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203.000 KB
  • 2024-09-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7)页,20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11d7c1a46f317d13dbbeced31c1e2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吴起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A.“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答案】B【解析】【详解

】据材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的观点,B项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符合题意,故B正确;A项是明清之际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排除;C项反映的是朱熹的认知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故C排除;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的体现,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道家思想主张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体现了()A.儒家的“仁爱”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D.法家的“法治”思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是墨子的话,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

身体一样。CD不对,与题干材料没有直接关系;A不对,孔子主张的仁爱有等级性,没有墨子的兼爱有广泛性、包容性。故选择B项。3.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

:“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儒、道、法、墨B.道、儒、法、墨C.儒、法、道、墨D.道、法、儒、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

,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墨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儒、墨四家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4.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和所学知识可以推断此言论属于“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体系是西汉儒学董仲舒提出成为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故D项正确

;ABC项不符合题意。点睛:对材料“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董仲舒说“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

天夺之!”该言论体现出的思想包括①仁政②工商皆本③天人感应④无为而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论述了上天给予天子权力应该善待百姓,否则必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属于奉劝天子不要实行暴政的

仁政和天人感应思想,故①③符合;工商皆本是明末起初黄宗羲的经济思想,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思,排除②;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主张清静自守,排除④。故选①③组合,排除ABD,选C。6.《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

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A.儒家学派重视教育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新发展C.汉政府的大力提倡D.研习儒学

的士人阶层壮大【答案】C【解析】“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说明汉武帝对于儒学地位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故C正确;儒家学派重视和儒学者推动不是主要原因,故A和B错误;政府的倡导才得以使研习儒学的士人阶层壮

大,故D错误。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提出背景时五代十国以来传统社会道德败坏,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规范秩序,维护统治,宋明理学家提出理学,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由顾炎武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CD不是宋明理学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故排除。8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

固统治秩序D.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

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因此ABC表述正确,D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9.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

以致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B项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家的观点。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1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朱熹提出的“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而不是天体运行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故选

C,排除AB;”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排除D。故选C。11.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

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宇宙便是吾心C.有理而后有气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乙徒的思想注重“心”。B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

料意思相近。故B项正确。A、C、D项,均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思想主张,与“心”无关。故A、C、D项错误。12.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

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A.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C.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可知,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藏书》成

为科举的内容,体现了李贽仍未能冲破传统诵经致仕的社会观念,故A正确。B项,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说明李贽并不反对科考试,排除。C项,材料反映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考试的内容,并非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排除。D项表述在材料有所体现,但不符合

题干主旨,排除。13.“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A.工商皆本B.反对礼教C.反对君主专制D.注重实学【答案】C【解析】据材料“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商皆本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黄宗羲反对礼教,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注重实学的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学生可以联系黄宗羲思想的相关

知识,即可得出“反对君主专制”的正确答案。14.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蠹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当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据此,他们主张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

经世致用C.“天下为主,君为客”D.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据材料“阳明学说……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为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空谈心性导致亡国的后果,故一些知识分子主张经世致用,故B项正确;“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不是明亡后,故A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15.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D【解析】【详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故答案为D项;A项反映的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B项反映的是荀子的唯物思想,C

项反映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中医针灸、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等分别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A.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B.注重探究事物发

展规律C.具有精湛的制作工艺D.具备比较强烈的实用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申遗科技类涉及纺织、制纸、印刷、珠算、针灸等门类,都是具备比较强烈的实用性,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D。17.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

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A中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A错误;据考古发现,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错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说元朝发明活字印刷术是错误

的;而唐朝首先将火药应用于军事,故选C。【考点定位】必修三-古代中国科技-四大发明18.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可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有①词的繁荣②程朱理学兴盛③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④毕升发明雕版印刷术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陈寅恪认为宋代是高度发达的时代。词在宋代发展到顶峰,所以①正确;宋代理学兴盛,故②正确;指南针在宋代才开始应用于航海,

所以③正确;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④。故选①②③,排除ABC,选D。19.“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句谚语是下列哪一艺术形式的体现:A.散曲B.国画C.京剧D.剪纸【答案】C【解析】从材料“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

要遮口。”中“丑角”这一关键词中可以推知这种艺术形式是京剧,京剧的人物表演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上述“丑角”特征不相符合。点睛:从材料中的“丑角”关键词,并结合对京剧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判断。20.许瑶云曾评

价某位书法家时说:“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下列属于该书法家作品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描写的是草书的艺术特色,与第四幅图片展示的

书法作品一致,D项正确;第一幅图中的书法艺术是隶书,A项错误;第二幅图中展示的是楷书作品,B项错误;第三幅书法艺术是行书,C项错误。21.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说:“戊戌变法作为一个运动,其核心内容便是‘

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这说明戊戌变法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强调的是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D正确;A是新文化运动的影

响,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许多中国人仍然处于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排除;戊戌变法并未创立君主立宪政体,C排除。故选D。22.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

变法理论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孔子的权威为维新变法服务,同时也有减少变法阻力,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C项错误。2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白话文模式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答案】A【解析】维新变法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A正确;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提倡新文学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白话文模式,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排除BCD。24.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

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强调这种觉醒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结合所学知识,在英国人的枪炮之下,魏源、林则徐等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B正确;工商皆本思想与民族生存没有联系,A错误;洋务运动发生于1861年,不是“世

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排除C;新文化运动时期不是“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时期,排除D。25.“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

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提倡民主科学B.坚持“中体西用”C.主张维新变法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不再

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可知,材料中的“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改造国民,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题,选项A正确;选项B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选项C强调更改制度,与材料中“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不符,排除;材料中的“他们”依然主

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可见其属于资产阶级,并非主张宣扬马克思主义,排除D。26.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同程度的讲过,他们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特别是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

运动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C.肯定中国传统文化D.无力实现民众的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以及胡适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来看,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理性的,并非一概否定

传统文化。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均排除。点睛: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前期中国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转变。一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或绝对肯定西方外来文化的片面看法。但从

本题的解答来看,还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7.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

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陈独秀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杜亚泉则主张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反

对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杜亚泉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陈独秀则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在对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传统文化的,故选B。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杜亚泉指出西方文明存在不足之处但并未否定西方文明的作用,

因此二者都对西方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都认识到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冲击,但这并未完全反映题目的主旨,故C、D不当。28.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

他A.创办《青年杂志》B.主张文学改良C倡导“民主与科学”D.发表《狂人日记》【答案】B【解析】“发明了一种新语言”指的是白话文,所以这主要是基于他主张文学改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创办《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民主与科学”的也是陈独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发表《狂人日记》的是鲁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9.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

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第①项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等的主张,主张在

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第②项根据所学,反映了1913年袁世凯尊孔复古的言论;第③项从材料“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可以了解到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等思想家积极宣传,材料是1918年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的一句;第④项材料主张用科学与人权,使中国

摆脱“蒙昧时代”,反映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据此按先后顺序排列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30.晚清

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

选D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这仅与“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有影响,排除A项;十月革命与一战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推动“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但B项不是导致材料

中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鸦片战争以后民族矛盾就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不是导致材料中转变的原因,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填空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

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

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李贽(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

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答案】(1)现象:“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观

点:正君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根源:明

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主题: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详解】(1)现象: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

受三晋学术”可知,这里描述的是“百家争鸣”。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从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角度看,百家争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根据材料可知,不同地区流行的思想流派有别,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有利于中国思想文

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中各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治国理念,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观点:根据材料“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可知,董仲舒主张正君心;根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3)不同:根据材料“亘古亘今,不可移

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可知,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根据材料“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可知,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根源:根据唯物史观中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得出,李贽思想形成的根源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主题:根据三者材料论述的主题,分别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成为正统以及进一步发展,因此主题为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大发明”的原型最早出现于培根的《新工具》。他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马克思基本承袭了培根的说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材料

二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

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

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

世界所接受。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

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宣传的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知识,指

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答案】(1)特点:重视经验总结,强调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成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意义:重塑国人历史记忆

,增强民族自信心,抵御外来侵略;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交流,有助于打破列强对中国的孤立封锁。(2)地位:说明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影响: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

胜封建势力奠定了基础。总之,“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面貌。【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所学的古代科技内容从经验总结、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等回答。成因:依据所学从古代经济形式、政治制度以及思想文化等回答。意

义:依据材料““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的信息和所学从国人历史记忆、中国国际影响力以及打破列强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等回答。(2)地位:依据材料二“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

广为西方人所知。”和所学从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及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回答。影响:依据材料二“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和所学从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条件、世界市场的形成、文化传播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以及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面貌等回答。33.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

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的层次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材料二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进一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

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扬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

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

方”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答案】(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僵化保守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闭关锁

国政策;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物质层面:洋务运动。社会政治体制: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理论:新文化运动。(3)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或武装夺取政权)。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回答具体史实也可);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

主义传播。【解析】【详解】(1)15世纪以后的历史主要是明清时期,回答“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综合考虑,既要从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找原因,又要从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即可。(2)本问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

思想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可知“俄国人的路”指的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原因:可以从以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方面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