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PDF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74.675 KB
  • 2024-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pdf,共(5)页,374.6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a0c79b6c1ce4a294a6cb1e7c673b22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2024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校联体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合计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BACDDDACBBCADCB1.【答案】A【解析】题干提及周人将“长幼”“

尊卑”“夷夏”等礼制与“左右”“上下”“内外”等方位联系起来,可知原本无意义的方位被赋予了亲疏、嫡庶、等级等含义,故选A项;西周时期,地方由诸侯国管理,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尚未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家国一体观念得到了认同”是从民众、社会来

讲的,题干却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讲的,排除C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新成就,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秦律……过路行人如不加援救要受处罚”可知,秦朝法律规定百步以内的过路行人要对见到的伤害人的

行为加以救援,否则会受到处罚,这是鼓励“见义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有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条文,这反映出《民法典》对古代中华优秀法律文化有所继承,故选B项;秦朝实行以法治国,儒家思想并未融入法典,汉代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排除A项;法律手段只是推进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之一,“只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道德重在引导,法律强调防范,二者相互补充,存在关联性,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汉

墓木牍《集簿》又属于文物史料,因此可以成为研究汉朝地方治理的重要史料,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汉代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选官权的归属问题展开论述,排除C项。据材料“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可知东海郡功曹史是地方官,不能用于研究汉朝的中央官制,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据材料“废除或降等了过去的车裂、腰斩、夷五族等残酷的刑律”可知孝文帝改革废除了过去伤残人体的重刑,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故选C项;A项未涉及到减少旧贵

族对改革的阻碍,排除;废除残酷的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无直接影响,主要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排除B项;西汉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唐朝采用“勾

检制度”,负责审核官员遵守规章制度的相关情况和财政收支状况,主要是为了规范政府行为,D项正确;审计职责并不会限制官员权力,排除A项;“勾检制度”无法杜绝材贪腐和不作为,排除B项;审计范围从三省到九寺五监,不仅仅是协调中枢机制,排除C项。6.【答案】D【解析】根据上图可知中国古

代经历了从郡县二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县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行政单位,有极强的稳定性,故D正确;元朝行省制一改前代山川形便为主的划分行政区划的做法,实行犬牙交错原则,

排除A;表格中无法判断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得越来越小,排除B;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最频繁,排除C。7.【答案】D【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且完成工业革命,由表中内容可知,英国的文官考试内容以实用知识为主,强调综合素质;中国的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

经典为主,强调思想政治。二者差异的实质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故D项符合题意。从中英考试内容来看,A项材料无体现,排除A项;从材料“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前后中国科举仍是以考察儒家经典

为主,时务策不是最主要的考察内容,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出C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可知,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成立政党或政治派别,结合所学,

政党是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民国初年党派林立,表明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故A项正确;民国初年,党派才{#{QQABQQAAogigAhBAAQgCQQ0iCkIQ

khGCASgOhBAEMAAACBNABAA=}#}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刚刚兴起,尚未成熟,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列强干涉和党派之间的斗争激烈,排除C项;根据所学,“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党派的基本宗旨是巩固全国统一,

建设完全共和政治,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是为了团结

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重视民众了力量,故C正确;A错在“建立”,此时应该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全力打败日本侵略者,不是消灭国民党反动派,C错误;材料并未上升到全国层面,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本届代表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解放军、人民团体、工商

界、文教界、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的代表共560人”“这次会议以讨论如何肃清匪特和完成重点实验土改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看出,这次会议是为了团结各界人士,共同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故B正确;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排除A;C和D时空错误。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在体育方面取得新成就,周总理将其与十年国庆视为两大喜事,直观展现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故选B

项;仅一人夺冠无法体现中国已经向体育强国迈进,排除A项;体育夺冠可以提升国际形象,但无法大大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材料“在世乒赛男单决赛”表明乒乓球之前就是世界体育的重要项目,排除D项。12.【答

案】C【解析】根据题干“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1982年宪法”“1998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可知,材料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法制化,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尚未完备,排除A项;改革开放仅是原因之一,材料并未强调改革开放的作用,排除B项;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不只是开始建立,是已经获得一定发展,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由材料“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罚金已无足轻重

”可知罗马法中对败诉人的罚金由重到轻,败诉方承担的败诉成本减少,进一步维护了公民利益,故选A项;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编撰的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排除B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神权对法律事务的控制逐渐削弱,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

现贵族与平民的利益争夺,也没有对于法律进行解释,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屋大维执政时期,形成元首制,掌握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和立法权,执政的后20年,仅有4项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

机关的制约,反映出该时期罗马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故D项正确,A错误;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说明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而不是元老院,排除B;据材料“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体现了元首

在法律中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独裁统治,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代厚的报酬”,可见美国文官制度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能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故排除A;强调专才的优厚待遇未必就会忽视官员道德品质,故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宣传代表工人阶级的社会民主党1903年获得300万张选票,当时德国选民是900万,1912年又获得选票425万张。在英国,1918年英国工党

发展成为自由党和保守党之外的第三大政党,继而又取代自由党而与保守党轮流执政。20世纪一二十年代,拥有大众基础的法国社会党也迅速崛起”可知,20世纪初以来,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工人政党在不断发展壮大,反映了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普通大众也不断通过政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

政党表现为大众政治参与的基本工具,B项正确;民主化的发展不仅在于工人运动的发展,也受到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推动,A项错误;结合材料,不能得出德国社会民主党或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权力,同时德国的帝国议会作用相对较为有限,掌握国家权力的仍为君主,C项错误。工人政党力量的扩大,不等于普选的实现,D项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1)关系: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1分,必须写出中书省职责);魏徵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诏令(1分,必须写出门下省职责)。分析: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2分,表述必须

史论结合才可得满分,只写出分工明确或者具有形式上的民主色彩只给1分)。三省长官分掌宰相职权,分{#{QQABQQAAogigAhBAAQgCQQ0iCkIQkhGCASgOhBAEMAAACBNABAA=}#}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化

相权,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2分,表述必须史论结合才可得满分,只写出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或者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只给1分)。(2)说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打击了王权(2分,必须写出是通过革命方式);

以立法的形式(或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了王权(2分,必须写出通过立法形式);通过代议制政体限制国王的立法权(或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2分,必须写出是通过议会方式)。【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魏

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和所学可知,魏徵是门下省长官,而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所以唐太宗和魏徵之间的关系是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魏徵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诏令。第二

问依据材料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是君主凌驾于三省六部之上,有绝对权威,实行三省六部制的初衷之一就是分化相权,加强皇权,因此,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和现代民主制度相提并论。(2)依据材

料中“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代议政体”“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等信息,可以将实现方式概括为三个方面,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王权;以立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通过代议制政体限制国王的立法权(或确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

)。18.(1)变化:又增加行政权、军事权(或职权扩大)(只写出行政权或者军事权只给1分,全写得满分;写出职权扩大也可给2分)。简评:积极——巡按官员代表中央巡查地方并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吏治的

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表述必须史论结合才可得满分,只写出巡按官员具体职责或积极作用只给1分)。局限——巡按官员的权利直接来源于皇权,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机制,腐败不可避免(2分,表述必须史论结合才可得满分,只写出巡按官员权力来源或消极作用只给1分)。(2)特点:党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循序

渐进(或逐步发展完善);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其中之一即可);权威性不断强化。(每点2分,任3点6分)【解析】(1)本题是变化、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的中国。第一小问职权变化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权”获得。二小问简评: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巡按官员受命于

皇帝,代表中央巡查地方并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吏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巡按侵权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巡按御史的腐败不可避免。这一问的关键在于考查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答题模式。(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时间线索可得出呈

现渐进性;根据材料“2009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成立中央巡视组”可得出制度化、规范化、权威性。19.(1)特点:体现封建等级制度(或具有等级色彩);要求规范执法;礼、法、孝结

合(或引礼入法);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任选3点6分)影响:维护了封建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树立了礼法结合的典范;为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传播了儒家文化,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继承了汉魏以来

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成为了历代王朝创制法律的蓝本。(任选3点6分)(2)旧法律弊端重重;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需要;受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影响(或以启蒙思想为基础)。(任选2点4分)【解析】(1)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

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可得,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由材料“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答三十”可得,要求规范执法,由材料“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

,须奏报裁决”可得,礼、法、孝结合;由材料中的“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等信息可得,对老弱妇孺及情况特殊的罪犯酌情论处。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后世等角度分析作

答即可。具体来说,从政治角度看,{#{QQABQQAAogigAhBAAQgCQQ0iCkIQkhGCASgOhBAEMAAACBNABAA=}#}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维护了封建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从经济角度看,为封建经济的发

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从思想角度来看,传播了儒家文化,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其本身来看,是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从后世影响来看,成为了历代王朝创制法律的蓝本。(2)背景:根据材料“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

且昂贵”可归纳出,旧法律弊端重重;根据材料“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可

归纳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需要巩固;传播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20.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推动选官制度的变化。(2分)论证:西周到春秋时期为奴隶社会,服务于奴隶主阶级的井田制占主导地位,为维护奴隶主贵族

的政治特权,主要采用世官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建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力,加之争霸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军功,因而形成了举荐、军功受爵的选官制度。秦朝统一后,严刑峻法,重用法家思想

以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形成“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选官制度,官僚政治也正式取代贵族政治。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为适应形势需要,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到清,封建经济日渐发展,庶族地主力量壮大,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总体上加强,要求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文化上,儒学的不断发展为科举制提供了考试内容,促使科举制的形成、发展。(9分,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时期的史实,史实表述准确,史论结合)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选官制度作为社会意识,是对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政治的适应与反映。(1分,照抄论题不得分)示例二:论题: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2分)论证:西周实行世官制,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春秋战国时期,以秦国商鞅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

级推行变法改革,选官制度由世官制转变为举荐制、军功爵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分封制走向瓦解、奴隶主贵族逐渐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兴起的趋势,是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表现。秦朝重刑罚,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极力推崇法家思想,强化集权统治,这充分反映了当时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代实行察举制,以孝、廉为主要标准,自下而上推举人才。这体现了汉武帝崇尚儒家思想、重视官员的道德品质,反映了当时“独尊儒术”的思想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中正官将人才评定为九个等级后再由朝廷任用。这反映了当时选官权力收归

中央的趋势。南北朝后期,中正官多由大族担任,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势力,侧面反映了当时世家大族壮大威胁皇权的社会现象。隋至清实行科举制,选官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同时,选官标准以考试成绩为主。充分反映了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的不断增强以及选官公平化的趋向。(9分)总之,社会变迁影响选官制度的变化,而选官制度的变化也反映着社会的变迁。研究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利于研究古代社会的变迁。(1分)示例三:论题:中国历代极为重视官员的选拔,选官制度的变化既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又深刻地影响着时代。(2分)论证:西

周推行分封制、宗法制,以世官制维护贵族特权,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维系了西周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争霸图强,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举荐、军功爵制为各国争霸提供了人才资源;秦朝为加强专制统治,推行法家思

想,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代的察举制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鉴于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局面教训,实行九品中正制,它顺应了世家大族的需求,门阀政治发展;隋朝以来,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试图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科举制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速了阶层流动,扩大

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9分)综合上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是社会与时代的产物,它关乎历代社会发展。当下,我们要完善人才、官员机制,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解析】本题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如何使用唯

物史观分析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的关系,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选官制度、选官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QQABQQAAogigAhBAAQgCQQ0iCkIQkhGCASgOhBAEMAAACBNABAA=}#}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5

页共5页会随着时代变迁发生变化,也是影响时代的变迁。评分标准建议:1.论题2分,要求紧扣主题——“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的关系”,表述要准确、严谨,表意清楚,使用陈述语。照抄题目“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古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的关系”不得分。2.论证过程9分,至

少写出三个时期的史实,史实表述准确,史实要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状态(战乱、稳定统一等)等其中的至少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表述要做到史论结合,有逻辑性。如果每个时期的史实的论述只有一方面的内容,且表述准确、史论结合、有逻辑性,写出四个时期也可以得9分。只罗

列事实,表述没有史论结合、没有逻辑性,得分最多不得超过3分。3.结论1分,照抄论题不得分。{#{QQABQQAAogigAhBAAQgCQQ0iCkIQkhGCASgOhBAEMAAACBNABAA=}#}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