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092 M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精准解析】.docx,共(19)页,1.09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b42cdff3e9e29ccaf384cf683f648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

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A.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B.边界具有确定性C.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D.区域内部无差异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变化B.水分条

件变化C.地势高低差异D.农业类型差异3.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A.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B.南岭山区的阔叶林带C.云贵地区的喀斯特盆地D.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答案】1.C2.B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和土壤,学生

要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熟悉土壤分布和形成条件。土壤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它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纬度地区热量不同,微生物分解腐殖质的速度不同,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同,导致土壤的性状出现差异。【1题详解】在我国

根据地域环境不同,土壤一般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草甸土及漠土。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不一致,A错;土壤之间有过

渡地带,边界不确定,B错;区域内部有自己的特征,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C对;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差异是绝对的,D错。故选C。【2题详解】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变化导致植被的

差异,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B对;热量条件变化、地势高低差异和农业类型差异不是主要原因,ACD错。故选B。【3题详解】黑土一般是因为区域热量条件差,有机质不易分解而在土壤中形成大量腐殖质形成,南方地区有黑土分布,应考虑海

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A正确。故选A。“克东腐乳——臭不可闻”、“克山土豆——全面”。这是黑龙江省克东、克山两县在302省级公路边最吸引人的两个广告标语。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从广告标语中,充分说明了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B.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

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5.由广告标语中,反映了两县的经济发展正处在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答案】4.C5.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的定

义等相关知识【4题详解】根据广告标语可以看出,克东和克山两地区的农产品各有特色,反映了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C正确;从广告标语中,无法看出区域的界线和相互联系,AD错;广告标语均是对农产品的

宣传,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不明显,B错。【5题详解】从广告标语中可以看出,两县均在对外宣传本县的优势农产品,说明两县经济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A正确,BCD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

完成下列小题。6.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A.B.C.D.7.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答案】6.C7.B【解析】【6题详解】读图,图A秦岭南侧是四川盆地,不是云贵高原,A错

。图B四川盆地应在横断山脉以东,B错。图C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C对。图D太行山以西应是黄土高原,D错。【7题详解】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四川盆地,B对。塔里木盆地、准噶尔

盆地位于西北干旱区,盆地内有绿洲分布,A、D错。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C错。【点睛】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山脉、高原的相对位置关系。秦岭南侧是四川盆地,北侧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位于四川盆地南侧。太行山以西应是黄土高原,以东是华北平原。柴达木盆地位于第

一阶梯青藏高原上。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8.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①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的分界线②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③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④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

之间的分水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②土壤多为水稻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③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8.C9.A【解析】【8题详解】图中甲乙两地间的山脉为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之一,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是长江水系与

黄河水系的分界线,C正确;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为古长城,②错;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④错。故选C。【9题详解】图中丙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该地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

称,①正确;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因为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被称为“紫色盆地”,②错。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茶叶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甜菜产地在中温带地区,③错。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点睛】熟悉秦

岭淮河一线重要的地理意义:1月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经过地区;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地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农业和水田农业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

线等。10.下列省(区)中邻国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A.藏、陇、滇、内蒙古B.新、滇、黑、内蒙古C.藏、滇、吉、桂D.新、辽、黑、滇【答案】C【解析】我国有陆上邻国省区九个,有邻国的个数分别是:辽(1)、吉(2)、黑(1)、内蒙古(2)、甘(1)、新(8)、藏(5

)、滇(3),桂(1),据此选C。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列问题。11.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1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

一阶段()A.①B.②C.③D.①②③13.下列产业比重变化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

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答案】11.C12.B13.C【解析】了解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注意农业为主体的阶段,是低水

平的均衡发展,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是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阶段,区域间差异大。【11题详解】图示区域发展阶段中,①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A错。②是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错。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C对。①—②

—③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特点,D错。【12题详解】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间,城市区域间的差异大,仍处于图中②阶段,B对。A、C、D错。【13题详解】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对应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A错。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

显超过第二产业,对应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错。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对应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C对。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占比重小,对应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D错。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判断下列两组图形,完成下列各题。

14.下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A.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B.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C.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D.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15.关于下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A.⑤山脉附近地区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B.⑥山脉东侧的降水多于西侧C.⑧

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答案】14.B15.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中国的地形。【14题详解】由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①是天山、②是昆仑山、③是秦岭、④是南岭,故选B。【15题详解】由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⑤山脉是横断山脉,该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

山河相间分布;⑥山脉是贺兰山,其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⑦山脉是巫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而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为太行山,故D项错误;⑧山脉是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故答案选C。【知识拓展】中国地形1.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

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工业生产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

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3.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

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17.关于“一带一路”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A.促进产能过剩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B.有利于我国从中亚地区引进人才、技术C.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D.有利于我国多

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答案】16.B17.D【解析】【16题详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人口稠密,但西部为西欧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区域;西部沿海地区是工业化源地,城市化水平高,东部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快。B对。西部属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高,大部分不属于劳动密集

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产业;西部乳畜业发达。据此选B。【17题详解】“一路一带”一海一陆,不能促进中国产能过剩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从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引进人才、技术,中亚不如中国发达,中国可以从中亚进口资源;沿线经济发展可能

会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一路一带”一海一陆,可以加强沿线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据此选D。【点睛】本题组以热点“一带一路”为切入点,

以亚欧大陆和周边地区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一带一路”自然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一小题具体考查“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关键是对已学知识的调动和运用,沿线东、中、西三个区域人类活动有较大的差异;第二小题考查“一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具体沿线气

候特征、经济特征。“一路一带”一海一陆,可以加强沿线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

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8.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19.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答案】18.A19.D【解析】【分析】【18题详解】由文

字材料荔枝产地特征可知,根据热量和降水由多到少,将广东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是纬度的差异,划分指标为气候,故A选项正确,故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由文字荔枝产地特征可知,对荔枝生产最大的影响因素为气温高低。读图可知,Ⅰ

区位于粤北山区,纬度比Ⅱ和Ⅲ地区较高,海拔高,且易受寒潮影响,冬季气温低,低温冻害影响荔枝生产,故D选项正确,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通过荔枝种植产地联系气候影响农业的知识点,会用对比思想区分这三个区域的差别,并结合荔枝的习性分析即可,

考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体现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核心素养。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0.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

枯竭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21.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D.

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答案】20.B21.B【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能源的生产、消费。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我国2001年10月正式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有关,使得天然气的生产重心西移。另外,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也较东部地区丰富。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发展重心转移产

生的影响。生产重心西移,减少对东部地区天然气的开发,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单纯靠转移天然气生产不能解决问题;对西部荒漠化影响较小。故选B。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清洁能源供电一周。此次尝试为国家电

网首次在省级范围的清洁电力供应尝试,这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下图示意青海省电力生产结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2.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区位条件是()①地域广,土地辽阔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

源③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⑤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④23.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B

.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C.开发条件差,清洁能源利用率低D.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答案】22.C23.A【解析】影响水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流量、落差,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区位条件是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水量丰富。河流

湍急,水能蕴藏量大。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22题详解】影响水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流量、落差,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区位条件是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水量丰富,②对。地域广,土地辽阔,不是水能丰富的条件,①错。人口增长快,电

力需求不断增长,不表示水能丰富,③错。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④对。位于阶梯交界处,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⑤对。C对,A、B、D错。【23题详解】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电力需求量大,能

源资源不足,清洁能源不能满足需求,A对。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不能体现供应困难,B错。东部开发条件好,清洁能源利用率高,C错。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是清洁能源不足的结果,D错。读“中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4.目前,甲、乙、丙所在

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25.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C.过度砍

伐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26.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保护草场,合理放牧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答案】24.A25.C26.B【解析】【24题详解】图中甲是大、小兴安岭山区,生态问题是森林减少;乙

是内蒙古高原,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丙是三江平原,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A正确。【25题详解】图中甲是大、小兴安岭山区,生态问题是森林减少,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C正确。【26题详解】乙所在区域为内蒙古草原,农业类型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保护草场,合理放牧,B正确。非洲的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

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

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A.石质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土地沙漠化28.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①减小风的侵蚀力②减轻流水冲刷③保持土壤水分④增加土壤肥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27.D2

8.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对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27题详解】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部,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大片圈地租地进行不合理耕作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

故D正确。【28题详解】收获后留茬的方法可以减少风力侵蚀,保持土壤水分(类似于我国宁夏中卫的草方格沙障),增加土壤肥力,故①③④正确;当地降水较少,流水的冲刷作用并不明显,故②错误,故选C。【点睛】在分析本题时,应多参考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的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陕西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重点扶贫开发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9.下列说法中,属于“旱

腰带”地区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②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③地表黄土深厚广布,水分下渗严重;④人口密集,农业用水量大;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0.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

该地区应该A.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B.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C.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D.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答案】29.D30.D【解析】该题考查渭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29题详解】图示地区“旱腰带”地区位于渭河谷地,旱灾严重的

主要原因包括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少;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地表黄土深厚广布,水分下渗严重;人口密集,农业用水量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弱;D正确。【30题详解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应该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D正确;该地是重要农业区,该地是渭河平原,是种植业分布区,不适宜封山育林和修筑梯田,ABC错误,所以选D。二、综合题(共4小题,计40分)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材料三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

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在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四(1)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

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1)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④合理分配好水资源。(2)①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②有利于保护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③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

业、绿色农业的发展,④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⑤带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措施和影响。【详解】(1)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

用与保护水资源,需要处理好水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关系,合理分配好水资源;解决好水资源输送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问题。(2)本题要注意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作答: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

的实施有利于保护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环境;带动沿线地区的绿化、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饮水质量;带动调水区、沿线区和受水区经济结构的调整。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贵州省目前是

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图1是责州省的地形和河流分布图,图2是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1)根据材料分析图示区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2)根据材料阐述贵州省农村地区脱贫的措施。(3)分析石漠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答案】(1)季风气候,降水集中

;高原山地地形,起伏大;松散的风化壳,缺乏植被保护;土壤覆盖层薄。(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压力;人口异地搬迁;禁止过度开垦,过度砍伐;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3)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面积减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涵养

水源能力降低,水资源不足。【解析】【分析】以贵州省石漠化为背景考查石漠化形成原因、对农业带来的影响及脱贫的措施知识点,结合贵州省的区域特征并综合分析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思考即可,侧重考查解读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详解】(1)分析区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要根据图文信息,从该地区地质地貌特征、植被特点、降水特点等方面分析。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岩石破碎,土层

薄,缺少植被覆盖,降水集中,很容易被雨水冲刷,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2)分析脱贫的措施要根据产生贫困原因,从人口、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考虑脱贫可行性措施。根据材料,贵州省农村地区脱贫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降低人口压力;人口异地搬迁;禁止过度开垦,过度砍伐,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3)分析石漠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从石漠化造成后果及土层、土壤、水资源等方面考虑。石漠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层厚

度和肥力及水资源状况,由于人口多,特殊地理条件,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面积减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资源不足。【点睛】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

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

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材料三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3)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答案】(1)①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②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2)①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②具有稳定的消费市

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③易于获取市场信息。(3)对新疆:①增加就业机会;②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③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加速经济发展。【解析】【分析】题目通过我国新疆棉区的特征和浙江的纺织服装产业的区域转

移,考查区域合作及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详解】(1)影响产品生产成本的因素主要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交通运费、土地价格等,新疆与浙江相比,接近原料产区,原材料价格较低;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较低;产品出口到中亚或

欧洲的交通运费较低。(2)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需要科技教育发达,专业人才丰富的条件,东部科技发达区,人才聚集;市场营销部门需要靠近主要市场,便于获取市场信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所以保留在原地。(3)产业转移对转入地新疆的好处主要是①提供工作岗

位,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②企业的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对浙江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是:①转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新兴工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②提高发展效益,加速经济发展;③降低土地、环境压力,有利于当地环境

的改善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