟“旋相访”,可见心情之急;结果是“问遍扬州识者疏”,失落惆怅;之后是寻到草深的巷陌,发现了隐居的老友,“惊”是情感的最恰切表述;最后两个老

翁相见,悲喜交加,“笑啼”二字,十分形象。3.参考答案①诗人借父老之口,用“黍地无人耕”反映了战乱给人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②诗人用“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反映了时世的艰难,人民长时间生活在战乱之中。解析“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这四句写百姓的遭遇。“莫辞

酒味薄,黍地无人耕”,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耕种。这说明战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家中只剩下老弱病残,说明时事艰难。4.参考

答案情感:①诗的颔联是说虽然已进入深秋,草木枯死,但离梅花开放也不远了,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精神。②颈联呼应了前句“春其渐起但无痕”,表达了诗人惜春、盼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启示:这首诗阐明的哲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不可阻挡,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

未来应充满信心。启示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要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抱着坚定执着的人生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解析颔联“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是说虽然草木已近枯死,但此时离梅花开放已经不远,草木要借梅花来还魂

。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诗人面对萧瑟的深秋之景并没有悲观伤感,而是联想到春天将到,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乐观进取的精神。颈联“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则表达了诗人惜春、盼春的心情。诗中阐明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新生事物的发展不可阻挡,希望往往孕育在艰

难困苦之时的哲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必悲叹彷徨,而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黑暗过后是光明,要对未来充满信心。5.(1)B解析B项,“形成鲜明的对比”分析有误。首联写馆阁春日辉照,帘幌轻明,突出静谧恬淡的气氛。二者不是对比。(2)参考答案①颔联写景渲染小院繁花似

锦,叙事直言朝廷无事可忙;实际却写出四海同春、天下太平的盛世气象。②全诗前六句借景表达出对天下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结尾两句则转而表达身为宰相却无所用心的自谦与自省。解析本诗颔联的意思是“看繁花开满庭院,春天的

白昼分外悠长。海内处处都平定安泰,君王诏书很少传达四方”。表面上描写小院繁花似锦,直言朝廷无事可忙;实际推而广之,由馆内而院中而天下,均是一派春光明媚、天下太平的繁荣景象。由此一院宁静和平的物象,引出对于“八方无事”的盛世的赞颂,确实是“气象广大

”。此诗侧重写景,前六句都是对景色的描绘,借景表达出对天下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末句以抒发感受作结,自责自愧,切合馆中大臣身份,又将诗意归总于“禁林春直”,表达身为宰相却无所用心的自谦与自省。6.(1)C解析C项,

由“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诗人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否定读书求仕。(2)参考答案诗人借助这两句诗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解析首先分

析诗歌的标题,由“示儿子”可知,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的用意。7.(1)C解析C项,“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说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

生活真令人羡慕。不是说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说诗人自己不如飞鸟自在。(2)参考答案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解析本诗前两联写出山及途中所见所感,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表达对山中隐居生活的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充满了向往。尾联写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