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docx,共(22)页,61.80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a57c5eb33f3d6f3faace68b33a8bd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
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
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
,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
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
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
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
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
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
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
减)材料二: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
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
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
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
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
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诗人的活动和观念时常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就不可能出现。B.
东汉末至魏晋诗歌中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这是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表现。C.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D.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中,诗人的第四种态度无疑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因此这一类作品便有了新的风貌。2.根据材料
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B.魏晋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的结果。C.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
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3.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A.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B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C.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D.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4.请简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答案】1.A2.D3.C4.首先提出从东
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新思潮以及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写了“人的觉醒”在当时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背景)和意义(影响)。5.①《短歌行》中“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②诗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表达了对于“人才难得”的忧愁和广纳人才的渴望。③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曹操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
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也就是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如果……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错。对应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
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原文中提到的是,如果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就不会诞生人的觉醒,而人的觉醒并不等同于对生死存亡的思考。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
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二第二段,“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以东晋玄言诗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而不是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故选D。【3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原文中对第四种态度的解释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与道家精神契合。A.出自于《驱车上东门行》,意思是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是感叹人生过于短暂,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B.出自于郭璞的《游仙诗》,意思是富
贵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托身仙山,借游仙也表达了归隐的向往。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C.出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体现了顺应自然的超越态度,属于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D.出
自于《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及时行乐”的主题,对应的是第三种人生态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先提出问题,“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
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然后回答“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这是论点;接着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为例,先分析它们发出的感喟“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然后说明当时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弥漫着
这种情绪,“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并将其上升为时代特征,“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然后进一步分析
这种核心的实质,“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而这种觉醒对于文艺和审美有着很大影响;最后探讨了“人的觉醒”产生的原因,“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
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以及积极意义,“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
握和追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及分析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看画线句的观点,“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意思是表明是颓废、悲观、消极,实际上暗含着正面的、积极的情
感,如对人生的留恋,建功立业的渴望等。再看《短歌行》中哪些地方能体现这一特点。如诗歌开头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朝露”,极言人生短暂;“去日苦多”,在这短暂人生中,自己也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此句更加剧了人生短暂的伤感;在这苦闷之中,只好借酒消愁。这几句
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然后诗人却并不就此颓废下去,他渴望得到贤才,建立一番功业。诗中多次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及对“人才难得”的忧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想
象贤才到来的愉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广纳贤才的渴望。这看似矛盾的心理和表现,其实质是统一的,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才懂得人生的可贵,才知道应当珍惜时光,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由此可见,《短歌行》在这人生短促的
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也恰好能够体现画线句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归心似箭一兵她是在大年三十下午匆忙赶到豫北农村婆婆家的。在村口,她被在疫情防控点值班的村支书
拦住做了登记,测了体温,不发烧才进了村。当她提着行李箱戴着口罩推开那扇油漆斑驳的大门时,系着围裙在厨房的灶台上忙活的婆婆竟然没有认出她。“妈,我是小敏啊。”婆婆惊喜万分,双手在围裙上使劲擦了擦。“小敏啊,看我这眼睛越来越不顶用了,小敏都看不出来了
。”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又突然停了下来,眼睛期盼地向她身后瞅一瞅。“萌萌没来,疫情这么重,我把她留她姥姥那了。”“哦,赶快进屋吧。”婆婆脸上掠过一丝遗憾,满脸堆着笑说,“你不是说今年医院忙,不回来了吗?咋没打个招呼就
来了啊?”“我和别人调了个班,今天回来,初二回去。”她说。一进屋,她就看到了墙上挂的丈夫的遗像。她怔了一下,呆呆地看着照片上的丈夫对着自己微笑着。丈夫是一位消防官兵。那天也是大年三十,一家三口做了一桌菜
正准备吃,突然接到队里的火情电话。丈夫穿上衣服,女儿急忙绕过桌子跑去抱着他的腿。丈夫抱起女儿亲了一口:“萌萌乖,和妈妈在家不要淘气,爸爸一会儿就回来了。”看着丈夫急切的神情,她走上前,为他把扣子扣上:“萌萌来,让爸爸赶快走,你没看到爸爸归心
似箭的样子吗?”丈夫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儿无数次问她,爸爸啥时候回来啊?归心似箭是啥意思啊?她含着泪说,归心似箭,就是遇到国家和人民的紧急大事,急着赶过去为国家和人民尽责尽力的心情。“小敏,洗洗手吃饭吧。”婆婆看到她发呆地看着儿子的照片又
掉泪了,端着一碗水饺在旁边说。她摘下口罩,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掏出一包医用口罩。“妈,现在外面的疫情非常严重,我给你带了一包口罩,你在家不要出门,如果非得出门,一定戴上口罩,回来后一定要洗洗手。这是一瓶消毒液,这是喷壶,家里多消消毒,特别是院子门口多喷喷。”丈夫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婆
婆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供他考上了军校。每次丈夫和她谈到自己的身世,就会默默流泪,这时她会给丈夫轻轻擦干眼泪……丈夫走了以后,她想把婆婆接到南方自己生活的城市一起住,可婆婆不去,她说舍不得自己养的鸡鸭,舍不得豫北的这个村儿,这个院儿,几分地里的活儿……她就每年春节带着女儿萌萌回来看婆婆。每次回来,
婆婆总是早早地在村口迎接她和女儿。“我从电视里看,今年这疫情可严重啊,全国都影响了。咱村的大喇叭这两天也在一个劲广播呢。”“是啊,妈,全国去了好多医疗队,我们医院可能也要去。”“工作忙就不要管我了,我一个人在家有吃有穿的,啥也不缺。”吃完饭,她看到婆婆正给擦得一尘不染的丈夫的遗像上香烧
纸钱,看着婆婆佝偻的身影,望着微笑着看着自己的丈夫,她的眼泪又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婆婆走过来。“孩子别哭了,都过去了,都过去了……”她抬头看到婆婆没有哭,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突然,她的电话响了,单位的……“妈,我得走了,我们医院组织了医疗队也要去援助,要求我今晚赶到单位,明早出发…
…”她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急切地对婆婆说。婆婆急忙跑到里屋,提了几个塑料袋子:“这是萌萌爱吃的糯米丸子,这是你爱吃的豆包……还有,这红包是给萌萌的压岁钱,我专门到镇上信用社换的新钱,到超市买的红包……”“妈,你不用给萌萌压岁钱,她不缺钱。这是我给你
的一千元钱,你收好了,别舍不得花,想买点啥就买,我得赶紧走。”她急切地想赶回单位,突然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归心似箭的贴切含义。她最后看了一眼丈夫的遗像,提着行李箱就向外走。村支书在村口的疫情防控点又挡住了她,不让她出村:“不行啊,再
急你可能也走不了了,现在出租车、公交车都停了,私家车更不让跑了。”她说明了情况,急得皱起了眉头。村支书接着说:“你别急,你的事确实万分重要,我给派出所说一下试试。”一辆警车停在了村口。她提着行李放到后备箱,拉开警车车门坐上了车。一直紧跟着她的婆婆急忙走到警车边,拍着玻璃,喊她的名:“小
敏,小敏……”她急忙落下车窗:“妈,你回去吧,五一节我带着萌萌再来看你。”婆婆把头伸到车里,伏在她耳际,用布满皱纹的手挡着嘴压低声儿说:“孩儿啊,遇到好的你就再找一个吧,啊,别亏待了自己……”(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疫情暴发为宏观背景,以主人公在年三十匆匆来又匆匆走为微观背景,展现了她义无反顾逆行“参战”的家国情怀。B.小说开篇写她被村支书拦住做登记、测体温,展现了以豫北农村为代表的基层到位的
防控措施,让人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性。C.小说中“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又突然停了下来”,一“走”一“停”的矛盾动作写出了婆婆的遗憾之情。D.婆婆“专门到镇上信用社”换新钱以及在儿媳收拾行李准备回去时“提了几个塑料袋子”等细节体现她关爱晚辈的朴实情
感。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补叙手法写丈夫当年赶赴火情现场的场景,映衬主人公援助疫区之举,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B.“女儿无数次问她”这一句话感人至深,引出下文“她”对“归心似箭”的解释,也深化了小说主旨。C.小说略写村支书和派出所联系的情节,
因为这不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显示出作者对情节安排的匠心独运。D.结尾写“村支书在村口的疫情防控点又挡住了她”,既照应开篇,也表现了村干部对工作的严谨负责。8.请简要分析婆婆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9.小说以“归心似箭”为题有
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6.C7.A8.①慈爱,在儿媳临走时,给儿媳装上儿媳和孙女爱吃的食品;②隐忍,儿媳看着儿子的遗像流泪,而婆婆“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她的隐忍令人动容;③大爱,将儿子送往消防部队又支持儿媳去抗疫,
有大局意识,无不体现了她的大爱无私。9.①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把小敏大年三十赶回家和急着返回医院,以及丈夫着急返回部队几个主要事件概括起来。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小说以“归心似箭”为线索,串联起回家、返回部队和返回医院三个情节,使之成为一个整体。③揭示小说主旨,“归心似箭”的标题,展现
了小敏夫妻义无反顾、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C.小说中“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又突然停了下来”,一“走”一“停”的动作并不矛盾,“疾步走过来”是为了迎接,“突然停了下来”是为了“向她身
后瞅一瞅”,看孙女是否回来。当听到孙女没回来后,才产生了“遗憾之惰”。这“遗憾之情”也不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整个情节表现出来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A.小说运用的不是补叙。小说在叙述中心时间的过程中,插入丈夫当年赶赴火情现场的场景,这样的情节安排属于运用插叙手法,补叙一般放在结尾,插叙是穿插到记叙之中。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就本题而言,儿媳回来她惊喜万分
,并“婆婆疾步走过来要帮着她拿行李箱”;“婆婆急忙跑到里屋,提了几个塑料袋子:‘这是萌萌爱吃的糯米丸子,这是你爱吃的豆包……还有,这红包是给萌萌的压岁钱,我专门到镇上信用社换的新钱,到超市买的红包……’”,分析概括出:在儿媳临走时,给儿媳装上儿媳和孙女爱吃的食品等情节表现婆婆对儿媳的慈爱。“‘
婆婆走过来。‘孩子别哭了,都过去了,都过去了……’她抬头看到婆婆没有哭,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分析概括为:儿媳看着遗像流泪,而她“眼里一滴泪花也没有”,并不是她不难过,而是怕儿媳在过年时过度伤心,表现了她隐忍。另外,婆婆大年三十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大,供儿子考上了军
校,把儿子送往消防部队,儿子称为一名优秀的消防官兵。在儿子为消防事业牺牲后,婆婆又在大年三十,支持儿媳去抗疫,这些事情都体现了她有大局意识,大爱无私的情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应从意象角度着手。(1)从主要内容的角度看据“她是在大年三十下午匆忙赶到豫北农村婆婆家的”“那天也是大年三十,一家三口做了一桌菜正准备吃,突然接到队里的火情电话。……看着丈夫急切的神情,她走上前,为他把扣子扣上:‘萌萌
来,让爸爸赶快走,你没看到爸爸归心似箭的样子吗”“丈夫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儿无数次问她,爸爸啥时候回来啊?归心似箭是啥意思啊?她含着泪说,归心似箭,就是遇到国家和人民的紧急大事,急着赶过去为国家和人民尽责尽力的心情”“‘妈,我得走了,我们医院组织了医疗队也要去援助,
要求我今晚赶到单位,明早出发……’她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急切地对婆婆说。她急切地想赶回单位,突然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归心似箭的贴切含义”分析可知,这篇小说写小敏大年三十回家时的“归心似箭”和返回医院的“归心似箭”,并插叙了丈夫返回部队的“归心似箭”,所以,小说以“归心似箭”为题起到概
括主要事件。(2)从结构安排的角度看小说以疫情暴发为宏观背景,以主人公小敏年三十匆匆回婆家又匆匆返回医院为中心时间,展现了她义无反顾逆行“参战”的家国情怀。中间插叙了作为一名消防员丈夫当年也在年三十赶赴火情现场,返
回部队的“归心似箭”的情节,所以,小说标题“归心似箭”起到串联起回家、返回部队和返回医院三个故事,起到了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是小说的线索。另外,小说以“归心似箭”为题,读者会猜想何人、何时、因何原因、因何事“归心似箭”,这样词标题起
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从作品主题设置的角度看“看着丈夫急切的神情,她走上前,为他把扣子扣上:‘萌萌来,让爸爸赶快走,你没看到爸爸归心似箭的样子吗”“丈夫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女儿无数次问她,爸爸啥时候回来啊?归心似箭是啥意思啊?她含着泪说,归心似箭,就是遇到国家和
人民的紧急大事,急着赶过去为国家和人民尽责尽力的心情”分析的可知,小说借小敏给女儿解释了“归心似箭的深刻内涵,就是当国家和人民遇到紧急大事,急着我们赶会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国家和人民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焦急心情。而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赞美了那些在国
家和人民遇到紧急、重大事情时奔赴一线,坚守岗位,勇挑责任的精神,所以,小说以“归心似箭”为题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高祖..六年。
初,匈奴畏秦,北徙十余年。及秦灭,匈奴复稍南渡河。单于头曼有太子曰冒顿。后有所爱阙氏生少子,头曼欲立之。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乃使冒顿质.于月氏。既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
将万骑,冒顿乃作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冒顿乃以鸣镝自射其善马,既又射其发妻,左右或不敢射者皆斩之。最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可用,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
皆随鸣镝而射。遂杀头曼,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东胡闻冒顿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此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
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阙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阙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阙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东胡与匈奴中间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此弃地,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
予之亦乎,勿与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频上马,令国中有后出者斩,遂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冒顿遂灭东胡。既归,又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遂侵燕,代,悉复收蒙恬所夺匈奴故地,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
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威服诸国。(《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阙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阙氏请击之/B.遂与之居/顷之
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阙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阙氏/请击之/C.遂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阙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阙氏请击之/D.逐与之/居顷之/东胡又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阙氏/冒顿复问左右
/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阙氏/请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为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太宗,文帝等。B.质,即质子,是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
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C.鸣镝,又曰响箭、嚆矢。古时一种射出去带响的箭,多用于发号令。D.瓯脱,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指两国分界的缓冲地带,中立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头曼因为偏爱阙氏所生少子而想废长立幼,将本为太子冒顿作为人质留在月氏,这为后来冒顿射杀头曼埋下祸根。B.冒顿深谋远虑,为了夺取权力他制作鸣镝,训练士卒并控制士卒,不惜以自己的良马、爱妻等为代价,最终达到了目的。C.冒顿不
拘小节,做事极有分寸,他不顾群臣反对答应东胡要千里马和阙氏女子的要求,但即便是荒废的土地却寸土不让。D.冒顿强大,东胡却不自知,仍向冒顿提无理要求,终被灭国,并且冒顿乘机进攻乃至入侵月氏、楼烦乃至汉朝等他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1)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2)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14.冒顿单于有“草原秦始皇”美誉,他是如何一步步巩固自己的地位的?【答案】10.D11.A12.C1
3.(1)冒顿盗取月氏人的良马,骑着它逃了回来。头曼认为冒顿强壮勇敢,命令他统率万人的骑兵。(2)这个时候,汉军正与项羽相抗衡,中原因战乱而疲乏,因此冒顿得以强大起来。14.①韬光养晦,博取信任。册立为太子后被作为人质羁留与
月氏,危难之际盗马逃归,头曼委以重任;②深谋远虑,清剿异己。他鸣镝弑父,诛杀后母与弟及异己的大臣;③先礼后兵,抓住机遇,武力巩固自己地位。为了避免与邻国纷争,他答应东胡部分无理要求,趁着汉朝战乱之际壮大自己。【解析】【10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随即将千里马送给了东胡。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单于的一个阏氏。冒顿再问左右群臣的意见,左右都愤怒地说:“东胡太无礼,竟然来要阏氏,请出兵攻打他!”“顷之”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之”为衬音助词,因此应
该在“居顷之”后面断开,排除B、C。的的“阏氏”是匈奴“求取”的对象,主语是“东胡”;“请击之”应该是“左右”所言,主语不一致,中间要断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庙号……如文帝”错,“文帝”为谥号,庙号一
般带有“祖”“宗”字样。谥号是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冒顿不拘小节”错,冒顿答应了东胡的两个要求,虽然群臣极力反对,但冒顿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不能破坏睦邻友好关系,而东胡索要荒芜的土地时,尽管群臣认为无关紧要,但冒顿却极为震怒,认为土地是国家
的根本。但是冒顿为了权力不惜射杀父亲的良马、自己的妻子甚至自己的父亲,可见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不能理解为是一个不拘小节,但能分清轻重的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马”,良马
;“亡归”,逃了回来;“以为壮”,认为……强壮勇敢。(2)“相距”,相抗衡;“中国”,中原;“罢”,通“疲”,疲乏;“以故”,因此。【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单于头曼有太子曰冒顿。后有所爱阙氏生少子,头爱欲立之。是时东胡强而月氏盛,乃使
冒顿质于月氏。既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置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可知冒顿本是头曼单于的太子,但却作为质子前往月氏,危难之际便急忙盗取一匹好马,私自跑回了匈奴,得到头曼的欣赏,便让冒顿带领一支万人骑兵队。可见其能韬光养晦,博取头曼的信
任。根据“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遂杀头曼,尽诛其后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可知,他亲手射杀了自己的父亲,并且全部杀了后母与弟及异己的大臣,可见其深谋远虑,清剿异
己。根据“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冒顿遂灭东胡。既归,又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遂侵燕,代,悉复收蒙恬所夺匈奴故地,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威服诸国。”可知冒顿先抓住机遇,灭了东胡、
月氏、楼烦等的地,全部收回了蒙恬所夺的匈奴故地;后来又趁着汉朝战乱之际壮大自己,威慑臣服了各国。参考译文:汉高祖刘邦六年(前201年)。当初,匈奴因畏惧秦朝,向北迁徙了十多年。等到秦朝灭亡,匈奴又逐渐向南渡过黄河。匈奴单于头曼有个太子名叫冒顿。后来,头曼宠爱的阏氏生了个小
儿子,头曼想立他为太子。这时东胡强大起来,而月氏部族也很盛,头曼便派冒顿到月氏充当了人质。不久,头曼就紧急攻打月氏,月氏想把人质冒顿杀了。冒顿盗取月氏人的良马,骑着它逃了回来。头曼认为冒顿强壮勇敢,命令他统率万
人的骑兵。冒顿于是制作一种响箭,叫鸣镝,并让他的部下进行骑射练习。还命令他们说:“我的响箭射什么,你们就跟着射什么,不跟着射的人,斩首!”冒顿便以响箭射自己的良马,接着又射他的爱妻,左右的人凡是不敢跟着射的人,都被斩首
了。最后又用响箭射单于的好马,左右的人也都跟着射了。于是冒顿知道这些骑兵可以使用了,便在一次随头曼出猎时,用响箭射头曼,他的左右也跟着用响箭射头曼。头曼最终被杀了,冒顿将他的后母和弟弟及不听从他命令的大臣全都诛杀。冒顿自立为
单于。东胡听到冒顿杀父自立的消息,便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得到头曼生前用的千里马。冒顿单于问群臣,群臣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他。”冒顿说:“和人家是邻国何必还要吝惜一匹马!”随即将千里马送给了东胡。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单于的一个阏氏。冒顿再问左右群臣的意见
,左右都愤怒地说:“东胡太无礼,竟然来要阏氏,请出兵攻打他!”冒顿说:“与人家是邻国怎么连一个女子都舍不得!”于是冒顿将自己所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东胡王由此更加骄横放纵。东胡与匈奴之间有缓冲的地带,无人居住,方圆一千多里,双方各住一边,并建立哨
所屯戍守望。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这是被荒弃的土地,我想要它。”冒顿又问群臣,群臣中有的说:“这是无用的荒地,给也行,不给也行。”于是冒顿大发雷霆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随便送人呢!”随即将那些说可以送给东胡的人都杀了。冒顿骑上战马,命令说:“
国中有敢犹疑迟缓的人,斩首!”于是率军去袭击东胡。东胡起初很轻视冒顿,没加防备,冒顿就将东胡消灭了。归来后,又率军向西攻击赶走了月氏,向南兼并楼烦、白羊河南王,随即夺入侵燕地、代地,将蒙恬攻取的原本是
匈奴的地盘全数夺回,以及汉朝关隘以前的河南塞到朝那、肤施一带。这个时候,汉军正与项羽相抗衡,中原因战乱而疲乏,因此冒顿得以强大起来,有三十多万士兵,各国慑于他的威风而臣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花钱起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野客未
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注]。[注]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
人们的尊重和敬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照坞”意为照亮山坞,“烧溪”意为映红了溪水,写出了山花的艳丽色泽。B.“树树枝枝”写出了花分布之广和生长之盛,“迷”写出了山花的娇艳迷人。C.野客还没来得及前来欣赏,流莺早已立于枝头唱起了婉转动听的赞歌。D.颈联描写了大风
将山花吹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16.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山花”?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首联正面描写了山花之美,颔联与颈联侧面烘托了山
花之美。②对比。通过与桃李对比,赞美山花的“妖妍”。③用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的赞美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颈联描写了大风将山花吹
落一地的景象,诗人以花自比,沉溺在伤春惜春中”错。颈联的意思是诗人因惜花而担心起风,因爱花儿而流连忘返,常常到太阳偏西,体现出对花的喜爱。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在表现山花之美时首先正面描写山花,“照坞复烧溪”写出分布面积之广,“烧”写
出颜色热烈,“树树枝枝尽可迷”写出花开繁盛。正面描写,写出山花色彩艳丽、分布广阔,让人陶醉沉迷。“流莺已向树边啼”野客未来,流莺已至,写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赏花的人因留恋山花担心起风会吹落花瓣,往往会欣赏到日落西山不愿离去,这些诗句通过写流莺和赏花人的
表现来突出山花的吸引力,属于侧面烘托。“别有妖妍胜桃李”,把山花与桃李进行对比,通过与桃李对比来赞美山花美胜桃李,并和桃李一样有“下自成蹊”的魅力,赞美了山花的“妖妍”。“攀来折去亦成蹊”则化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表明在诗人
眼中,山花胜于桃李。借花喻人,借山花“别有妖妍”,下自成蹊,远胜桃李,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但不张扬的人,表达了作者对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的赞美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两句说明自己缺少亲人、童仆的帮助,不得不事必躬亲。(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作者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还林。(3)在《项脊轩
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②.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③.云无心以出岫④.鸟倦飞而知还⑤.借书满架⑥.偃仰啸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易错字:期、僮、岫、偃、啸。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论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的长征,__
_______的“民族脊梁”万里长城,还是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它们都展现着中华山河壮美,凝聚着_________、众志成城等精神文化内核。几大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地域广阔,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也_________起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发展历史来看,大
江大河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根脉,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如长江流域拥有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不同文化形态_________,交融互动,共同构成了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长江文化。在湖南,“半条被子”
的故事感人至深;在广西,湘江战役悲壮辉煌;在贵州,遵义会议改变了历史……跨越大半个中国,超过2000处长征文物散布在沿线15个省区市的广袤的国土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更好地发掘、保护和建设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对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需要现象级的符号来承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着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品牌,激发文化认同,展现文化自信,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通过打造一批中华文化标识,编织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国家符号体系和传播体系,有助于推动文明互鉴,提升国内外对中华
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18.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蜿蜒起伏自强不息穿通兼容并包B.连绵不断自强不息串联兼收并蓄C.连绵不断坚持不懈穿通兼容并包D.蜿蜒起伏坚持不懈串联兼收并蓄19.请赏析两处画波浪线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0.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订
正。【答案】18.B19.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江大河”喻为“一线”,将各种文化形态喻为“珠”,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江大河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三个介宾短语与主
谓短语构成”的相同句型,排列在一起,使语言表达富有气势,同时列举了不同地域不同的经典文化典故,充分展现了长征故事与长征精神的广泛性与多样性。20.示例:打造一批中华文化标识,构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国家符号体系和传播体系,有
助于推动文明互鉴,提升国内外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蜿蜒起伏: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强调高低不平。连绵不断: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强调距离远或者长。根据原文“‘民族脊梁’万里长城”可知
,此处语境中修饰万里长城,强调其长,所以应填“连绵不断”。第二空,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一般形容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质。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一般用作做某事或某项工作一直不松懈。语根
据原文“众志成城等精神文化内核”可知,此处语境中用来指“精神文化内核”之中的一个,所以应填“自强不息”。第三空,串联:一个一个地联系;为了共同行动,进行联系。穿通:贯通;疏通。根据原文“几大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地域广阔
,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可知,此处语境是强调“几大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涉及“文化遗产”,也联系着“地域文化”,所以应填“串联”。第四空,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强调指兼容性大。兼容并包:把各个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
强调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根据原文“不同文化形态”“交融互动,共同构成了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长江文化”可知,此处语境中强调不同的文化形态之间相互融合,多元共生,所以应填“兼收并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根据原文“大江大河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根
脉,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江大河”是本体,“一线”是喻体;“各种文化形态”是本体,“珠”是喻体,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从历史文化发展来看,大江大河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原文“在湖南,‘半条被子’的故事感人至深;在广西,湘江战役悲壮辉煌;
在贵州,遵义会议改变了历史……跨越大半个中国,超过2000处长征文物散布在沿线15个省区市的广袤的国土上”可知,“在湖南,……”“在广西,……”“在贵州,……”三个句式相同,即“介宾短语与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型,构成排比句式,增强语势,富有气势,联系本
句,不难看出列举了不同地域不同的经典文化典故,充分展现了长征故事与长征精神的广泛性与多样性。【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结合“通过打造一批中华文化标识”可知,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可将“通过”删掉;结合“编织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国家符号体系和传播
体系”可知,“编织”和“体系”搭配不当,可将“编织”改为“构建”与“体系”搭配。故画横线句子修改为:打造一批中华文化标识,构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国家符号体系和传播体系,有助于推动文明互鉴,提升国内外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代智力测验于1904年编制。最早的智力测验更像是一场针对儿童的脑力营养体检,鉴别出“营养”不良的儿童,然后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和额外帮助。说到智力,①。“智商”最
初于1911年前后提出,英文简称“IQ”,其公式是:IQ=(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看到这,有人或许已经意识到,智商只是一个测验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智力。科学家们已经一致同意,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适应新情境的能力”。它不跟我们想象中
那样,达到某一水平之后,②。由于智力的生理基础——大脑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智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再者,后天训练以及年龄也会影响智力的变化。有科学家把人类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是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语言,它会因我们不断地学习获得提高,在我们65
岁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③,那么其下降将会获得较大地延缓。流体智力是解决新异问题的能力,在自然情况下会在我们25岁达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然而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延缓这种智力的衰减,甚至还有可
能把它进一步提高,直至中年时期。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二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俩说这说那,聊了整整一个晚上。B.陈辰一会唱歌儿,一会跳舞儿,哄了半天,孩子这才不哭了。C.老李说话这快,
跟开机关枪似的,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有听的份儿。D.蔡英文勾连外部势力作乱,挟洋谋独,这是所有中华儿女不能接受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D22.①就不得不提到智商②就不再变化③如果此时我
们仍在学习【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句中含义的能力。文中“看到这”的“这”是代词,相当于“此”。在这里是指代上文所说的内容。A.“这”是代词,不定指,指说话的内容;B.“这”是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C.“这”读“zhèi”,是“这(zhè)一”二字的合音;D.“这”是代词,指
代上文所说内容。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文谈论的重点是“智力”,后文提到“智商”,所以本处是过渡句,承接“说到智力”,可以填写:就不得不提到智商;第二空,根据“大脑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智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可知,智力水平会
随着大脑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所以本处可填:就不再变化;第三空,根据前文“它会因我们不断地学习获得提高”可知,智力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根据后文“然而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延缓这种智力的衰减”可知,学习也可以延缓智力减退的速度。所以本处可填:如果此时我们仍在学习。四、写作(6
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数字游戏、VR智能体验等数字化产品被源源不断地研发出来。为了让更多人加入数字化消费,资本不仅用沉浸式、交互式、“可体验”的数字广告呈现数字化产品,刺激消费
者的视听感官和欲望,而且对“个性”“成功”“权力”“尊严”等价值范畴进行符号化赋义,创造“虚假需要”,诱导消费者借助数字化产品获得自我确证和社会认同。经过媒介传播,符号消费逐渐主导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数字化品牌产品的消费成为人们炫耀、掌比、展示身份和地位的新载体和新途
径。商家把娱乐明星、网络红人等偶像包装成符号的代言人,让他们通过广告、真人秀、短视频、影视剧等大肆宣传,诱导人们盲目地跟风消费。资本还宣称“生活需要仪式感”,创造各种购物狂欢节,努力营造符号化的生活氛围。马克思曾说人们
应该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认知。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相关
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莫让数字消费迷人眼近年来,“双十一”逐渐完成了由光棍节到大众购物狂欢的转变。当中国网友们一次又一次创造电商奇迹的同时,“双十一”带来的问题接踵而至。理性对待数字化产品的消费,
已成为避开消费盲流的关键。拿“双十一”来说,它不过是一个电商促销的噱头,再加上光棍节的名义吸人眼球,因此每年的“双十一”都会引起一波购买狂潮。不可否认,其掩藏的市场乱象也成为我国消费领域的一块毒瘤:人们因一时兴起购买不需要的商品,低质商品因价格低廉而被欣然买走,消费问题因“双十一”名义
被默认接受……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等干净的促销节日,而非一个乌烟瘴气,被垃圾商品充斥的交换市场。我们更需要一个理性消费的健康心理,不要陷入过度消费的泥潭。当前,消费渠道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且极为方便快捷,快捷到“扫一扫”、“刷一刷”
、“照一照”、“填一填”即可以完成各种消费,而信用卡借贷,更是可以转瞬立就,且数额惊人,正是,你想买,我有钱,你消费,我埋单,但还有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过于顺畅的信贷模式,往往都是以巨额的返还利息为代价的,而这一摆在眼前的情况,在巨大的消费诱惑的驱使下
,一些年轻人已经是身不由己或者视而不见了。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会受到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消费心理的影响,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
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我们还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
在消费时,我们要注意保持冷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
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持“合理”“适度”的标准选购商品。重塑消费风气,打造理智消费节,既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更需要消费者与商家的积极配合。莫让数字消费迷人眼,不要再因盲目而为不合理消费环境“添砖加瓦”。【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把对社会热点的理性思考与分析作为素材,贴近社会生活,反映时代气象。尤其是电商平台找出各种噱头频频推出的购物活动,以优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如人们熟知的“双11”购物节等。以往我
们听到最多的是“买买买”与“剁手党”,无论是必需的还是无用的,只要自己喜欢、只要价格便宜统统放入购物车。结果是让很多年轻人盲目消费,买回来的东西根本不实用,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经济危机中。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体部分是对
社会现象的分析,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点睛之处,需要考生认真分析、理解马克思的这个观点。就青少年来说,他们多数观念新潮,迫切地想要展示自我,但又对商品符号下掩藏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判断,极易陷入消费误区,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如“跟风消费”“盲目消费”不懂得“量入
为出”等。而在这一年龄阶段,正是用知识塑造人生,养成良好三观的好时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消费观念的教育至关重要。青少年应培养起理性消费观念,不首目跟风,少去考虑商品的符号意义,领悟其背后的真正价值,让消费恢复它本来的样子。并且,青少年还应有自我判断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在这样一个高速更新的时代,
各种新奇的事物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眼球,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这时,就需要青少年思考“我这样做对吗?”“我买了这个有什么用呢?”,从而在消费之前,就在大脑中过滤一遍,再用理性的观念指导消费。总的来讲,青少年应该自
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辩证对待符号消费。同时商家需要诚信经营,谋划长远,不急功近利,不做“一锤子买卖”;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也离不开电商平台提供者的监管。行文构思时,考生首先可以分析消费者
疯狂购物,盲目从众的原因,接着列举习近平话语、日常因为虚荣心盲目购物等例子,论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理性消费,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以长远的目光来看自己的所需,明白这些消费不是为了单一地通过提供对物质的所有权来满足人们与社会交流等心理上的需求,而是为了来达到对
自我的进一步提升,挖掘自我的价值。最后总结升华,理性消费,会让我们变得更理智,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意:1.买实用品,走务实路。2.为民还是为利,用法治引领资本的方向。3.规范营商导向,肃清消费环境。4
.理性消费,倡时代新风。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6.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