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doc,共(7)页,77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f0605ede4082efa76c9e7aaa5f9a4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
国五个方位的土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A.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B.边界具有确定性C.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D.区域内部无差异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变化B.水分条件变化C.地势高低差异D.农业
类型差异3.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A.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B.南岭山区的阔叶林带C.云贵地区的喀斯特盆地D.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克东腐乳——臭不可闻”、“克山土豆——全面”。这是黑龙江省克东、克山两县在302省级
公路边最吸引人的两个广告标语。据此回答下题。4.从广告标语中,充分说明了A.具有一定的界限B.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5.由广告标语中,反应了两县
的经济发展正处在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形分布的是A.B.C.D.7.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读上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8.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①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的分界线②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③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的分界线④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②土壤多为水稻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③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
.下列省(区)中邻国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A.藏、陇、滇、内蒙古B.新、滇、黑、内蒙古C.藏、滇、吉、桂D.新、辽、黑、滇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列问题。11.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1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A.①B.②C.③D.①②③13.下列产业比重变化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
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判断下列两组图形,完成下列各题
。14.下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A.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B.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C.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D.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15.关于下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A.⑤山脉附近地区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B.⑥山脉东侧的降水多于西
侧C.⑧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
,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17.关于“一带一路”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A.促进产能过剩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B.有利于我国从中亚地区引进人才、技术C.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D
.有利于我国多元化获取资源,保障能源安全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8.划分荔枝生产
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19.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0.
从2000年~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21.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
离变化将会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100%清洁能源供电一
周。此次尝试为国家电网首次在省级范围的清洁电力供应尝试,这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下图示意青海省电力生产结构。据此完成29--30题。22.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区位条件是①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③人
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⑤地域广,土地辽阔A.②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最大困难是A.电力需求量大,清洁能源资源不足B.人口众
多,人均耗电量大C.开发条件差,清洁能源利用率低D.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读“中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24.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25.导致甲所在区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B.过度开垦C.过度砍伐D.不合理利用水资源26
.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保护草场,合理放牧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非洲的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
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7.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A.石质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土地沙漠化28.当地采取收获后留
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①减小风的侵蚀力②减轻流水冲刷③保持土壤水分④增加土壤肥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
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陕西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重点扶贫开发区。读图完成下题。29.下列说法中,属于“旱腰带”地区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②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③地表黄土深
厚广布,水分下渗严重;④人口密集,农业用水量大;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0.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应该:A.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B.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C.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D.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二
、综合题(共4小题,计40分)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长1241千米,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水渠道,穿越沿线各
水系,每年将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材料三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于2007年10月11日启动。根据该工程的总体安排,2010年在库区及上
游水土流失严重的25个县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材料四(1)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2)试分析中线方案的实施,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有哪些积极影响?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贵
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图1是责州省的地形和河流分布图,图2是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1)根据材料分析图示区域石漠化的自然原因。(2)根据材料阐述贵州省农村地区脱贫的措施。(3)分析石漠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图2图133.阅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材料二浙江省是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材料三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
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3)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