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99.0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试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共(16)页,9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e3f8bd02b32272bfb1322998fc45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语文科测练卷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时,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并拍照上传提交,返校后纸质作业也要分科上交。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

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

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

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

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

,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

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

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

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B.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

、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D.首段提出观点,中间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生态伦理思想”,尾段论证“生态伦理实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

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D.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中国内燃机之父”史绍熙:科教兴国梦拳拳赤子心靳莹冯国梧史绍熙原名史绍华,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的普通农家。1939年以全

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5年史绍熙考取公费留英,1949到1951年他受聘为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研究员,从事内燃机的研究,并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稳定流及脉动流的临界雷诺数》论文,引起了国际上的注目。1951年史绍熙决然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

条件,谢绝各种挽留与劝阻,返回祖国并接受母校的邀请,到天津大学任教授。那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高校中也没有内燃机专业。然而内燃机却是国民经济与国防部门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史绍熙回国后第二年便在天津大

学建立了内燃机专业,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同时组织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成为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87年,他主持建成

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亲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科学研究中,史绍熙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当时工业和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困难的时

期,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兼具传统燃烧方式长处的新型燃烧系统——复合式燃烧过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被列为新中国成立50年共和国科技丰碑与重大发明之一。接着,他组织开发

了当时国家急需的105系列柴油机、85系列柴油机等,并研究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1978年,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积极支持创建了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史绍熙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1983年他创办了《内燃机学报》,1984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380多万字的《

柴油机设计手册》。1980年,史绍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的同时,还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史绍熙始终走在国际学术的前沿,连续多届在国际内燃机会议上主持会议、宣读论文。他的成就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他相继担任国际内燃机学会领导小

组成员、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内燃机会议是世界公认的内燃机科学技术领域中最高的学术会议,在史绍熙的大力争取下,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在天津成功地举办了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他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

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到国际顶级会议上作报告,史绍熙手携手地把一批批年轻的学者带上了国际内燃机的学术舞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史绍熙主张要培养专业素质做经线,道德素质做纬线的综合型人才,他自己更是做到率先垂范。2000年4月

份,84岁的史绍熙动了大手术,可他当时还带着7名博士生,其中两位要在6月份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为此,史绍熙坚持5月中旬就出院回家,由于伤口尚未长好,他一只手按住疼痛的伤口,一只手修改研究生论文;还与学生们详细地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充分做好答辩准备。两

位博士生顺利地通过答辩,史绍熙很高兴,却精疲力尽地连说话都困难了。香港理工大学于2000年9月18日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由于重病在身,史绍熙的论文尚未完成。开会在即,理工大学来函邀请赴会。他已自知不可能赴会,但仍要坚守信义,必须把论文寄去。那时,他已是再次入院抢救了。清晨,史绍熙悄悄

起身,伏案写论文。医生查房时发现他的输液管内充满红色,原来由于他起身写作,引起了血液倒流,医生们见状,感动得眼圈都红了。论文终于在8月末寄出了。此时离辞世只有15天,他还对国外来的E­mail进行了回复。史绍熙辞世时,家中的书桌上还放着一批未能回复的E­mail和信

件。(摘自2016年9月29日《科技日报》,有删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史绍熙虽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品学兼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在大学里从事内燃机专业的学习,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引发世界瞩目。B.史绍熙总是以国家需要为先,在建国之初,他认识到内燃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改进或研制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内燃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C.史绍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谢绝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亲自授课,亲自翻译专著,他是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D.史绍熙注重德育,在德行方面成为公认的楷模,他做了大手术后忍痛修改学生论文,还耐心地给学生讲课;重病时仍不忘学术会

议,坚持写完论文并寄去。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是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适应了当时我国的制造工艺水平与使用条件,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B.我

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史绍熙参照苏联教材并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的。C.搞科研工作不能故步自封,需要“走出去”,史绍熙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终于

使自己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D.在介绍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时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大量的侧面描写,同时用了很多数据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6.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为

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

静、纯洁、轻盈、飘渺。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

的。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

;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

菜和苞米。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

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她的丈

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秋生不像他

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秋生一来就是干活,挑着桶去水井,一担一担地挑水,把大缸小缸都盛满水;再抡起斧子劈柴火,将它们码到柴垛上;要不就是握着扫帚扫院子,将屋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所以我从东窗,常能看见秋生的影子。除了他,老毛子那

里再没别人去了。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我到玉米地时,隔着栅栏,常能看见她在菜园劳作的身影。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

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

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好像她咬着舌头在说话。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我

自幼满口虫牙,硬东西不敢碰,而她虽然已是个老人,牙齿却格外地坚实,嚼起蚕豆有声有色的,非常轻松和惬意。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

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

,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冬天到来的时候,园田就被白雪覆盖了。天冷,我就很

少到老毛子家去玩了。玻璃窗上总是蒙着霜花,一派朦胧,所以也很少透过东窗去看那座木刻楞房屋了。她家的炊烟几时升起,又几时落下,我们也就不知晓了。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

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

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炊烟的特征,而且还描写了它会带给人们独特的信息,为下文有关内容的展开作铺垫。B.文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回

忆和北极村的特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C.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一个冷漠,孤僻又热爱劳动,对我关心的俄罗斯老太太的形象。D.本文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即可以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又可以让整篇文章笼罩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之中。8.如何理解文章划线语句,请结合原

文简要分析。(6分)9.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目的。(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

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

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

,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

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

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B.诗自以无劳不安

/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C.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D.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

敢苟冒虚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指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秦始皇。B.棨戟,有缯衣的戟,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C.玺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用泥封加印。秦以后专指

皇帝的诏书。D.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将帅持其中一半不能调遣军队。12.下列有关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年轻有才,办事公平。担任侍御史时,因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民间暴虐横行且不听杜诗的劝说,杜诗杀掉萧广并向朝廷汇报,得

到皇帝的召见。B.杜诗实干为民,清廉为官。担任汝南都尉时帮助百姓整顿农事;担任南阳太守时,使得南阳郡内家家殷实富足,被人们称为“召父杜母”。C.杜诗思虑周密,善于谋划。进谏时用魏公子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的例子来

说明建立虎符制度的重要性。皇帝认为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D.杜诗一生清贫,家无余财。他生前没有田宅土地,致使遗体无处安葬。皇帝命令在郡守官邸里治丧,并赐绢匹作为治丧费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5分)(2)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西阁夜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

贼尔犹存。【注】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D.诗

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15.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6.(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边地天气变化

急剧。(2)《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3)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句子是“,”。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较之小说阅读,

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一些富于灵气的作家,笔下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一些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作家,为文则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因此,阅读散文似乎,往往难以按图索骥。然而,虽说散文宽

泛得无边无际,灵活得如,但写作和阅读并非完全没有规律。作为同一种文体的作品,散文也存在某些共性,如果掌握了这些共性,也能寻得阅读散文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它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读者能够。对于散文而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

,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它选择内容。散文的“神”指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等,它好比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读者需要仔细琢磨才能感受到。“神”是散文的主心骨,()。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

。因为散文的主题更为隐晦,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B.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C.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D.

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活,主题更为隐晦。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B.一篇散文就会

散了架,没有了它C.它没有了,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D.一篇散文没有了它,就会散了架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章可循天马行空蛛丝马迹一览无余B.无章可循羚羊挂角蛛丝马迹一目了然C.杂乱无章羚羊挂角千丝万缕一目了然D.杂乱无章天马行空千丝万缕一览无余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①,有精华也会有糟粕,

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②。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③。2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墨子曾说:“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

足以迁行者,勿常。”(意思是言论足以使人心动而付诸行动者,我们就应该推崇它;若言论是无法令人感动而付诸行动者,则我们就不该推崇它。)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亦可指,一种思想或一种言论,如果能使我们有所悟,从而让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就要多多学习

它。请参考示例,写出你对屈原、苏轼和莫言言论的理解和现实意义。(各30字左右)人物言论理解和现实意义孔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如果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那么任人唯亲、阿谀之风就会远去。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莫言

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雷海为的对手、《中

国成语大会》2015年度总冠军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季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读,读到北大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学

习经历和思考谈谈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科测练卷二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B(A错,“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C错,“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

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错,“消极”原文无此意。)2.A(并不是各自完备。)3.D(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

规律”。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答案]B[解析]A项,张冠李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错,原文是“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5年史绍熙考取公费

留英”。C项,以偏概全,是“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D项,无中生有,“在德行方面成为公认的楷模”,于文无据。5.[答案]A[解析]B项,应是“翻译苏联教材”;C项,史绍熙成为一代宗师原因是多方面的;D项,“心理描写”和“大量的侧面描写”错。6.[

答案]学术上:热爱事业,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高峰。有着很深的学术素养和很强的战略眼光。品德上:①有一颗很强的爱国心,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毕生致力于内燃机研制、领导工作,成果卓著。[解析]本题注意从学

术、品德的角度作答。学术上从热爱事业、刻苦钻研、有着很深的学术素养和很强的战略眼光的角度,品德上从爱国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角度总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7.C冷漠孤僻理解错误,文中强调似乎是这样,实际上她是充满生活热情的老太太。8.(1)我当时认为老太太爱跳舞时因

为她的脚大,跳舞方便;(2)真正让老太太跳舞的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她有一颗热情奔放的心;(3)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俄罗斯老太太的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态度的赞美。(答对三点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适当给分)9.(1)结尾作者说俄罗斯老太太的炊烟最美,寄

寓了对老人的怀念和赞美。(2)怀念俄罗斯老太太的勤劳和和热情好客。她在自家院子里种植各种植物,而且热情的招待我这个小客人;(3)赞美了俄罗斯老太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情奔放的心。虽然独居异国,但是她仍然把自己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然邻里很

少交往,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用舞蹈放松自己;(4)深化文章的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答对三点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适当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

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这段话是说“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

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书给皇帝说:我受到的恩惠特别丰厚,按照义理,我不敢随便地假意请乞”,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诗”“大郡”“功臣”“臣”,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知识进行排除,如“以”是动词,意思是“认为”,杜诗说自己自认为没有功劳,句子结构完整,应在“劳”后断开,排除BD两

项;“避”的是“功臣”,且“上疏”的主语应是“杜诗”,而不是“功臣”,应在“功臣”后断开,排除A项,故选C项。11.A【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

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始创于秦始皇”错误,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故选A项。1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担任汝南都尉时帮助百姓整顿农事”错误,从文中来看,杜诗担任汝南都尉时,文中没有提及

整顿农事,应该是担任南阳太守时才有相关举措。故选B项。13.(1)(我)实在无法抑制迫切的愿望,希望从南阳太守的职位上退下来,接受低级的职务。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这个请求。(关键词句:“诚”,实在;“至愿

”,迫切的愿望;“退大郡”省略介词“于”,应为“退于大都”;各1分,大意2分)(2)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印章的书信,有时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关键词:“间者”,近来;“玺书”,有皇上印章的书信;“知觉”,发觉;各1分,大意2分)参

考译文: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更始年间,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升迁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不安。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

广,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一套棨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黄河,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

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治理的地方政绩显扬。建武七年,杜诗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性节俭,施政清廉公平,因为惩罚强暴树立起了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用以炼铁,铸造农

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

,于是上书给皇帝说:我受到的恩惠特别丰厚,按照义理,我不敢随便地假意请乞,又实在无法抑制迫切的愿望,希望从南阳太守的职位上退下来,接受低级的职务。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这个请求。当初,兵禁制度崇

尚简约,只是用带有皇帝印章的书信发兵,没有虎符这样的信物。杜诗上书说:“臣听说军队是国家的能够杀伤人的工具,圣人也很谨慎小心对待。原来的制度派遣军队,都用虎符,其他征调只用拿着信件的使者罢了。兵符假如能够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对方完全的信任,以此来表明彰显国家的命令,保持国家的威严与

重要地位。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之印的书信,有时还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我认为军事正在兴起,叛乱的人没有灭绝。从下面的郡国中征兵,应该慎重,可以确立虎符制度,来杜绝奸诈事件的产生。昔日魏国的公子无忌,

威风令邻国倾倒,尚且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如果没有如姬的仇事,那么他的功绩也就不会显露。事情中有些虽然烦琐但不能省却,虽然浪费但不能不如此,大概说的就是发兵制度这类的事情吧。”谏书递给皇上,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杜诗虽然在外做官,但是对朝廷竭尽忠心,正直的言论和有益的谋略,随着报告某事献给

皇上。在任七年,政绩教化十分显著。十四年,因派门客为弟弟报仇,被朝廷征召,正巧他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杜诗贫困没有土地、住宅等产业,死了以后没有埋葬的地方。皇上下令在郡邸办丧事,并赏赐一千匹绢作为治丧费用。14、C“‘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3分)15、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每点3分,

共6分)16、(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6分,每空1分,错、漏、多一个字该空均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D(原句有主客体颠倒和搭配不当的语病,改为“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

活”。)18.C(叙述对象和前一句保持一致,前一句的主语是“神”,这一句用“它”。)19.B(无章可循:没有现成的规律可以遵循。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天马行空: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

喻诗的意境超脱,不着痕迹。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一目了然:一

眼就看得很清楚。(3分)20.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②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③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答出第一处得1分,其它两处各2分,全对得5分)2

1.人物言论理解和现实意义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对真理不屈不挠的追求精神,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发扬,实现中国梦。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做人要博览群书,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华。莫言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

青春的足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梦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带着美好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奋然前行。(得分要求:理解1分,意义1分,言之成理即可。)四、作文(60分)22、【评分标准】①围绕“两种状态”下“两种学习方式”来展开议论,可以侧重其中一种,原则上不分高下

,都属于切题作文;②能辩证地谈两种方式的,或侧重一种但能辩证地涉及另一种的比较,可归入一类(48分)上下浮动;③从材料入题后,抛开材料,泛谈读书方法态度,为偏离题旨。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1)材料分析:两则材料对两人各有所

赞,但两人各自读书状态是不同的。雷海为的“状态”:在送外卖的状态下读诗,他需要挤时间,体现了生活中挤时间读书的辛苦,但读诗的追求让他有所成就,这种状态,叫“身处喧嚣”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读书是不容易的;彭敏

的“状态”:在校园求学的状态下读诗,他有优裕的时间,也懂得珍惜这大把的时间,一个人最容易迷失的恰是在拥有幸福却不自知的情况之下,玩游戏的、玩手机、睡觉、逃学等等。在校读书,这种状态,在材料叫“雅室求学

”,同样是不容易坚持的。(2)要求分析:要求:“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是离开校园后的“挤时间读书”方式和在校园内的“专门读书方式”。两种状态,两种方式都是值得称赞的,应该两者有所涉及,可以有所侧重。要求: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思考,其实就是联系你现

有的学习环境状态和应持的学习态度。(3)立意分析:终身学习酿诗意。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渴望才是最重要的。正是这种学习方式,酿就了雷海为心中的诗意。……校园雅室的读书方式,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但很多人却在校园学习之后泯然众人矣,何哉?就在于没有雷海为“外卖时学习”的方

式。这种方式增加的不仅是知识,更锤炼“心”的韧性,在诗词大会与彭敏对决,其实他就是赢在社会的历练上!校园学习,让他知道了诗的魅力;而挤时间学习,则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雅室读诗志趣高。汉字夺魁、成语夺冠、诗词屈居亚军,这就是北大硕士彭敏取

得的成就!字、词、诗,涵盖了中文的三个要素,这样的成绩正是校园读书方式结下的硕果……在“喧嚣”中学习,采用“挤”的学习方式,固然能够酿诗意,但也限制了成长的深度和广度,只能在“诗岸”上徜徉!所以雅室学习条件

更好更专注,理应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雅室”“喧嚣”皆可读,读书岂能论环境。每个人的际遇不同,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及条件,坚定读书的心志,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雅室”读书固然可喜,“喧嚣”读书亦能有成!在校园,亦应学海为;在社会

,也要仿彭敏。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