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55.759 KB
  • 2024-10-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2)页,55.75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1acb0ef95626742aa9a74c048b2ab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文试卷)期初检测考试时间:150min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法律与文学”是滥觞于美国法学院的一个激进的法理学派。他们

的研究围绕着两个基本问题展开:文学中的法律和作为文学的法律。前者讨论的主要是讲述所谓“法律故事”的文学文本对法律学界的价值。后者则侧重讨论文学批评理论对法律文本的作用。谈及“文学中的法律”,有教养的法律专家,总觉得文学可以填补法律的不足。这是因为它上演的是一幕幕具体、生动而典型的,直

接诉诸读者的伦理意识和同情心的“人间喜剧”。例如,没有哪一部法律史可以像狄更斯的《荒凉山庄》那样深刻地揭露出十九世纪英国大法官法庭,那令当事人家毁人亡的繁复程序。而在诸如《偶林外史》和《红楼梦》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也有不少针对古代法律制度的颇具

批判性的情节。可是文学名著中的法律故事有个特点,就是法律往往做了助纣为虐的工具,司法执法者更鲜有正面的形象。从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笔下黄蜂般贪婪、丑态百出的雅典陪审员,到莎士比亚的名句“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律师杀个精光”;从卡夫卡

《流放地》里那架荒诞恐怖、不听指令自行审判一切的杀人机器,到加缪的“局外人”默而索“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从窦娥的六月雪到林冲的“逼上梁山”。在这些文学作品的叙事过程中,古今中外的司

法制度无不残害忠良,从业人员个个都是贪官污吏。倘若这样的作品能唤醒法律家读者的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促使他在运用法律解决纠纷时“想象他人别样的宇宙”,读法律故事便是件大好事,值得提倡。但文学真的能够提供法律从业者所需的具体

的理想与智慧吗?文学中的法律故事再上纲上线,也无非是说它能够如史诗一样,表现一般的真或人性的本质矛盾;对于法律家面临的一个个具体的伦理问题,例如律师的保密义务与维护公众利益的冲突这样的问题,却不可能讲出具体的道理。不同于“文学中的法律”,“作为文学的法律”的核心问题则是指向法律文

本的传统阅读策略的。“法律与文学”论者认为,法律的制定、解释与使用不可能完全陷入“客观”的“理性”分析,而必须考虑当事人和社区公众主观上的阶级、种族、性别等意识导向和心理承担。现代书面记载的法律的各个环节,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文本的阅读而运作的。因此论者强调,“文学理论”有关文本阅读的相关

学术讨论应该得到法律学界的重视。但是,该学派的学者也注意到,法官在解释法律时,一般都尽量避免明显地背离业已“确立”的立法意图和基本原则。因此,仅就法律从业者专业化的法律解释而言,法律文本似乎并没有“降格”到文学文本而开放阅读。与基本上属于个人活动的文学解释不

同,现代法律的解释在多数情况下离不开国家权力的支持,必然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文学故事尽可以批判法律制度、暴露为之扭曲的人性,但对于已经占领并支配着我们这个“文本世界”的代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法治话语而言,文学解释只能是一个“反叙事”的角色;反衬出法律解释的所谓的“理性”和“科学”。(摘

编自冯象《木腿正义:法律与文学论集》)材料二;由于“法律与文学”本身的特点,它很难像法理学的其他流派一样引介到中国来。引介“作为文学的法律”是有困难的。因为这不仅需要了解西方的文学作品和有关的西方法律文本,还

需要了解一整套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将之与中国法律相结合。但是,这里有许多问题。一方面,中国没有类似英美国家那样的判例法传统。因此,她既没有那么多可以作为故事并且是法律学界共同并长期关注的司法案例,也没有那种长期受共同关注而可以作为文学作品阅读的精彩司法意见。而当不

同人运用不同理论分析不同文本的时候,我们就根本看不出理论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差异,法律解释的问题在中国和其在美国法律中具有的司法意义有所不同。美国宪法极少修改,而社会却在不断变化。要用一个长期固定的文本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案件,“解释”自然就成为一个各方利益攸

关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国的立法体系被赋予了更多的主动权,有权直接“规定”或“具体化”其含义,未必需要在原有意义上进行“解释”。法律语词在一个文化元素杂糅的移民国家,才会变得含义模糊,需要更多的解释;而在中国

这样一个对传统儒家文化和新时代民族精神极具认同感的社会,法律解释的任务就没有那么重要,相关执法部门大可不必那样倚重法律解释。于是,美国“法律与文学”学派的双股剑还没出手,“作为文学的法律”这一柄就在中国卷了口,

剩下的一柄是“文学中的法律”。也许这比较容易?毕竟中国是一个文学传统悠久的国家!但是,同西方文学相比,中国文学长期以抒情为主。抒情性作品更侧重个人感触,主观性较强;而以小说、话本和戏剧为代表,更能反映社会风貌的叙事文学则相

对较少,且发生时间晚近,尚且需要一定的经典化过程。“法律与文学”运动是附着于西方经典文学文本之上的。而知识与理论实践的地方性,在文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其长期没能真正进入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摘编自苏力《在中国思考法律与文学》)1.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本身的批判性和它对人性的探寻,在法治话语面前,可以说毫无用处。B.法理学其他流派被引介到中国时,不需要处理知识与理论实践的本土化问题。C.具有被法律界长期共同关注的判例是使文

学理论对法律阐释产生价值的前提。D.材料二将国内外的法律体系进行了比较,意在凸显我国法律体系的制度优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律从业者即使研究文学作品中一幕幕具体的“人间喜剧”,也未必就能将“情感与理智”结合起来,认识到理论的不足。B.专业化的法律解释不能完全等同

于文学阐释,因为现代法律的解释并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应尽量遵循代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已确定的立法意图与基本原则。C.在中国,相较于缺少判例传统和制度条件的“作为文学的法律”,“文学中的法律”只要经过相关叙

事性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就能被更容易地引介到中国。D.“法律与文学”运动长期没能进入中国的重要原因就是该学派所依托的西方经典文学文本具有突出的地方性特征。3.下列属于“作为文学的法律”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通过分析宋代官吏“司法”判决书写作中有明显文学追求或有“玩文学”之嫌疑的“花

判”,探究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风格与精神。B.通过分析鲁迅的经典小说《阿Q正传》中所涉及的民法问题,指出用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涉法文学的诸多弊端。C.用“以文证史”“诗史互证”的方法,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发掘出与中国古代法律

制度有关的史料,完善中国法治史研究的文献基础。D.以“琼瑶诉于正《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一案为例,分析具体司法程序中对此类作品进行著作权侵权判定的有效方法。4.材料一对例证法的运用颇具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5.《红楼梦》能否作为中国法理学界引介“法律与文学”学派相关理论的文本依托?请结合材料和《红楼梦》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愿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龙须沟(节选)老舍[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

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二春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娘子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大妈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娘子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

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几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他不是土匪头子吗?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啐几口,呸!呸!呸!偷我的

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二春疯哥,你在家哪?疯子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娘子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疯子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二春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疯子民教馆①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娘子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疯子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怎么?怎么?娘子怎么?怎么?疯子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娘子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疯子还有,唱什么好呢?二春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疯子难办!难办![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四嫂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

拿住了!娘子真的?在哪儿呢?四嫂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娘子我啐他两口去!二春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娘子疯子,你也来!疯子(摇头)我不去!娘子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

么没骨头!疯子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娘子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二春走!(同娘子匆匆跑去)疯子(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穷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

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狗子(低声地)疯哥!疯哥!疯子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手,心里记着你;

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四嫂(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狗子(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四嫂

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狗子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②了!四嫂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狗子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四嫂你也知道怕呀!狗子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

是个黑人。坦白以后,学习几个月,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四嫂你看不起瞪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那个!四嫂狗子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

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四嫂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狗子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政府也大仁大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换人呢?狗子当初,那不是我揍的他。四嫂不是你?是畜生?狗子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四嫂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

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疯子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四嫂那不太便宜了他?疯子狗子,你去吧!四嫂(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

是了啊?狗子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四嫂你还不服气?狗子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们以后还要成为朋友吧,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疯子回来!你伸出手来,我看看!(看手)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吧![狗

子下四嫂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疯子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有删改)【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娘子不再担心小偷、地痞偷抢,放心让二嘎子看摊子,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

风气正在转变、新秩序正在形成的社会现实。B.听到程疯子说去不了民教馆,二春、娘子同时连问“怎么?怎么?”,写出二人对程疯子的关切,也可看出邻里之间的和陸。C.“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借四嫂上场动作,写其勤劳直爽特点

,传达出她得知恶被抓的兴奋与向大家传递消息的急切。D.“低声地”“笑嘻嘻地”“一揖”等舞台说明交代了狗子向子道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与诚意。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构思巧妙,借未出场的恶霸黑

旋风串联多个场景,推动剧情发展,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打黑除恶带来的新变化,从而突出戏剧主题。B.剧中独白能多维度展现人物性格,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时代新变化的喜悦,更表现了他害怕惑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C.戏剧善用语言刻画人物,狗子上场时,疯子说“谁?啊,

是你!”四嫂说“谁?噢!是你!”,一字之差,一标点之别,尽显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D.剧中的台词极具个性与地方特色,如“抖漏”“碎在这儿””加盐儿”“玩完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8.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

戏剧。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4分)9.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称赞“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句台词“有斤两”,请谈谈你对这句台词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开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来详,乃潜精研思,欲就

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

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

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遗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

,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诏以遭责兢,抵主者吏罪。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威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

详。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

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②亹亹(weī):不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

文化常识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号表示时间,所以“固自水平中始”与“至建初中”后都应该断开。B.从句意看,“潜精积思二十年”是“诏”的具体内容,所以“受诏潜精积思二十年”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C.从语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当世”的谓语,与

“其书”构成动宾结构,故“其书”后要断开。D.从句间关系看,“重其书”是“当世”“莫不讽诵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讽诵焉”前应断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是传说中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史记》记载其为“五帝

”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B.宾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贵族并为其效命的门客,文中指窦氏的族人。C.《汉书》是中国第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D.论是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多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有时也是作者的讽喻或感慨。12.下列对原文有关

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聪颖多才,年轻有为。他九岁时就能写诗作文,长大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一家学说;刚成年就向刘苍荐才并被接纳。B.班固经历磨难,矢志修史。他被人举报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狱之灾;在班超营营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书部继续著书。C.班固潜心著述,享誉当时,

他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人们称赞他与司马迁都具有优秀史官的才能。D.班固治家无方,牵连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种兢而被其怀恨在心,后来遭到种兢挟私报复,被害致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5分)(2)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临江仙·柳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

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的一

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

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15.《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依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诸候的子孙对先辈辛苦开辟的土地毫不珍惜,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他“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君臣二人因此共创贞观盛世。三、语言文字应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7~18题。青的青翠,黄的金贵。在希望的田野上,玉米从破土出芽到拔节吐穗,模样昂扬,气质清新,颇得庄稼人的喜爱。________是平原地带那成千上万亩的阵势,宛如一望无际的海洋。庄稼人爱玉米,玉米却从不骄傲。___

_____,山川平原,玉米入土即生,是非常好养活的“硬核”庄稼。播种其间,一两场雨水过后,田里就会齐刷刷地露出青嫩的小脸。食指中指那么长的两片小芽,虽不如豆苗那般壮实,却也清清爽爽,浑身张扬着灵气。待到一簇簇的幼

苗抱团共生,越长越密,间苗就摆上了重要日程。有经验的庄稼人这时候会教导你:“舍不得苗,抱不到瓢。”小时候理解不了其中的________,帮着大人到地里间苗,总下不了狠心。一墩苗三四棵,棵棵都长得喜人。倘若________的还好选择,但长得齐整的往往就无从下手。间苗后

的玉米,一天一个样。六七月份雨水多、光线足,一场雨水后,玉米就能蹿出几节高。夜晚走到地头,层层蓬勃舒展的叶子随风舞动,墨绿色的波涛此起彼伏,“咔咔”的拔节声让人陶醉。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何况天南海北奥秘参差不

齐B.尤其天涯海角奥妙良莠不齐C.何况天涯海角奧秘参差不齐D.尤其天南海北奥妙良莠不齐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还有几位“大师”们摔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C.人们在“足不出户”时代就能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D.他主持的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计划”论证。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端.章甫,感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0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技经肯綮之未尝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这个话剧团重排《雷雨》,开展送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目的是让青少年

了解、接触话剧艺术,同时也为剧团年轻演员提供实践的舞台。B.通过老师对《雷雨》剧本矛盾冲突的分析,使我们认清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C.真的不一定就是美的,心理上的真实并不等于道德上的善,何况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中还包含着虚假的成分。D.相关部门公布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

加名单”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网友通过微博表明了“到底什么才能吃”的疑感与无奈。22.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

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软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1)这段话是小说中哪个人物安排的?(2分)(2)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简要分析(4分)

23.写作(60分)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暴雨开始,这是郑州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大量房屋、农田被洪水淹没,交通瘫痪,很多人被困,也有许多人因为这场天灾失去了生命。微博热搜也从明星事件转换为“河南暴雨互助”话题

,远在千里的人转发求救信息,就近的人参与到救援行动中,中国各地的人团结一心一直帮助河南人民抗灾,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和互帮互助的团结力量。但救灾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类不和谐现象,一批“网红”打着救灾的旗号到灾区追求“流量”,既没

有真心实意帮助救灾,反而给专业人员的救灾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救灾过程中有正能量也有负面信息,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体验写一段文字。要求不少于800字。梅河口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初教学质量监测高

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1.C(3分)【解析】由材料一最后一段中“文学解释只能是一个‘反叙事’的角色:反衬出法律解释的所谓的‘理性’和‘科学’”一句可知,选项A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它很难像法理学的其他流派一样引介到中国”不能得出“不需要处理知识与理论实践的本土化问题”这一结论,无中生有,选项B

错误;材料二将国内外的法律体系进行比较,意在论证“法律解释的问题在中国和其在美国法律中具有的司法意义有所不同”,选项D错误。由材料二中“当不同人运用不同理论分析不同文本的时候,我们就根本看不出理论的意义”可知,选项C正确。2.C(3分)【解

析】把“文学中的法律”引介到中国存在诸多的难度,既有作品的经典化问题,又有“经典的抒情性作品多,叙事性作品少”的问题。选项C“只要……就”错误。此外,从原文“美国‘法律与文学’学派的双股剑还没出手,‘作为文学的法律’这一柄就在中国卷了口,剩下的一柄是‘文学中的法律’。也许

这比较容易?”等有关论述中,也不能得出,“文学中的法律”比“作为文学的法律”更易引介到中国的结论,于文无据。3.A(3分)【解析】B选项和C选项是“文学中的法律”研究;D选项是“与文学有关的法律”研究,没有着眼于“法律与文学”的同一性:由材料一“指向法律文本的

传统阅读策略”可知,“作为文学的法律”是把法律文本当作文学文本来看。只有A选项是指向“法律文本”和“对法律文本的阅读策略”,着眼于宋代“花判”的“非理性”分析,分析其“风格与精神”。4.(4分)①在例证分析中直接引

用作品中的句子,使论证更有针对性;②运用排比修辞,突出文学名著中法律从业者负面形象之多;③选例视角开阔。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中广泛选例,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答“详略得当”,可酌情给分。5.(6

分)①能作为研究“文学中的法律”问题的文本依托。②《红楼梦》是一篇能够反映社会风貌的叙事性文学作品;③经历了必要的经典化过程;④其中有诸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这样的涉及“法律”的情节。评分标准:前三点,每点2分

。此三点中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第四点2分,没有结合《红楼梦》具体情节,则此点不得分。6.D(“改造自己的自觉性”错)7.B(“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错)8.①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②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③四嫂鼓动程疯子

打狗子而他不打的冲突;④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9.①饱含程疯子对狗子过去打自己的谴责;②表示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③蕴含程疯子对狗子改过自新的劝勉;④表现程疯子性格的转变与做人的理念;⑤彰显在新法中国做

新人的主题。(6分。①②③每点1分,④⑤每点2分,最多得6分)10.C(正确断句为“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11.B(“同宗族出身”和“指窦氏的族人”错误)12.C(“追溯记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写他们的本纪”是当时的“史臣”的

错)13.(1)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为……所”“自明”“诣”“具言”各1分)(2)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听说他们发生内乱,班固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

(“会”“掩破”“引”“坐”各1分)参考译文: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籍。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凭借至亲的身份担任骠骑将军的职务辅佐朝政,招致贤才,广纳英雄。当

时班固才二十岁,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亲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乡。班固认为班彪续写的前代历史不详细,就专心钻研,想完成班彪的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上书,控告班固私自修改撰写国史,天子下诏给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将他家

的书全部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疾行赶到朝廷上书,详细说明班固著书的意图。显宗认为他是个奇才,便下诏让他到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

纪》,升迁为校书郎。班固又创作了列传和栽记二十八篇,献给皇帝。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写的书。班固认为汉朝承继帝尧的气运,以此建立帝王功业直至六代,史臣便追述他们的功德,私下里撰写本纪,编在百王的最后,排在秦始皇、项羽之列。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记录

,班固因而探寻史料撰写前记,汇集听说的内容,编撰了《汉书》。班固自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北单于听说汉军出动,派遣使者到居延塞进行通好,想重行呼韩

邪从前和亲的做法,朝见天子,请派大使。窦宪上书派遣班固代理中郎将的事务,率数百骑兵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听说他们发生内乱,便带兵返回,等到窦宪失势时,班固首先获罪并被免官。班固不教诲他的儿子们,他的儿子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以之为苦

。当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固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捶击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门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班固于是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天子下诏谴责种兢

,把种兢作为主谋官吏来治罪。评论说:司马迁和班固父子,他们所写的史书,大义要旨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尽。就像班固叙述事情,不毁誉过当,不缩

小夸张,丰富而不杂乱,详细而得体,使人读起来不知疲倦,他能够成就名声确实是应该的啊!班彪、班固讽刺司马迁,认为他的是非认识与圣人非常不同。但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常常否定为节气而死和公正刚直,而不述说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一种美德,那么轻视仁爱正义,鄙视保持节操就更加厉害了

。班固认为司马迁见识广博,却不能凭借智慧避免最残酷的刑罚。可是班固自己也身陷大罪,可以说智力已经够了,但在行动上却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唉,古人所以反复慨叹,人能明察秋毫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毛啊。14.D(3分

)【考点:语言技巧鉴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D.“开朗豪放”错误,这与薛宝钗的形象不合。从词中来看,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是薛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的展现,所以说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

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展现出的应是“聪慧世故”。故选D。15.(6分)【考点:炼句】赞同。理由:“卷得均匀”,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风吹柳絮的情形:“均匀”既表现了春风的徐缓,又表

现了柳絮的舞姿柔美,缓急有度:风吹柳絮的情形如轻盈优美的舞姿,流露出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明确态度,一般是赞同。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分析诗句的手法和效果。“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意思是“白玉

华堂前面,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柔美,缓急有度”,这里实际是写风吹柳絮,结果词人却以“舞”形容其飘飞的姿态,又以“卷得均匀”形容其飘飞姿态的柔美,“均匀”既是指春风徐徐,又是指柳絮舞姿柔美,缓急有度,“风”也罢,“柳絮”也罢,本是物体,此处却有了人的情态动作,这是拟人的修

辞手法。薛宝钗笔下的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绻,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所以说史湘云“出人之上”

的评价是有道理的。16.(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恩所加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无因怒而滥刑17-18.DC假期作业12页19.B1页5题20.A5页4题21.C14页4题22.(1)王熙凤(2分)(2)“十二日

不放家去”,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外面打扫净室”,保持公共卫生;对密切接触者的衣物进行更换;及时就医。(4分)23.略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