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5)页,55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52794378d55d53b968b22faae4d7a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B.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C.隐性基因突变成为显性基因D.环境引起性状变异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纯种的小麦其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环境的不同其表现的性状不同,为此可知,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D正确。故选D【点睛】2.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
序列的改变。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A.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缺失B.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增添C.碱基对的替换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D.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碱基对的替换【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替换),替换一
个碱基对只是影响一个氨基酸,甚至不会影响,因为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以不止一个。但增添或缺失一个碱基对将会使变化部位后面全部改变,因为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三联体的。【详解】由图可知,突变①只导致一个氨基酸的变化,因此应属于碱
基对的替换,突变②导致突变位置以后的多种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因此应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别碱基对的替换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真核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后可以产生其等位基因C.DNA分子中碱基对增添一
定能引起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后基因结构不一定发生了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个别碱基对的替换,编码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也不一定改变,A错误;B、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突变后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B正确;C、DNA分子中碱基
对的增添,若发生在基因与基因之间的非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则不能引起基因突变,若发生在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则能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D、基因突变一定能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错误。故选B【点睛】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条
件下的突变率很低B.诱发突变对生物自身都是不利的C.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答案】B【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
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很低,因此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A正确;B、基因突变具有多害
少利性,因此诱发突变对生物自身不一定是不利的,B错误;C、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C正确;D、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具有普遍性,D正确。故选B。5.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
要来源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
基因也自由组合,另一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B、基因
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会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B错误;C、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所以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C正确;D、基因重
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了原来没有的新性状,D正确。故选B。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
组合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
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
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子代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A错误;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错误;C、S型菌的DNA能进入R型菌,并与R型菌的DNA
重新组合,进而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才是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D错误。故选C。7.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
基因,“。”表示着丝点,则图乙~图戊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依次是()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C.重复、缺失、倒位、易位D.重复、缺失、易位、倒位【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结构变
异包括: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基因重组的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的实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
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详解】分析题图可知,乙表示染色体缺失D片段;丙是同一条染色体上D片段发生重复;丁表示属于染色体B、C片段的倒位;戊图中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易位,故选A。8.如图表示某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Aa、Bb、Cc、Dd代表四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各选项中,可能是该植物染色体组成的是()A.ABCdB.AaaaC.AaBbCcDdD.AaaBbb【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细胞中同种形
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从图形分析,该植物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4条,故含有4个染色体组。【详解】A、ABCd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
出现1次,故为1个染色体组,A错误;B、Aaaa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4次,故为4个染色体组,B正确;C、AaBbCcDd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2次,故为2个染色体组,C错误;D、AaaBbb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3
次,故为3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B。9.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④B.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①②分别表
示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属于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③属于基因突变,④属于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属于染色体变异。【详解】A、可遗传变异包含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由分析可知,①-④均属于能够遗传的变异,A错误;B、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则导致该片段上所有基因随之缺失,图③示基因内部碱基对的缺失,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不
论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是重复,均会导致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比另一条长,进而联会后出现图形④,C正确;D、注意①与②的区别:①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②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
的易位,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点: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10.普通棉花是四倍体植株,用其花粉通过离体培养育成的棉花植株可称为()A.二倍体B.四倍体C.三倍体D.单倍体【
答案】D【解析】【分析】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详解】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只要是由生殖细胞(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都
称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因此,用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人工离体培养,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故选D。11.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
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解析】【分析】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
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详解】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属于染色
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故选A。1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过显微镜检测能判断是否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各种人类遗传病的有效措施C.对有家庭病史的夫妇应推算后代患该病的风险率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方式应在患者家族中调查【答案】B【解析】【分析
】人类遗传病主要有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人群中遗传病发病率与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选择的对象是有差异的,前者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中”,后者为“患者家系中”,对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常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呈镰刀形的,故A正确;禁止近亲结婚仅仅是减小某些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概率,而预防各种人类遗传病的有效措施是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故B错误;对有家庭病
史的夫妇应推算后代患该病的风险率,这样才能在孕前或产前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和建议,故C正确;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方式,选择的对象为患者家系,而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对象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中,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点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主要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亲近结婚: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13.
人类的一个染色体组和人类的基因组的研究对象各包括()①46条染色体②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③22常染色体+X、Y染色体④44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
④【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详解】人类精子或卵细胞所含全部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即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染
色体,即②;人体细胞共有23对染色体,前1~22对为常染色体,每对常染色体所含的基因种类一般相同,只需测定其中一条染色体即可;第23对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这两条性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和碱基序列,因此都需要测定.所以,人类
基因组的研究对象为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即③;故选B。1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
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答案】A【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
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A正确;B、诱变育种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不能形成新的基因,B错误;C、三倍体植物可以由
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过程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D、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诱变育种虽可提高突变率,但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D错误;故选:A。15.培育下列优良品种,运用的遗传学原理相对应的是A.高产抗病
小麦品种——基因突变B.三倍体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C.射线诱变变出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重组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培育高产抗病小麦品种采用的是杂
交育种的方法,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无子西瓜的培育是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后产生的三倍体西瓜,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多倍体育种,B正确;C、青霉素高产菌株是用射线人工诱变青霉菌,导致其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C错误;D、花药离体
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单倍体育种,D错误。故选B。16.已知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B.它的单倍体植株
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C.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侏,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D.它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答案】C【解析】【分析】1、由配子不经过受精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则六倍体小麦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
含有3染色体组,但仍然是单倍体。2、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说明每个染色体组中含7条染色体。【详解】A、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即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共42条,说明每个染色体组中含7条染色体,A正确;B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则由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B正确;C、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属于单倍体,C错误。D、离体培养普通
小麦的花粉得到单倍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高度不育,D正确;故选C。17.某水稻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水稻高秆的基因A和矮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水稻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水稻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
染色体上。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培育矮秆抗病(aaBB)的水稻新品种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B.④过程应在甲植株幼苗期进行处理C.乙植株中矮秆抗病个体占50%D.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杂交过程
;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③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④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⑤表示筛选过程。【详解】A、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A正确;B、④过程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以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时期进行处理,B正确;C、由于②过程表示减数分
裂,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乙植株中矮杆抗病个体占25%,C错误;D、该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C。18.目前市场上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所示为某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①“无子香蕉”
培育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②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③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仍然存在生殖隔离④若图中无子香蕉3n的基因型为Aaa,则有子香蕉4n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⑤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异是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⑥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④⑥【答案】B【解析】【详解】该“无子香蕉”培育的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①错误;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受阻,②正确;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的后代为三倍体,不育,所以仍然存在生殖隔离,③正确;若图中无子香蕉3n的基因型有为Aaa,则有子香蕉4n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④正确;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⑤正确;该“无子香蕉”培育的方法为多倍
体育种,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⑥错误。因此正确是叙述为②③④⑤,故选B。19.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
选择【答案】D【解析】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能出现新基因控制的新性状,能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进程,D正确。不一定是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A错误。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所以不一定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B错误。基因突
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2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提取目的基因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②①【答案】C【解析】
【分析】【详解】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后放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正确操作顺序是:提取目的基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C正确,故选C【点睛】21.如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
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①中双链DNA分子切成两段,中间出现了黏性末端,图②
中两个具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图③中DNA分子的双链解开,图④是以解开的单链DNA作为模板形成子链的过程。【详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
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故作用于①;DNA聚合酶用于DNA分子的复制,能在单链上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故作用于④;DNA连接酶能在具有相同碱基末端的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故作用于②;解旋酶能够将DNA分子的双螺旋解开,故作用于③。故选A。2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
的正确叙述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答案】C【解析】【分
析】本题旨在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详解】A、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有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运载体不属于工具酶,A错误;B、一种限制酶都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具有特异性,B错误;C、细菌繁殖快、易培养、遗传
物质少,常用作受体细胞,C正确;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需要检测和鉴定,不一定能成功实现表达,D错误;故选C。【点睛】一种限制酶都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2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
目的基因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NAD.若转入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
则生产出来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基因工程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A错误。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B正确。C、在基因工程的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来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
和运载体DNA,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D、若转基因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性问题,D错误。故选B【点睛】24.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则该群体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多少?A.0.36,0.48,0.16B
.0.48,0.36,0.16C.0.16,0.48,0.36D.0.16,0.36,0.3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利用的考查。先根据人群中隐性性状的百分比计算出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进而推算出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由基因频率计算出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人群中隐性性状者为16%,即aa=16%,a的基因频率是a=40%,A的基因频率为1-40%=60%;因此该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60%×60%=0.36,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
×40%×60%=0.48,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述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
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库指的是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种群中每个个体只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D错,故本题选
D。考点: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知识的要点,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6.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岛所有的鸟类称为一个种群B.可遗传变异为乙岛鸟类进化提供了可能C.乙岛的鸟类与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D.甲、乙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鸟类的进化方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因此观察甲、乙两种鸟的种群,A错误;可遗
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由于两个岛的环境不同,乙岛的鸟类可能与甲岛的S鸟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27.如图表
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2.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D、d
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故选C。28.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A.
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长舌才能取食长筒花
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使长舌蝠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详解】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正确;B、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直接看出,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
将无法繁衍后代,B项错误;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B。29.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
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最
适于环境的变异。【详解】A、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错误;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C、通过选择淘汰掉不抗药的个体,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D、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
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故选C。30.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B.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
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答案】B【解析】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A正确;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不可育,因此狮和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
,所以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D正确。二、填空题31.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第137位以后的密码子顺序及
其氨基酸序列与正常血红蛋白的比较如下:(1)α链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异常血红蛋白α链第138位的氨基酸虽然仍为丝氨酸,但密码子已由原来的UCC改变为UCA,因此可以推知DNA在对应138位置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
变异。(3)这种变异与其他可遗传变异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5)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6)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答案】(1).基因突
变(2).G-C碱基对的缺失(3).产生了新的基因(4).少(5).个别染色体(6).一【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Hbwa和HbA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Hbwa138位氨基酸之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比较密码子可知,发生改变的原因是α链第1
38位的丝氨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详解】(1)根据表格可知,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形成的直接原因是mRNA上缺失一个碱基C,该变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α链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G-C碱基对
的缺失,即α链变化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2)比较正常和异常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可知,异常的直接原因是α链第138位的丝氨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从而使转录形成的mRNA上缺失一个碱基C,说明相应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G-C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3)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与
其他变异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能产生新基因。(4)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改变,其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少。(5)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
,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化。(6)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在子一代都出现Aa,最早子一代中观察到显性突变。【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能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
解层次的考查。32.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
____________。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种纯合植物。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通过E方法育种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4)下列植物
中,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植物是____。A.太空椒B.无子番茄C.小麦的矮杆抗病品种D.四倍体葡萄(5)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___________,,三倍体无子性状是否是可遗传变异____________(是,不是)。(6)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相比,基因工程
育种的优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并出现新的性状组合(2).甲×乙(3).4(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5).
基因突变(6).D(7).染色体变异(8).是(9).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10).定向改造生物性状【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几种育种方式的比较,以及育种的过程。题目中所涉及到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A、D)、单倍体育种(A、B、C)、诱变育种(E)、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F),
其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详解】(1)A、D途径表示的是杂交育种,是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因为在F2中才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在F2开始选种。(2)由自由组合定律,乙和丁杂交,F1的基因型为A
aBb、Aabb,所产生的配子有AB,Ab,aB,ab四种。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之后可以获得4种纯合植株。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就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因为所得到的植株都是纯合的,不发生性状分离。(3)E是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原理是基因
突变。(4)F方法是多倍体,四倍体葡萄是多倍体,所以是D。其中太空椒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无子番茄是涂抹生长素得到的,小麦矮杆抗病是杂交育种得到的。(5)三倍体无子西瓜是二倍体诱导为四倍体,四倍体和二倍体再杂交得到的,所以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三倍体无子性状是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是
可遗传变异。(6)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点睛】易混点:无子番茄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前者是不授粉的情况下,涂抹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后者是获得三倍体,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染色
体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的原理。是否是可遗传变异,关键看遗传物质是否改变,不管是否能进行有性生殖。33.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过去从人血液白细胞中提取,产量很低。现在我国科研人员成功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了其产量
,原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①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3)切割物质b和①过程中需用到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人的干扰素基因能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细菌丁进行分裂时,其中被拼接的质粒也由1个变成2个,由2个变成4个质粒的这种增加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
_。【答案】(1).提取目的基因(2).双链环状DNA(3).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4).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5).DNA的复制【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
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
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需要限制酶来切割以获取目的基因,同时需要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运载体以获取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DNA连接酶
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详解】(1)图中①和②过程表示基因工程的第一步,即提取目的基因。(2)图中b是来自于大肠杆菌的质粒,其化学本质是双链环状DNA。(3)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便于连接。(4)由于人和大肠杆菌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所以人的胰
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可以表达。(5)细菌丁进行分裂时,其中被拼接的质粒也由1个变成2个,由2个变成4个质粒的这种增加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DNA的复制。【点睛】本题结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白细胞干扰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4.依据以下两段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
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_______。(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A.适应辐射B.地理隔离C.生存斗争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
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5)如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
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6)就新物种的形成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种群(2).D(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共同进化(4).基因库(5).33%(或1/3)(6).突变和基因重组(7).
自然选择(8).隔离【解析】【分析】分析材料: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和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都说明种群
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分析题图: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缺少基因型VaVb)。【详解】(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材料一中“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说明产生了生
殖隔离;材料二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故选D。(3)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这说明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结果。(4)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个
体的所有基因。在材料二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5)Va在A种群中的频率=(200+50×2+100)/600×2=0.33,即33%。(6)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点睛】题结合材料和题图,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及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它们的共同点;其次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出种群中Va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