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6)页,163.5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8864774c67c6c1abff7fef9fb1be9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凯里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1.有学者认为,周人从殷商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思想,即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因而失去天命;而周
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天道,所以取代商而得天下,天神与天命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得以重新确立。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A.受儒家“德治”思想影响B.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C.执政理念中包含积极因素D.政
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2.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A.知行合一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3.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
“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4.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
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5.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70
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A.两河流域的人们比较重视农业发展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
有关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古代巴比伦是当时农业最发达的国家6.苏格拉底亲身经历了伯里克利时代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体察雅典从极盛而趋衰,他聚集大批弟子论学,到处找人论辩、针砭时政。西塞罗说苏格
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研究生活、善和恶”。苏格拉底这样做A.推动雅典重新走向辉煌B.使雅典形成了崇尚理性的风气C.发扬了智者学派的主张D.有利于提升雅典公民道德素养7.进入中世纪,抄写成为僧侣获取功德的重要途径,“每一封信、每一行字和每一个标点
,都意味着一项原罪获得了宽恕”。他们抄写的书籍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马诗人推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现象表明基督教会A.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C.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代西欧文化D.有力维护西欧封
建主的统治8.法国国王法兰西一世(1515-1547)在位期间,设立御前会议掌管行政大权,重大问题有本人和近臣决策;取消了贵族的司法权:与教廷签订了条约获得了任命高级教职的权利。上述举措A.激化国王与天主教会的矛盾B.阻碍了法国宗
教改革的进程C.体现出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D.强化了法国国内的等级制度9.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表明A.日本推进改革加强天皇统治B.日本文化落
后移植唐朝文化C.日本文化善于吸收先进文明D.唐朝的国力强盛且世界第一10.786年,阿拉伯哈里发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一智慧宫,后来的哈里发又重金聘请世界各地的学者来这里工作,把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这表明阿拉伯帝国A.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之地B.思
想领域开放程度高C.是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D.缺乏文化的自主创新11.罗马法规定,如果因为满足抗灾、备荒等需求,所有权人会被强制转让其财产所有权,同时获得物的价值补偿。但是,这种补偿通常是象征性的,并非支付物的市场价值。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A.忽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因公共利益限制个人所有权C.建立了完备的抗灾体系D.注重解决公民间的利益冲突12.如图是1500~1800年英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四国农业人口在本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情况反映出13.1864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的法案
,准许雇佣外国人。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移民法,详尽列举了33类人不准作为移民入美。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A.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冲击B.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现象严重C.移民政策变化适应了战争需要D.欧洲文化日益成为美国主流文化14.有
学者认为,世界最早的且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是三星堆文明时期四川丝绸销售到印度洋,得到作为古代货币的数千枚印度洋的齿贝。丝绸从四川经云南、缅甸、孟加拉湾到达恒河平原。汉代张骞在“大夏”发现印度商人转销“蜀布”。由以上材料可知A.地缘政治是古代东西方交流必然条件B.古代印度拥有
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C.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D.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15.据英国官方统计,1909年前后,西藏每年可用于交换外地商品的羊毛总量约在8万蒙德(印度重量单位,1蒙德折合82.28磅)左右,其中的4万蒙德由输入中国
内地各省改为出口印度,到西藏解放之前,整个西藏茶叶市场都基本被印度茶叶所覆盖。这一现象A.说明中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B.体现出英国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削剩了西藏与内地的交往和联系D.加剧了西藏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16.继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倡议以来,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成立。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均在北京举行。上述史实说明中国A.区域外交为新时期经济建设奠
定外部环境B.对外交往局限在经济领域C.针对世界和平发展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D.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决定作用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冀
、青等九州,并且“相地宜所有以贡”,规定其他八州经各条水陆通道向王都冀州入贡,夏王朝又以冀州物产加以赏赐。可以认为,贡路是中国商路的早期形态。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
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通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等。商路上,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潜
运等长途贩运史实,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商路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材料二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在欧亚大陆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一一香料、丝绸、香精等。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
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生产了大量烟草、蔗糖、咖啡、棉花及其他在欧洲销售的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这一时期全球性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东、西欧之间的
商品交换。西欧得到了种种原料,尤其是谷物。波兰、匈牙利和俄国等国得到了纺织品、武器、金属制品以及殖民地商品。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与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是欧洲的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
会危及国家安全。第二个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直到18世纪末,欧洲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报告称,“一带一路
”交通项目可降低贸易成本,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国、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人口大国,实现整体脱贫令世界瞩目,中国经验为全球减贫提供了“活教材”——摘编自翟东升《将“一带一路
”建设成为减贫之路)(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相对于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从国际视角分析其影响。(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
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
民史》(第六卷)等(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中华文明的突破材料一所谓精神突破,
指的是价值取向、精神方向的根本突破或转型,是意识形态系统的解构重建。所谓轴心突破,即雅斯贝尔斯所谓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精神突破。这次精神突破的标志,就是世界几大主要文化类型分别诞生了各自主
要的文化代表和思想主张……以后的人类思想就围绕着这些轴心开始旋转,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思想文化史。——摘编自赵士林《中华民族:未完成的精神突破》材料二中华文明发生突破的时期,正是春秋战国时代。这种突破
,从思想层面看,表现在诸子百家思想的出现。这些新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本路向,其价值观念也如基因一样不断在以后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重构着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形态。与思想突破互为因果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被战国群雄以制度变
革的方式保存下来,再经由秦朝的整齐划一成为历代制度的渊薮。——摘编自李磊《编户齐民制与传统中国的国家能力》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明的突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
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高二年级历史月考答案一.选择题二.问答题17(1)特点:商路种类多,区域广;商路形成时间早,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商路发展过程中朝贡色彩突出;商路发展与文化的交流推广相互交织。原因:政治方面,早期国家形成较早,
后来随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国力雄厚。经济方面,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手工业技术先进,商品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文化方面,中国文明先进,同时域外文明、物产等对中国有一定的吸引力。(2)新变化: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路线转移,由地域性贸易发展为全球
贸易;呈现出不平衡趋势,以欧洲为中心(三角贸易发展迅速);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兴起;从和平手段向以殖民侵略为主转变。影响: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国际分工大规模完成;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文化、物种交流)。题号12345678答案CDA
DADC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CABACCCC(3)使中国与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18.(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
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答案:【示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突破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文化的突破时期,百家争鸣是“轴心时代”人类精神突破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之中。一方面,诸侯纷争,贵族政治体系趋于瓦解,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华夏认同观
念产生,华夏族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济世的各种方案,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争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这推动了学术思想与文化教育的繁荣,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
成。“百家争鸣”是轴心时代中华文化突破的重要标志。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诸多思想先贤,分别创立了儒、道、墨、法等学派,各学派间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其中,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
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标准,成为西汉以后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构成了传统思想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学说则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家励精图治、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促进了国家大一统的实现与中央集权制的萌芽与建立。总之,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化的突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为
后世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对当时及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转型,起了巨大的奠基与推动作用,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